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20.34KB ,
资源ID:6191825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19182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于明诠的天地之心与风骚之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于明诠的天地之心与风骚之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于明诠于此最有体验,说:“写诗,必须有一种内心的东西,并且有一种强烈的愿望要表达出来。靠什么呢?要靠词句的巧妙组合,要让它们产生一种张力和碰撞,从而塑造出那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奇妙意象。” 这个理解很到位,诗意是从体验而来。书法也如此:“点画线条其实和诗歌里边的字词句一样,它的轻重疾徐、枯涩浓淡、结体变化、章法布局等,都是你自己的表达手段,自己内心有表达的愿望,可以诉诸字词句,也可以诉诸线条点画,两种形式完全一样。书法作品的体验,首先是从文字开始的,然后转向线条墨象。书法创作的体验,是双重的,文字体验是明其意的开始,枯涩浓淡、结体变化等是找到自己言说的方式。诗心的第一个含义便是体验天地万象之心

2、。如果一个书家,不会或不善体验天地万象,便称不上是一个真正的书家。诗心的第二个含义是转换。于诗人言,是从意象找到言辞,变成句子;于书家言,把体验转换成个人的线条墨象。于明诠说:“我临帖的时候,我是在体验古人的东西,研究古人的笔法,那时候,是古人为主我为宾。到我自己写字的时候,我是按我自己的想法写字,就没有必要顾忌这一笔一画合不合古人。这就是说,一个书家除能对万象有体察外,还需要自己的言说方式。古人的笔法是古人的,自己的笔墨线条才是自己的。这之间的诀窍在于实现“临摹到创作的转换”2。他常常让学生做的练习就是这种转换,即按自己理解的古人笔法转化为自己的笔墨语言,这样,才有个人诗心的言说。诗心的第三

3、个含义是找到个人的表达方式。线条的粗细、墨色的枯润、节奏的快慢都是主体对言辞体验后的表达方式。写同一个字,不同书家写来个个不同,道理正在此。观于明诠的作品,你可以从中感觉到他写的是个人的体验,从线条墨象上,你已很难找到古人的影子,完全是他个性的张扬。这就是说,于明诠的作品有此“诗心”。并不是说书家一定要是个诗人,而是说,书家一定要有个人的体验、个人的言说方式。除此之外,便成就不了书家。还是举件作品分析一下。于明诠有一件对联:“一?幽梦,十万狂花”,联语下有行书小注:“梦里岁月梦里流,梦里开心梦里愁。赵元任译西人诗句也。”“定庵诗云:十万狂花如梦寐。今集为联。丁亥仲冬,明诠并记于见山见水楼。”这

4、联语是于明诠根据两诗人之句重撰而成,属原创性的作品。这是诗心体现之一。八字联语,以个人独特的用笔方式完成,这是诗心体验之二。三是从章法看,采用并置式修辞手段构成,小注行书置下方,笔致精到,十分抒情写意。所以,这是一件原创性的有诗心的作品。当然,从用笔分析,还可以分析出一大篇文字,这里从略。当代不少书家,只抄古人诗文,只用古人笔法,袭用老掉牙的章法布局,怎么可以说有诗心?二、风骨:杀锋遒健、意象奇诡 “风骨”原是文心雕龙中的篇名,本是对诗歌作品的美学要求。“风”偏重于内容,即情感表现得生动骏爽才有“风”;“骨”偏重于言辞,语言端正劲直才有“骨”。于明诠的书法作品,抒写情意很生动,用笔遒健有骨富新

5、意,故称其有风骨不为虚辞。于明诠叙述自己的学书经历:“楷书自唐人入手,学过半年柳公权,越写越糟,后改学颜真卿,多少下了点功夫,后也曾学过褚遂良,行草学二王、孙过庭、苏米,喜欢明清的何绍基、刘墉、金农。90年代初开始醉心于六朝碑刻。”很多人以此来证明于明诠的学有根柢,字写得好。这样的证明有点滑稽,于明诠的书法作品中有唐宋明清人的影子吗?几乎没有。有六朝人的刀砍般的斩绝和雄强吗?似乎也没有。理解于明诠的线条之美,可以从他说的这段话入手:“我时时产生这样的幻觉执笔如执刀,当锋颖触纸的刹那间,我似乎一下子找到了那种笔锋杀纸的快感,无论线条的轻重粗细,我在书写时都力求使之不飘不滑不浮。对照他说的,再看他

6、的作品,你一定会悟到于明诠的线条之美,正在于这骨力遒健、沉稳,并不失生动有致。于明诠的用笔在于杀锋的稳、准、狠。锋毫入纸深,即“狠”。“准”是指锋毫到位,点画就有质量。“稳”是运行稳健,则不飘不滑不浮。这里既包括了用笔的行与留、顿与挫,也包括了使转挑剔等一切细微的动作。单纯讲顺逆、中锋用笔、提按,似乎都不及其用笔奥妙。这其中,难以言明的便是于明诠对古人笔法的转换。他的一切备受贬斥的地方,在于不像古人,其实,“不像古人”才是于明诠最成功的地方。传统的形式语言习规有其传承性,一个人不可能推翻古人处处创新,处处创新也等于无新。但死于古人之下,则无我言说的言辞,这是当代书家的软肋。于明诠对古人笔法转换

7、得巧妙,转换得独特,才有了他个人的形式语言。老实说,当代书家中有个人笔法语言的并不多,故于明诠老是被人误解。不把线条组接成一个“字”,单一的一个点或一根线条便没有意义。线条,只有装配成一个完整的字形,它的“意思”便出了。当然,这个“意思”并非“字”的文字义,而是线条组合起来的“意思”。从形式语言看“骨”,形式必须新奇,意象必须诡谲,才谈得上“风骨”。书法的形式及内容,即是线条的组成。于明诠写的“字”,歪倒、丑怪、诡谲,这是他“风骨”的主要内核。文心雕龙说,要使作品具有风骨,就要“熔铸经典之范,翔集子史之术,洞晓情变,曲昭文体”。这几句套用在于明诠的“风骨”上,只要改动几处就行。第一句为熔铸书法

8、史的经典为我用,第二句为具有高深的学养,第三句为洞晓创作时的变化,第四句为详尽各书体的体势变化。故作品是否有风骨,能否奇诡,全在以深厚的学养打通各个环节的阻隔,找到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这里无法用分析的方法剖析歪倒的角度、布势的空间分割精度等等,但你总是会觉得于明诠的字法、章法确实不同常理,也不同常法。于明诠的杀锋虽然狠,贴纸涩行,筋骨强健,但他的结体都是于细微处见出创意,见出独得之秘。华人德说他,“字中还常出现顿笔后尖尖?起的捺脚,这种源于汉末魏晋时方峻隶书波磔的用笔,可以在北齐碑刻摩崖中习见,颜楷中也吸收此法”。这固然不错,然依我看来,这是于明诠对章草捺脚的独特化用。他临的赵子昂章草千文,其

9、章草笔法全是他自己的,而不是子昂的。赵氏的章草,笔法虽精良,矫揉造作之态时见。赵之习气,于明诠舍弃了,故有其新貌,这是其高明处。再如于明诠的结体疏旷而萧散,字距也十分大,再加上歪倒的姿态,很有几分醉意朦胧的蹒跚。这种“意思”,实际上从吐谷浑墓志的风格化解而来。该碑,竖画几乎全作悬针,横折又易方为圆,这种特点,被于明诠熔铸后变成他自己的一种个性言说。他的很多竖笔,也都作悬针,但非笔直的僵直,而是带有某种情调,又与下一字的首笔有某种形态上的过渡与暗示,因此,平添许多奇趣。如果把它分裂出来,一般论者或许嗤之为笔病。 三、天趣:稚拙、古媚、虚灵 于明诠的创作都为了那点“意思”。他认为“有那点意思,它便

10、是书法;没有那点意思,它就不是书法。哪怕你天天颜柳欧赵、二王苏米、碑学帖字,它也不是。”1就凭这一句,也抵得上十个理论家一箩筐废话;就凭这一句,可以扫荡一切伪书法。这个“意思”,很玄妙,又很明确;可感可触,又很虚无,又很具体。这就是作品的诗意文心、精神灵魂所在。于明诠的这个论断类似于西方美学家贝尔的“艺术乃是有意味的形式”之说,当然又不全同,于氏的表达是东方式的感悟。“意思”很“玄”,因为隐藏在线条墨象中的情感很模糊,故不能作科学分析;但它又很明确,情感一旦化为迹化的形式,这个物质形态便是一个明确的存在,也可以作某些细究剖析。综观于明诠的作品,其“意思”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稚拙天趣。这类作品,

11、用笔稚拙率意,一任歪倒自然,毫无伪饰,仿佛全是从胸中流出来的诗情。这里边,技术已不见踪迹,或者说是无法之法。这类作品体现一种对生命的悟彻或留恋。例如他无意中写的“让我们荡起双桨”,它不但用的是简化字,而且写于八尺条幅,看上去完全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儿童所写。实际上,它的细节也足够精微,只是看不到人为的痕迹。尤其是那个“荡”字,最后微微上扬的态势,真有点神来之笔的“意思”。“起”的几处枯笔,缕缕牵丝,意味无穷。其他如“敢丑斋”横匾等,也是这一类作品。二是古媚之趣。这类作品,包括绝大多数临作和抄写古人诗文的作品,高古、质朴,又不乏有意无意、若轻若重的闲散和妩媚。高古作为体貌,体现在用笔、结字、章法各个

12、环节,具体表现为线条的自然、质朴、野逸。他的许多临作,其实都是创作,只是利用了原来的文字题材而已。细看,用笔、结字、章法全不像原作,只有那点“意思”有相通之处。这类作品中,有用笔苍古者,很有一点历史的凝重感与沧桑感,这种作品有深度,耐品;另一类用笔萧散者,则有妩媚之古趣,笔致精微,而且带有一种情调,舒卷自如中如漪澜成文,古意中平添许多动态的妩美。三是萧散虚灵。这类作品或讲究墨色中的水份,让带水的墨在笔的运动中洇化开去,造成墨色层次的弥散状,这是虚玄空灵的一种意境。如佛魔一念横披以及兰亭雅集42人展中的那幅对联,墨色的层次不是自己刻意展示的,而是笔法运动的结果。这里技法其实很重要,但这“法”,又

13、绝对看不出,像佛魔一念的“一”字,其中最深的墨色在下方,向上洇化中又有较深的一道墨痕。如何变出来,本身就有“魔法”在。故除了字形的歪倒有趣外,墨趣也浸淫其中。虚灵是质实的反面,用笔实而墨韵灵虚,形式趣味便得以倍增。明人袁宏道以趣论诗,他将诗趣分为自然之趣、山林人的脱俗之趣及愚不肖的自乐之趣。于明诠论书法的“意思”,在我看来,一任自然的天真是最高境界,天真而无往不有“意思”。古媚之“意思”、虚灵之“意思”总脱不了有“法”的痕迹,要稍次一等。但只要有“意思”在,作品便是艺术,便见个性。而一味以古人为法者,以修饰、形式至上为书者,不免俗套,而且可憎。于明诠有句名言:“趣在法中立,意于法外求。”他作品

14、的“意思”,在法中有踪迹,在法外有余意。一言以蔽之,他梦寐以求的“意思”,便是他体悟到的人文精神。一个人的体悟有深浅,传达有高下,故“意思”便呈现各不相同的形态。于明诠是学哲学出身,深究冥冥之“道”,却偏爱做诗人之梦,学书又杂以诗、画、印、京戏等多种艺术门类,这些学养融入笔端,便有了作品的“意思”。因之,孤立地说他的书法,是很难把握其“意思”的,惟有顾及他的天地之心,才能领略他的风骚之意。审美心理结构与对象形式的动态统一才成为艺术表现。艺术表现中,形式获得了生命,沟通了主客体的审美联系,你才感受到了作品的“意思”。创作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牵涉到方方面面,仅以传达能力言,“意思”的传达包括了笔法、结体、章法乃至书体的转换,包括对“法”的超越,笔到意到,一任自然,那便是“意思”的生成。从这一点看于明诠的书法,才觉得他那点“意思”,实在有“意思”。目之为“丑怪”,不知丑之故。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