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6 ,大小:62.84KB ,
资源ID:6232747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23274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分子生物学副本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分子生物学副本Word文件下载.docx

1、在供体基团的一个共价结合的氢原子(-O-H)和受体基团上的一对非成键电子(O=C-)间形成。 范德华力:电中性分子间的非共价结合力的总称。 疏水相互作用(疏水堆积力):一些非极性分子倾向于聚集起来以减少暴露给水的表面积,从而产生的力。疏水相互作用是蛋白质-蛋白质和蛋白质-脂类相互作用以及核酸结构中的主要稳定力。第三章基因的概念 正确理解基因的内涵、了解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三个实验、基因概念的多样性(名词解释)以及一个典型原/真核基因的结构。1. 基因概念的发展 a. 孟德尔的“遗传因子” 1909年丹麦学者约翰森提出了“基因”b.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摩尔根的染色体-基因学说c. 核酸是遗传物质

2、 d. 一个基因一种酶 (one gene-one enzyme) e. 一个顺反子一条多肽链 顺反子(cistron,又叫作用子)是由互补测验定义的遗传功能单位,是一个基因功能不可分割的单位。 突变子(muton)是基因突变时,产生突变的最小单位。一个突变子可以小到只是一个核苷酸对。 重组子(recon)是基因重组时,可交换的最小单位。交换有时也只有一个核苷酸对。证明遗传物质是核酸(DNA或RNA)有3个著名的实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试验;噬菌体感染实验;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实验。2. 基因概念的多样性 a. 结构基因和操纵基因 操纵子模型解开了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操纵基因是原核生物的操纵子中调节

3、蛋白的结合位点,为控制结构基因转录的DNA序列b. 重叠基因 不同的基因共用一段相同的DNA序列c. 断裂基因 原核生物的基因一般是连续的,而真核生物的绝大多数基因都是不连续的断裂基因。无编码意义的插入片段称为内含子(intron),有编码意义的基因片段称为外显子(exon)。d. 跳跃基因(转座子) 可移动的遗传基因存在,某些基因具有游动性。转座子除了含有与改变自身位置有关的基因以外,还携带与插入功能无关的基因。e. 不编码蛋白质的基因 RNA基因,或者分别称为rRNA基因和tRNA基因f. 假基因 指具有与功能基因相似的序列,但不能翻译有功能蛋白质的无功能基因。它往往存在于真核生物的多基因

4、家族中。 (1)常规假基因:指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因为突变而发生改变,导致基因失活。如珠蛋白假基因。 (2)已加工的假基因:以某个基因的mRNA合成的cDNA拷贝再次插入到基因组后,由于缺少上游调控序列不能转录而引起的基因失活。基因家族:一组功能相似且核苷酸序列具有同源性的基因。它们可以串联排在一起,形成基因簇;也可以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基因:能够表达出一个有功能的多肽链或功能RNA分子的核酸序列。原核生物的基因应包括:调控序列,5-非翻译区,编码序列, 3-非翻译区。真核生物的基因应包括:调控序列,5-非翻译区,外显子,内含子, 3-非翻译区。 许多真核生物的基因都被内含子所隔断。 RNA剪接:

5、去除内含子并连接外显子的过程。 在原核生物中,基因和顺反子通常等价。 在真核生物中,顺反子等价于基因的外显子。内含子在进化中的意义 有利于生物遗传的相对稳定。 增加变异概率,有利于生物的进化。 遗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动力;遗传重组容易发生在内含子中。 扩大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储量。改变读码框架;可变剪接。 利用内含子进行代谢调节。第四章核酸的结构和性质 核酸的二级结构:双螺旋模型、加卡夫法则、双螺旋结构的类型(左手、右手,A、B、Z)、稳定力;三级结构:连接数、缠绕数、扭曲数,拓扑异构酶;理化特性和热力学特性:RNA水解敏感性高的原因; 增色效应和减色效应;变性、复性,Tm;回文序列。嘌呤为双环

6、结构,嘧啶为单环结构在DNA中则为脱氧核糖,即2位的羟基为氢原子所取代。核苷 = 碱基+戊糖 核苷酸(nucleotide): 由一个或多个磷酸分子与核苷共价结合而成。5- 三磷酸脱氧腺苷(dATP) NTP和dNTP是组成核酸大分子的基本元件,但DNA和RNA链中的重复单位是单磷酸(脱氧)核苷DNA是由脱氧核糖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的生物大分子。DNA/RNA 序列: 一般用碱基字母代表 ,通常从左向右按5到3端方向书写。6. DNA与RNA的异同点: 相同点:结构的基本单位相同,53方向,线性分子。 不同点:a. 在DNA中,戊糖是脱氧核糖;在RNA中戊糖是核糖。b. T U

7、c. RNA主要是单链形式;DNA主要是双链形式。DNA的二级结构双螺旋 1Watson and Crick (1953) 提出的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DNA分子通常以右手双螺旋形式存在, 两条核苷酸链反向平行,且互为互补链。 戊糖磷酸骨架在分子的外铡,在分子表面形成大沟和小沟,碱基堆积于螺旋内部. 碱基间通过氢键相互连接,A和T以2个氢键配对,G和C以3个氢键配对. 螺旋中相邻碱基间相隔0.34nm,每10个碱基对螺旋上升一圈,螺距为3.4nm,直径为2nm。2. Chargaff(加卡夫)法则:1) 所有DNA中,A与T的摩尔含量相等(A=T),G与C的摩尔含量相等(G=C), 即嘌呤

8、的总含量与嘧啶的总含量相等 (A+G=T+C)。2) DNA的碱基组成具有种属的特异性,但没有组织和器官的特异性。3) 生长和发育阶段,营养状态和环境的改变都不使DNA的碱基组成改变。4. DNA双螺旋结构的类型:三种形态的DNA:A-DNA, B-DNA, Z-DNA 两类:右手螺旋和左手螺旋 DNA的三级结构超螺旋正超螺旋:DNA扭曲的方向与双螺旋方向相同。具正超螺旋的DNA处于过旋状态。(左手超螺旋)负超螺旋:DNA扭曲的方向与双螺旋方向相反。具负超螺旋的DNA处于欠旋状态。(右手超螺旋)超螺旋的水平可以用连接数的变化(Lk)来衡量。连接数 Lk (Linking number): 两条

9、链相互连接的数目。负超螺旋DNA具有比松弛的DNA更高的能量。这一能量会使DNA螺旋更易于局部解旋。因此,负超螺旋有利于一些需要螺旋解旋的细胞过程,如转录起始或复制。2. 超螺旋的拓扑学 缠绕数 Tw (Twisting number):双螺旋本身的螺旋数。扭曲数 Wr (Writhing number):围绕超螺旋轴扭曲的圈数。连接数= 缠绕数+扭曲数;Lk= Tw+ Wr 拓扑异构体:一个具有给定连接数的DNA分子。除非DNA的一条或两条链发生断裂,否则连接数保持不变。当连接数不变时,DNA分子的构型可以发生改变。主要通过缠绕数和扭曲数的变化来实现。3. 超螺旋的转变 1) 嵌入剂如溴化乙

10、锭(EB)影响DNA双螺旋内部缠绕:缠绕数减少,扭曲数增加,而连接数不变。2) 拓扑异构酶:能调控DNA分子超螺旋水平的酶。拓扑异构酶I:在一条链的磷酸骨架上产生断裂,每次断裂使Lk变化1,一条链穿过缺口。利用水解磷酸二酯键提供能量,不需要额外的能量。拓扑异构酶II:在2条链的磷酸骨架上都产生断裂,每次断裂使Lk变化2。反应由ATP提供能量,2条链穿过缺口。在原核生物(大肠杆菌)中,拓扑异构酶I称为酶;拓扑异构酶II称为螺旋酶或旋转酶。生物体内通过两种拓扑异构酶的相互抑制作用,维持了体内基本恒定的5%的负超螺旋密度。生物体内DNA的负超螺旋密度低于或超过5%时,均不利于其生长发育。体内DNA超

11、螺旋的形成或去除与DNA功能相联系。如:DNA复制,转录等。4. 超螺旋的功能:a) 在DNA解链过程中更容易打开DNA。负超螺旋 b) 使DNA不易受到核酸酶等的攻击。c) 有利于更加紧密的结构的形成,如染色体结构。在真核生物细胞内,DNA三级结构与组蛋白八聚体共同组成核小体,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 在核小体基础上,DNA链经反复折叠形成染色体。五、DNA的结构多样性 1) 单链DNAa.几类病毒的DNA呈单链状态。球形病毒X174,棒型病毒MB。b.单链DNA分子内可形成部分双链,不规则的发夹结构。c.单链DNA的密度通常比双螺旋DNA大。2) 线性DNA3) 环状DNA猴病毒SV

12、40,质粒,大多数细菌染色体。a.开环DNA:双链中一条链呈闭合环状,另一条链的骨架上有缺口。b.闭环DNA:两条链都呈闭合环状,也称为共价闭环DNA。4) 反向重复与回文序列反向重复的个拷贝间不一定要相互连接在一起六 RNA的结构和功能1) RNA分子通常以单链形式存在2) RNA分子局部发生分子内碱基配对形成二级结构3) 碱基配对,其它氢键的相互作用以及碱基堆积作用使RNA形成复杂的三级结构1. 真核生物成熟mRNA的结构特点:1) 5端帽子结构 即在5端加上一个7-甲基鸟苷帽子结构能促进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加速翻译起始速度,同时可以增强mRNA的稳定性。2) 3末端多聚A的尾巴。可能

13、与mRNA从核内向胞质转移及mRNA的稳定有关。mRNA的功能是把核内DNA的碱基顺序按照碱基互补的原则,转录并转送至胞质,指导蛋白质的合成。2. 转运RNA是细胞内分子量最小的一类核酸,其功能是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作为各种氨基酸的载体。tRNA的特点:(1、tRNA分子中含有1020%的稀有碱基,包括双氢尿嘧啶(DHU)、假尿嘧啶()和甲基化的嘌呤(mG,mA)。(2、tRNA中存在一些能局部互补配对的区域,能形成局部双链,进而形成一种茎-环或发夹结构。由于茎环结构的存在,使tRNA形成了三叶草形的二级结构。(3、tRNA共同的三级结构:倒L型 。3. 核糖体RNA(ribosomal RNA

14、,rRNA),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RNA,约占RNA总量的80%以上。rRNA与核蛋白体蛋白共同构成核糖体(ribosome)。 核小RNA(SnRNA):发现于真核生物细胞核中,与前体mRNA剪接成成熟mRNA的过程相关。 核仁小RNA(snoRNA):发现于真核细胞核的核仁区,在rRNA分子的加工过程中起到核心作用(比如在某个核苷酸位点上加上一个甲基)。 微小RNA(miRNA)和短干扰RNA(siRNA):是调控个别基因表达的小RNA。七、核酸的理化特性 1. 核酸结构的稳定性 氢键促成了双链的形成,但对核酸结构的稳定性无多大影响。核酸螺旋的稳定性取决于:1) 碱基对间的疏水堆积作用 2)

15、 碱基相互作用的范德华力 2. 酸效应 强酸高温核酸完全水解为碱基、核糖脱氧核糖和磷酸。pH=3-4连接嘌呤(A和G)和核糖的糖苷键发生断裂,产生脱嘌呤核酸。3. 碱效应 1) DNA 1. pH 7-8 时,碱基的互变异构态发生变化,由酮式向烯醇式转化。2. 这种变化影响到特定碱基间的氢键作用,结果导致 DNA双链解离,称为碱变性。2) RNA pH较高时,同样导致内部氢键断裂,RNA的螺旋区域发生变性。同时, 2-OH 参与磷酸二酯键分子内裂解,形成2, 3-环磷酸二酯。因此,即使在中性条件下,RNA水解的敏感性也比DNA高得多。4. 化学变性:化学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DNA分子互

16、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使DNA双螺旋结构松散,变成单链。监测指标为A260的变化。一些化学物质,如尿素(H2NCONH2)和甲酰胺(HCONH2)能使DNA或RNA在中性pH条件下变性。这些物质破坏了氢键作用,由碱基堆积形成的疏水作用被减弱,导致核酸变性。5. 黏性 DNA很细而长,是一个相对刚性的线性高分子,因此在溶液中黏性很强。长的DNA分子易被机械力和超声波损伤。而RNA分子远小于DNA,粘度也小得多。应用:利用机械力和超声波可产生特定长度的DNA片段。当要分离大片段的DNA分子时,要避免机械作用。6. 浮力密度 在8M氯化铯(CsCl)溶液中,DNA与溶液的密度大致相同,约为1.7

17、gcm-3。平衡(等)密度梯度离心八、核酸的光谱学和热力学特性 1. 紫外光吸收:核苷酸的嘌呤、嘧啶环上由于有共轭双键,能强烈地吸收紫外光,在波长为260 nm处吸收达到最大值,利用该特性可以对核酸进行检测、定量与纯化。增色效应和减色效应 单一的核苷酸在260 nm的光吸收值最大,其次是单链DNA(ssDNA)或RNA,而双链DNA(dsDNA)最小。ssDNA(单链) dsDNA(双链):减色; dsDNA ssDNA:增色。2. DNA的纯度可大致由A260/A280的比值来确定。纯dsDNA的A260/A280为1.8,纯RNA的A260/A280为2.0。而蛋白质由于lmax=280

18、nm, A260/A280小于1(实际上在0.5左右)3. DNA热变性 除化学物质外,加热也可使DNA和RNA中双链部分氢键的断裂,从而导致变性。1) DNA热变性从开始到完全解链是在一个相当窄的温度范围内完成的。通常把DNA的双螺旋结构失去一半时的温度称为DNA的解链温度,用Tm表示。2) Tm是DNA样品中(G+C)含量的函数,对于长DNA分子,其取值范围是80100C。3)影响Tm值的因素:a) DNA片段的均一性,dsDNA的含量越高,Tm越大 b) (G+C)含量。DNA每增加1%的(G+C)含量,Tm值增加大约0.4 c)介质的离子强度。介质的离子强度低时,Tm值也低,熔解温度范

19、围也宽。4) 环状DNA的变性:(a) 如果两条链都是闭合环状的, 变性可以打破双螺旋结构,但两条单链相互缠绕在一起,不能分开。(b) 如果其中一条或两条链上有切刻,两条链在热变性时将分开。4. DNA复性 在一定条件下,变性的DNA的互补碱基对间氢键重新形成,恢复原来的双链状态,称为复性。热变性DNA经缓慢冷却后即可复性,也称为退火。v 快速降温:仅在局部区域发生碱基配对,重新形成双链。光吸收值下降很小。如dsDNA加热变性后将其迅速冷却至4以下,则不可能发生复性。比Tm低25为DNA复性的最佳条件。v 慢速降温:互补链相互配对,形成完全的双链DNA。光吸收值与原初样品相同。v 核酸杂交:利

20、用变性、复性技术使不同来源的核酸互补序列结合形成双螺旋结构的过程。例:Southern杂交、Northern杂交。分子杂交:在DNA复性过程中,双链分子的再形成既可以发生在序列完全互补的核酸分子之间,也可以发生在碱基序列部分互补的不同的DNA之间或DNA与RNA之间,这种现象称为分子杂交。第五章DNA的复制基本概念:DNA半保留复制、前导链、后随链、冈崎片段、复制子、复制泡、引发体、复制体等;DNA复制的特点;原核生物DNA复制的过程及其与真核生物DNA复制间的比较;复制过程中涉及到的酶(Dna A、Dna B、Dna C、SSB蛋白、DNA拓扑异构酶、DNA聚合酶I、II、III)及其功能;

21、端粒的结构、复制过程及其与其它部分DNA复制的异同点;klenow大片段1. 关于DNA复制机制的学说全保留复制分散复制半保留复制二、复制子 复制子(replicon):生物体的复制单位,一个复制子只含有一个复制起始点。复制的起点(Origin of replication):复制开始于分子内部的某个点。复制泡:DNA合成时从复制起点开始向一边或两边移动,形成的泡状中间产物。复制叉(replication fork):复制时DNA双链解开分成二股单链,新链沿着张开的二股单链生成,复制中形成的这种Y字形的结构称为复制叉。DNA分子复制时,有两种类型的区域:(1)亲代双链组成的父本区 (2)进行子

22、代链合成的复制区 复制的方向可以单向,也可以双向单向复制:起点只有一个复制叉。双向复制:起点处有两个复制叉,向相反方向移动。原核生物染色体、许多噬菌体及病毒的DNA分子都是作为单个复制子进行复制的,一个起点,双向进行。真核生物染色体含有多个复制子,可以同时在多个起点进行双向复制。复制叉移动的方向和速度可以多种多样,但以双向等速为主。三、DNA复制的特点 1. 链增长方向为 53 2. 冈崎片段与不连续复制:前导链:合成方向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一致,通过连续的5 3聚合反应合成的新的DNA链。后随链: 合成方向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相反,通过不连续的5 3聚合反应合成的新的DNA链。冈崎片段:相对比较

23、短的DNA链(1000-2000nt),是在DNA后随链的不连续合成期间生成的片段。3. 需要RNA作引物 用RNA引导DNA的复制对DNA复制的高忠实性至关重要DNA复制的基本特点:DNA复制是从特定的复制起点开始,大多数是双向进行。采用半保留和半不连续复制的方式进行复制,方向是5 3,且需要多种酶和蛋白质的参与,需要RNA作引物。四、原核生物DNA的复制(E. coli)1. 与解链有关的酶和蛋白质 (1) 解螺旋酶(helicase):Dna B (2) 单链结合蛋白(SSB蛋白) c.协同效应:原核生物中,如果第一个SSB结合到DNA上的能力为1,则第二个SSB的结合能力可高达1000

24、。真核生物的SSB蛋白无协同作用。(3) DNA拓扑异构酶 拓扑异构酶作用特点: 既能水解 、又能连接磷酸二酯键 2. DNA聚合酶 核酸酶:切除多核苷酸链中磷酸二酯键的的酶。内切酶:断裂内部二酯键的酶。内切酶作用产生核酸片段。外切酶:切除末端核苷酸的酶。外切酶从分子的末端切除,产生单核苷酸。DNA聚合酶:合成DNA的酶,完成DNA链的延伸。DNA聚合酶只能以脱氧核苷三磷酸( dNTP)为底物。(1) DNA聚合酶 I 需要DNA模板才能发挥作用。一旦与模板结合,不会马上脱离,而是继续作用,称为持续性,保证了复制过程的连续性。A. 53方向的聚合活性。B. 53外切酶活性:C. 35校正外切酶

25、活性:用枯草杆菌蛋白酶处理DNA聚合酶I,可获得两个片段,大片段的分子质量约76 kDa,保留聚合酶活性和3 5外切核酸酶活性,又叫Klenow片段。小片段具有 5 3外切核酸酶活性。DNA聚合酶I不是大肠杆菌复制中主要的合成酶,而是在去除RNA引物、DNA损伤修复以及DNA体外标记中起重要作用。DNA体外标记的方法 A. 缺口平移法 (Nick translation) ( DNA聚合酶 I ) B. 末端标记法( Klenow片段 ) C. 随机引物法( Klenow片段 ) (2 DNA聚合酶 II 具有5 3方向的聚合酶活性和35外切酶活性。其生理功能还不清楚。可能主要在DNA损伤修复

26、中起作用(3) DNA聚合酶 IIIa.全酶由7种不同的亚单位组成( 。每个亚单位有其特定的功能。b.它既具有5 3 聚合酶活性,也有3 5 核酸外切酶活性。c. 该酶的活性较强,为DNA聚合酶I的15倍,DNA聚合酶II的300倍,是大肠杆菌DNA复制中起主导作用的酶。d. 复制时,两个Poly III全酶组成二聚体,结合于复制叉上,同时进行前导链和后随链的合成。(1) 起始 (2) 引物合成 a. DNA合成是从DNA引发酶合成的一段RNA引物开始,再由DNA聚合酶从引物3端开始合成新链。b. 前导链合成前, DNA引发酶在起点合成RNA短链,经RNase H去除短链中不必要部分。这些短链

27、把起点处DNA双链分开以便引发体与特定序列结合,进而合成RNA引物。引发: 引发酶识别单链DNA上专一的DNA序列, 合成RNA引物的过程。引发体 (Primosome): 引发酶和另外6种蛋白质 (Dna B, Dna C, n, n, n和 I) 组装而成的多蛋白复合体。引发体的作用:排除SSB、识别起始点、合成RNA引物。引发体常合成3-5个碱基的引物。DnaA蛋白辨认起始点,形成起始复合物DnaB蛋白解螺旋 ,消耗ATPDnaC蛋白协助DnaB DNA拓扑异构酶:引入负超螺旋 SSB维持单链稳定(3) 延伸 a. 前导链和后随链的引物均由DNA聚合酶III全酶来延伸。b. Poly III全酶是一个二聚体,一个单体用于先导链的合成,另一个用于后随链的合成,从而可以保证两条链以同样的速度合成。c. 二聚体的两个单体都含有聚合酶亚基、35校正作用的外切核酸酶亚基和将聚合酶结合于DNA的亚基。d. 每个单体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