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6 ,大小:171.99KB ,
资源ID:59853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9853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实验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实验教案.docx

1、实验教案高二化学实验教案 教师: 班级:中和热的测定【教学目标】1、理解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的实验原理2、掌握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数据处理【教学重点】1.中和热的测定原理和方法。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目的】1.测定强酸、强碱反应的中和热,加深理解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实验用品】大烧杯(500mL)、小烧杯(100mL)、温度计、量筒(50mL)两个、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环形玻璃搅拌棒。0.50mol/L盐酸、0.55mol/LNaO

2、H溶液【教学过程】引言上节课我们刚刚认识了中和热,本节课我们就来亲自测一下强酸强碱反应的中和热。板书实验二中和热的测定设问我们利用什么原理来测定酸、碱反应的中和热呢?板书实验原理问中和热与反应热是否相同?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学生讨论后回答本节课,我们取一定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哪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测出它们的反应热呢?请大家讨论回答。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板书Q=mctQ: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m:反应混合液的质量。c:反应混合液的比热容。t: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差值。问我们如何得到上述数据呢?生m的质量为所用酸、碱的质量和,测出参加反应的酸、碱质量相加即可;c需要查阅,t可用温度计

3、测出反应前后的温度相减得到。问酸、碱反应时,我们用的是它的稀溶液,它们的质量应怎样得到?生量出它们的体积,再乘以它们的密度即可。师如此说来,上述计算Q的式子可表示为板书Q=(V酸酸V碱碱)c(t2t1讲解本实验中,我们所用一元酸、一元碱的体积均为50mL,它们的浓度分别为0.50mol/L和0.55mol/L。由于是稀溶液,且为了计算简便,我们近似地认为,所用酸、碱溶液的密度均为1g/cm3,且中和后所得溶液的比热容为4.18J/(g)板书V酸=V碱=50mL。c酸=0.50mol/Lc碱=0.55mol/L。酸=碱=1g/cm3c=4.18J/(g)师请大家把以上数据代入式,得出Q的表示式。

4、其中热量的单位用kJ。学生得出结果后回答教师板书Q=0.418(t2t1)kJ思考:式表示的是不是该反应的反应热?是中和热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过渡下面,我们便根据以上原理,利用实验台上已有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出测定酸、碱反应中和热的实验步骤。板书实验步骤阅读教材实验步骤1.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如下图所示。中和热的测定2.用一个量筒最取50mL0.50mol/L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

5、,记入下表。然后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3.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mL0.55mol/LNaOH溶液,并用温度计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记入下表。4.把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的盐酸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注意不要洒到外面)。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为终止温度,记入下表。5.重复实验两次,取测量所得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实验次数起始温度终止温度温度差123思考1.大、小烧杯放置时,为何要使两杯口相平?填碎纸条的作用是什么?2.温度计上的酸为何要用水冲洗干净?3.酸、碱混合时,为何要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而不能

6、缓缓倒入?4.实验中所用NaOH为什么过量?若用HCl过量行吗?学生讨论后回答,老师点评请学生按以上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完毕后,请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各自所测得的中和热,并与其他同学交流实验结果讨论你所测得的数据是否为57.3kJ/mol,若不是,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板书误差分析。学生分析后进行回答交流可能的原因有:1.量取溶液的体积有误差。2.温度计的读数有误。3.实验过程中有液体洒在外面。4.混合酸、碱溶液时,动作缓慢,导致实验误差。5.隔热操作不到位,致使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而导致误差。6.测了酸后的温度计未用水清洗而便立即去测碱的温度,致使热量损失而引起误差。总结以上产

7、生误差的原因,也是大家提高中和热测定的准确性而需注意的问题。请大家根据已有知识,讨论下列问题:投影1.本实验中若把50mL0.50mol/L的盐酸改为50mL0.50mol/L醋酸,所测结果是否会有所变化?为什么?2.若改用100mL0.50mol/L的盐酸和100mL0.55mol/L的NaOH溶液,所测中和热的数值是否约为本实验结果的二倍(假定各步操作没有失误)?学生讨论,并回答讨论结果练习试回答下列中和热测定的有关问题。(1)实验桌上备有烧杯(大、小两个烧杯)、泡沫塑料、泡沫塑料板、环形玻璃搅拌棒、0.50molL1盐酸、0.55molL1NaOH溶液,尚缺少的实验用品是_。(2)实验中

8、能否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_,其原因是_。(3)实验时所用盐酸及NaOH溶液的体积均为50mL,各溶液密度为1g/cm3,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实验起始温度为t1,终止温度为t2。试推断中和热的计算式:H_。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中和热的测定原理及方法。布置作业完成本次实验的实验报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难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原因【实验过程】1实验所需的药品和仪器药品:过氧化氢(

9、30%)、FeCl3溶液(0.1mol/L)仪器:烧杯、电炉、试管、气球2.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分别取一定量的30%的H2O2稀释到20%和10%,然后取出三支试管,分别加入5ml 30%、20%、10% H2O2溶液和4滴FeCl3溶液,然后在试管口套上气球,并在试管上贴上标签以作区分。观察试管内气泡的产生现象和气球的膨胀情况。5ml 30% H2O2溶液+ 4滴FeCl3溶液5ml 20% H2O2溶液+ 4滴FeCl3溶液5ml 10% H2O2溶液+ 4滴FeCl3溶液试管内快速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内产生气泡试管内产生气泡,但速度较慢从以上的实验图看,可知:30%的H2O

10、2溶液产生的气泡比较快,在相同的时间内,气球的膨胀也比较快;20%的H2O2溶液产生气泡的速度一般,与30%的H2O2相比,速度明显较慢,相同间时间内,气球的膨胀程度也较小;10%的H2O2溶液产生气泡的速度与气体量明显较弱,气球相比于30% H2O2和20% H2O2的气球的膨胀程度,也显得较为干瘪。即气体的产生速度:30% 20% 10%气球的膨胀程度:30% 20% 10%所以由此可知: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增大。这是因为,对某一反应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反应物中的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是一定的,而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的数目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的总数成正比,即与反应物的浓度

11、成正比。所以反应物浓度增大,活化分子数也增多,有效碰撞的几率增加,反应速率也就增大了。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取四支试管,分别加入5ml 30%H2O2溶液和2滴FeCl3溶液,在试管口套上气球,然后放入分别盛有温度为30、40、50、60的水中,观察试管内气泡的产生现象和相同时间内气球的膨胀情况。通过实验,可知得出以下结论:温度越高,H2O2溶液的分解速率越快,气体的产生速率越快;温度越高,H2O2溶液的分解速率越快,相同时间内,产生的气体越多,气球的膨胀程度越大;40和50的气球的膨胀程度的大小区别不明显,原因应该是温度的梯度设置过小,实验应予以改进。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这是因为通过提高温

12、度使分子获得了更高的能量,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提高了,所以含有较高能量的分子间的碰撞效率也随之提高。本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假如实验不加入FeCl3作催化剂,虽然不同温度下H2O2的分解速率有所区别,但是总体速率都很小,气球的膨胀速率也比较慢,原因可能是H2O2不够新鲜,由于开封已久,已经变质,导致实验失败。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a取四支试管,都加入5ml 30%H2O2溶液,然后其中一支不加FeCl3溶液,其他三支分别加入2滴FeCl3溶液,4滴FeCl3溶液,6滴FeCl3溶液,在试管口套上气球,观察试管内气泡的产生现象和相同时间内气球的膨胀情况。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没有加入催化剂的试管,H

13、2O2溶液几乎不分解,气球完全干瘪;加入2滴FeCl3溶液与加入4滴FeCl3溶液的试管相比,催化剂的量越多,H2O2溶液的分解速率越快,相同时间内,产生的气体越多,气球的膨胀程度越大;加入4滴FeCl3溶液与加入6滴FeCl3溶液的试管相比,发现催化剂的量过多,反应速率反而越低,4滴FeCl3溶液对H2O2溶液分解的催化效果最佳。由此可得出结论: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化学平衡移动实质,了解浓度、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2、理解勒夏特列原理的涵义,并能简单运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温度、浓度实验,逐步探究平衡移动的原理,引导学生体

14、验化学实验方法;2、通过图表分析,提高学生数据分析及归纳能力;3、通过对实验过程中认知冲突的解决,引导学生体会单一变量原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科学史话,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推理、缜密思考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教学难点:勒夏特列原理的形成和理解教学过程【新课引入】科学家勒夏特列、哈伯的重要贡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发现及其应用【新课推进】一、 化学平衡状态的改变:v(正) v(逆)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v(正) v(逆)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二、 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1、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探究实验一

15、】2NO2(g) N2O4(g) H0NO2球浸泡在冰水、热水中,观察颜色的变化红棕色 无实验条件变化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放入热水中温度升高放入冷水中温度降低结论: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2、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实验探究二】探究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原理:已知在K2Cr2O7的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Cr2O72 + H2O 2CrO42 + 2H+ 橙色 黄色现有药品: 0.1mol/L K2Cr2O7溶液、70%浓硫酸、浓盐酸、固体NaOH、NaOH浓溶液。请根据上述原理及所给药品设计实验,并选择合适的药品,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实验步

16、骤:_所选试剂现象结论5mLK2Cr2O7溶液中滴加 8-10滴浓H2SO45mLK2Cr2O7溶液中滴加3-4滴NaOH浓溶液分析上述实验现象及结论,在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单一变量原则。结论: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少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少生成物浓度(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3、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下表为500时,不同压强下N2(g)十 3H2(g)2NH3(g)达到平衡时混合体系中NH3的体积分数:压强(MPa)15103060100NH3 %2.09.216.435.553.669.4试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压强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结论:增大压强,

17、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方向移动。【思考】使用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状态是否有影响?催化剂能同等程度的增大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因此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状态发生移动。三、小结条件变化化学平衡移动方向温度 升高温度 降低温度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少生成物浓度)减少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压强增大压强减小压强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勒夏特列原理强弱电解质的比较实验目的1. 掌握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2. 掌握盐类水解溶液酸碱性的规律;3. 掌握缓冲溶液的配制和使用原则

18、。实验操作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一、电离平衡1.弱电解质的同离子效应(1)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0.1mol/LHAc溶液2mL,再分别加1滴甲基橙,然后在一支试管中,加少量固体NH4Ac,振荡使其溶解,观察溶液颜色变化,与另一支试管进行比较,并解释之。(2)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0.1mol/LNH3H2O溶液2mL,再分别加1滴酚酞,然后在一支试管中,加少量固体NH4Cl,振荡使其溶解,观察溶液颜色变化,与另一支试管进行比较,并解释之。2.盐类水解(1)用pH试纸测定NaCl、NaAc、NH4Cl、NH4Ac溶液的pH值。(2)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3mL蒸馏水,然后分别加入少量固体Fe(NO3)39H

19、2O及BiCl3(BiCl3只需绿豆大小),振荡,观察现象。用pH试纸分别测定其pH。解释之。保留NaAc、Fe(NO3)39H2O、BiCl3三支试管中的物质。 (3)取上面制得的NaAc溶液,加1滴酚酞指示剂,加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并解释之。(4)将(3)制得的Fe(NO3)3溶液分成三份,第一份保留作比较用;第二份中加入2molL-1HNO312滴,观察溶液颜色变化;第三份用小火加热,观察颜色的变化,解释上述现象。(5)在(3)制得的BiOCl白色混浊物的试管中逐滴加入6molL-1HCl,并剧烈振荡,至溶液澄清(HCl不要太过量),再加水稀释,有何现象?解释之,由此了解实验室应如何配

20、制BiCl3、SnCl2等易水解盐类的溶液。(6)缓冲溶液的缓冲作用在100mL烧杯中加入0.1mol/LHAc和0.1mol/LNaAc溶液各25mL,搅拌均匀,用pH试纸测定其pH值。加入去离子水50mL,冲稀一倍,搅匀后再测定其pH值。然后将此溶液分为两等份,一份加入0.1mol/LHCl溶液10滴,搅匀,用pH试纸测定其pH值,另一份中加入0.1mol/LNaOH溶液10滴,搅匀,再用pH试纸测定其pH值。记录测定结果。NaCl的pH=NaAc的pH=NH4Cl的pH=NH4Ac的pH=第二份现象:第三份现象:最初的pH=稀释后的pH=加酸后的pH=加碱后的pH=HAcH+Ac-醋酸部

21、分解离产生H+溶液呈酸性;加入固体NH4Ac后,HAc的解离平衡向左移动,H+减小。NH3H2ONH4+OH-NH3H2O部分解离产生OH-溶液呈碱性;加入固体NH4Cl后,NH3H2O的解离平衡向左移动,OH-减小。盐类水解规律: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强酸强碱盐溶液呈中性。Fe3+3H2OFe(OH)3+3H+Bi3+Cl-+H2OBiOCl+2H+Ac-+H2OHAc+OH-Ac-的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右移动,OH-浓度增大。H+增大,Fe3+的水解反应向左移动,溶液颜色变浅。Fe3+的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右移动,Fe(OH)3的量增大。B

22、iOCl+HClBi3+H2O+Cl-为了防止BiCl3、SnCl2等盐类的水解,应加入适当的酸。缓冲溶液能抵抗外加少量的酸、碱或水,溶液的pH不会发生太大变化。酸碱中和滴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熟练中和滴定实验有关仪器(锥形瓶和滴定管等)的基本操作规范。(2)理解中和滴定实验过程要记录的实验数据。2能力和方法目标(1)通过中和滴定实验,掌握中和滴定实验操作方法。(2)通过中和滴定实验,理解化学定量分析实验中有关实验误差的分析、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取舍、实验结果的计算等方法。(3)通过酸碱中和实验,理解化学实验中测定酸或碱的浓度的基本方法。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中和滴定终点时指示

23、剂的颜色突变等感受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感受化学实验中的色彩美。(2)通过中和滴定实验过程“先快后慢”、边滴边振荡等的把握,养成耐心、细致的实验习惯。(3)通过中和滴定实验数据的处理和计算,培养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实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和滴定实验操作过程。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教学过程】一、酸碱中和滴定原理以酸碱中和反应为基础,H+OH-=H2O在滴定达到终点(即酸碱恰好反应)时n(H+)=n(OH-)若是一元酸和一元碱反应则有:n(酸)=n(碱)c酸.V酸=c碱.V碱现在我们用0.1000mol/L的盐酸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C(NaOH)=C(HCl)V(HCl)V(Na

24、OH)二、酸碱中和滴定(一)认识仪器:1、滴定管构造类型: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刻度:A、“0”点在上端,从上向下增大。B、每小格为0.1mL,但应估读至0.01标记:容积、温度、刻度2、滴定管的使用方法检查:活塞、是否漏水洗涤:蒸馏水洗、润洗。润洗(23次)的目的是什么?装液、固定、排气、调零: 把溶液注入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0”以上2cm3cm处,再把滴定管固定在滴定管夹上,在滴定管下放一个烧杯,调节活塞使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不留气泡),并使液面处在“0”或“0”以下某一刻度处,记下准确读数。读数:a、滴定管要垂直,b、装液或放液后静置一会,待液面稳定再读数c、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

25、水平, d、估读到0.01mL。(二)中和滴定1、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铁架台、锥形瓶、烧杯。2、试剂:标准液0.100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待测液0.1mol/L左右的盐酸、酚酞3、中和滴定操作(1)滴定前准备:查漏洗涤润洗注液调液读数查漏: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液洗涤:用水和蒸馏水分别洗涤滴定管、锥形瓶(23次)润洗:用盛装液分别润洗滴定管,锥形瓶不能用盛装液润洗(23次)注液:向滴定管中注入溶液,排出尖嘴部位的气泡调液:调节液面至零或零刻度以下在锥形瓶待测液中滴加23滴酚酞。(2)滴定左手握滴定管活塞,右手拿锥形瓶并不断振荡。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终点判断:当

26、滴入最后一滴,溶液颜色变化且在半分钟内不褪色。读取滴定管刻度并记录。注意: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水平相切为保证测定的准确性,上述滴定重复23次。三数据记录与处理已知c(NaOH)=0.1000mol/L,V(HCl)=10.00mLV(NaOH)/mL起始读数终止读数V(NaOH)/mL数据处理:V(NaOH)平均 c(HCl)=沉淀的溶解平衡实验目的1. 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规律;2. 掌握溶度积规则的应用;3. 掌握沉淀生成和溶解的方法。实验操作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沉淀-溶解平衡1.沉淀的生成(1)在两支试管中各盛去离子水1mL,分别加入1滴0.1mol/LAgNO3,0.1mol/LPb(NO

27、3)2溶液,摇匀,然后各加入0.1mol/LK2CrO4溶液1滴,振荡,观察并记录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2)取0.1mol/LPb(NO3)25滴,加入0.1mol/LKI溶液10滴,观察并记录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另取0.001mol/LPb(NO3)25滴,加入0.001mol/LKI溶液10滴,观察并记录现象,解释之。(3)在试管中加入1mL饱和PbCl2溶液,逐滴加入饱和NaCl溶液,观察现象,解释之。2.沉淀的溶解(1)取0.1mol/LMgCl2溶液10滴,加入2mol/L氨水56滴,观察现象。然后再逐滴加入1mol/LNH4Cl,观察现象,解释并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2)在试管中加入饱和(NH4)2C2O4溶液5滴和0.1mol/LCaCl2溶液5滴,观察现象。然后逐滴加入2mol/LHCl溶液,振荡,观察现象,解释并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3)试管中盛2mL去离子水,加入0.1mol/LPb(NO3)2溶液1滴和0.1mol/LKI溶液2滴,振荡试管,观察沉淀颜色和形状,然后再加入少量固体NaN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