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章节测试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57129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2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章节测试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章节测试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章节测试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章节测试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章节测试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章节测试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章节测试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章节测试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章节测试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章节测试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章节测试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章节测试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章节测试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章节测试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章节测试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章节测试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章节测试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章节测试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章节测试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章节测试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章节测试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章节测试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章节测试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章节测试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C.利益分配

D.利益落实

4.政策的导向是()的导向。

A.行为

B.文化

C.观念

D.条件

5.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的作用形式包括()

A.客观引导

B.间接引导

C.直接引导

D.主观引导

6.公共政策的功能包括()。

A.规制功能

B.导向功能

C.分配功能

D.调控功能

 

第二章公共政策的主体

1.()是公共政策主体的核心力量。

A.行政机关

B.执政党

C.司法机关

D.立法机关

2.在我国,政策过程的一大特点是()。

A.党政二元结构

B.两党制

C.议会负责制

D.总统负责制

3.()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和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等行政事务的机关。

B.立法机关

C.执政党

D.司法机关

4.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决策者是学者()

A.托马斯·

戴伊

B.詹姆斯·

E﹒安德森

C.古德诺

D.罗伯特·

5.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是指()

A.公共政策客体

B.公共政策主体

D.非官方决策主体

6.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

A.利益集团

B.大众传媒

C.公民

D.非政府组织

7.由专业人员组成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政策研究组织被称为()。

A.非官方决策主体

B.思想库

C.幕僚

D.官方决策主体

8.将公共政策导向、协调、控制盒改造这四个重要功能整合起来就是()。

A.政策能力

B.政策功能

C.政策过程

D.政策主体能力

二、多项选择题

1.在我国,官方决策主体包括()。

A.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

D.执政党

2.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

A.非官方决策者

B.核心主体

C.官方决策者

D.企业

3.非官方决策主体包括()。

A.大众传媒

B.政治党派

C.思想库和公民

D.利益集团

4.利益集团的特征有()。

A.共同的利益和主张

B.影响而非主导公共政策的制定

C.处于同一个组织之中

D.影响并主导公共政策的制定

5.美国学者詹姆斯·

E﹒安德森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

A.核心主体

B.官方决策者

C.企业

D.非官方决策者

6.在我国,司法权力机关的构成要素包括()。

A.警察系统

B.人民代表大会

C.人民法院

D.人民检察院

7.在西方,公民参与的具体途径包括()。

A.游行示威

B.投票选举

C.听证会

D.全民公决

8.在我国,公民参与的方式分为( )。

A.自上而下参与

B.全民公决

C.自下而上参与

D.游行示威

9.官方、半官方、民间思想库在政策分析的专业问题上分离出的流派包括()。

A.专家政治主导派

B.专家政治影响派

C.专家政治协商派

D.专家政治指导派

第三章公共政策的客体

1.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就形成了()

A.集体问题

B.个人问题

C.社会问题

D.公共问题

2.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分配性问题、调节性问题和再分配问题的是美国公共政策学家()

B.威廉·

邓恩

C.西奥多·

罗威

D.德罗尔

3.社会问题的新特点不包括()

A.全球性

B.突发性

C.多样性

D.复杂动态性

4.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

B.政策目标

C.思想库

D.目标群体

5.公共政策的直接客体是(  )

B.目标群体

D.个人问题

6.公共政策的间接客体是()

C.目标群体

D.社会问题

7.()标志着相应的政策目标群体的诞生。

A.政策的制定

B.政策的执行

C.政策问题的构建

D.政策的评估

8.认为政治文化主要有地区型、依附型和参与型三中类型的是学者(   )。

B.古德诺

C.德罗尔

D.阿尔蒙德

9.国公共政策学家西奥多·

罗威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

A.再分配问题

B.调节性问题

C.分配性问题

D.整体性问题

10.威廉·

邓恩将问题分为()

A.结构适中问题

B.结构优良性问题

C.结构平衡问题

D.结构不良问题

11.现代社会问题的新特点包括()

A.突发性

B.复杂动态性

C.结构不良性

D.全球性

12.对政策目标群体边界的界定一定要合乎()的要求。

A.政策主体

B.政策环境

C.政策问题

D.政策资源

13.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因素主要有()。

A.客观因素

B.军事因素

C.环境因素

D.主观因素

14.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主观因素主要体现在()。

A.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的认知程度

B.政策目标群体的利益需求

C.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的理解程度

D.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的参与程度

15.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环境因素主要有()。

A.主观因素

B.文化环境因素

C.客观因素

D.政策环境因素

第四章公共政策环境

1.从系统论角度看,()可看做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三者不断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由信息、咨询、决断、执行和监控等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

A.公共政策主体能力

B.公共政策

C.公共政策主体

D.公共政策客体

2.()可以视为处于特定公共政策系统边界之外,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系统外部各种因素的总和。

B.公共政策环境

3.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不包括()

B.系统性

C.复杂性和多样性

D.互动性

4.一个国家的社会状况和自然状况是指()

A.国际政策环境

B.国内政策环境

C.政治法律环境

D.经济社会环境

5.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综合是指()

A.政治法律环境

B.自然地理环境

C.文化环境

6.公共政策环境主要包括()

A.主观环境

B.客观环境

C.国际政策环境

D.国内政策环境

7.国内政策环境包括()

A.经济社会环境

D.文化环境

8.国际政策环境包括( )

A.知识化

B.全球化

C.信息化

D.动荡化

9.政策环境与公共政策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是指()

A.相互作用

B.相互联系

C.相互影响

D.相互依存

10.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包括()

A.复杂性和多样性

B.互动性

C.联动性与定向性

D.系统性

E.稳定性与突发性

三、判断题

11.按照地域原则划分,一个国家的政策环境可简单划分为国内政策环境和国内政治法律环境。

(×

12.政策环境是政策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先决条件,决定和制约着政策的特性和功能,居主导地位。

(√)

13.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14.公共政策一旦形成和实施,依然不会对环境产生反作用,从而导致环境的改善和重塑。

15.政策环境直接决定一国政府公共管理的生态性、适应性和适度化。

第五章公共政策工具

1.荷兰经济学家()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A.科臣

B.林布隆

C.罗威

D.萨拉蒙

2.第三部门研究的一个核心课题是()

A.公共责任

B.公共利益

C.公共服务

D.公共道德

3.()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A.管理

B.强制

C.限制

D.管制

4.首选的政策工具是()

A.自愿(自主)性工具

B.强制性工具

C.经济性工具

D.混合性工具

5.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政策实施所达到的效果指的是()

A.政策目标

B.政策社会效益

C.政策经济效益

D.政策效率

6.麦克唐奈和艾莫尔根据政策工具所欲求的目标,将政策工具分为()。

A.命令型工具

B.能力建设型工具

C.系统变迁型工具

D.激励型工具

7.萨拉蒙认为第三部门(公益机构)志愿失灵的主要表现是()。

A.慈善活动的狭隘性

B.慈善组织的家长作风

C.慈善组织的业余性

D.慈善不足

8.加拿大学者迈克尔·

豪利特和M.拉米什根据在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政府介入程度的大小将公共政策工具分为()

B.经济性工具

C.强制性工具

9.我国学者将政策工具分为()

A.社会化工具

C.工商管理技术

D.市场化工具

10.家庭与社区作为一种政策工具的缺点是()

A.不花政府的钱

B.通常无法解决复杂的经济问题

C.依赖家庭与社区这类政策工具来解决问题是不公正、不公平的

D.模经济效应要求由政府集中提供公共服务

11.公共政策工具是在特定的政策环境下,政策主体选择的、用以影响政策客体、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和途径。

12.政策工具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基本途径。

13.政策工具是进行政府重塑的核心要点。

14.志愿者组织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争议的自愿性工具。

15.自愿性工具也叫指令性工具,它控制或者指导目标群体的行动。

第六章公共政策问题构建

一、单项选择题(每次5分)

1.将公共政策分析称作“问题分析之学”的是学者()

A.林布隆

B.罗威

C.威廉·

D.托马斯·

2.“问题界定之父”是学者()

A.格斯顿

B.安德森

C.德瑞

D.林布隆

3.公共政策问题的论证中政策问题的()是政策问题的最低层次。

A.一级论证

B.小论证

C.二级论证

D.功能论证

4.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

A.《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

B.《政策分析中的问题界定》

C.《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D.《理解公共政策》

5.()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B.政策议程

D.政策对象

6.由负责政策制定的具体组织来进行的是()

A.小论证

B.功能论证

C.一级论证

D.二级论证

7.由政府的决策机构做出的论证是()

A.功能论证

B.一级论证

C.小论证

8.所有的政策问题都源于()

A.个人问题

B.大众传媒的传播

C.领导者的需求

D.突发事件

9.到目前为止,对政策议程确立过程描述得最全面的是约翰·

W.金登的()

A.外在创始模型

B.内在提出模型

C.动员模型

D.多源流分析模型

10.政策问题中的()是最高级的论证。

B.二级论证

二、多项选择题(每次5分)

11.威廉.N.邓恩从政策问题的结构角度把政策问题划分为()。

A.结构不良

B.结构平衡

C.结构优良

D.结构适度

12.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步骤包括()

A.以“问题搜索”认定“元问题”

B.以“问题感知”体悟“问题情境”

C.以“问题界定”发现“实质问题”

D.以“问题陈述”建立“正式问题”

13.美国学者詹姆斯.E.安德森提出的推动社会问题加速进入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包括()

A.危机事件

B.政治领导者

C.传媒曝光

D.抗议活动

14.政府认同社会问题并使其成为公共政策问题的条件:

A.属于政府能力范围内的事务

B.大众传媒的曝光

C.政治领导者的需求

D.属于政府职能权限范围内的事务

15.层次分析的技术可以帮助分析者分清楚的原因包括()

A.客观原因

B.可能的原因

C.似然的原因

D.受控的原因

16.综摄法的运用中分析者可以进行的类比有()

A.个人类比

B.直接类比

C.符号类比

D.想象类比

17.头脑风暴法需要遵循的原则有()

A.人员的选择应该具有针对性

B.适时把握讨论的度

C.保持开放性

D.确保结果的整合

18.多角度分析有()

A.技术角度

B.经济角度

C.组织角度

D.个人角度

19.美国学者罗杰·

科布和查尔斯·

爱尔德将政策议程分为()

A.实质性议程

B.象征性议程

C.正式议程

D.系统议程

20.美国学者罗杰·

科布的政策议程模型分为()

A.多源流分析模型

B.外在创始模型

D.内在提出模型

第七章政策制定

1.政策方案制定在整个政策过程中居于()地位。

A.次要

C.重要

D.枢纽

2.公共权力机关针对特定的政策问题,依据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并进行优选抉择的过程是()

A.政策执行

B.政策评估

C.政策方案规划

D.政策终止

3.政策规划的基本精髓就在于( )

A.领导者的能力

B.正确的政策问题

C.重视感性

D.重视理性

4.学习理论最典型的理论类型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坎贝尔的()

A.选择理论

B.实验理论

C.企业精神理论

D.过程理论

5.确定政策目标是政策方案规划过程中的()

A.枢纽

B.前提

C.关键

D.基础

6.拟定政策方案是政策方案规划过程中的()

B.关键

C.基础

D.前提

7.政策方案规划的过程中的基本要素是()

A.目标

B.价值

C.效果

D.方案

8.设定政策目标的基本原则()

A.系统协调,具有针对性

B.注重伦理考量,保持相对稳定性

C.实事求是,面向未来

D.具体明确,具有合理性

9.影响政策目标确定的主要因素()

A.个人因素

B.政治因素

C.目标的多重性及其冲突

D.价值因素

10.魏墨和维宁认为政策备选方案的基本来源有()

A.非现成的解决方案

B.调整过的通用解决方案

C.现有的政策提案

D.通用的解决方案

11.初步筛选常用的方法有()

A.比较分析

B.可行性分析

C.经验分析

D.初步的预测分析

第八章政策执行

1.政策过程的中介环节是指()

A.政策制定

B.政策问题建构

C.政策评估

D.政策执行

2.政策执行研究作为一种新的现象兴起是以1973年的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写的()出版作为标志。

A.《奥兰克计划》

B.《执行》

C.《公共政策学》

D.《政策执行与评估》

3.认为政策执行研究分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途径的是学者(  )

A.艾莫尔

希尔

C.托马斯·

D.保罗·

A.萨巴蒂尔

4.自上而下模式是以(  )为基础的。

A.古典的行政模式

B.行动理论

C.组织理论

D.现代行政模式

5.在自上而下研究途径中政策被视为高层决策者的()。

A.权威

B.财产

C.工具

D.手段

6.自下而上研究途径以()为出发点。

A.领导者

B.组织

C.政府

D.组织中的个人

7.查尔斯·

琼斯指出在政策执行的诸多行为活动中,以(  )三者最为重要。

A.准备

C.解释

D.实施

8.政策执行的特征可以从以下角度来分析(  )

A.“务实”观点

B.“服从”观点

C.“接受”观点

D.“利益”观点

9.自上而下研究途径的缺点是()。

A.当某些公共政策没有适用的法律规章,而是由多元的政府机关或法令规章共同执行时就很难适用。

B.过度重视高级官员的目标和能力,忽视其他执行机构的影响。

C.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的严格区分是无意义的。

D.容易低估基层官员和一些利益集团采取各种对抗措施影响政策执行的可能性。

10.以下属于第三代政策执行研究的是()。

A.政策执行循环模型

B.府际政策执行沟通模式

C.支持联盟框架

D.政策执行博弈模型

11.以下属于微观层面的政策执行模型是()。

A.政策执行过程模型

B.政策执行系统模型

C.政策执行博弈模型

D.政策执行循环模型

12.美国公共政策专家保罗·

萨巴蒂尔指出政策执行研究有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研究途径。

13.行动理论认为政策执行被视为对某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

14.组织理论强调组织在政策执行中的地位,认为只有了解组织是怎样工作的,才能理解所要执行的政策以及它在执行中是如何被调整和塑造的。

15.系统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

16.因果理论将政策看做一种假设,将政策执行看做引导人们到达目的地的地图,关心政策过程中的因果关系。

府际政策执行沟通模式属于自上而下政策执行研究。

第九章政策评估

1.公共政策评估是对()所进行的研究。

A.公共政策执行

B.政策方案

C.公共政策全过程

D.政策实施效果

2.公共政策评估过程包括评估准备、()和评估总结三个阶段。

A.评估执行

B.评估实施

C.评估完成

D.评估调查

3.政策评估工作的基础和起点是()

A.评估实施

B.评估完成

C.评估准备

D.评估总结

4.对公共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时所遵循的客观尺度和准则是()

A.公共政策评估标准

B.公共政策评估计划

C.公共政策评估方案

D.公共政策评估报告

5.公共政策评估在本质上是一种()

A.经济效益判断

B.价值判断

C.事实判断

D.社会效益判断

6.公共政策的宏观目标是()

A.分配社会资源,维护社会公平

B.经济可持续发展

C.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D.保护环境与人的协调发展

7.政策效果评估包括()的整合性评估。

A.社会公平

B.环境发展

C.价值层面内容

D.事实层面

8.美国的卡尔·

帕顿和大卫·

沙维奇认为大部分评估标准可以分为的类型包括()

A.行政操作可行性

B.政治可行性

C.经济和财政可行性

D.技术可行性

9.政策主体通过政策评估获得实施中的现行政策效果的信息后,必须对该项政策的去向作出判断和选择,大致的选择有()。

A.政策修正

B.政策制定

C.政策终止

D.政策补充

10.公共政策评估过程包括的阶段()

A.评估计划

B.评估准备

C.评估总结

D.评估实施

11.评估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A.采集评估信息

B.落实评估资源

C.得出评估结论

D.分析评估信息

三、判断题

12.美国政治学家P·

狄辛将人类社会追求的五种理性作为政策评估的标准:

技术理性、经济理性、政治理性、法律理性和社会理性。

13.政策效果是指公共政策实施对客体及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或效果。

14.公共政策终止可能遇到的障碍有心理上的抵触、组织的持久性、反对势力的联盟、法律上的障碍和高昂的成本。

15.政策影响是指目标群体和受益者所获得的货物、服务或其他各种资源。

16.政策产出可以等同于政策效果。

17.公共政策评估是一种有计划、按步骤进行的活动,但很难找到规律可循的系统过程。

第十章公共政策的利益分析

1.本特利和杜鲁门在分析美国政府过程中以利益集团为分析单位所使用的()奠定了现代意义上的利益分析法。

A.伦理学分析法

B.利益主体分析法

C.经济学分析法

D.政治学分析法

2.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是()。

A.利益

B.社会地位

C.名誉

D.金钱

3.阶级斗争产生的物质根源是()。

B.土地

C.利益纠纷

D.资源

4.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伟大人物的推动

B.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