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区灌木护坡设计规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3301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0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喀斯特地区灌木护坡设计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喀斯特地区灌木护坡设计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喀斯特地区灌木护坡设计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喀斯特地区灌木护坡设计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喀斯特地区灌木护坡设计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喀斯特地区灌木护坡设计规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喀斯特地区灌木护坡设计规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喀斯特地区灌木护坡设计规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喀斯特地区灌木护坡设计规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喀斯特地区灌木护坡设计规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喀斯特地区灌木护坡设计规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喀斯特地区灌木护坡设计规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喀斯特地区灌木护坡设计规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喀斯特地区灌木护坡设计规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喀斯特地区灌木护坡设计规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喀斯特地区灌木护坡设计规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喀斯特地区灌木护坡设计规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喀斯特地区灌木护坡设计规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喀斯特地区灌木护坡设计规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喀斯特地区灌木护坡设计规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喀斯特地区灌木护坡设计规程.docx

《喀斯特地区灌木护坡设计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喀斯特地区灌木护坡设计规程.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喀斯特地区灌木护坡设计规程.docx

喀斯特地区灌木护坡设计规程

喀斯特地区灌木护坡技术规范

Technicalcodeforprotectingslopewithbushinkarstarea

贵州省地方标准

喀斯特地区灌木护坡技术规范

Technicalcodeforprotectingslopewithbushinkarstarea

 

主编单位:

贵州科农生态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批准部门:

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施行日期:

2012年月日

 

2012年贵阳

前言

本规范根据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关于下达喀斯特地区灌木护坡设计规范编制任务的通知》(黔建科通〔2011〕352号)的要求,以贵州科农生态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主编单位,会同9个单位共同编制完成,广泛征求了各有关专家、单位意见,经多次研讨、修改,审查批准执行。

本规范共8章3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

总则、术语、基本规定、稳定性评价、材料、设计、施工及养护、质量检验、验收和维护等。

本规范由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

本规范在实施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检验,积累资料,如有需要补充或修改的意见和建议,寄交主编单位,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和主要审查人员名单:

主编单位:

贵州科农生态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参编单位:

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贵州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

贵州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贵州省边坡生态防护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贵阳建筑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贵阳市工程设计质量监督站

贵阳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员:

晁建强陈宗强陈人福曾奕辉

赵福滨阮正陈梦晖王文华

鲁迟杨寅须六平袁盛华

主要审查人员:

毛方益田勇许家强夏思阳

李万里邹天才童印佩曹卫峰

孙锐锋姚军

 

目次

1总则

1.0.1为利用喀斯特灌木护坡技术保护喀斯特地区自然坡面和工程坡面,促进我省边坡生态防护及石漠化综合改善工程技术规范化,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喀斯特地区植物生长困难的裸露岩质或以岩质为主的自然边坡和工程边坡的灌木护坡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喀斯特地区灌木护坡,应在稳定边坡的基础上进行。

1.0.4喀斯特地区灌木护坡,除执行本规范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2术语

2.0.1喀斯特karst

喀斯特是碳酸盐岩等可溶岩地区以化学溶蚀为主的地质作用及其所产生现象的总称,又称为岩溶。

2.0.2喀斯特地貌karstlandform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主要为碳酸盐岩)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2.0.3边坡slope

边坡是指天然斜坡或经施工开挖后形成的堑坡或填方边坡等。

2.0.4危岩dangerousrock

被结构面切割、在外应力作用下松动变形的岩体。

2.0.5边坡环境slopeenvironment

边坡影响范围内的岩土体、水系、建(构)筑物、道路管网及绿化环境。

2.0.6植物群落plantcommunity

在环境相对均一的地段内,有规律地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各种植物种类的组合。

2.0.7水土流失waterandsoilloss

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应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

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2.0.8灌木bush

无明显主干,短小丛生的木本植物。

2.0.9灌木护坡protectingslopewithbush

在边坡坡面种植适宜喀斯特地区生长的灌木,防止水土流失和滑坡,美化景观,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2.0.10构架frame

边坡工程防护在坡面形成的菱形网格、井字梁、人字形骨架等结构设施。

2.0.11永久性边坡permanentslope

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边坡。

2.0.12T型植生板T-vegetationboard

由挡条、定位块、圆钉组成,为营养基质在坡面提供一个平台附着,以便更好的提供植物生长的生长环境。

2.0.13植生格vegetationgrid

由注塑机根据模具加工而成,为营养基质在坡面提供一个平台附着,以便更好的提供植物生长的生长环境。

2.0.14人工土壤artificialsoil

由人工配制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

2.0.15育苗基质nurserymatrix

混合有植物种子的人工土壤。

2.0.16喀斯特灌木护坡专用添加剂karstspecialadditivesforprotectingslopewithbush

用于改善人工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增加人工土壤保水性能和渗水性能,提高护坡基质附着力强度和抗暴雨冲刷能力,使灌木更易于生长的物质。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采用喀斯特灌木护坡技术应取得下列资料:

1边坡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资料;

2边坡植物生长环境资料;

3边坡高度、坡脚高程和边坡平面尺寸;

4施工技术、设备性能、施工经验和施工条件等资料;

5条件类同边坡工程的经验;

6收集工程边坡的支护治理资料。

3.1.2边坡坡面设计对不稳定边坡,应采用加固与灌木护坡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措施。

3.1.3边坡坡面设计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排水系统。

3.2边坡类型

3.2.1边坡岩石坚硬程度,定性划分按照附录A《工程岩体分级标准》确定。

3.2.2边坡岩石坚硬程度定性划分时,其风化程度应按表3.2.2确定。

 

表3.2.2坡面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

名称

风化特征

未风化

结构构造未变,岩质新鲜

微风化

结构构造、矿物色泽基本未变,部分裂隙面有铁锰质渲染

中风化

结构构造部分破坏,矿物色泽较明显变化,裂隙面出现风化矿物或出现风化夹层

强风化

结构构造大部份破坏,矿物色泽较明显变化,长石、云母等多风化成次生矿物

全风化

结构构造全部破坏,矿物成分大部分风化成土状

续表3.2.3

3.2.3边坡岩石坚硬程度采用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定量表示,Rc与定性划分的岩石坚硬程度的对应关系,可按表3.2.3确定。

表3.2.3Rc与定性划分的岩石坚硬程度的对应关系

Rc(MPa)

Rc>30

Rc≤30

坚硬程度

硬质岩

软质岩

3.3防护方式

3.3.1不同岩石边坡类型、边坡坡率采用的灌木护坡设计方式,按表3.3.1确定。

 

表3.3.1防护方式

边坡类型

边坡坡率

防护方式

硬质岩

1:

0.00~1:

0.25

植生格挂网直喷

1:

0.25~1:

0.50

植生格挂网直喷或T型植生板挂网直喷

1:

0.50~1:

1.00

T型植生板挂网直喷或挂网直喷

1:

1.00~1:

1.25

挂网直喷或直喷

软质岩

1:

0.25~1:

0.50

植生格挂网直喷

续表3.3.1

1:

0.50~1:

1.00

植生格挂网直喷或T型植生板挂网直喷

1:

1.00~1:

1.25

T型植生板挂网直喷或挂网直喷

1:

1.25~1:

1.50

挂网直喷或直喷

4稳定性评价

4.1一般规定

4.1.1灌木护坡工程设计前应进行调查、勘察。

在确定灌木护坡方案时,应充分考虑边坡工程的稳定性、人工土壤与育苗基质喷播厚度的经济性和施工可行性。

对不稳定边坡,应采取可靠的支护措施。

4.2调查

4.2.1灌木护坡工程设计前的调查应包括土地利用和规划情况、施工条件、道路交通等。

4.2.2一般调查还应包括工程的下列内容:

1自然坡面或以往的挖方、填方记录;

2周边自然景观、稳定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及结构特征。

4.3勘察

4.3.1岩土工程勘察应查明地层的工程地质、地貌、气象和水文地质条件。

4.3.2工程勘察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1水力、重力、风力等外应力对边坡岩土资源破坏和损失现状;

2施工方法的适应性;

3在工程区域近五年气象资料,包括年、月平均降水量,年、月平均气温,最长连续干旱时间、最低气温、最高气温等;

4调查工程区域边坡类型、坡率、坡高、岩性、表层岩体风化程度、有无涌水及排水情况等。

4.3.3根据勘察结果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

 

5材料

5.1一般规定

5.1.1灌木护坡采用的材料和护坡构件应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相互之间不得产生不良影响,残留物不影响周边环境,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相关规定。

5.1.2材料和护坡构件应经济适用。

5.1.3材料和护坡构件质量标准及验收标准,除符合本规范提出的要求外,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关规定。

5.2锚固件材料

5.2.1锚固件材料可分为主锚固件材料和次锚固件材料。

锚固件材料端部需锐化处理。

5.2.2锚固件采用的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所选用钢筋,应符合现行规范要求;

2主锚固件应采用热轧带肋钢筋;

3次锚固件可采用热轧光圆钢筋;

4钢筋裸露部分宜做防锈处理。

5.2.3主锚固件规格见附录B,次锚固件钢筋直径不小于8mm。

5.2.4锚固件采用木质材料的,木质材料强度应符合《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相应要求。

5.3注浆材料

5.3.1主锚固件材料需要水泥系注浆材料加固的,应符合以下要求:

1水泥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定,水泥强度不小于32.5MPa;

2水泥系注浆材料采用的水,必须经试验确认对水泥浆体和杆体材料无腐蚀性;

3注浆材料采用的细骨料应选用最大尺寸小于2.0mm的砂,砂的含泥量按重量计不得大于3%,砂中其他有害物质含量按重量计不得大于1%。

5.4护坡构件

5.4.1护坡构件由T型植生板或植生格、固定网、锚固件以及扎丝等组成。

根据坡率、坡高及边坡类型等实际情况确定其构件的组成。

5.4.2护坡固定网采用钢(铁)丝网,钢(铁)丝网丝径、网孔应根据施工现场情况进行动态设计,网丝直径应不小于2.0mm,网孔宜采用50mm×50mm~65mm×65mm。

5.4.3T型植生板由挡条、定位块、圆钉组成,连接应牢固,其组成如图5.4.3所示。

挡条长、宽、厚尺寸分别宜为500~1000mm、50~80mm、8~10mm;定位块长、宽、厚尺寸分别宜为50~80mm、50~80mm、8~10mm;圆钉尺寸宜为30~50mm。

图5.4.3T型植生板组成

5.4.4植生格由多个六边形拼装而成,宜采用塑料制品,其构造如图5.4.4所示。

植生格长度宜为500~1000mm;单个植生格的宽厚宜为50~150mm。

 

图5.4.4植生格示意

 

图5.4.4植生格

 

5.4.5固定T型植生板、植生格,宜采用22号扎丝绑扎固定,扎丝长度宜为150~170mm。

5.5喷播材料

5.5.1喷播材料分为人工土壤和育苗基质。

5.5.2人工土壤由土壤、泥炭土或人工腐殖质、植物粉、植物纤维、肥料和喀斯特灌木护坡专用添加剂组成。

5.5.3育苗基质由人工土壤和灌木种子按一定配合比组成。

5.5.4喀斯特灌木护坡专用添加剂必须符合本规范第8.2.4条规定。

不得含有对环境有害的残留物。

5.5.5植物种子以灌木植物为主,并符合以下条件:

1植物种子应有相应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合格报告;

2选择适宜当地气候、易于生长、根系发达、固土护坡能力强的种类;

3所选用的植物种子宜采用混合植被种子,能形成包括常绿和落叶灌木、抗逆性强的小乔木和多年生草本的植物群落;

4未规定质量要求的植物种子应在使用前进行发芽试验、种子配合比试验,确定种子用量后方可进行大规模的施工。

5.5.6人工土壤和育苗基质配置用水不得使用污水,其水源必须经试验确认对人工土壤和育苗基质无害,并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

6设计

6.1一般规定

6.1.1在灌木护坡设计前,应依据本规范第4章稳定性评价的结果,对采用灌木护坡的安全性、经济性进行评估,对施工可行性做出判断。

6.1.2同一个边坡存在不同类型坡面应分别设计。

6.2喀斯特地区灌木护坡设计流程

6.2.1喀斯特地区灌木护坡设计流程见图6.2.1所示。

6.2.2应根据目标植物群落进行护坡构件设计、人工土壤及育苗基质设计、植物种子选配设计。

6.3坡面整理

6.3.1清除坡面上松动的浮石、危岩等不稳定部分,应自上而下,分区段进行。

6.3.2对于整齐平滑岩石坡面、硬质岩坡面及喷射混凝土坡面,应人工开凿种植孔以利灌木根系伸入。

种植孔间距及其深度宜大于500mm,种植孔径宜为10mm~100mm。

6.3.3坡面凹陷深度大于500mm、面积大于1m2的部分应用植生袋装入人工土壤进行填充。

植生袋填补坡面凹陷部分后,应用直径不小于18mm、长度不短于700mm的锚固件进行固定。

 

6.4护坡构件设计

6.4.1护坡固定网从坡顶到坡底顺序铺设并张紧,坡顶、坡侧面预留范围内,以及极软质岩和岩壁裂缝处的坡面应采用主锚固件,其他坡面均可采用次锚固件。

锚固件固定后,用扎丝绑扎护坡固定网,使网固定。

6.4.2坡顶、坡侧面预留长度不小于500mm,固定网搭接长度纵向不小于100mm,横向不小于50mm。

采用挂网直喷,网与坡面间距,不小于40mm,不大于60mm。

6.4.3T型植生板设置在护坡固定网下,成水平布置。

T型植生板行间距宜为300~800mm,水平间距不宜大于20mm。

6.4.4植生格紧贴坡面放置,用扎丝固定在主锚固件上。

根据坡面状况,植生格可单个或组合成多个使用。

植生格水平间距不宜大于10mm,行间距宜为800~1500mm。

6.4.5坡面为硬质岩的,应在护坡坡面先钻孔再插入锚固件。

锚固件插入后不牢固的,应用注浆材料加固。

6.4.6主锚固件的设置:

挂网直喷、T型植生板挂网直喷应不小于1个/m2;植生格挂网直喷应不小于4个/m2。

6.4.7次锚固件的设置:

T型植生板挂网直喷、植生格挂网直喷应不小于2个/m2。

6.5人工土壤及育苗基质设计

6.5.1人工土壤配合比宜符合表6.5.1的规定,允许误差为±5%。

表6.5.1人工土壤配合比

序号

材料

用量(kg/m3)

所占比例(%)

1

土壤

550

42.93

2

泥炭土(或人工腐殖质)

58

4.53

3

植物纤维

25

1.95

4

植物粉

40

3.12

5

肥料

5.8

0.45

6

喀斯特灌木护坡添加剂

2.5

0.20

7

600

46.83

8

合计

1,281.3

100

6.5.2人工土壤应严格投料顺序和控制用水量,搅拌均匀。

人工土壤配置的投料顺序为:

水→土壤→泥炭土(或人工腐殖质)→植物纤维→植物粉→肥料→喀斯特灌木护坡专业添加剂。

搅拌应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以材料拌合均匀并达到喷播要求为准,搅拌时间不少于60s。

6.5.3育苗基质配合比宜符合表6.5.3的规定,允许误差为±5%。

表6.5.3育苗基质配合比

序号

材料

用量(kg/m3)

所占比例(%)

1

土壤

550

41.50

2

泥炭土(或人工腐殖质)

100

7.55

3

植物纤维

30

2.26

4

植物粉

30

2.26

5

肥料

10.5

0.79

6

喀斯特灌木护坡添加剂

4.4

0.33

7

混合植物种子

参照6.6.3条

不算作比例范围

8

续表6.5.3

600

45.30

9

合计

1,325.15

100

6.5.4育苗基质应严格投料顺序和控制用水量,搅拌均匀。

育苗基质配置的投料顺序为:

水→土壤→泥炭土(或人工腐殖质)→植物纤维→植物粉→肥料→喀斯特灌木护坡专业添加剂→混合植物种子。

搅拌宜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以材料拌合均匀并达到喷播要求为准,搅拌时间不少于60s。

6.6植物种子选配设计

6.6.1灌木混合植被种子选择应考虑气候、土壤、水文、地质、朝向等因素。

6.6.2植物种子选配必须考虑各种子之间生存的互适性、化感作用,形成生物多样化环境,加强水土保持。

植物种子选配见附录C。

6.6.3植物比例根据植物种子的千粒重、发芽率、每平方米播种量确定用量。

6.7喷播

6.7.1人工土壤与育苗基质应采用专用设备进行喷播。

喷播应采用分段、分层依次进行,喷播顺序应自上而下。

6.7.2人工土壤应覆盖全部种植坡面,喷播厚度应根据坡面岩土类型及边坡坡率进行确定。

在T型植生板或植生格上部喷播厚度不应小于50mm,下部喷播平均厚度不应小于10mm,并应覆盖80%以上的护坡固定网。

直喷和挂网直喷平均喷播厚度不应小于50mm,并应覆盖95%以上的护坡固定网,如图6.7.2所示。

图6.7.2人工土壤喷植示意图

6.7.3育苗基质应均匀喷播并全部覆盖在人工土壤上。

6.7.4人工土壤可全年喷播。

育苗基质的喷播时间宜为每年的2月、3月、4月、5月、6月、9月、10月、11月,在其他月份喷播的应采取保护配套措施。

6.7.5喷播完成后应覆盖遮荫网,扎紧边口。

6.8排水设计

6.8.1坡顶应设置截水沟,边坡坡脚和分级平台应设排水沟。

6.8.2根据现场坡面情况,每隔30m~50m应设置纵向梯级。

6.8.3边坡有涌水或渗水严重的部位,应设置泄水孔,并用排水管导流至排水沟或截水沟。

泄水孔直径不宜小于100mm,外倾坡率不宜小于5%。

7施工及养护

7.1一般规定

7.1.1灌木护坡施工前,应根据边坡的设计文件、现场条件和环境条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7.1.2施工前,检查原材料和施工设备的主要技术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合理布置施工平面图。

7.1.3灌木护坡施工工艺流程如图7.1.3所示。

7.2坡面整理

7.2.1拆除作业面障碍物,开辟施工通道,清除边坡浮石、危岩。

埋设人工土壤与育苗基质厚度的标志。

7.2.2对于整齐平滑的岩石坡面应进行开凿处理,保持坡面粗糙。

7.2.3凹陷部位宜采用植生袋填充。

7.2.4受喷播面有滴水时,喷播前应做好治水排水工作。

7.3护坡构件布置

7.3.1护坡固定网应由坡顶至坡底贴近坡面铺挂,边坡边界须用主锚固件固定。

坡面固定网采用主、次锚固件固定。

7.3.2固定网采用绑扎搭接连接。

7.3.3T型植生板、植生格与固定网或锚固件绑扎牢固,其尺寸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坡面实际凹凸情况确定。

 

7.4人工土壤与育苗基质喷播

7.4.1先喷播人工土壤,再喷播育苗基质。

喷播应分段、分层依次进行,喷播顺序应自上而下。

7.4.2雨天不宜施工,气温低于5℃及高于40℃不应施工。

7.4.3向喷播设备供料应连续均匀;喷播设备正常运转时,料斗内应保持足够的存料;喷播作业完毕或因故中断喷播时,必须将喷播设备和输料管内的积料清除干净。

7.5养护

7.5.1喷播育苗基质后,应遮荫浇水防止水份蒸腾。

根据气温、降水、病虫害、灌木种类等情况,对坡面进行养护。

7.5.2喷水设备应采用摇臂喷头移动喷洒,杜绝高压水头直接喷射。

7.5.3植物一年生长期内,应进行以下养护:

1每半年施肥一次;

2每季度喷洒一次农药;

3防止人为破坏或其他破坏。

8质量检验、验收和维护

8.1一般规定

8.1.1灌木护坡工程应进行材料质量检验,对坡面整理、固定护坡构件、喷播人工土壤、喷播育苗基质、养护等各工序进行分项验收。

上一道工序在监理的监督下完成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8.2质量检验验收

8.2.1灌木护坡工程的原材料检验应包括下列内容:

1材料出厂合格证检查;

2材料现场抽检;

3人工土壤和育苗基质的配合比试验;

4植物种子使用前的发芽试验、种子配合比试验。

8.2.2坡面整理、护坡固定网、锚固件施工等工序在进入下一道工序前,均须进行分项验收,分别填写验收记录并签字。

8.2.3人工土壤与育苗基质喷播厚度须符合设计要求。

8.2.4人工土壤与育苗基质喷播完成1h后,能抵抗小到中雨的冲刷;喷播完成8h后,能抵抗中到大雨的冲刷,

基质的流失率应小于2%。

8.2.5一个自然生长周期后,植被覆盖率不应小于85%,植物的病虫受害发生率不应大于1%。

8.2.6灌木护坡工程竣工养护一年后,应交付建设单位,并由施工单位承担一年的保质期。

8.3维护管理

8.3.1灌木护坡工程竣工交付前和交付建设单位一年内,由施工单位负责对坡面植物进行维护及保护。

8.3.2灌木护坡工程竣工交付建设单位一年后,由建设单位对坡面植物进行维护及保护。

8.3.3当护坡固定网、锚固件和T型植生板、植生格体系存在缺陷或失效时,应采取修补措施,补喷育苗基质。

 

附录A岩石坚硬程度的定性划分

表A岩石坚硬程度的定性划分

名称

定性鉴定

岩石特征

坚硬岩

锤击声清脆,有回弹,震手,难击碎;浸水后,大多无吸水反应

未风化~微风化;

较坚

硬岩

锤击声较清脆,有轻微回弹,稍震手,较难击碎;浸水后,有轻微吸水反应

中风化的坚硬岩;未风化~微风化的

较软岩

锤击声不清脆,无回弹感,较易击碎;浸水后,指甲可刻出印痕

强风化的坚硬岩;中风化的较坚硬岩;未风化~微风化的

软岩

锤击声哑,无回弹,有凹痕,易击碎;浸水后,手可掰开

强风化的坚硬岩;中风化~强风化的较坚硬石;中风化的较软岩;未风化的泥岩等

极软岩

锤击声哑,无回弹,有较深凹痕,手可捏碎;浸水后,可捏成团

全风化的各种岩石;各种半成岩

附录B坡面类型及锚固件规格

表B坡面类型及主锚固件规格

边坡类型

边坡坡率

材质

规格

硬质岩

1:

0.00~1:

0.25

钢筋

14≤Φ≤16mm;l≥400mm

1:

0.25~1:

0.50

钢筋

12≤Φ≤14mm;l≥300mm

1:

0.50~1:

1.00

钢筋

10≤Φ≤12mm;l≥200mm

1:

1.00~1:

1.25

钢筋

Φ≥10mm;l≥200mm

软质岩

1:

0.25~1:

0.50

钢筋

14≤Φ≤16mm;l≥450mm

1:

0.50~1:

1.00

钢筋

12≤Φ≤14mm;l≥400mm

1:

1.00~1:

1.25

钢筋

10≤Φ≤12mm;l≥350mm

1:

1.25~1:

1.50

钢筋

Φ≥10mm;l≥300mm

极软质岩

1:

0.25~1:

0.50

钢筋

14≤Φ≤16mm;l≥550mm

木材

35mm≤Φ≤45mm;500≤l≤700mm

1:

0.50~1:

1.00

钢筋

12≤Φ≤14mm;l≥500mm

木材

35mm≤Φ≤45mm;500≤l≤700mm

1:

1.00~1:

1.25

钢筋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