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0 ,大小:201.69KB ,
资源ID:623301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23301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喀斯特地区灌木护坡设计规程.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喀斯特地区灌木护坡设计规程.docx

1、喀斯特地区灌木护坡设计规程 喀斯特地区灌木护坡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for protecting slope with bush in karst area贵 州 省 地 方 标 准喀斯特地区灌木护坡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for protecting slope with bush in karst area 主编单位:贵州科农生态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批准部门: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施行日期:2012年 月 日2012年 贵阳 前 言本规范根据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关于下达喀斯特地区灌木护坡设计规范编制任务的通知(黔建科通2011352号)的要求,以贵州

2、科农生态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主编单位,会同9个单位共同编制完成,广泛征求了各有关专家、单位意见,经多次研讨、修改,审查批准执行。本规范共8章3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稳定性评价、材料、设计、施工及养护、质量检验、验收和维护等。本规范由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本规范在实施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检验,积累资料,如有需要补充或修改的意见和建议,寄交主编单位,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范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和主要审查人员名单:主 编 单 位:贵州科农生态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参 编 单 位: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

3、限公司 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贵州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 贵州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贵州省边坡生态防护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贵阳建筑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贵阳市工程设计质量监督站 贵阳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员:晁建强 陈宗强 陈人福 曾奕辉 赵福滨 阮 正 陈梦晖 王文华 鲁 迟 杨 寅 须六平 袁盛华 主要审查人员:毛方益 田 勇 许家强 夏思阳 李万里 邹天才 童印佩 曹卫峰 孙锐锋 姚 军 目 次1 总 则1.0.1 为利用喀斯特灌木护坡技术保护喀斯特地区自然坡面和工程坡面,促进我省边坡生态防护及石漠化综合改善工程技术规范化,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4、。1.0.2 本规范适用于喀斯特地区植物生长困难的裸露岩质或以岩质为主的自然边坡和工程边坡的灌木护坡设计、施工及验收。1.0.3 喀斯特地区灌木护坡,应在稳定边坡的基础上进行。1.0.4 喀斯特地区灌木护坡,除执行本规范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2 术 语2.0.1 喀斯特 karst喀斯特是碳酸盐岩等可溶岩地区以化学溶蚀为主的地质作用及其所产生现象的总称,又称为岩溶。2.0.2 喀斯特地貌 karst landform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主要为碳酸盐岩)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2.0.3 边坡 slope边坡是指天然斜

5、坡或经施工开挖后形成的堑坡或填方边坡等。2.0.4 危岩 dangerous rock被结构面切割、在外应力作用下松动变形的岩体。2.0.5 边坡环境 slope environment边坡影响范围内的岩土体、水系、建(构)筑物、道路管网及绿化环境。2.0.6 植物群落 plant community在环境相对均一的地段内,有规律地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各种植物种类的组合。2.0.7 水土流失 water and soil loss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应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亦称水土损失。2.0.8 灌木 bush 无明显主干,短小丛生的木本植物。

6、2.0.9 灌木护坡 protecting slope with bush在边坡坡面种植适宜喀斯特地区生长的灌木,防止水土流失和滑坡,美化景观,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2.0.10 构架 frame边坡工程防护在坡面形成的菱形网格、井字梁、人字形骨架等结构设施。2.0.11 永久性边坡 permanent slope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边坡。2.0.12 T型植生板 T-vegetation board 由挡条、定位块、圆钉组成,为营养基质在坡面提供一个平台附着,以便更好的提供植物生长的生长环境。2.0.13 植生格 vegetation grid 由注塑机根据模具加工而成,为营养基质在坡面提供一个

7、平台附着,以便更好的提供植物生长的生长环境。2.0.14 人工土壤 artificial soil 由人工配制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2.0.15 育苗基质 nursery matrix 混合有植物种子的人工土壤。2.0.16 喀斯特灌木护坡专用添加剂 karst special additives for protecting slope with bush用于改善人工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增加人工土壤保水性能和渗水性能,提高护坡基质附着力强度和抗暴雨冲刷能力,使灌木更易于生长的物质。3 基本规定3.1 一般规定3.1.1 采用喀斯特灌木护坡技术应取得下列资料:1 边坡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资

8、料;2 边坡植物生长环境资料;3 边坡高度、坡脚高程和边坡平面尺寸;4 施工技术、设备性能、施工经验和施工条件等资料;5 条件类同边坡工程的经验;6 收集工程边坡的支护治理资料。3.1.2 边坡坡面设计对不稳定边坡,应采用加固与灌木护坡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措施。3.1.3 边坡坡面设计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排水系统。3.2 边坡类型3.2.1 边坡岩石坚硬程度,定性划分按照附录A工程岩体分级标准确定。3.2.2 边坡岩石坚硬程度定性划分时,其风化程度应按表3.2.2确定。表3.2.2 坡面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名 称 风化特征未风化结构构造未变,岩质新鲜微风化结构构造、矿物色泽基本未变,部分裂隙面有铁锰质

9、渲染中风化结构构造部分破坏,矿物色泽较明显变化,裂隙面出现风化矿物或出现风化夹层强风化结构构造大部份破坏,矿物色泽较明显变化,长石、云母等多风化成次生矿物全风化结构构造全部破坏,矿物成分大部分风化成土状续表3.2.33.2.3 边坡岩石坚硬程度采用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定量表示,Rc与定性划分的岩石坚硬程度的对应关系,可按表3.2.3确定。表3.2.3 Rc与定性划分的岩石坚硬程度的对应关系 Rc(MPa)Rc30Rc30坚硬程度硬质岩软质岩3.3 防护方式3.3.1 不同岩石边坡类型、边坡坡率采用的灌木护坡设计方式,按表3.3.1确定。表3.3.1 防护方式边坡类型边坡坡率防护方式硬质

10、岩1:0.001:0.25植生格挂网直喷1:0.251:0.50植生格挂网直喷或T型植生板挂网直喷1:0.501:1.00T型植生板挂网直喷或挂网直喷1:1.001:1.25挂网直喷或直喷软质岩1:0.251:0.50植生格挂网直喷续表3.3.11:0.501:1.00植生格挂网直喷或T型植生板挂网直喷1:1.001:1.25T型植生板挂网直喷或挂网直喷1:1.251:1.50挂网直喷或直喷4 稳定性评价4.1 一般规定4.1.1 灌木护坡工程设计前应进行调查、勘察。 在确定灌木护坡方案时,应充分考虑边坡工程的稳定性、人工土壤与育苗基质喷播厚度的经济性和施工可行性。对不稳定边坡,应采取可靠的支

11、护措施。4.2 调 查4.2.1 灌木护坡工程设计前的调查应包括土地利用和规划情况、施工条件、道路交通等。4.2.2 一般调查还应包括工程的下列内容: 1 自然坡面或以往的挖方、填方记录; 2 周边自然景观、稳定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及结构特征。 4.3 勘 察4.3.1 岩土工程勘察应查明地层的工程地质、地貌、气象和水文地质条件。4.3.2 工程勘察还应包括下列内容:1 水力、重力、风力等外应力对边坡岩土资源破坏和损失现状; 2 施工方法的适应性; 3 在工程区域近五年气象资料,包括年、月平均降水量,年、月平均气温,最长连续干旱时间、最低气温、最高气温等; 4 调查工程区域边坡类型、坡率、坡高、

12、岩性、表层岩体风化程度、有无涌水及排水情况等。4.3.3 根据勘察结果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5 材 料5.1 一般规定5.1.1 灌木护坡采用的材料和护坡构件应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相互之间不得产生不良影响,残留物不影响周边环境,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相关规定。5.1.2 材料和护坡构件应经济适用。5.1.3 材料和护坡构件质量标准及验收标准,除符合本规范提出的要求外,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关规定。5.2 锚固件材料5.2.1 锚固件材料可分为主锚固件材料和次锚固件材料。锚固件材料端部需锐化处理。5.2.2 锚固件采用的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所选用钢筋,应符合现行规范要求; 2 主

13、锚固件应采用热轧带肋钢筋; 3 次锚固件可采用热轧光圆钢筋; 4 钢筋裸露部分宜做防锈处理。5.2.3 主锚固件规格见附录B,次锚固件钢筋直径不小于8mm。5.2.4 锚固件采用木质材料的,木质材料强度应符合木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5相应要求。5.3 注浆材料5.3.1 主锚固件材料需要水泥系注浆材料加固的,应符合以下要求:1 水泥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定,水泥强度不小于32.5MPa; 2 水泥系注浆材料采用的水,必须经试验确认对水泥浆体和杆体材料无腐蚀性; 3 注浆材料采用的细骨料应选用最大尺寸小于2.0mm的砂,砂的含泥量按重量计不得大于3%,砂中其他有害物

14、质含量按重量计不得大于1%。5.4 护坡构件5.4.1 护坡构件由T型植生板或植生格、固定网、锚固件以及扎丝等组成。根据坡率、坡高及边坡类型等实际情况确定其构件的组成。5.4.2 护坡固定网采用钢(铁)丝网,钢(铁)丝网丝径、网孔应根据施工现场情况进行动态设计,网丝直径应不小于2.0mm,网孔宜采用50mm50mm65mm65mm。5.4.3 T型植生板由挡条、定位块、圆钉组成,连接应牢固,其组成如图5.4.3所示。挡条长、宽、厚尺寸分别宜为5001000mm、5080mm、810mm;定位块长、宽、厚尺寸分别宜为5080mm、5080mm、810mm;圆钉尺寸宜为3050mm。图5.4.3

15、T型植生板组成5.4.4 植生格由多个六边形拼装而成,宜采用塑料制品,其构造如图5.4.4所示。植生格长度宜为5001000mm;单个植生格的宽厚宜为50150mm。 图5.4.4 植生格示意图5.4.4 植生格5.4.5 固定T型植生板、植生格,宜采用22号扎丝绑扎固定,扎丝长度宜为150170mm。5.5 喷播材料5.5.1 喷播材料分为人工土壤和育苗基质。5.5.2 人工土壤由土壤、泥炭土或人工腐殖质、植物粉、植物纤维、肥料和喀斯特灌木护坡专用添加剂组成。5.5.3 育苗基质由人工土壤和灌木种子按一定配合比组成。5.5.4 喀斯特灌木护坡专用添加剂必须符合本规范第8.2.4条规定。不得含

16、有对环境有害的残留物。5.5.5 植物种子以灌木植物为主,并符合以下条件: 1 植物种子应有相应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合格报告; 2 选择适宜当地气候、易于生长、根系发达、固土护坡能力强的种类; 3 所选用的植物种子宜采用混合植被种子,能形成包括常绿和落叶灌木、抗逆性强的小乔木和多年生草本的植物群落; 4 未规定质量要求的植物种子应在使用前进行发芽试验、种子配合比试验,确定种子用量后方可进行大规模的施工。5.5.6 人工土壤和育苗基质配置用水不得使用污水,其水源必须经试验确认对人工土壤和育苗基质无害,并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6 设 计6.1 一般规定6.1.1 在灌木护坡设计前,应依

17、据本规范第4章稳定性评价的结果,对采用灌木护坡的安全性、经济性进行评估,对施工可行性做出判断。6.1.2 同一个边坡存在不同类型坡面应分别设计。6.2 喀斯特地区灌木护坡设计流程6.2.1 喀斯特地区灌木护坡设计流程见图6.2.1所示。6.2.2 应根据目标植物群落进行护坡构件设计、人工土壤及育苗基质设计、植物种子选配设计。6.3 坡面整理6.3.1 清除坡面上松动的浮石、危岩等不稳定部分,应自上而下,分区段进行。6.3.2 对于整齐平滑岩石坡面、硬质岩坡面及喷射混凝土坡面,应人工开凿种植孔以利灌木根系伸入。种植孔间距及其深度宜大于500mm,种植孔径宜为10mm100mm。6.3.3 坡面凹

18、陷深度大于500mm、面积大于1m2的部分应用植生袋装入人工土壤进行填充。植生袋填补坡面凹陷部分后,应用直径不小于18mm、长度不短于700mm的锚固件进行固定。6.4 护坡构件设计6.4.1 护坡固定网从坡顶到坡底顺序铺设并张紧,坡顶、坡侧面预留范围内,以及极软质岩和岩壁裂缝处的坡面应采用主锚固件,其他坡面均可采用次锚固件。锚固件固定后,用扎丝绑扎护坡固定网,使网固定。6.4.2 坡顶、坡侧面预留长度不小于500mm,固定网搭接长度纵向不小于100mm,横向不小于50mm。采用挂网直喷,网与坡面间距,不小于40mm,不大于60mm。 6.4.3 T型植生板设置在护坡固定网下,成水平布置。T型

19、植生板行间距宜为300800mm,水平间距不宜大于20mm。6.4.4 植生格紧贴坡面放置,用扎丝固定在主锚固件上。根据坡面状况,植生格可单个或组合成多个使用。植生格水平间距不宜大于10mm,行间距宜为8001500mm。6.4.5 坡面为硬质岩的,应在护坡坡面先钻孔再插入锚固件。锚固件插入后不牢固的,应用注浆材料加固。6.4.6 主锚固件的设置:挂网直喷、T型植生板挂网直喷应不小于1个/m2;植生格挂网直喷应不小于4个/m2。6.4.7 次锚固件的设置:T型植生板挂网直喷、植生格挂网直喷应不小于2个/m2。6.5 人工土壤及育苗基质设计6.5.1 人工土壤配合比宜符合表6.5.1的规定,允许

20、误差为5%。表6.5.1 人工土壤配合比序号材 料用量(kg/m3)所占比例(%)1土壤55042.932泥炭土(或人工腐殖质)584.533植物纤维251.954植物粉403.125肥料5.80.456喀斯特灌木护坡添加剂2.50.207水60046.838合计1,281.31006.5.2 人工土壤应严格投料顺序和控制用水量,搅拌均匀。人工土壤配置的投料顺序为:水土壤泥炭土(或人工腐殖质)植物纤维植物粉肥料喀斯特灌木护坡专业添加剂。搅拌应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以材料拌合均匀并达到喷播要求为准,搅拌时间不少于60s。6.5.3 育苗基质配合比宜符合表6.5.3的规定,允许误差为5%。表6.5

21、.3 育苗基质配合比 序号材 料用量(kg/m3)所占比例(%)1土壤55041.502泥炭土(或人工腐殖质)1007.553植物纤维302.264植物粉302.265肥料10.50.796喀斯特灌木护坡添加剂4.40.337混合植物种子参照6.6.3条不算作比例范围8续表6.5.3水60045.309合计1,325.151006.5.4 育苗基质应严格投料顺序和控制用水量,搅拌均匀。育苗基质配置的投料顺序为:水土壤泥炭土(或人工腐殖质)植物纤维植物粉肥料喀斯特灌木护坡专业添加剂混合植物种子。搅拌宜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以材料拌合均匀并达到喷播要求为准,搅拌时间不少于60s。6.6 植物种子选

22、配设计6.6.1 灌木混合植被种子选择应考虑气候、土壤、水文、地质、朝向等因素。6.6.2 植物种子选配必须考虑各种子之间生存的互适性、化感作用,形成生物多样化环境,加强水土保持。植物种子选配见附录C。6.6.3 植物比例根据植物种子的千粒重、发芽率、每平方米播种量确定用量。6.7 喷播6.7.1 人工土壤与育苗基质应采用专用设备进行喷播。喷播应采用分段、分层依次进行,喷播顺序应自上而下。6.7.2 人工土壤应覆盖全部种植坡面,喷播厚度应根据坡面岩土类型及边坡坡率进行确定。在T型植生板或植生格上部喷播厚度不应小于50mm,下部喷播平均厚度不应小于10mm,并应覆盖80%以上的护坡固定网。直喷和

23、挂网直喷平均喷播厚度不应小于50mm,并应覆盖95%以上的护坡固定网,如图6.7.2所示。图6.7.2 人工土壤喷植示意图6.7.3 育苗基质应均匀喷播并全部覆盖在人工土壤上。6.7.4 人工土壤可全年喷播。育苗基质的喷播时间宜为每年的2月、3月、4月、5月、6月、9月、10月、11月,在其他月份喷播的应采取保护配套措施。6.7.5 喷播完成后应覆盖遮荫网,扎紧边口。6.8 排水设计6.8.1 坡顶应设置截水沟,边坡坡脚和分级平台应设排水沟。6.8.2 根据现场坡面情况,每隔30m50m应设置纵向梯级。6.8.3 边坡有涌水或渗水严重的部位,应设置泄水孔,并用排水管导流至排水沟或截水沟。泄水孔

24、直径不宜小于100mm,外倾坡率不宜小于5%。7 施工及养护7.1 一般规定7.1.1 灌木护坡施工前,应根据边坡的设计文件、现场条件和环境条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7.1.2 施工前,检查原材料和施工设备的主要技术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合理布置施工平面图。7.1.3 灌木护坡施工工艺流程如图7.1.3所示。7.2 坡面整理7.2.1 拆除作业面障碍物,开辟施工通道,清除边坡浮石、危岩。埋设人工土壤与育苗基质厚度的标志。7.2.2 对于整齐平滑的岩石坡面应进行开凿处理,保持坡面粗糙。7.2.3 凹陷部位宜采用植生袋填充。7.2.4 受喷播面有滴水时,喷播前应做好治水排水工作。7.3 护坡构件布置

25、7.3.1 护坡固定网应由坡顶至坡底贴近坡面铺挂,边坡边界须用主锚固件固定。坡面固定网采用主、次锚固件固定。7.3.2 固定网采用绑扎搭接连接。7.3.3 T型植生板、植生格与固定网或锚固件绑扎牢固,其尺寸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坡面实际凹凸情况确定。7.4 人工土壤与育苗基质喷播7.4.1 先喷播人工土壤,再喷播育苗基质。喷播应分段、分层依次进行,喷播顺序应自上而下。7.4.2 雨天不宜施工,气温低于5及高于40不应施工。7.4.3 向喷播设备供料应连续均匀;喷播设备正常运转时,料斗内应保持足够的存料;喷播作业完毕或因故中断喷播时,必须将喷播设备和输料管内的积料清除干净。7.5 养护7.5.1 喷

26、播育苗基质后,应遮荫浇水防止水份蒸腾。根据气温、降水、病虫害、灌木种类等情况,对坡面进行养护。7.5.2 喷水设备应采用摇臂喷头移动喷洒,杜绝高压水头直接喷射。7.5.3 植物一年生长期内,应进行以下养护: 1 每半年施肥一次; 2 每季度喷洒一次农药; 3 防止人为破坏或其他破坏。8 质量检验、验收和维护8.1 一般规定8.1.1 灌木护坡工程应进行材料质量检验,对坡面整理、固定护坡构件、喷播人工土壤、喷播育苗基质、养护等各工序进行分项验收。上一道工序在监理的监督下完成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8.2 质量检验验收8.2.1 灌木护坡工程的原材料检验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材料出厂合格证

27、检查; 2 材料现场抽检; 3 人工土壤和育苗基质的配合比试验; 4 植物种子使用前的发芽试验、种子配合比试验。8.2.2 坡面整理、护坡固定网、锚固件施工等工序在进入下一道工序前,均须进行分项验收,分别填写验收记录并签字。8.2.3 人工土壤与育苗基质喷播厚度须符合设计要求。8.2.4 人工土壤与育苗基质喷播完成1h后,能抵抗小到中雨的冲刷;喷播完成8h后,能抵抗中到大雨的冲刷,基质的流失率应小于2%。8.2.5 一个自然生长周期后,植被覆盖率不应小于85%,植物的病虫受害发生率不应大于1%。8.2.6 灌木护坡工程竣工养护一年后,应交付建设单位,并由施工单位承担一年的保质期。8.3 维护管

28、理8.3.1 灌木护坡工程竣工交付前和交付建设单位一年内,由施工单位负责对坡面植物进行维护及保护。8.3.2 灌木护坡工程竣工交付建设单位一年后,由建设单位对坡面植物进行维护及保护。8.3.3 当护坡固定网、锚固件和T型植生板、植生格体系存在缺陷或失效时,应采取修补措施,补喷育苗基质。附录A 岩石坚硬程度的定性划分表A 岩石坚硬程度的定性划分名 称 定性鉴定岩石特征硬质岩坚硬岩锤击声清脆,有回弹,震手,难击碎;浸水后,大多无吸水反应未风化微风化;较坚硬岩锤击声较清脆,有轻微回弹,稍震手,较难击碎;浸水后,有轻微吸水反应中风化的坚硬岩;未风化微风化的软质岩 较软岩锤击声不清脆,无回弹感,较易击碎

29、;浸水后,指甲可刻出印痕强风化的坚硬岩;中风化的较坚硬岩;未风化微风化的软岩锤击声哑,无回弹,有凹痕,易击碎;浸水后,手可掰开强风化的坚硬岩;中风化强风化的较坚硬石;中风化的较软岩;未风化的泥岩等极软岩锤击声哑,无回弹,有较深凹痕,手可捏碎;浸水后,可捏成团全风化的各种岩石;各种半成岩附录B 坡面类型及锚固件规格表B 坡面类型及主锚固件规格边坡类型边坡坡率材质规格硬质岩1:0.001:0.25钢筋1416mm;l400mm1:0.251:0.50钢筋1214mm;l300mm1:0.501:1.00钢筋1012mm;l200mm1:1.001:1.25钢筋10mm;l200mm软质岩1:0.251:0.50钢筋1416mm;l450mm1:0.501:1.00钢筋1214mm;l400mm1:1.001:1.25钢筋1012mm;l350mm1:1.251:1.50钢筋10mm;l300mm极软质岩1:0.251:0.50钢筋1416mm;l550mm木材35mm45mm;500l700mm1:0.501:1.00钢筋1214mm;l500mm木材35mm45mm;500l700mm1:1.001:1.25钢筋10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