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235.84KB ,
资源ID:619616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19616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金版教程 高三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金版教程 高三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34题。3. 下列关于图中虚线右侧地质事件发生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 挤压褶皱下沉沉积抬升侵蚀抬升侵蚀下沉沉积岩浆入侵抬升侵蚀B. 挤压褶皱抬升侵蚀下沉沉积抬升侵蚀下沉沉积岩浆入侵抬升侵蚀C. 挤压褶皱岩浆入侵发生断裂挤压褶皱抬升侵蚀下沉沉积抬升侵蚀D. 挤压褶皱挤压褶皱岩浆入侵发生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抬升侵蚀根据地质构造图,结合图例可知先是岩石受到水平挤压发生褶皱,岩体抬升上部岩体受到侵蚀,岩体下沉,接受沉积,然后再抬升受到侵蚀,岩体再次下沉,接受沉积,后来岩浆入侵,岩石抬升受到侵蚀。B4. 图中甲、乙两处岩石发生了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最有可能的是()A. 石

2、英岩、大理岩 B. 大理岩、板岩C. 板岩、片麻岩 D. 石英岩、片麻岩结合图例可知甲是石灰岩,经变质后形成大理岩,乙为页岩,经变质后形成板岩,故B项符合题意。2015杭州模拟安徽省肥东县磐石村附近山项有一块“飞来石”,其顶部面积十多平米。50多年前,孩子们可以在其顶部画上棋盘下棋,现在该石块却有数米高,周围植被稀疏,人迹罕至,当地人很奇怪,称之为“会长高的石头”(见右图)。据地质专家考证,“飞来石”与其下面的岩石均为同一地质年代的花岗岩。据此回答57题。5. “飞来石”的形成过程,最可能的是()A. 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地壳抬升、流水侵蚀B. 岩浆喷出、冷却凝固、地壳下降、流水侵蚀C. 岩浆

3、侵入、冷却凝固、地壳下降、流水侵蚀D. 岩浆喷出、冷却凝固、地壳抬升、流水侵蚀由材料可知,“飞来石”与其下面的岩石均为同一地质年代的花岗岩,花岗岩属于侵入岩,是由岩浆侵入之后冷却凝固形成的;该地位于山顶,说明地壳发生了抬升作用,经流水侵蚀,上覆岩层被侵蚀剥离,使这一块质地坚硬的“飞来石”裸露突出。A6. “飞来石”最终形态形成的根本动力是()A. 岩浆活动 B. 太阳辐射C. 风力作用 D. 流水作用“飞来石”的形态是由风化、风力侵蚀、流水侵蚀等作用的结果,而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的根本动力来源是太阳辐射。7. “飞来石”在50多年间“长高”数米,最可能的原因是()A. 当地居民把“飞来石”周围

4、的泥土挖走,人为地制造景观,吸引游客B. 山顶植被稀疏,降水多,多年来“飞来石”周围泥土被流水冲刷,地面下降C. 山体在地质作用下,迅速“长高”D. 岩石遇水膨胀而升高“飞来石”附近人迹罕至,当地人对其“长高”也很奇怪,说明其“长高”不是人为制造的;在地质作用下,山体“长高”非常缓慢;花岗岩遇水不会膨胀;在流水侵蚀作用下,由于该石块周围植被稀疏,地表土壤被侵蚀,周围地面下降,使“飞来石”看起来“长高”了。读某区域景观图,回答89题。8. 图中A处的地貌类型为()A. 三角洲 B. 冲积扇C. 河漫滩 D. 沙丘根据图中该地貌的形态特点可以判断出该地貌为河流出山口处形成的冲积扇。9. 图中a、b

5、、c、d四点中最适合聚落布局的是()A. a点 B. b点C. c点 D. d点河流出山口处形成的冲积扇边缘地区地势较平坦,土壤较肥沃,因此d点是聚落选址的最佳地点。D下图为某河段剖面图,读图回答1011题。10. 甲、乙、丙为河流沉积层,其沉积物分别是()A. 河卵石中粗砂粉细砂B. 河卵石粉细砂中粗砂C. 粉细砂河卵石中粗砂D. 粉细砂中粗砂河卵石河流堆积作用具有分选性,颗粒大的先堆积,颗粒小的后堆积。故甲层为河卵石,乙层为中粗砂,丙层为粉细砂。11. 下列说法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 丙处位于河流的凸岸B. 图示河段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C. 图示河段以堆积作用为主D. 处沉积物的形成年代比

6、处早从图中可以看出,丙处河道坡度较大,应是侵蚀岸,即凹岸;该河段剖面为槽形,应位于河流下游,以堆积作用为主;处的沉积物靠上,其形成年代比处沉积物晚。地质勘探小组对某一沉积岩层进行探测,得到下图所示数据,甲、乙、丙三地为自西向东水平距离各相差500米的三个探测点,斜线左侧数据为探测点所在地的海拔(单位:米),右侧数据为该岩层层顶的埋藏深度(即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单位:米)。据此回答1213题。12. 乙地可能为()A. 向斜谷 B. 背斜谷C. 向斜山 D. 背斜山由该岩层层顶的埋藏深度可知,该岩层在乙地的埋藏深度大,两侧的埋藏深度小,可判断出乙地是向斜构造;由探测点所在地的海拔可知,乙地海拔低

7、于甲、丙两地,应为山谷;故乙地可能为向斜谷。13. 下列有关乙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 适合在乙地寻找油气资源B. 适合在乙地寻找水资源C. 修建一条南北走向的隧道最适宜选择在乙地D. 在甲、丙两地钻井均发现同一含煤层,则乙地不可能存在该煤层由上题分析可知,乙地为向斜构造。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而修建隧道适宜选择在背斜处;在甲、丙两地钻井发现的同一含煤层,在乙地也有可能存在。读某山风景区局部图,回答1415题。14. 图中风景区公路的走向和选建考虑的主要因素是()A. 沿河谷延伸靠近水源地B. 大致沿等高线弯曲减小沿途坡度C. 与各种路线交会便于游人选择D. 突兀弯曲延展营造幽深意境公路的建设

8、应尽量选择直线,距离短,造价低,D项错误。在地势起伏的游览区,公路应尽可能地沿等高线延伸,以减小坡度;在跨越河流、接近河谷低地时,公路应向上游弯曲,使公路垂直高差变小,减小路面坡度。15. 对A地区附近的地形特征表述最准确的是()A. 狭小突兀 B. 低洼幽深C. 开阔平坦 D. 参差崎岖A地区有公路、小路、台阶路、索道四种交通线路交会,故可将A地区看作是一个交通“枢纽”,此处地形应较为平坦开阔。读宁夏平原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1617题。16. 下列能正确表示宁夏平原形成过程的是()A. 地壳抬升断裂陷落流水侵蚀B. 地壳抬升褶皱凹陷流水侵蚀C. 地壳抬升断裂陷落流水沉积D. 地壳抬升褶皱凹陷

9、流水沉积宁夏平原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海拔较高,这是地壳抬升所致;地壳抬升后,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宁夏平原所处地区断裂陷落,地势较东西两侧低;而后当河流流经该地区时,由于流速缓慢,河流携带的泥沙不断沉积,最终形成宁夏平原。故选C。17. 与宁夏平原地质构造相同的地区是()A. 渭河平原 B. 华北平原C. 长江三角洲 D. 台湾海峡宁夏平原的地质构造属于地堑,与渭河平原地质构造相同;华北平原和长江三角洲都属于河流堆积地貌,主要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台湾海峡是地壳下沉,海水入侵形成的。综上可知,A选项正确。咸阳模拟读气候、植被和土壤分布模式表,完成1819题。18. 与图中暖湿气候相对应的植被

10、主要有()A. 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硬)叶林B. 热带草原和热带雨林C. 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硬)叶林D. 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由图可知,暖湿气候所对应的是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对应的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硬)叶林。19. 由砖红壤红色栗钙土红色棕钙土荒漠土壤的变化过程体现出的规律及影响因素分别是()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C.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热量D. 非地带性现象海陆分布由砖红壤红色栗钙土红色棕钙土荒漠土壤的变化过程,体现了气候由湿热的热带雨林气候到热带草原气候再到热带沙漠气候的转变,即体现了水分条件由好

11、到差的转变,所以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下面的甲图是秦岭南北坡1月平均气温随海拔的变化图,其中各点为不同海拔实测得到的气温值,线段代表不同坡向的气温变化趋势;乙图是秦岭南坡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其中至带海拔不断升高,至带为植被带。据此完成2022题。20. 甲图中秦岭同海拔南北坡温差显著,下列有关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有()南坡获得的太阳辐射相对较少北坡受冬季风的影响更明显北坡降水量丰富,大气保温作用明显南坡为阳坡,获得的太阳辐射多A. B. C. D. 秦岭为东西走向,北坡为阴坡且1月份受到冬季风的影响,气温较低;南坡为向阳坡,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且是冬季风的背风坡,受冷气流影响较小

12、,所以秦岭同海拔南北坡温差显著。21. 带为南坡自然带的基带,则至自然带的变化依次是()A. 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山灌丛草甸带B. 山地常绿阔叶林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山灌丛草甸带C. 山地常绿阔叶林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山灌丛草甸带D. 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山灌丛草甸带秦岭南坡的基带应该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带),然后随着海拔的升高,水热条件发生变化,自然带大致呈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山灌丛草甸带的变化。22. 下列对秦岭南坡各类土地利用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有()至带因水热条件变差,林地减少带大致是林地和草地的分界带南坡土地利用的类型以林地和草地为

13、主耕地面积比重随海拔上升不断减小A. B. C. D. 由乙图可知,带林地和灌木疏林的面积比重几乎为0,而草地利用面积比重几乎达到100%,说明带大致是林地和草地的分界带;根据土地利用类型的比重计算可知,南坡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和草地的面积比重最大。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下面是根据我国气象台观测资料模拟的“部分地区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325题。23. 该图中模拟的我国该区域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A. 最高值出现在纬度最高的地区B. 最高值出现在纬度最低的地区C. 从东北向西南逐渐升高D. 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仔细观察图中等值线的分布

14、特征即可得出正确结论。24. 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 000米左右。该山雪线高度与图中模拟的理论数值相比较()A. 偏高 B. 偏低C. 一致 D. 无法判断图中梅里雪山位于两条5 000 m等值线之间,根据规律可判断,其雪线高度应在4 5005 000 m之间,但其实际高度只有4 000 m,比图中模拟的理论数值偏低。25. 下列影响雪线高度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 纬度低的地方,雪线一定高B. 降水多的地方,雪线一定高C. 同一纬度的山脉,雪线高度相同D. 同一山峰,迎风坡雪线偏低雪线分布的高度与纬度、光照和降水关系密切,一般而言纬度低的地方雪线海拔较高,但因受其他因素影响,并

15、不绝对,由图中等值线分布状况可以得出该结论:同一山脉,一般向阳坡偏高,背阳坡偏低;迎风坡偏低,背风坡偏高。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综合题(共50分)26. 2015定兴北河月考新疆地貌景观丰富多彩。结合下列新疆的景观图片,回答问题。(12分)(1)按照内、外力作用把图中地貌景观进行分类。(4分)(2)吐鲁番盆地位于天山南侧,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盆地,简述其形成原因。(2分)(3)结合图中信息,比较雅丹地貌与沙丘地貌在形成原因上的异同点。(6分)第(1)问,吐鲁番盆地、天山山脉都是内力作用的结果。吐鲁番盆地为典型的地堑盆地。由岩层断裂下陷而成;天山山脉绵延数千千米,为褶皱山,其形成与印度洋板

16、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有一定关系。第(2)问,由以上分析可知吐鲁番盆地的成因。第(3)问,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都是风力作用(外力作用)的结果,雅丹地貌主要与风力侵蚀有关,沙丘地貌主要与风力堆积有关。(1)吐鲁番盆地、天山山脉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而雅丹地貌、沙丘地貌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2)岩层断裂下陷而成。(3)相同点: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的形成都与风力作用有关。(2分)不同点: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的结果,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的结果。27. 2015山西太原月考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等高线图(单位:m)及沿BC剖面线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1)图中字母A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是_,其顶部与

17、底部的高差至少为_米。(2)沿着BC剖面线的地质剖面图中两处发育成河谷的原因分别是_;_。(3)在河流和两处中:河流横断面呈V型的是_处,其成因是_;河流横断面呈U型的是_处,其成因是_。第(1)问,A处有两条等高线重合,应为陡崖,其高差为大于等于50米小于150米。第(2)问,由图可以看出,处位于背斜顶部,受外力侵蚀形成河谷;处位于断层地带,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发育成河谷。第(3)问,处位于河流上游,水流急,下蚀作用明显;处位于河流下游,地势较平坦,水流缓,沉积作用显著。(1)陡崖(2分)50(2分)(2)处位于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2分)处位于断层地带,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沿

18、断层线发育成河谷(2分)(3)(1分)流水向下侵蚀切割河床(2分)(1分)流水沉积作用显著(2分)28.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征。水分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澧水是湘西北的河流,支流众多,大部分流经山区,多隘谷、峡谷。河谷底部呈线形,两壁陡峻,滩多水急,下游可通航。材料二下图为湖南省西北部区域图。(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澧水河谷的形成原因。(2)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在图中澧水河出山口处修建水利枢纽,会引起上游及周边地区自然环境的一系列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将框图补充完整。土壤水分含量增多水面增大,蒸发量

19、增大蒸腾作用加强植被覆盖率增大上图方框中、与号码所示内容相对应的顺序是_。(3)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在图示区域保护植被对洞庭湖的作用。第(1)问,由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区域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沛,支流众多,河流水量丰富,对山地侵蚀、下切形成了河谷地貌。第(2)问,根据框图中各要素的因果联系分析,修建水库会直接使土壤水分含量增多,水面增大,进而导致蒸发量增大,即、分别对应,植被覆盖率增大会使蒸腾作用加强,既而使湖泊周围降水增多,故对应,对应。第(3)问,图示区域是山区,降水丰沛,保护植被能增强植被涵养水源的作用,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下游洞庭湖水位的稳定。(1)该区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20、区,(1分)降雨充沛,多支流发育;(1分)随着地壳抬升(山地地形),溪流下切(下蚀)作用强烈,(1分)形成了狭而深的河谷。(1分)(2)(4分)(3)在流域内保护植被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1分)减少河水含沙量,(1分)使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1分)流入洞庭湖的水量会更加稳定,泥沙沉积也会减少。29. 上海某科学小组到非洲进行考察活动,丙图示意该次考察活动的路线,甲图为考察过程中绘制的某地的地形地质剖面图(生物进化顺序是三叶虫恐龙哺乳类生物),乙图为考察过程中绘制的某区域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当科学小组到达海区时,可能看到哪些地理景观?(2)说出甲图中EDC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并

21、说明判断理由。(3)乙图所示地区可能位于丙图四地中的_地附近,请在乙图中的线段上标出箭头,用以表示该地区的水循环过程。(4)在非洲考察过程中,首先看到的是下面_图所示的自然景观。第(1)问,海区有本格拉寒流流经;受寒流影响(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海面上多雾,陆地上形成直逼海岸的热带荒漠景观。第(2)问,EDC处的岩层,中部岩层形成较晚,两翼岩层形成较早,应为向斜。第(3)问,根据乙图中的东西方位可知,该地应位于大陆西岸,山麓基带为常绿硬叶林,因此沿海地区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综上可知,乙图所示地区可能位于丙图中的地附近;乙图中的水循环为海陆间循环,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四个环节,根据水循环的相关知识即可作答。第(4)问,在非洲考察过程中,科学小组首先到达的是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地表植被为热带雨林,应对应a图。(1)热带荒漠景观;(2分)被雾笼罩的海面。(2)向斜。(2分)EDC处,中部岩层形成较晚,两翼岩层形成较早。(3)(1分)画图略(箭头呈逆时针方向)。(4)a(2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