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38.32KB ,
资源ID:610751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10751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机械原理课程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docx

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SI-240B活塞车床椭圆靠模的CAD 说明书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B06061013 姓名:崔峥林 学号:200606101330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是机械专业学生在学完机械原理课程基本内容之后,进行较全面的机构分析与综合及应用计算机的训练,以便加深所学理论知识,和培养独立解决工程中属机械原理方面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要求:在老师的指导写,顺序按时完成有关机构的组成和运动分析;凸轮轮廓用解析法设计公式的推导以及CAD程序设计的各阶段的任务,并对其具体实例上机计算靠模轮廓;最后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SI-2

2、40B活塞车床”是国内据79年从国外引进的“TPO-150金刚石靠模车”仿制的车用发动机活塞裙部曲面加工的专用机床。今年来,随着对活塞使用性能要求的提高,国外新型汽车活塞裙部截面形状多由以往的“单椭圆”改变为“双椭圆” 对于单椭圆有: =e1-cos(2)/2 -(1)而对与双椭圆则为:=e1-cos2+k(1-cos4)/2-(2)其中2e为“椭圆度”即最大的直径缩减量,k为双椭圆特有的修正系数。 由于“TOP-150”及仿制的 “SI-240B活塞车床”均只能加工 截面为单椭圆的的活塞裙部曲面, 因而无法适应活塞曲面改型的要 求,为此某生产汽车配件的厂家 提出了研究该机床的关键零件 椭圆靠

3、模的理论设计方法 的课题。 对此,必须明了该机床有关部分(剪刀架部分)机构的工作原理,探讨椭圆靠模的设计方法,并重新设计其轮廓曲线,才能真正“消化”这一引进的技术设备,开发现有设备的生产潜力,满足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要求。“SI-240B活塞车床”主机构剪刀架部分机构组成如图2所示,其中凸轮1即为该椭圆靠模,摆架2相当于一个平底摆动推杆,不过其右端是由支架杆4的尖端C支撑,支架杆4则受另一纵向模板(移动凸轮)控制,可作横向移动(其位移量X可据其上指针位置从标尺上读出),以便使活塞的不同截面有不同的,预定的椭圆度(本课题设计不去研究)。刀架S用铰链A和B分别与机架6及摆架2相链接。三、机构分析

4、在加工活塞5时,机床的传动链能保证凸轮1(椭圆靠模)与活塞5同步转动,即 =1=5,凸轮1转动时将带动摆架2作平面运动(绕C点转动及在C点上的滑动),进而带动刀架3及车刀E作往复摆动,配合活塞自身的转动。以实现活塞椭圆截面的加工。 现将C点高付低代:(尖端C的曲率半径使rc=4mm)得出其等效机构后再作分析。此外,对于活塞的某截面,e,x为确定的已知值;图2中各尺度参数有:a=b+x=65mm,h=40mm,r0=53mm。关于靠模凸轮的极坐标公式推导可分为三步: 第一步:先根据活塞预定的径向缩减量导出刀架3的摆动规律。 分析如右图所示:()=htg =arctg()/h由于()一般比较小,有

5、=()/h -(3)第二步:导出与靠模接触的的推杆的运动规律。 =()=()如图(5)所示:对图(5)进行仔细观察后,我们会发现:若由2和3之间的运动关系求解的话,将会比较困难。但是当采取线段矢量方程求解时,问题将会变得比较简单。所以,我们将采取线段矢量方程来求解和之间的关系。如图(5)所示,在OBC中: 有矢量方程: LOC+LCB=LOB 在OAB中: 有矢量方程: LOA+LAB=LOB由此可以推出: LOC+LCB= LOA+LAB -(4)将(4)式等号两端向X轴上投影得: locsin+lBCcos=lABcosb 上式变形得: lABcosb+ locsin= lBCcos-(5

6、)将(4)式等号两端向Y轴上投影得:loccos+lBCsin= lABsin+rc 上式变形得: lABsin+rc loccos= lBCsin-(6)由(5)(6)两式消去lBC得:lABcossinbsin+ locsin2= lABsincos+rc cosloccos2 将上式整理得: ( lABsin+rc)cos+(blABcos)sinrc=0 -(7)又lAB=b+x则有: rc+(b+x)sin cos+b(b+x)cos sin rc=0令A= rc+(b+x)sin;B= b(b+x)cos;C= rc又a=b+x 所以A= rc+a sin;B= ba cos;C=

7、 rc那么(7)式变成: Acos+Bsin+C=0 -(8)由万能公式得: sin=2tan(/2)/1+tan2(/2) cos=1tan2(/2)/ 1+tan2(/2)令tan(/2)=x,则有: sin=2x/(1+x2) cos=(1x2)/ (1+x2) 将这两式代入(8)式得: A2x/(1+x2)+B (1x2)/ (1+x2)+C=0将上式变形得: (AC)x22Bx(A+C)=0 对上面的一元二次方程用求根公式求解得: x1=B+(B2+A2C2)1/2/(AC) x2=B(B2+A2C2)1/2/(AC) 因为 x= tan(/2) 所以 1=2arctanB+(B2+

8、A2C2)1/2/(AC) 2=2arctanB(B2+A2C2)1/2/(AC) 由于刀架3和摆杆2的转动方向相同,所以有: 2/30 又2= d/dt,3= d/dt 所以(d/dt)/( d/dt)= d/d0 分别求出d1/d和d2/d后,可以得出:d1/d0d2/d0(与题目要求不符,舍去) 所以=2arctanB+(B2+A2C2)1/2/(AC) 将A,B,C 代入上式得: =2arctanbacos+a2+b2+2arcsin2abcos1/2/(2rc+asin) 其中()= e1cos2+k(1cos4)/h 第三步:椭圆靠模轮廓曲线方程的推导:由机械原理中用解析法求解凸轮

9、轮廓的经验可知道:要想直接推出和之间的关系,即:=(),相对来说比较复杂,所以我们一般不直接推倒和之间的关系,而是间接推导和之间的关系,即:先推出和某个变量x的关系=(x),然后再推出也和这个变量之间的关系=(x),由此便得出了和之间的间接关系。最后便可以得出椭圆靠模轮廓上各点(图中G)的坐标(,)。这里我们采用凸轮设计的机架反转法先求解和某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当导出与椭圆靠模相接触的摆动推杆的运动规律之后,即可按平底摆动推杆盘行凸轮轮廓的设计方法即反转机架法。在图(6)中过切点G的公法线与连心线OD的交点P为凸轮和摆杆的相对瞬心。设凸轮的角速度为1,摆杆的角速度为2 ,则有: PD1=PO2

10、 即可得: PO/PD=1/2 即 :DP= OD/(1+2/1) 又: OD=(a+x)2+(r0-rc)21/2 PO= ODPD 所以有: DP=(a+x)2+(r0-rc)21/2/(1+1/2) PO=(a+x)2+(r0-rc)21/2(a+x)2+(r0rc)21/2/(1+1/2) 因为1=d/dt , 2=d/dt 所以2/1= d/d(rc+asin)cos+(bacos) sin rc=0等号两边对求导得:acoscos(rc+asin) sind/d+asinsin+(bacos) cosd/d=0将上式变形得: acos()= d/d(rc+asin) sin(bac

11、os) cos = d/d(A sinB cos) 由此可推出: d/d= acos() /(A sinB cos) 又 d/d=(d/d)/(d/d) d/d=(esin2+2kesin4)/h 则 d/d= acos() /(A sinB cos) (esin2+2kesin4)/h =acos() (esin2+2kesin4) /(Ah sinBh cos)则:DP=(a+x)2+(r0-rc)21/2 /1+(Ah sinBh cos) acos()/ (esin2+2kesin4)OP=(a+x)2+(r0-rc)21/2(a+x)2+(r0-rc)21/2 /1+(Ah sinB

12、h cos) acos()/ (esin2+2kesin4)在四边形OPGC中,PG=POsin(+0)+rc即PG=(a+x)2+(r0-rc)21/2(a+x)2+(r0-rc)21/2 /1+(Ah sinBh cos) acos()/ (esin2+2kesin4) sin(+0)+rc在DPG中,可用余弦定理求得,即:2=DP2+OP22OPDPcos(/2+0 )即:=DP2+OP22OPDPcos(/2+0 )1/2(注:由于DP和OP以及的表达式太过复杂,这里便没有在将它们代入中),其中: 0 =arctan(r0rc)/( a+x) ;DP=(a+x)2+(r0-rc)21/

13、2 /1+(Ah sinBh cos) acos()/ (esin2+2kesin4) ;OP=(a+x)2+(r0-rc)21/2(a+x)2+(r0-rc)21/2 /1+(Ah sinBh cos) acos()/ (esin2+2kesin4) ; A= rc+a sin ;B= ba cos ;=2arctanbacos+a2+b2+2arcsin2abcos1/2/(2rc+asin) ; (其中()= e1cos2+k(1cos4)/h) 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得: =/20(1+0)由于上式中1可求出,而(在前面已经求出)和0都为已知,所以也可求。现在求解1: 在DPG中,由于在

14、前面以把和PG求出,并且DPG为已知,故可以采用正弦定理将1求出。即: PG/sin1=/ sin(/2+0)由此可以推出: 1=arcsinPGsin(/2+0)/ 其中: PG=(a+x)2+(r0-rc)21/2(a+x)2+(r0-rc)21/2 /1+(Ah sinBh cos) acos()/ (esin2+2kesin4) sin(+0)+rc ; =2arctanbacos+a2+b2+2arcsin2abcos1/2/(2rc+asin) ; (其中()= e1cos2+k(1cos4)/h) 0 =arctan(r0rc)/( a+x) 1求出后即可得到: =/20(1+0

15、) =/2120+(注:1,0以及在前面已求出。由于1和的表达式太过复杂,这里便没有在将它们代入中)四、程序设计 这里我们用C语言来对公式进行编制程序: #include #include #definepai3.141592654 main() floata=65.0,b=25.0,x=40.0,rc=4.0,h=40.0,k=-0.12,e=0.4,r0=53.0,ksai,ksai0,afa,fai,A,B,C,D,E,F,G,H,Z,y,pg,pd,po,od,rou,sta; od=sqrt(a+x)*(a+x)+(r0-rc)*(r0-rc); ksai0=atan(r0-rc)/

16、(a+x); for(afa=0.0000000001;afa=(2*pai+0.1);afa+=pai/18) fai=e*(1-cos(2*afa)+k*(1-cos(4*afa)/(2*h); A=rc+a*sin(fai); SI-240B活塞车床椭圆靠模的CADB=b-a*cos(fai); C=-rc; D=B+sqrt(B*B-C*C+A*A);E=A-C; y=D/E; ksai=2*atan(y); F=(a*cos(fai-ksai)/(A*sin(ksai)-B*cos(ksai); G=(e/h)*sin(2*afa)+(2*e*k/h)*sin(4*afa); Z=F

17、*G; pd=od/(1+(1/Z); po=od-pd; pg=rc+po*sin(ksai0+ksai); rou=sqrt(pd*pd)+(pg*pg)-2*pd*pg*cos(pai/2+ksai0+ksai); H=(pg*sin(pai/2+ksai0+ksai)/rou; sta=pai/2-ksai0-asin(H)+afa; printf(afa=%3.0fsta=%frou=%fn,(afa*180/pai),(sta*180/pai),rou); 五、程序结果 afa即, sta即, rou即afa= 0 sta=0.000003 rou=53.000000afa= 10

18、 sta=10.360027 rou=53.028458afa= 20 sta=20.805393 rou=53.119419afa= 30 sta=31.342061 rou=53.284351afa= 40 sta=41.896903 rou=53.527122afa= 50 sta=52.334446 rou=53.830433afa= 60 sta=62.508225 rou=54.152260afa= 70 sta=72.320112 rou=54.436321afa= 80 sta=81.762357 rou=54.629929afa= 90 sta=90.930274 rou=5

19、4.698292afa=100 sta=100.001872 rou=54.630138afa=110 sta=109.186086 rou=54.437489afa=120 sta=118.652940 rou=54.154396afa=130 sta=128.474397 rou=53.832546afa=140 sta=138.607406 rou=53.528412afa=150 sta=148.930048 rou=53.284855afa=160 sta=159.310201 rou=53.119541afa=170 sta=169.667841 rou=53.028469afa=

20、180 sta=179.999978 rou=53.000000afa=190 sta=190.360009 rou=53.028458afa=200 sta=200.805362 rou=53.119419afa=210 sta=211.342036 rou=53.284351afa=220 sta=221.896863 rou=53.527122afa=230 sta=232.334431 rou=53.830433afa=240 sta=242.508216 rou=54.152260afa=250 sta=252.320083 rou=54.436321afa=260 sta=261.

21、762328 rou=54.629925afa=270 sta=270.930245 rou=54.698292afa=280 sta=280.001856 rou=54.630135afa=290 sta=289.186057 rou=54.437489afa=300 sta=298.652917 rou=54.154396afa=310 sta=308.474374 rou=53.832550afa=320 sta=318.607370 rou=53.528416afa=330 sta=328.930026 rou=53.284855afa=340 sta=339.310165 rou=5

22、3.119541afa=350 sta=349.667819 rou=53.028469afa=360 sta=359.999955 rou=53.000000六、课程设计总结 1、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锻炼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团结合作,严谨的科学态度。 2、 在学习完了机械原理课之后的这次课程设计,是必须的也是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努力学习好各门课程,打好基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也只有这样才能应时代的需求。 3、 在这次完成设计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在认真分析后解决问题,对自己是一个非常大的提高。也增加了自己的各方面的实践能力。 更是对自己所学的各科功课的综合应用。4、 设计需要高等数学、CAD机械制图及C程序设计等知识,以后学习时还会用到,一定要熟练掌握这些基础知识。 5、 最后,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种机会,认真完成老师给我们的任务,认真总结我们的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所学到的经验和不足,努力学习以自己知识上的缺陷。 2008-7-9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