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7 ,大小:166.58KB ,
资源ID:580055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80055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 (2)建构主义理论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3)最近发展区理论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4)顿悟理论对语文教学论的影响 (5)课程理论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6)接受美学理论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7)杜威儿童中心论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8)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9)从文化学视野检视语文教育 (10)布鲁纳发现理论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11)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对语文教学的影响2.传统语文教学理论 (1)学记关于语文教学的启示 (2)孔子言语教学论述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3)朱熹关于语文教学论述的启示 (4)陶行知教育思想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5)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6)“红领巾教学法

2、”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影响(二)语文课程改革 1.阅读教学存在的弊端与对策 2.教师的教与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 3.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的影响研究 4.新课程改革理念对语文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 5.语文课程改革利与弊研究 6.语文课程改革受制于社会环境的研究 7.语文教材适应学生学习的研究参考书目 王荣生著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 王尚文著语感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李海林著言语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倪文锦主编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华东师大出版社 董蓓菲著语文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王尚文著中学语文教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正平著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刘国正主编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

3、思想录(中学语文卷)江苏教育出版社 裴娣娜主编现代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9 郝德永著课程与文化:一个后现代的检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1 曹明海著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1 姚竹青大语文教学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三、教学重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为: 第二章中学语文学科的性质; 第五章中学语文教学的原则; 第六章阅读教学; 第七章中学作文教学; 第十三章中学语文教师。四、考试范围及要求 重点范围 第二章中学语文学科的性质 第五章中学语文教学的原则 第六章阅读教学 第七章中学作文教学 要求 领会基本概念,理解基本理论,运用理论分析教学实践,运用理论设计教案。五、考试题型

4、 一、填空10小题(10分) 二、名词解释4题(12分) 三、简答题3题(12分) 四、论述题1题(16分) 五、分析题2题(30分) 六、设计题1题(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试卷例谈1以下是一位老师教荷塘月色一课实录节选,简要分析教师教学行为所体现的教学思想是什么?符合教学的实际吗?为什么?实录节选: 我觉得有必要引导学生深入揣摩一些词语,便说:“刚才同学们提了不少很有价值的问题。现在,我能不能也提几个问题呀?” 学生点头,好像说:这还用说,当然可以啦! “请问,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为什么作者要用裙来比喻叶子呢? 有的学生说:“形状相似,都是圆的。 我说:“那盘

5、子不也是圆的吗?锅盖也不是圆的吗?怎么不说叶子出水很高,像盘子,像锅盖” 学生们笑了起来,有学生回答说:“荷叶和舞女的裙子都很柔美。”我接着问:“何以见得很柔美?”学生答:“句中有亭亭二字。”还有学生说:“是舞女的裙,有一种舒展、旋转的动感,很美。 “对。荷叶本来是静的,但作者想像它是动的,是舞女的裙。这是以虚写实,以动写静。 接下来,我和学生们还一起研究了描写荷花的袅娜、羞涩、明珠、星星等词语,还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等佳句以及作品中叠字运用的妙处。 我看了看表,时间不早了。便对同学们说:“如果大家继续品味、继续推敲和继续研究,还会有更多感受、更

6、多的发现和更多的问题。这就是揣摩。 2阅读下面高中班实录,联系诗歌内容及节选实录,评价以下教学过程,谈谈你的看法:(10分) 高中班老师说:“有山、有雨、月、松、泉、石头、竹、莲、渔舟,我们发现这些基本上是诗歌点到的意象。好,明确了这些之后,我想问大家在这些意象当中,我们自己本身最喜欢的是哪个?好,思考一下,用自己简单的话说一下。好,哪个同学想好了。 学生回答的结果分别是:“我最喜欢的是松竹和梅花,因为松竹和梅花是岁寒三友,所以它们的精神坚毅,还有莲花,有一句话叫做说出淤泥而不染,它那个精神挺高洁,所以我特别喜欢它们。 “我喜欢那个明月跟松。因为明月照在松那里,那种很美的感觉,然后,那个松还有

7、松能让人精神一震,坚毅挺拔。 “我比较喜欢山。还有这样一句诗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老师:好六、绪论考点 三个阶段: 第一部教育理论专著 癸卯学制 红领巾教学法 第一部语文教育专著 语文教学论理论体系第一章 现代语文教育的回顾与展望学习目标1、掌握各阶段语文现象和特点2、掌握各阶段语文学习内容 重点:古代语文教育第一节古代语文教育一、时间:上古清末 内容: 古代学校:序,庠,学1、学习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孔子倡导“读“教2、教材: 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大学论语中庸孟子诗经书经礼经易经春秋 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 文选读本如古文观止、古文辞类纂经史百家杂抄二、方法:

8、1、识字用抄字来强化写字技能,认识字型,训练抄字。2、阅读方面强调法,熟读精思,积累知识,指导读书圈点解说。三、晚清五四运动(近代)1、背景东西方文化交融碰撞,提出学习“西方“和”西艺“ 、标志:奏定学堂章程1904,语文独立成科2、内容: 、白话文提倡者太平天国 、卢憨章创立切音字的人,切音:两音相磨,先用拉丁字母自造切音新字,后用字母改为汉字偏旁的简单笔画,成中国切音新字一书,请清政府审定,1906年驳回,乃自向社会推广。 、1897年南洋公学师范学院师生编写的教材蒙学课本,这是我国自行编写教材之始。3、教学方法 共有四点:其中“讲解”之风是从此开始的P16第二节:建国前的现代语文教育 一

9、、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提倡新语文 二、国统区与解放区的语文教学(略讲) 三、了解1923年课标要求及教育方法p22 第三节建国后的当代语文教育 一、了解建国后语文教育的情况 二、了解建国后语文名师及教育思想。具体有于漪、钱梦龙、宁鸿彬、魏书生。 三、了解新世纪语文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p39红领巾教学法 1953年5月,苏联教育专家普希金通过对北京女六中的一堂观摩教学课红领巾的评议,尖锐地批评了我国长期流行的“先生讲,学生听”的语文教学方法,引发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场具有全国影响的语文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是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一篇小说红领巾的一段,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述法,也兼用了讲解法。这节课的结

10、构是由组织教学、检查作业、进行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作业五个环节组成的。 不满7页的一篇课文,用了4个小时尚未教完,估计还要讲两小时。 每课时45分钟,教师的讲述都在40分钟以上,学生的活动不足5分钟。 ,“教师过高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处在睡眠状态中。 语文课变成政治课,妨碍了语文的发展,而且“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应当形式地要求每堂课都是一样的。 试教共用了四节课, 第一节介绍课文来源,学生讲述故事,教师补充; 第二节范读全文,分析课文,学生划出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句子,教师在课堂上列出人物性格表; 第三节划分段落,写段落大意; 第四节讲写作技巧,文体特点,学生朗读。 四节课每节都是由学生先

11、讲,再由教师引导、启发,最后概括总结,获得了专家们的高度评价。语文教学的影响 第一,“红领巾教学法”推动了教学方法的改革。“红领巾教学法”注意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改革了不问学生实际一律逐句讲解的“串讲法”;注意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运用启发式教学;注意了从课文本身的分析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是对语文教学的深入研究,同时也促进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由“红领巾教学法”引发的讨论、学习热潮比较彻底的改变了由文言文教学法沿袭而来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僵化局面,使语文教学特别是现代文教学有了生动活泼的局面。 第二,有关“红领巾教学法”的讨论还建立了现代文教学模式。在“五个环节”教

12、学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语文教学特别是现代文教学的基本模式:(1)题解,作者介绍、时代背景等。(2)范读,讲解生字生词、学生质疑问难等。(3)分析课文,结构分析、人物形象分析、重点难点分析等。(4)总结主题思想。(5)研究写作特点。这种方法不仅使语文回到了语文本身而不是落在空洞的政治解读上,而且对普通教师特别是经验较少的教师掌握教学常规、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后来对“红领巾教学法”的指责主要集中在“谈话法”的滥用和“鉴赏法”、“分析法”的滥用以及五环节课堂结构的形式主义倾向等方面。 普希金在谈到克服教学中的缺点时,要求我们教师做到:精通本门业务;掌握本门学科的教学法;重视教学

13、中的教育性;提高自己学科的马列主义教育学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部分教师还应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其核心则是要求教师们发挥创造精神,寻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正确方法。这才是“红领巾教学法”所真正倡导的语文教学的内涵。第二章 语文课程性质与语文课程新理念教学目标:1、理解课程性质,形成正确的教学思想2、从课程性质入手,把握语文教学规律第一节 语文课程性质与地位 内容提要一、关于“语文”的认识 (一)“语文”之现实所指 (二)“语文”之语义推演 二、对语文课程性质的理解 (一)外国的表述 (二)对语文课程性质认识的历史追溯 (三)学派理解 (四)潘冠海老师:学语文即学语言(附:录象案例)三、语

14、文课程性质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语文,教育中最特别的课种客观教材本身就是教与学的目标!物理(数学、化学)现象/生活应用物理(数学、化学)实践物理学物理(数学、化学)教育与物理课程唱歌音乐音乐教育与音乐课程客观+主观(精神)叶圣陶:教材无非是例子(而已!)具体确定的语文领域语文学语文教育与语文课程(无)(无)“语文”的内容多元、模糊、不确定、无边界,只是一个背景性存在。语文,争议最多,最难教。一、 关于“语文”的认识(一)“语文”之现实所指1904年 中国文字(初小)、中国文学(高小及中学)1923年 “中国文字”和“中国文学”改称“国语”1932年 国语(小学)、国文(中学)1949年 语文 (叶

15、圣陶: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设科本意:培养学生以听说读写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 (二)“语文”之语义推演学术界“界说”: 语文语言文章、语文语言文学 语文语言文化、语文语言文字 语文=语言+文章+文学+文字+文化 共同点:“语”即语言;“文”内在包含于“语言”。文字是语言的符号;文章是语言的作品;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形态;文化是语言的内涵。启发:“语文”的基本含义即语言;学习语文就是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一个理解语文的理论视域李海林定义的语文:以文章和文学为语文的基本要件;以文化为内在的意蕴与价值取向;以语言为基础;以言语观为基本立场基本要义:明确文章教育与文学教育两个阵地 都要从文化来立意

16、 都以语言为基础 都作为言语来学 实质:回答了“语文是什么”即语文本体论的问题。语文就是A+B语文构成论 普遍接受叶圣陶的说法:口说为语,书面为文,二者合起来称之。语文口头语与书面语的总和(存疑:这一提法是根据使用语言的不同凭借和方式进行的语言功能分类。还存在其它众多分类标准。这一笼统提法仅仅是语文外延的归纳而非内涵揭示。从定义的角度来说,是不够科学的,却能抓到了语文教学的要害。 ) 词典对语文的解释: 现代汉语词典有两种释义: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字。什么是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辞海P390)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解和

17、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对学生进行人文的教育。而人文的教育,也依附对语言的学习来实现的。如标题:“巴格达失陷”表达同情感情;“巴格达解放”,表达庆幸感情。由此,人文学习也是建立在语言学习之上的。(一)课标对性质的界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课程 课程途径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程是教学过程 教育界达成的共识是: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的过程就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和2、语文课程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语文学习活动的总和。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语文课程既是课堂学习的课文,也包括课外的语文学习内容。也是教师指导的学,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由此决定了语文课堂形式

18、是学生学的过程,不是教师灌的过程。课标关于语文课程性质可以从以下几点理解 交际工具交际的中介是语言;工具是完成某项任务的方法或手段。语言作为一种手段、方法,主要是指它的知识技能。具体来说指它的读写听说的能力。形成这些能力的基本内容:有一定的识字量,如小学2500字,初中3500字;掌握拼音,查工具书。朗读,积累等。这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落实双基,发展学生的语言。 人类文化文化是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称。语文课程认定语文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它所指的是精神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是人的主观因素在文中的表现,如思想、价值取向、道德情操、情感意志等。因此,领悟文中的人文性,不是靠教师讲解分析的,而是

19、感受、品味、领悟。 以上这些内容都是依附于语言这个载体中,表现在课文中就是人文性。(三)外国的表述 法国结构主义人类学家列维.斯特罗丝曾对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作过这样的概括: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结果;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部分;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条件。 英国语言性质的争论:摘自中学语文教学2003.3 1)“个人发展观”着眼于学生,强调语文对儿童个人发展的作用。 2)“学科交叉观”着眼与学校,强调语文课改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也是学科传授知识的工具。 3)“成人需要观”着眼于校外,强调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语文去帮助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责任。 4)“文化遗产观”强调通过语文课引导学生欣赏与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

20、5)“文化分析观”强调通过语文课程帮助学生以批判的眼光认识世界和文化环境,了解信息传递过程,学生通过传媒表象抓住实质的内容 据王荣生考证,美国、俄罗斯等国根本没有关于母语课程教学的表述及论争。 中国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关于母语课程性质之争,时间之久,变化之多,参与讨论人数之众,发表相关论文之多,耗费精力之巨,世所罕见。亦一中国特色也。(四)对语文课程性质认识的历史追溯 20世纪50年代以前,在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课程纲要)中,对课程性质并未作明确的界定,但从这些文献就课程目标设定的核心理念而言,基本能体现出对课程性质把握的基本走向。 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其要义在使通四民常用之

21、理,解四民常用之词句,以备应世达意之用。并使习通行之官话,期于全国语言统一,民志因之团结”学习语言,交际运用,道德教化,精神培育。 1912年教育部订定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规定,“国文要旨,在使儿童学习普通语言文字,养成发表思想之能力,兼以启发其智德。”学习语言、表达思想、启发智德。 1923年小学国语课程纲要:“指导儿童练习运用国语,养成其正确的听力和发表力,”“指导儿童学习平易的语体文,并欣赏儿童文学,以培养其阅读的能力和兴趣”,“指导儿童练习作文,以养成其发表情意的能力”,“指导儿童练习写字,以培养其正确、敏捷的书写能力”语言训练、语言运用、语言表达、语言欣赏。 1932年初级中学国文课程

22、标准:“使学生从本国语言文字上,了解固有的文化,以培养其民族精神,”“养成用语体文及语言叙事论理表情达意的技巧”,“养成了解平易的文言文之能力”,“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与欣赏文艺之兴趣”。语言文字、文化精神、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欣赏(审美)。工具性-思想性-人文性 1956年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纲对汉语教学任务作了这样的阐述:教给学生有关汉语的基本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理解汉语运用汉语的能力,是初级中学汉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应该结合汉语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应该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祖国语言的丰富优美和雄伟有力,从而使学生热爱自己的语言和创造它的伟大的汉族人民。

23、“1956年初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中规定: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更多的文学作品,领会这些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指导学生在学习文学作品的过程里,丰富语言知识,并学习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明确地表达思想感情。通过这样的教学,就能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就能养成他们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和习惯,就能扩大他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语言训练、语言应用、语言审美、精神经验的丰富与培植。 从以上文献对课程目标的设定不难看出,尽管因时代不同而有所差异,但语文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不变的,那就是“语言”。“工具性”的提出与确立 建国以前,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说话是一种独占重要的工具”,“国文是一

24、种工具”。1953年叶圣陶先生再次强调:“语言教育的一个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语言现象,掌握语言规律,学会正确地熟练地运用语言这个工具”,“语言是形成思想的工具,是认识世界的工具”。20世纪50年代末,全国范围的极“左”思潮影响到语文教育,这从1956年初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对课程目标的表述中就已初露端倪: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共产主义道德,特别是爱国主义精神,共产主义劳动态度,集体主义精神,自觉遵守纪律的精神,爱护公共财物和坚忍、勇敢、简朴等品德,。 极“左”思想愈演愈烈,从60年代初开始在语文界展开了一场关于语文课是上成政治课、文学课,还是上成语文课的讨论,

25、最后,由后来大家称之为“三老”的叶圣陶先生、吕淑湘先生和张志公先生共同主张语文课不能上成政治课或文学课,应该上成真正的语文课,其中叶圣陶先生指出:“我们说语言是一种工具,就个人说是想和思的工具,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就人与人之间说,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这种观点很快在全国达成了共识,因而确定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基本性质。1963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如下: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中学语文教学目的,是教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它们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从60年代初至“文革”以前,教育部几次颁布语文教学大纲都把工具性定

26、为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 1978年教育部才重新确定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性质。当时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说过:“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从此一直到2001年7月的课程标准,均定性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文性”的提出与确立 1993年1月山东德州的韩军在语文学习上发表了限制科学主义,张扬人文精神,在语文界首倡“人文精神”,由此引发了20世纪90年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语文教育大讨论,2000年3、4月韩军又在山东教育发表了文就是道,成为语文教育“人文论”的代表人物,在人文论者的一系列文章中,对传统语文教育纯工具性(即语修逻文的机械训练)的弊端进行了否定,指出:把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定为工具性是历史性的错误,工具性把语文教学引上了死胡同。提出:人文性才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 韩军认为,语文教育就是精神教育,语文课是根本性、本体地建筑起人的精神,人的精神生于语言,语文课是一种精神的奠基课,语文课的任务应该是通过语言的学习和感悟,培养情感,陶冶审美情操,弘扬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给学生打下一个精神的底子(这种观点发展到后来形成与工具论的极端对立,于是辽宁的董旭午、南开的马庆株、山东的吴心田先生等振臂呼吁“矫枉过正”当有限度,不要走得太远)。(五)学派理解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