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259.60KB ,
资源ID:565065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65065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厦门市部编版中考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专题练习含答案1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厦门市部编版中考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专题练习含答案1文档格式.docx

1、保尔因受伤只好骑马,被上级勒令下马,只好忍痛步行。(2)(A)选文中,保尔还是个富有反抗精神的学生,所以在面对“侮辱”时以撒烟灰这样有点“稚气”的行动来报复神甫。(B)选文中,保尔面对上级的强制措施,他克制了自己的不良情绪,克服病痛,遵命下马步行。体现了他从一个任性的普通战士成长为营政治委员的成熟。(3)两篇选文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来塑造保尔的形象。如(A)选文中,保尔“恨透了神甫”“又恨又怕”“把仇恨埋在心底”的复杂心理,塑造了保尔自尊心和报复心强、敢于反抗的形象。(B)选文中,保尔面对“侮辱”时的内心斗争,表现了此时的他已变得理性自制,深明大义。【解析】【分析】(1)从“当然也不会忘掉神甫那

2、顿无端的毒打”“往往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把他赶出教室,一连几个星期,天天罚他站墙角”“我再一次命令您下马”“他离镫下马,忍着剧烈的关节疼痛,朝队伍的右翼走去”可以概括出问题的答案。 (2)“就在神甫家的厨房里,他把一把烟末撒到过复活节用的发面里了”反映了保尔的不满以及行为的幼稚;“保尔受到这样的侮辱,忍不住要发作,同时他又竭力克制自己,内心斗争了好几分钟”体现了他的成长和觉悟的提高。 (3)(A)中“从那时起,保尔恨透了神甫。他又恨又怕”是对人物的心理描写,突出了保尔对神父的愤恨;(B)中“他现在是营政治委员,全营战士就站在他身后。他自己的行动会给全营树立什么样的服从军纪的榜样呢”也是心理描写

3、,突出了保尔的顾全大局以及思想觉悟的提高。故答案为:(A)选文: (A)选文中,保尔还是个富有反抗精神的学生,所以在面对“侮辱”时以撒烟灰这样有点“稚气”的行动来报复神甫。 两篇选文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来塑造保尔的形象。【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和对选文的内容的概括。考生要仔细阅读选段,提取主要信息,进行归纳概括。注意概括的内容要准确,一般的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本题考查考生对选段的理解。要求考生对选段认真阅读,找出相应的语句进行回答。考生在回答时尽量运用原句。 本题考查考生名著人物形象的刻画手法的理解。考生要熟读名著,在文本中找到对人物刻画的语句,根据这些

4、语句来进行分析总结。2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气象物候”专题,请你完成以下题目。(1)【新编霞客行】秋冬之交,阳光明媚,华南山区群峰叠翠,来自扬子江畔的徐霞客不禁心花怒放,扶木攀岩、探幽寻胜间,不觉一路登临山颠。此时,他却发现一个奇怪现象:山腰种着荔枝等热带果木,山脚却栽满苹果等温带果树。他大惑不解:难道此地的果农不懂得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吗?请你用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蕴含的玄机。(2)【古诗寻节气】请指出下列古诗句中暗含的节气,并说说该节气的含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唐,杜甫)节气:_。含义: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夏夜追凉宋,杨万里)【答案】(1)这是因高下差异影响物

5、候的特殊情况,属于逆温层现象。秋冬之交,晴朗无风的夜晚,山区便会形成逆温层的条件。由于冷空气比较重,从空中向低处流,山脚的暖空气被抬升,便出现了山脚有霜(或气温低)而山腰无霜(或气温较高)这种特殊现象。所以热带作物种在山腰成活率高,种在山脚反而不适宜。这充分体现了当地人丰富的生产经验和高度的智慧。(2)雨水;降雨开始,雨水增多;大暑;一年中天气最炎热的时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1)影响物候因素有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

6、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2)杜甫春夜喜雨写的是春天,俗语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植物急需雨水的滋润,所以节气的雨水,在这个节气里降雨开始,雨水增多。杨万里夏夜追凉写的是夏天的中午,天气炎热,想不到夜晚还是那么热。写的是节气是大暑,指的是一年中天气最炎热的时期。一年中天气最炎热的时期【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24节气的理解和掌握能力。3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以其独有的风姿展现在世人面前。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永远是我们中国

7、人的骄傲。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北京的文化,完成小题。(1)走进老北京的小胡同,看着沿街琳琅满目的商品,仿佛各种吆喝声儿扑面而来:“斗大的西瓜,船儿大的块儿哎!”“糖葫芦儿冰塔儿”这些吆喝声儿散发着京腔儿独有的韵味。请给画线部分添加恰当的标点,并说说这样添加的理由。(2)“遛鸟”是老北京清晨的一大景观。老北京人爱鸟,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也常 以“鸟”为意象,营造诗的意境。请你写出与“鸟”有关字的一联古诗句,并说说营造了怎样的意境。(3)走入风景秀丽的北京西北郊,清华大学是你必览的胜景。这所百年老校,其校训彰显了学校的育人理念。请你根据要求完成小题。清华大学八字校训的前四字是“自强不息”,依据上面

8、的书法作品,请你写出校训的后四字(用规范的正楷字书写)结合书体特点,请你欣赏上面这幅书法作品。(不超过8个字)(4)老北京人的语言表达含蓄,语义丰富。下面是一位北京大爷和他侄子的一组对话,请你找出对话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 )大爷:小子,你拿这大礼是几个意思啊?侄子:您不是六十大寿了吗?我就是意思一下。你这意思有点大了。您要这么见外,可就没意思了啊!A.和B.和C.和D.和【答案】 (1)标点:糖葫芦儿冰塔儿!(只添加叹号也算对)理由:葫芦儿后需拉长声音,所以用破折号;吆喝声音要响亮些,用叹号。(2)示例一: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雁北归,说明秋天季节,渲染有凄凉之感,漂泊之情。示例二:

9、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表明春季到来,常给人欢快之感。(3)厚德载物从字体、笔画、结构、章法或内涵方面任选一个角度欣赏意思对即可。(4)B (1)标点的使用:结合老北京的吆喝声的特点,可用破折号与叹号。(2)根据自己的古诗词积累回答即可。写出与“鸟”有关字的一联古诗句,并说说营造了怎样的意境。(3)在解答时要认真看图,对画面中文字仔细辨析,写出这幅书法作品的内容即可。这就要求学生对常见的几种字体有一定的了解,一定要拓展知识面,在生活、学习中要注意多交流,勤练习,善总结。(4)意思的意义有很多,如思想:心思,意义,道理。意图,用意:意志:神情:情趣:趣味等等。引申指代表心意的宴请或礼品。

10、意见,想法迹象,苗头。象征性的表示等。4同学们,这学期我们一定认真阅读了艾青诗选,请参与下面两个活动。【活动一:我是诗评家】从下列诗句中任选一句,作出批注,写出自己的阅读感悟。世界要是没有光,等于人没有眼睛,航海的没有罗盘,打枪的没有准星。艾青光的赞歌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活动二:我是鉴诗人】根据你对艾青的了解,判断哪首是艾青的诗,并说明理由。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中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答案】 (1)艾青的诗歌中,光的意象有很重要的位置。光是希望是动力是目

11、标,诗歌用了一个排比写出了光的重要,我们需要光。写了大堰河忙完家务后,对儿时的我细致的照顾,深情的语言体现我对大堰河的感激和怀念。(2)是艾青的诗歌。艾青的诗歌意象是太阳和土地,蕴藏着爱国激情。艾青笔下的雪无比寒冷,象征中国土地受到严酷的压迫。而徐志摩诗中的雪飘逸轻盈,充满着浪漫。两人的诗歌风格并不相同。(1)活动一:本题考查做批注的能力。可以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对比、侧面烘托等表现手法;可以从人物的角度归纳人物特性,如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也可以从情理的角度畅谈阅读感受。适合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人没有眼睛,航海的没有罗盘,打枪的没有准星”运用

12、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突出强调。“要是没有光,等于”写出了光的重要,突出了意象“光”的象征意义:光是希望,是动力,是目标。适合从人物的角度归纳人物特性及情感,“抱在怀里,抚摸我”运用动作描写,写了大堰河忙完家务后,对儿时的我细致的照顾,运用第二人称,语言包含神情,表达了“我”对细致照顾的大堰河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2)活动二:本题考查对诗人及其诗作的了解。艾青,现当代爱国诗人。艾青的作品一般是描写太阳、火把、黎明、土地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两段诗句都运用了意象“雪”,中的“雪”是“翩翩的”“潇洒”的、“飞扬”的,是浪漫

13、的雪,不符合艾青的诗风;中的“寒冷”“封锁”写出了雪的无比寒冷,且有艾青诗中经常用到的意象“土地”,以此象征中国土地受到严酷的压迫,饱含着作者的爱国激情。由此可见,是艾青的诗歌。回答时,先作出判断,再说明理由。艾青的诗歌中,光的意象有很重要的位置。 是艾青的诗歌。【点评】本题考查考生阅读文章的做批注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考生要结合语句从不同的角度写出自己对语句的理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人及其诗作的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要注意对诗人及其诗歌要广泛阅读,了解诗人的独具特点写作风格,诗歌常表达的情感。由此进行判断。5国学,以其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喜爱。(选做三个) (1)现在我们常用“

14、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学,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2)二十四节气中“春分”过后是什么?(3)古人常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这句话出自哪里?(4)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指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还有一部是谁写的?作品名字是什么?(1)乐曲(2)清明(3)弟子规(4)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义的理解能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结合课下注释或词典对词语的意思总结背诵,做题时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判断。 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 乐曲。(3)出

15、自弟子规(4)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分别为李宝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以及曾朴的孽海花。官场现形记【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对于课本中有关名著的内容更要引起重视。6(2017淮安)下面文字,回答相关问题。 大家认为这种改革不但对于身体健康有益,同时,对表达思想更加简练也有好处。因为大家都很清楚,我们说出一个词来多多少少都会侵蚀肺部,结果也就缩短了我们的寿命。 这种发明还有一大好处:

16、它可以作为一切文明国家都可以通晓的共同语言,因为各国的货物、器具大体相同或者类似,所以他们的用途就很容易了解。这样,驻外大使尽管完全不懂外国语言也有资格和外国的亲王、大臣打交道。(1)加下划线词语“这种发明”在这部作品中具体指的是什么?(2)格列佛曾到飞岛国的科学院参观,看到了很多奇特的研究。请简要说说作者写那些研究有何目的。(1)取消语言中的所有词汇。(2)(运用反语)讽刺那些脱离实际、脱离生产的“科学研究”(科学家) (1)本段文字出自英国作家斯威夫特所写的格列佛游记一书,描述了主人公先后游历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等国的情形,曲折地表达了对18 世纪英社会现实的讽刺。文中的“这种发

17、明”出自飞岛国,是指取消语言中的所有词汇,以物示意。(2)本题考查名著格列佛游记具体情节的把握。格列佛第三次出游乘坐“好望号”商船到了飞岛国。他访问国家科学院时,发现科学家们正在进行各种可笑的研究:有的在埋头设计如何从黄瓜里提取阳光、有的想把粪便还原为食物(列举2项),在学校教育中,他们甚至准备取消词汇,以物示意。作者写那些研究有何目的(运用反语)讽刺那些脱离实际、脱离生产的“科学研究”(科学家)【点评】格列佛游记是乔纳森斯威夫特(又译为江奈生斯威夫特)的一部杰出的游记体讽刺小说,以里梅尔格列佛(又译为莱缪尔格列佛)船长的口气叙述周游四国的经历。通过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罗卜丁奈格、飞岛国、慧骃

18、国的奇遇,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还以较为完美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观念,作者用了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的幻想写出了荒诞而离奇的情节,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英国议会中毫无意义的党派斗争,统治集团的昏庸腐朽和唯利是图,对殖民战争的残酷暴戾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时它在一定程度上歌颂了殖民地人民反抗统治者的英勇斗争。7用课文原文回答下列问题。(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战略思想的句话是什么?(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觐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什么?(4)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什么?【答案】 (1)小大之狱,虽不

19、能察,必以情。(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视其辙乱望其旗靡。(4)一鼓作气。【解析】【分析】根据平时积累答题,注意“鄙、辙、靡”的书写。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背诵、理解及默写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古诗文名篇名句,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默写时还要注意字形的书写一定要正确、规范、整洁。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要在理解诗文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来默写。8“诗词大闯关”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让我们一起来挑战一下吧!(1)补写诗句。可怜身上衣正单,_。(白居易卖炭翁)(2)请从下面13个字中找出一句七言诗句。风 花 落 入 少 春 散 多

20、城 笑 满 知 洛(3)看下图,请用王维竹里馆中的两句诗来描述画面。(4)请根据语境写一句古诗文名句。中考在即,小玲总是无法静心学习,但又想实现自己远大的目标,她的父亲选用了诫子书中的“_”来告诫她,一针见血。(5)中国人取名常从古诗中汲取灵感,如“杨千帆”这一人名就可能出自李清照渔家傲中的“_”这句诗。【答案】 (1)心忧炭贱愿天寒(2)散入春风满洛城(3)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4)非宁静无以致远(5)星河欲转千帆舞 (1)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

21、写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此题要注意“炭”“愿”等字的书写。 (2)要求从题干所给的13个字中找出一句七言诗句。考查常见的名句名篇,特别是古诗词名句的积累。从这13个字中找出“散入春风满洛城”一句。这是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诗句,原句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3)用王维竹里馆中的两句诗来描述画面。首先要知道并理解好王维竹里馆诗句内容: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然后要仔细观察画作,把画面上所描绘的事物读懂,综合画面内容,从王维竹里馆中找出能概括这一内容的诗句即可。如可概括为“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

22、歌长啸。 (4)根据题干提供的语境写一句古诗文名句。要针对“小玲总是无法静心学习,但又想实现自己远大的目标”这一事件,从诫子书中找出能劝诫小玲的古诗文名句。如可选“非宁静无以致远”作为答案。“非宁静无以致远”:不安定清静就不能长期刻苦努力而实现远大理想。 (5)考查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背好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然后根据题干“杨千帆”的意思确定应是哪句诗。如从“千帆”二字分析即可确定为“星河欲转千帆舞”。 心忧炭贱愿天寒; 散入春风满洛城; 独坐幽篁里,弹琴

23、复长啸。 非宁静无以致远; 星河欲转千帆舞【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背诵、理解及默写能力。 本题考查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识记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古诗文名篇名句。 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的能力。此题在熟背竹里馆的基础上再结合画面内容即能顺利答题。 此题考查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属于理解性默写题。只要平时既注意记忆、积累,又能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解答本题并不难。名句默写题答题时要认真细致,务必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需要注意“袖、戎、雌”的书写。 此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句的能力。属于直接性默写题。比较简单,只要在熟背这首词的基础上结合人名

24、就能正确默写。9读下面的民谣,完成问题。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1)端午节是纪念谁的?是在每年的什么时间?(2)从课文中可以看出人们纪念他的原因是什么?【答案】 (1)屈原;农历五月初五。(2)他热爱祖国,痛恨黑暗,向往光明,敢于伸张正义。(1)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2)相传,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25、。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故答案为:(1) 屈原; (2) 他热爱祖国,痛恨黑暗,向往光明,敢于伸张正义。 【点评】(1)本题考查对传统节日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端午节起源于龙图腾祭祀,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附会纪念屈原跳江自尽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如今端午节文化内涵。 (2)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答题时应注意,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等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10古诗词默写填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