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20.50KB ,
资源ID:6042097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04209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给教师的建议》读书报告.doc)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报告.doc

1、给教师的建议读书报告最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完此书让我感触颇多,它就像一把金钥匙开启了我苦恼与困惑的心门。作为一名新教师,书中的这100条建议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的帮助是相当大的。在苏霍姆林斯基众多的教育著作中,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他从事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研究30多年的结晶。给教师的建议也有一百条建议,其中,选自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45条,其余55条从苏霍姆林斯基的其他著作中选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能给中小学教师解决教育问题、提升教育质量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建议,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书中每条建议都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现实作为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给予合理的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

2、名著。读了此书,让我深切的认识到著名的教育理论家、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最有影响的人物,他之所以能获得这样的成就关键在于他善于从平凡的工作中,用敏锐的眼光和教育家特有的视觉,去捕捉、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付之不懈的行动,并在行动的过程中总结与反思。这本书是永远的宝典,让我受益匪浅。书中第29条建议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让我感触很多。书中告诉我们,要把握住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这种状态的形成取决于许多因素取决于思维的素养和情感,取决于学

3、生的见闻的广度等。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 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思绪不在书本上,这是在课堂上常见的现象,因此,控制学生的注意力问题,是教师工作中最精细的而且研究得还很不充分的领域之一。要能控制注意力,就必须懂得儿童的心理,了解他们的年龄特点,要学会让儿童不随意注意与随意注意相结合。在教学中,单一运用随意注意或不随意注意来完成教学任务是不存在的。随意注意时间过长,会引起大脑疲劳,而每项学习活动,都会遇到困难,所以也不能单靠不随意注意来完成,二者必须交替使用。 在这条建议的阅读中我也体会到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长时间用同一方式进行单调的教学,容易引起学生大脑的疲劳,难以维持有意注意。如果教师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交替使用不同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不但可以使他们减少疲劳,更能引起学生注意,一般来讲,学习时要做到“五到”,学习心理学有这样的调查,发现只听效率为13%,只看效率为18%,只动口效率为32%,如果耳、眼、口并用,效率为52%,如果加上双手不断地自然地做动作(口中还要说或喊叫学到的知识,并内心里相信自己理解和掌握了知识)效率可高达72%,而且不会感到累,因此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而且教师还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把握学生的注意力。在认识事

5、物过程中,人们感兴趣的东西并不是完全不了解的东西,也不是完全熟知的东西。因此,教师的讲授必须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把新内容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另外对于课堂纪律方面要具有严肃性,从而来强化学生的注意力。注意是服从一定活动任务的,对活动的意义和结果理解得越深刻,责任心越强,就越能产生注意的决心,就能长时间地保持注意力。学习是复杂而辛苦的活动,会遇到困难和干扰,只依靠不随意注意难以完成学习任务。为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把注意力贯注在所要学的知识上,老师必须严格课堂纪律,培养学生自觉的、有目的的注意能力。在集中学生注意力方面还得排除多余注意干扰,稳定学生的注意

6、力。学生的学习场所要单纯固定。所谓单纯,即将无关的图书杂志放在视线之外,各类必须的书籍文具放在固定的地方,以免因寻找而中断学习。这就好像烧锅炉,冷却之后再加热又得费去许多时间。而在固定的场所学习,容易定下心来。学生一旦坐在自己的书桌旁,就很容易和学习的意识联系在一起。心理学上有“防止多余刺激原则”,即尽量防止与教学活动无关的刺激出现,学习环境要求安静,避免过多的外界干扰。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必须发挥教学的智慧,从而来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的许多情况是不可预见的,一些突然发生的事情往往吸引着学生的无意注意,使课堂秩序发生混乱,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作为老师,应发挥教学经验和智慧,扭转事

7、态的发展,控制学生的注意力,走上正常轨道。并外还得运用心理暗示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老师的正面鼓励和引导下会渐渐对自己增强信心,认为自己是能安静地坐下来集中注意力学习的。所以老师要经常用平和的态度,对学生说“你注意力比以前集中了”,“你做作业的速度一定会加快的”,“我相信你再坚持一下,会比前些天做得更好”。这样的心理暗示对加强学生的信心很有好处的。 书中第99条建议怎样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让我了解到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也让我认识到家校联系的重要性。我们认为家长的教育修养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书籍在他们的生活里占有何种地位。如果家长热爱和尊重书籍,儿童也就会

8、热爱它们。在家长学校每一次活动时,除了听讲课以外,父母们还听文艺作品的艺术朗读。在绝大多数家庭里,都有一种尊重书籍的气氛,学前儿童有他们的小小的藏书,家长引导儿童养成天天阅读的习惯。我们认为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使“设计人”的工作不仅成为教师的事业,也要成为家长的事业。他们不再把儿童的教育看成是采取一连串“非常措施”的事,而看成是一种不断的、非常细心的劳动,看成首先是要使自身的行为完美起来。我们力求使家长通过教育儿童而自己也振作向上,使他们加强对家庭、对儿童的责任感。因此,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意识到家校联系对教学工作的重要性。教师不但对学生负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还有和家长交流沟通

9、甚至帮助其家长更新教育观念。做好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通过学习理解,我感到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第一,要注重换位思考。班主任老师在教育过程中,特别希望能够取得家长的支持、理解、信任。一旦家长能够理解帮助我们,可能就是很好的资源,一旦家长与我们站在对立面,那很多事情都是比较被动,做起来是吃力不讨好,甚至比较棘手。因此,在家长、教师这两者中,他们之间的角色转换,换位思考,是建立良好家校联系的关键之一,大家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想,可以彼此谅解,达成共识。第二,要注重营造良好的家校联系氛围。营造良好家校联系氛围首先教师要有积极的态度,教师要积极主动地接纳家长为合作伙伴。其次教师度量要大,要能接

10、纳家长,有时教师会受到家长的批评,责怪,威胁。和家长的合作不是很愉快,我们还是要把家长看作是我们的上帝,彼此信任,消除隔阂,成为合作伙伴,那么一定会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再次是要有实际的行动,主动和家长接触,才能够让家长真正介入学校事务的合作中来。第三,要注重与家长沟通。与家长合作离不开语言的交流,老师要有诚心和富有爱心,讲话要注意方式,要多表扬孩子的长处和进步。要认真听对方讲话,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要全神贯注于对方,与对方进行视力接触,通过相应的身体语言(如身体前倾,面露微笑,点头,握手)表明你的注意力和兴趣,都集中在对方所讲的内容上。要用开放式的陈述句对对方所表达的意见和情感作反应。要尊重对方,承认对方的意见对解决问题的至关重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必须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这就充分说明在新课程背景下,家校互动已经呈现新的态势。我想:当我们合理地开发教育资源的时候,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新理念。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让我更深切的领悟了教育的真谛,让我受益匪浅。虽然书中很多的真知灼见自己还未能消化吸收,但是我深深地感受到必须热爱读书,高效读书,快乐读书,在读书中积淀,在读书中成长,不断创新自我,真正为学生的幸福成长奠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