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8 ,大小:150.96KB ,
资源ID:59190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9190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宿城区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3.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宿城区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3.docx

1、宿城区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3宿城区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宿城区小学语文“茉莉花香”教学工作室编二O一三年二月宿城区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使 用 说 明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加强交流与学习,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减轻广大语文教师抄写教案的负担,以使老师们能挤出更多的时间思考如何上好每节课,教研室依托小学语文“茉莉花香”工作室,编撰了这套宿城区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以供广大语文教师参考和使用。为真正发挥这套教学设计的作用,不断提升与完善这套教学设计的品质与质量,特提出如下的使用意见:一、强化二次备课。教师应潜心备课,吃透文本,理解设计意图,把握设计思路,抓住设计要点,结合自身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情

2、况,进行适当的删、加、添、改,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二、强化集体备课。真正利用“备上评改”一体化的集体备课形式,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结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不断提高教学设计的水平。三、强化教后反思。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认真反思自身教学亮点与不足,及时捕捉闪光的思想与优秀的教法,查找不足的原因,提出改进的意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勤查字典的重要性和应具备的态度。在掌握有关查字典的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的良好习惯。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了

3、解主动识字的意义和应有的态度,结合勤查字典的教学培养学生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以及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经过大家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很多的知识。可是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要学会更多的知识,我们可以请教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那就是字典。二、指导看图1图1:图中是谁?她正在干什么?(一位老师正在向同学们介绍字典)2图2,图3: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谁,她们正在干什么?她们的态度怎样?图2:在小姑娘的房间里,妈妈正在指导她使用字典之类的工具书。图3:一位老师指导学生查阅字(词)典。你们还记

4、得查字典的方法吗?谁来说一说。(两种查字典的方法都可以)3.看图,图上的小朋友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图4:同桌的两位同学读书时遇到“拦路虎”,他们就向字典请教。4.图5、6:在家中,两位同学读书时遇到了困难,都在查阅字典。5.你读过哪些课外书?你使用过字典吗?在什么情况下用的?同桌说一说,再指名说。三、查字典比赛拿出你的字典,用你最熟悉的方法查一查,完成表格。 生字读音页码组词拜墓端团四、小结:字典等工具书是不会说话的老师,遇到疑难问题,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可以自己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来解决。我们只有勤于查阅字典等工具书,才能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通过上节课

5、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勤于查阅字典等工具书,才能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中的“主动识字”。教师板书课题,齐读。主动识字就是怎样识字呢?教师介绍: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很美,内容丰富,同学们都很喜欢。我们要读书,学习各种知识,就得先识字。而识字一面要靠老师教,一面要靠自己主动学习。这样,才能认识更多的汉字,读更多的书,掌握更多的知识。在你认识的字中有哪些是自己主动学来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学的?二、指导看图1看第3页上面的图,同桌相互说一说图上的小学生在做什么,他手里拿的是什么?交流讨论: 图上的小学生在做什么,他手里拿的是什

6、么?(在课堂上,老师请这位同学当小老师,让他拿生字卡片领读。)你认识卡片上面的字吗?说说你是怎样认识的?2.看第3页下面的图,图上有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左面的是一个学习小组的四位同学,通过图片主动识字,并请老师评判。右面的是两位同学在游览时主动识字。从图上可以看出,这些小学生识字的态度都很认真,内心十分喜悦。)3.你自己游览过哪些地方?通过游览认识了哪些字?(先小组交流,再指名说一说。)4教师小结:生活中处处有学问,我们不仅要在学校主动识字,而且要在课外,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主动识字。不认识的字可以有选择地记下来,回来查字典解决。三、作业设计准备一本课外识字本,把你在课外认识的字记

7、下来。比一比,谁认识的字最多。教后反思: (推荐人:宿师附小 唐辉艳)识字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认识一个偏旁。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3.了解春节等四个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知道有哪些?二、看图读韵文1.(出示图)你知道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节日的活动,人们在干些什么吗?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三、指导看图,学习部分生字第一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全家人围在一起

8、干什么?(相机出示:饺子)过春节了,亲朋好友互相拜访表示节日的祝贺,这叫什么呢?(拜年)第二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清明节)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在4月4、5或6日。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清明节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指导读生字词,韵文中第一、第二行词语。出示:春节 饺子 拜年清明 扫墓 踏青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顺词语)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你们知道了哪两个传统节日?(春节、清明)春节民间风俗习惯是什么?(饺子、 拜年)清明节呢?(扫墓 、踏青)四、指导学习生字

9、1.出示:饺 拜 扫 墓 踏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重点指导:“扫”是平舌音。2.认识新偏旁“手字旁”。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4.学生口头说词。5.学生在田字格中描写生字。6.教师范写生字。7.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五、作业设计:1.朗读韵文以及生字。2.用一两句话描写春节图或扫墓图。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指名读生字卡片。2.听写词语:饺子 拜年 扫墓 踏青二、指导看图,学习部分生字教师出示第三第四幅图:你喜欢哪幅图上节日的活动?(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图上的有关内容)(1)第三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大家正在干什么?(相机出示:端午、粽子)教师简介:端午又叫端阳、端五。端,是开始

10、的意思。古代“午”与“五”通用。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你知道有关端午节的儿歌吗?读一读: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酒白糖。龙穿下水喜洋洋。龙舟:装饰成龙形的船,有的地区端午节用来举行划船竞赛。(2)第四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中秋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干什么?看看他们的表情,你觉得他们过得怎么样?(出示:中秋、月饼)中秋:我国传统节日。农历八月十五,时在秋季的正中,月儿正圆。此时家家团圆赏月,品尝月饼,以寄托合家幸福安康的愿望。三、指导读生字词,韵文中第三、第四行词语1.出示:端午 粽子 龙舟 中秋 团圆 月饼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引

11、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顺词语)2.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你们知道了哪两个传统节日?(端午、中秋)端午节人们风俗习惯是什么?(粽子、龙舟)清明节呢?(扫墓 、踏青)四、指导学习生字1.出示:端 团 饼2.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重点指导:端、饼:左右结构,左窄右宽。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4.学生口头说词。5.学生在田字格中描写生字。6.教师范写生字。7.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五、课堂作业:1.把句子补充完整。(1)春节, (2)中秋节到了, 2.把下面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排列。清明节 中秋节 春节 端午节 3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自己家乡还有哪些风土人情?查查资料或询问家长。教后反思

12、: (推荐人:宿师附小 唐辉艳) 识字2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2.借助课文插图和多媒体情境,了解词语意思,欣赏如画的壮乡山水,感受如诗的壮族风情。3.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本课语言的优美,受到美的熏陶。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有没有去过桂林?谁来说一说,你眼中的桂林是什么样的?2(看图)是啊,“桂林山水甲天下!”同学们想不想去亲眼看一看?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2。二、指导看图1图上有哪些景物?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依次出示相应的词语,认读。碧水 秀峰 倒影

13、 / 对歌 榕树 壮乡象鼻 骆驼 笔架 / 竹伐 鸬鹚 画廊三、借助拼音自主识字1学生打开书。2用你最喜欢的读书方式,借助拼音,认读文中的生字和词语。3请同桌的同学互相听一听,读音有没有错误。4说一说在朗读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个字读起来较困难,现在你能读得准了吗?请你读给大家听一听。5出示:b fng yng碧 水 秀 峰 倒 影对 歌 榕 树 壮 乡 b lu tu ji 象 鼻 骆 驼 笔 架 lng 竹 伐 鸬 鹚 画 廊学生自由读。这课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几个字的读音。(强调“峰、影、廊”是后鼻音;“骆、廊”是边音。)指名读,齐读。小组组织“找朋友,你说我猜”的游戏,加强生字的读音。看图理

14、解词意。对歌:对方一问一答地唱歌,是一种民间的歌唱形式,多流行于我国某些少数民族地区。壮乡: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及云南、广东、贵州、湖南等地。竹伐:用竹、木等平摆着编扎成的水上交通工具。鸬鹚:水鸟名,俗叫“鱼鹰”,羽毛黑色,闪绿光,嘴扁而长,暗黑色,上嘴的尖端有钩,能游泳,善于捕食鱼类喉下有囊,捕的鱼就放在囊内。渔夫常用来捕鱼。榕树:常绿乔木,树干分枝多,有气根,树冠大,叶子互生,椭圆形或卵形,黄色或赤褐色。生长在热带地方。木料可制器具,叶、气根、树皮可以入药。(6)齐读生字词。四、教学字形,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认读。 2重点指导“碧”“鼻” 3学生观察生字的特点 碧:上下结构,三部分位

15、置要注意。 鼻:上下结构,注意下面的撇和竖不要出头 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5描红、评议 6学生在习字册临写。教师巡视,提醒纠正写字姿势。教室里播放舒缓轻柔的乐曲。 五、作业设计1朗读生字以及韵文。2扩词:碧( ) ( ) ( ) 峰( ) ( ) ( )影( ) ( ) ( ) 鼻( ) ( ) (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桂林山水的美丽,今天,让我们一起乘上游轮,到漓江仔细地观赏一番。 1拿出你们的船票(生字卡)准备上船,在小组内复习检查生字词读音。 2默写词语(可以选默几个词) 3全班核对、评议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的小朋友可以上船了。二、图文对照,指导感悟 1指导学习第

16、一行。(1)我们的船已经缓缓驶入漓江,多么可爱的漓江啊。出示图或录象 (2)让我们站在船头看一看这美丽的风光,你看到了什么?有何感受?媒体画面对应处相机出现词语:碧水、秀峰、倒影。(3)学生有感情朗读。2指导学习第二行。(1)多媒体播放一段对歌,听这是什么声音?接着显示壮乡青年男女榕树下对歌的画面。对歌,是壮族人民的风俗习惯,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也有这样的风俗吗?(2)学生说这两个青年在什么地方对歌。教师边叙述边出示相应词语:对歌、榕树、壮乡。(3)画面特写,认识榕树。有感情朗读第二行。3指导学习第三、四行。“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那里的山水姿态各异,形象万千,想不想细细欣赏一下它的奇特?

17、多媒体显示一幅山水画卷,接着显示一组画面,学生说说它们的样子。(2)教师相机出示对应的词语:象鼻、骆驼、笔架。指名齐读词语。(3)再来欣赏漓江的水,多媒体显示江上景象,指导学生看图认识画面景物。(4)教师相机出示词语:竹筏、鸬鹚。读好这两个词。(5)看到这样的山,这样的水,你有什么感受?相机出示:画廊。读好这个词。(6)连贯朗读第三、四行。4谁能把你看到的景色美美地读一读。 (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5其他三组词用类似的方法学 6要指导学生读出美感。 (1)第一组:语速稍缓,体会平静的湖面上倒映出秀丽的山峰的如画般的美景。 (2)第二组,语速稍快,感受壮乡小朋友在榕树下对歌的欢快场面。 (3

18、)第三组,对照插图,边读边想象“象鼻、骆驼、笔架”的样子,体会桂林山的奇特。 (4)第四组,身临其境,似乎自己走进了“小竹筏在水中游,鸬鹚在水中戏”的画廊中。 三、巩固练习 1连起来读读韵文,想想每一排说的是什么? 2配乐朗读韵文看谁读得棒 四、课堂练习 1.选择合适的字填空。架 驾:( )驶 笔( ) ( )势 劳( )峰 锋:山( ) 秀( ) 刀( ) 笔( )2.写出下列风景区在什么地方。漓江 故宫 西湖 长城 中山陵 黄山3.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暑假里 妈妈带我去桂林旅行 漓江的风景多么迷人 鹚的羽毛是黑色的吗教后反思: (推荐人:宿师附小 唐辉艳) 识字3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

19、0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3.借助图画感知古今文字的发展演变,了解偏旁与字、词之间的联系,认识形声字的特点,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准备:生字、新词卡片、幻灯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前面两课和这一课都是看图读韵文识字,而本课还通过形近偏旁的比较来识字。板书课题:识字3(齐读)二、初步看图,读韵文1观察图,看一看图上画了哪些事物。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三、出示表(一),复习“木字旁”、“禾字旁

20、”1观察实物图画与古文字,了解偏旁本义。(1)“木”的古文字像什么?(像一棵树)师:同学们说得对。“木”的古文字像一棵树,有树冠、树干和树根。(2)复习“木字旁”。教师范读带木字旁的生字。指名读、齐读。(3)“禾”的古文字像什么?(像一株禾苗)师:同学们说的对。“禾”的古文字像一株禾苗,有穗、叶、茎与根。(4)复习“禾字旁”。教师范读带禾字旁的生字。指名读、齐读。四、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 出示挂图,学习生字词。1这些是什么树?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相机出示词卡:松柏、杨柳2你们知道松树、柏树和别的树有什么不一样吗?(松树、柏树的叶子常年都是绿色的)3出示词卡:桌椅4春天到了农民伯伯把什么插

21、在田里?相机出示词卡:秧苗5秋天到了,秧苗长大成熟结出果实,远远望去,金灿灿的一片,好喜人的景象啊!那金灿灿的一大片是什么呢?相机出示词卡:稻谷6“秧苗”、“稻谷”这些地里长的农作物叫什么呢?相机出示词卡:庄稼五、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第一组词语的偏旁是什么?(木字旁)为什么都是木字旁?(因为这些词语大都与树木有关)第二组词语的偏旁是什么?(禾字旁)为什么都是禾字旁?(大都与庄稼有关)你们觉得汉字有趣吗?中国的汉字有悠久的历史,你们要认真学习!六、学生自学出示的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七、教师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读、齐读。2用“柳”、“椅”、“秧”扩词。八、指导书写1学生看笔顺图

22、,记忆“柳、秧”的笔顺。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3教师范写本课6个生字。让学生注意在田字格书写时都应该左窄右宽。4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5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抽读生字、新词卡片。2听写生字。3检查听写情况。二、继续看图学习生字词 自由读韵文,要求:读准字音。三、出示表(二),复习“竹字头”、“草字头”1观察实物图画与古文字,了解偏旁本义。(1)“竹字头”的古文字像什么?(像竹叶)(2)复习“竹字头”。师范读带竹字头的生字。指名读、齐读。(3)“草字头”的古文字像什么?(像两棵小草)(4)复习“草字头”。师范读带草字头的生字。指名读、齐读。四、指

23、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出示挂图,学习生字词。1这些都是竹制品,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相机词卡:竹篮、箩筐、筷子2中国的老年人最喜欢喝什么?相机机出示词卡:茶叶3有一种水果外面有许多硬刺,但口味非常好,酸甜好吃,你知道这种水果的名称是什么吗?相机出示词卡:菠萝4有一种春天开的花,叶子是淡绿色的,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香味,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相机出示词卡:兰花五、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第一组偏旁的名称是什么?(竹字头)为什么都是竹字头?(因为这些制品都是竹子做成的,大都与竹子有关)第二组偏旁的名称是什么?(草字头)为什么都是草字头?(大都与一些植物有关)六、学生自学出示的生字词七、指导书写

24、1指名说“篮、筐”的笔顺。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3教师范写生字。4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5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第三课时一、复习检查:听写词语,检测效果。二、指导读韵文1按要求归类读。(1)哪些词语介绍了一些树的名称和木制品?(读第一组词语)(2)哪些词语介绍了一些与庄稼有关的事物?(读第二组词语)(3)哪些词语介绍了三种竹制品?(读第三组词语)(4)哪些词语介绍了一些植物?(读第四组词语)2多种形式练读。指名读、齐读、同桌互读。三、辨析两组形近偏旁1做找朋友游戏。2教歌诀:“禾字旁表示庄稼,木字旁表示树木。爸爸下田去插秧苗,爷爷上山去栽松树。”“草字头表示花草,竹字头

25、与竹子有关。窗台上放着两盆花草,墙壁上挂着一只竹篮。”四、课内作业教后反思: (推荐人:新区实小 徐艺)识字4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4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节,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3认识本课生字的构字规律以及词语间的相互联系,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特点,提高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准备:幻灯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形近偏旁的比较识字,板书课题。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出示表

26、(一),复习“日字旁”、“目字旁”观察实物图画与古文字,了解偏旁本义。 四、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1太阳出来了,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天空?相机出示词卡:晴空 2春天到了,太阳照在身上暖和和的,这叫什么呢?相机出示词卡:温暖 3小姐姐在于什么呢?相机出示词卡:晾晒 4.把三个词语连起来说一句话5.放军叔叔趴在草地上是怎样打靶的,相机出示词卡:眼睛、瞄准 6.哥哥站在山坡上看远处美丽的风景,这叫什么?出示词卡:眺望 7.眺望”也是看,但和“看”有什么不同? 五、教师小结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两组词语。第一组词语是什么偏旁?(日字旁)为什么都是日字旁?(“晴、暖、晾、晒”大都与太阳有关)

27、第二组词语是什么偏旁?(目字旁)为什么都是目字旁?(“眼、睛、瞄、眺”大都与眼睛有关) 六、学生自学出示的生字词1指名读、齐读。2正音:”晒、准”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3用“暖、眼、准”扩词。 七、指导书写1学生看和记忆“晒、瞄”的笔顺。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3教师范写生字,让学生注意在田字格中书写时都应左窄右宽。4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抽读生字、新词卡片2听写生字。3检查听写情况。二、继续看图学习生字词1观察图,看看图上有什么。2自由读韵文,要求:读准字音。三、出示表(二),复习“两点水”、“三点水1观察实物图画与

28、古文字,了解偏旁本义(1)“冫”的古文字像什么? (2)复习“两点水”。 教师范读带两点水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3)“氵”的古文字像什么? (4)复习“三点水”。师范读带二点水的生字。指名读、齐读。四、继续学习生字词1企鹅生活在南极,你们知道那儿的天气怎样?2从图上什么地方看出南极非常寒冷? 3出示词语,理解,识记4练习用词语说话5南京有一座大桥在全国都非常有名,这就是南京长江大桥,你们知道长江大桥横跨在什么上面吗?相机出示词卡:长江 6教师简单介绍长江:长江流经我国10个省区,全长6300公里,是我国第一大河。7长江是我国第大河,那我国第二大河是什么河呢?出示词卡:黄河教师简介“黄河”。8长江的水最后流人哪个海?教师简介“东海”。 五、教师小结我们学习了这节课的生字,第一组生字的偏旁为什么是两点水旁?(这些生字大都与冰冻、寒冷有关)第二组生字的偏旁为什么是三点水旁?(这些生字大都与水有关) 六、学生自学本节课的生字词1指名读、齐读。2用“冷、冻、冰”扩词。 七、指导书写1学生看笔顺图,记忆“冻”的笔顺。2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3教师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