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教程 高三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9616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版教程 高三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金版教程 高三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金版教程 高三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金版教程 高三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金版教程 高三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金版教程 高三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金版教程 高三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金版教程 高三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金版教程 高三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金版教程 高三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金版教程 高三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金版教程 高三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金版教程 高三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金版教程 高三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金版教程 高三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金版教程 高三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金版教程 高三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版教程 高三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金版教程 高三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版教程 高三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版教程 高三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图中虚线右侧地质事件发生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挤压褶皱-下沉沉积-抬升侵蚀-抬升侵蚀-下沉沉积-岩浆入侵-抬升侵蚀

B.挤压褶皱-抬升侵蚀-下沉沉积-抬升侵蚀-下沉沉积-岩浆入侵-抬升侵蚀

C.挤压褶皱-岩浆入侵-发生断裂-挤压褶皱-抬升侵蚀-下沉沉积-抬升侵蚀

D.挤压褶皱-挤压褶皱-岩浆入侵-发生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抬升侵蚀

根据地质构造图,结合图例可知先是岩石受到水平挤压发生褶皱,岩体抬升上部岩体受到侵蚀,岩体下沉,接受沉积,然后再抬升受到侵蚀,岩体再次下沉,接受沉积,后来岩浆入侵,岩石抬升受到侵蚀。

B

4.图中甲、乙两处岩石发生了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最有可能的是(  )

A.石英岩、大理岩B.大理岩、板岩

C.板岩、片麻岩D.石英岩、片麻岩

结合图例可知甲是石灰岩,经变质后形成大理岩,乙为页岩,经变质后形成板岩,故B项符合题意。

[2015·

杭州模拟]安徽省肥东县磐石村附近山项有一块“飞来石”,其顶部面积十多平米。

50多年前,孩子们可以在其顶部画上棋盘下棋,现在该石块却有数米高,周围植被稀疏,人迹罕至,当地人很奇怪,称之为“会长高的石头”(见右图)。

据地质专家考证,“飞来石”与其下面的岩石均为同一地质年代的花岗岩。

据此回答5~7题。

5.“飞来石”的形成过程,最可能的是(  )

A.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B.岩浆喷出、冷却凝固、地壳下降、流水侵蚀

C.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地壳下降、流水侵蚀

D.岩浆喷出、冷却凝固、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由材料可知,“飞来石”与其下面的岩石均为同一地质年代的花岗岩,花岗岩属于侵入岩,是由岩浆侵入之后冷却凝固形成的;

该地位于山顶,说明地壳发生了抬升作用,经流水侵蚀,上覆岩层被侵蚀剥离,使这一块质地坚硬的“飞来石”裸露突出。

A

6.“飞来石”最终形态形成的根本动力是(  )

A.岩浆活动B.太阳辐射

C.风力作用D.流水作用

“飞来石”的形态是由风化、风力侵蚀、流水侵蚀等作用的结果,而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的根本动力来源是太阳辐射。

7.“飞来石”在50多年间“长高”数米,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当地居民把“飞来石”周围的泥土挖走,人为地制造景观,吸引游客

B.山顶植被稀疏,降水多,多年来“飞来石”周围泥土被流水冲刷,地面下降

C.山体在地质作用下,迅速“长高”

D.岩石遇水膨胀而升高

“飞来石”附近人迹罕至,当地人对其“长高”也很奇怪,说明其“长高”不是人为制造的;

在地质作用下,山体“长高”非常缓慢;

花岗岩遇水不会膨胀;

在流水侵蚀作用下,由于该石块周围植被稀疏,地表土壤被侵蚀,周围地面下降,使“飞来石”看起来“长高”了。

读某区域景观图,回答8~9题。

8.图中A处的地貌类型为(  )

A.三角洲B.冲积扇

C.河漫滩D.沙丘

根据图中该地貌的形态特点可以判断出该地貌为河流出山口处形成的冲积扇。

9.图中a、b、c、d四点中最适合聚落布局的是(  )

A.a点B.b点

C.c点D.d点

河流出山口处形成的冲积扇边缘地区地势较平坦,土壤较肥沃,因此d点是聚落选址的最佳地点。

D

下图为某河段剖面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甲、乙、丙为河流沉积层,其沉积物分别是(  )

A.河卵石 中粗砂 粉细砂

B.河卵石 粉细砂 中粗砂

C.粉细砂 河卵石 中粗砂

D.粉细砂 中粗砂 河卵石

河流堆积作用具有分选性,颗粒大的先堆积,颗粒小的后堆积。

故甲层为河卵石,乙层为中粗砂,丙层为粉细砂。

11.下列说法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丙处位于河流的凸岸

B.图示河段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C.图示河段以堆积作用为主

D.①处沉积物的形成年代比②处早

从图中可以看出,丙处河道坡度较大,应是侵蚀岸,即凹岸;

该河段剖面为槽形,应位于河流下游,以堆积作用为主;

①处的沉积物靠上,其形成年代比②处沉积物晚。

地质勘探小组对某一沉积岩层进行探测,得到下图所示数据,甲、乙、丙三地为自西向东水平距离各相差500米的三个探测点,斜线左侧数据为探测点所在地的海拔(单位:

米),右侧数据为该岩层层顶的埋藏深度(即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单位:

米)。

据此回答12~13题。

12.乙地可能为(  )

A.向斜谷B.背斜谷

C.向斜山D.背斜山

由该岩层层顶的埋藏深度可知,该岩层在乙地的埋藏深度大,两侧的埋藏深度小,可判断出乙地是向斜构造;

由探测点所在地的海拔可知,乙地海拔低于甲、丙两地,应为山谷;

故乙地可能为向斜谷。

13.下列有关乙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适合在乙地寻找油气资源

B.适合在乙地寻找水资源

C.修建一条南北走向的隧道最适宜选择在乙地

D.在甲、丙两地钻井均发现同一含煤层,则乙地不可能存在该煤层

由上题分析可知,乙地为向斜构造。

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而修建隧道适宜选择在背斜处;

在甲、丙两地钻井发现的同一含煤层,在乙地也有可能存在。

读某山风景区局部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风景区公路的走向和选建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沿河谷延伸 靠近水源地

B.大致沿等高线弯曲 减小沿途坡度

C.与各种路线交会 便于游人选择

D.突兀弯曲延展 营造幽深意境

公路的建设应尽量选择直线,距离短,造价低,D项错误。

在地势起伏的游览区,公路应尽可能地沿等高线延伸,以减小坡度;

在跨越河流、接近河谷低地时,公路应向上游弯曲,使公路垂直高差变小,减小路面坡度。

15.对A地区附近的地形特征表述最准确的是(  )

A.狭小突兀B.低洼幽深

C.开阔平坦D.参差崎岖

A地区有公路、小路、台阶路、索道四种交通线路交会,故可将A地区看作是一个交通“枢纽”,此处地形应较为平坦开阔。

读宁夏平原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16~17题。

16.下列能正确表示宁夏平原形成过程的是(  )

A.地壳抬升→断裂陷落→流水侵蚀

B.地壳抬升→褶皱凹陷→流水侵蚀

C.地壳抬升→断裂陷落→流水沉积

D.地壳抬升→褶皱凹陷→流水沉积

宁夏平原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海拔较高,这是地壳抬升所致;

地壳抬升后,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宁夏平原所处地区断裂陷落,地势较东西两侧低;

而后当河流流经该地区时,由于流速缓慢,河流携带的泥沙不断沉积,最终形成宁夏平原。

故选C。

17.与宁夏平原地质构造相同的地区是(  )

A.渭河平原B.华北平原

C.长江三角洲D.台湾海峡

宁夏平原的地质构造属于地堑,与渭河平原地质构造相同;

华北平原和长江三角洲都属于河流堆积地貌,主要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台湾海峡是地壳下沉,海水入侵形成的。

综上可知,A选项正确。

咸阳模拟]读气候、植被和土壤分布模式表,完成18~19题。

18.与图中暖湿气候相对应的植被主要有(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硬)叶林

B.热带草原和热带雨林

C.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硬)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寒带针叶林

由图可知,暖湿气候所对应的是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对应的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硬)叶林。

19.由砖红壤→红色栗钙土→红色棕钙土→荒漠土壤的变化过程体现出的规律及影响因素分别是(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热量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水分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热量

D.非地带性现象 海陆分布

由砖红壤→红色栗钙土→红色棕钙土→荒漠土壤的变化过程,体现了气候由湿热的热带雨林气候到热带草原气候再到热带沙漠气候的转变,即体现了水分条件由好到差的转变,所以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下面的甲图是秦岭南北坡1月平均气温随海拔的变化图,其中各点为不同海拔实测得到的气温值,线段代表不同坡向的气温变化趋势;

乙图是秦岭南坡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其中Ⅰ至Ⅶ带海拔不断升高,Ⅱ至Ⅶ带为植被带。

据此完成20~22题。

20.甲图中秦岭同海拔南北坡温差显著,下列有关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有

(  )

①南坡获得的太阳辐射相对较少 ②北坡受冬季风的影响更明显 ③北坡降水量丰富,大气保温作用明显 ④南坡为阳坡,获得的太阳辐射多

A.①③B.②④

C.③④D.②③

秦岭为东西走向,北坡为阴坡且1月份受到冬季风的影响,气温较低;

南坡为向阳坡,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且是冬季风的背风坡,受冷气流影响较小,所以秦岭同海拔南北坡温差显著。

21.Ⅰ带为南坡自然带的基带,则Ⅱ至Ⅶ自然带的变化依次是(  )

A.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山灌丛草甸带

B.山地常绿阔叶林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山灌丛草甸带

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山灌丛草甸带

D.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山灌丛草甸带

秦岭南坡的基带应该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Ⅰ带),然后随着海拔的升高,水热条件发生变化,自然带大致呈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山灌丛草甸带的变化。

22.下列对秦岭南坡各类土地利用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Ⅰ至Ⅱ带因水热条件变差,林地减少 ②Ⅶ带大致是林地和草地的分界带 ③南坡土地利用的类型以林地和草地为主 ④耕地面积比重随海拔上升不断减小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由乙图可知,Ⅶ带林地和灌木疏林的面积比重几乎为0,而草地利用面积比重几乎达到100%,说明Ⅶ带大致是林地和草地的分界带;

根据土地利用类型的比重计算可知,南坡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和草地的面积比重最大。

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

下面是根据我国气象台观测资料模拟的“部分地区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3~25题。

23.该图中模拟的我国该区域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  )

A.最高值出现在纬度最高的地区

B.最高值出现在纬度最低的地区

C.从东北向西南逐渐升高

D.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

仔细观察图中等值线的分布特征即可得出正确结论。

24.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000米左右。

该山雪线高度与图中模拟的理论数值相比较(  )

A.偏高B.偏低

C.一致D.无法判断

图中梅里雪山位于两条5000m等值线之间,根据规律可判断,其雪线高度应在4500~5000m之间,但其实际高度只有4000m,比图中模拟的理论数值偏低。

25.下列影响雪线高度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纬度低的地方,雪线一定高

B.降水多的地方,雪线一定高

C.同一纬度的山脉,雪线高度相同

D.同一山峰,迎风坡雪线偏低

雪线分布的高度与纬度、光照和降水关系密切,一般而言纬度低的地方雪线海拔较高,但因受其他因素影响,并不绝对,由图中等值线分布状况可以得出该结论:

同一山脉,一般向阳坡偏高,背阳坡偏低;

迎风坡偏低,背风坡偏高。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综合题(共50分)

26.[2015·

定兴北河月考]新疆地貌景观丰富多彩。

结合下列新疆的景观图片,回答问题。

(12分)

(1)按照内、外力作用把图中地貌景观进行分类。

(4分)

(2)吐鲁番盆地位于天山南侧,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盆地,简述其形成原因。

(2分)

(3)结合图中信息,比较雅丹地貌与沙丘地貌在形成原因上的异同点。

(6分)

(1)问,吐鲁番盆地、天山山脉都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吐鲁番盆地为典型的地堑盆地。

由岩层断裂下陷而成;

天山山脉绵延数千千米,为褶皱山,其形成与印度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有一定关系。

(2)问,由以上分析可知吐鲁番盆地的成因。

第(3)问,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都是风力作用(外力作用)的结果,雅丹地貌主要与风力侵蚀有关,沙丘地貌主要与风力堆积有关。

(1)吐鲁番盆地、天山山脉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

而雅丹地貌、沙丘地貌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2)岩层断裂下陷而成。

(3)相同点:

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的形成都与风力作用有关。

(2分)不同点:

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的结果,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的结果。

27.[2015·

山西太原月考]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等高线图(单位:

m)及沿BC剖面线的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1)图中字母A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是________,其顶部与底部的高差至少为________米。

(2)沿着BC剖面线的地质剖面图中①②两处发育成河谷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在河流③和④两处中:

河流横断面呈V型的是________处,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

河流横断面呈U型的是________处,其成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问,A处有两条等高线重合,应为陡崖,其高差为大于等于50米小于150米。

(2)问,由图可以看出,①处位于背斜顶部,受外力侵蚀形成河谷;

②处位于断层地带,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发育成河谷。

第(3)问,③处位于河流上游,水流急,下蚀作用明显;

④处位于河流下游,地势较平坦,水流缓,沉积作用显著。

(1)陡崖(2分) 50(2分)

(2)①处位于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2分)

②处位于断层地带,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沿断层线发育成河谷(2分)

(3)③(1分) 流水向下侵蚀切割河床(2分) ④(1分) 流水沉积作用显著(2分)

28.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征。

水分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澧水是湘西北的河流,支流众多,大部分流经山区,多隘谷、峡谷。

河谷底部呈线形,两壁陡峻,滩多水急,下游可通航。

材料二 下图为湖南省西北部区域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澧水河谷的形成原因。

(2)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

在图中澧水河出山口处修建水利枢纽,会引起上游及周边地区自然环境的一系列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将框图补充完整。

①土壤水分含量增多 ②水面增大,蒸发量增大 ③蒸腾作用加强 ④植被覆盖率增大

上图方框中Ⅰ、Ⅱ、Ⅲ、Ⅳ与号码①~④所示内容相对应的顺序是________。

(3)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在图示区域保护植被对洞庭湖的作用。

(1)问,由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区域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沛,支流众多,河流水量丰富,对山地侵蚀、下切形成了河谷地貌。

(2)问,根据框图中各要素的因果联系分析,修建水库会直接使土壤水分含量增多,水面增大,进而导致蒸发量增大,即Ⅰ、Ⅲ分别对应①②,植被覆盖率增大会使蒸腾作用加强,既而使湖泊周围降水增多,故Ⅳ对应③,Ⅱ对应④。

第(3)问,图示区域是山区,降水丰沛,保护植被能增强植被涵养水源的作用,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下游洞庭湖水位的稳定。

(1)该区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1分)降雨充沛,多支流发育;

(1分)随着地壳抬升(山地地形),溪流下切(下蚀)作用强烈,(1分)形成了狭而深的河谷。

(1分)

(2)①④②③(4分)

(3)在流域内保护植被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1分)减少河水含沙量,(1分)使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1分)流入洞庭湖的水量会更加稳定,泥沙沉积也会减少。

29.上海某科学小组到非洲进行考察活动,丙图示意该次考察活动的路线,甲图为考察过程中绘制的某地的地形地质剖面图(生物进化顺序是三叶虫——恐龙——哺乳类生物),乙图为考察过程中绘制的某区域景观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当科学小组到达②海区时,可能看到哪些地理景观?

(2)说出甲图中E-D-C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

(3)乙图所示地区可能位于丙图③④⑤⑥四地中的________地附近,请在乙图中的线段上标出箭头,用以表示该地区的水循环过程。

(4)在非洲考察过程中,首先看到的是下面________图所示的自然景观。

(1)问,②海区有本格拉寒流流经;

受寒流影响(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海面上多雾,陆地上形成直逼海岸的热带荒漠景观。

(2)问,E-D-C处的岩层,中部岩层形成较晚,两翼岩层形成较早,应为向斜。

第(3)问,根据乙图中的东西方位可知,该地应位于大陆西岸,山麓基带为常绿硬叶林,因此沿海地区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

综上可知,乙图所示地区可能位于丙图中的⑤地附近;

乙图中的水循环为海陆间循环,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四个环节,根据水循环的相关知识即可作答。

第(4)问,在非洲考察过程中,科学小组首先到达的是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地表植被为热带雨林,应对应a图。

(1)热带荒漠景观;

(2分)被雾笼罩的海面。

(2)向斜。

(2分)E-D-C处,中部岩层形成较晚,两翼岩层形成较早。

(3)⑤(1分) 画图略(箭头呈逆时针方向)。

(4)a(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