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8 ,大小:1.11MB ,
资源ID:6296269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29626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套教案.doc)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套教案.doc

1、 人教政治史全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1.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1二、西周的分封制1主要内容及特点1三、西周的宗法制12. 特点及基本原则2一、夏商的政治制度22.作用及发展演变4三、西周的宗法制51含义52. 特点及基本原则5【课后研讨】6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7一、至高无上的皇权81. “始皇帝”的来历8二、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度8三公九卿制的职能82. 三公九卿制的特点8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8郡县制的职能8四、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和影响8【教学方法】8【导入新课】9【讲述内容】9一、至高无上的皇权9特点10二、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

2、度10三公九卿制的职能10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11郡县制的职能11四、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和影响12【本课小结】13第3课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4【教学目标】14一、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4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15三、汉至元中央到地方政治制度关系的特点及影响15【讲述内容】15一、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5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18三、汉至元中央到地方政治制度关系的特点及影响19【本课小结】20第四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20【教学目标】20一、宰相制度的废除21二、内阁的创立21三、君主专制的顶峰21【讲述内容】22一、宰相制度的废除22二、内阁的创立23三、君主专制的顶峰23第二单元 列强武装侵

3、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26第1课 鸦片战争26一、鸦片走私和虎门销烟27二、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27三、鸦片战火再燃27一、鸦片走私和虎门销烟272鸦片走私和虎门销烟28二、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292屈辱条约的签订及影响29三、鸦片战火再燃312北京条约的签订32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32【课后研讨】32【本课小结】32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33一、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33二、田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34三、太平天国的失败34【教学方法】34【讲述内容】34一、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34二、田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35三、太平天国的失败37【课后研讨】38【本课小结】38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

4、八国联军侵华38【教学目标】38四、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39五、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39【教学方法】39【导入新课】39四、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40五、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413义和团运动的意义42以上材料都摘自于赫德中国实测论43【本课小结】44第13课 辛亥革命44【教学目标】44一、酝酿与爆发45二、中华民国成立45三、辛亥革命的结局45【教学方法】45【导入新课】45【讲述内容】46一、酝酿与爆发462革命团体的建立463同盟会与三民主义464武昌起义47二、中华民国成立472临时约法47三、辛亥革命的结局48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局限性48【课后研讨】49【本课小结】49【教

5、学目标】50一、五四运动51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51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51【教学方法】52【讲述内容】52一、五四运动522经过及初步胜利53新阶段:543历史意义54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54组织基础-共产主义小组建立55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55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573国民政府成立574北伐战争575国民革命的失败58【课后研讨】58【思路】59【本课小结】59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59【教学目标】59一、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60二、红军的长征60【导入新课】61【讲述内容】61一、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61二、红军的长征622遵义会议633红军长征63【课后研讨】64【

6、思路】64【本课小结】64第16课 抗日战争65【教学目标】65一、全民族抗战65二、日军的滔天罪行65三、抗战的胜利66【教学方法】66【导入新课】66【讲述内容】66一、全民族抗战66二、日军的滔天罪行68三、抗战的胜利70【课后研讨】71【本课小结】71第17课 解放战争72【教学目标】72一、在抗日烽火中成长壮大73二、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73【教学方法】73【导入新课】73【讲述内容】73一、在抗日烽火中成长壮大733根据地建设744中共“七大”74二、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752内战爆发与重点进攻753解放区土地改革764战略反攻与三大战役765七届二中全会77【课后研讨】77【本课小结

7、】77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78第1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78一、人民政协召开和新中国的诞生79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79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79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79【教学方法】80【导入新课】80【讲述内容】80一、人民政协召开和新中国的诞生80新中国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81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81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822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和基本任务833爱国统一战线83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83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83【课后研讨】84第2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85【教学目标】85一、“文化大革命”对民

8、主法制的践踏85二、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85三、民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85【教学方法】86【导入新课】86【讲述内容】86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86二、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87三、民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882村民民主自治制度883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89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健全和发展895依法治国89【课后研讨】90【本课小结】90第3课 “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91【教学目标】91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92二、香港澳门的回归92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92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93二、香港澳门的回归94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942九十年代以来的新情况和新变化95【本课小结

9、】96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96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96一、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97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97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97【教学方法】98【导入新课】98【讲述内容】98一、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98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99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001日内瓦会议1002万隆会议100【课后研讨】102【本课小结】102第2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102【教学目标】102一、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03二、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103三、中日关系的改善103【导入新课】103【讲述内容】104一、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04二、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106三、中日关系的改善1082过程1

10、08【课后研讨】110【本课小结】110第3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110【教学目标】110一、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111二、开展以联合国为积极中心的多边外交111三、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111【导入新课】111【讲述内容】112一、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112二、开展以联合国为积极中心的多边外交114三、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1142重视与东盟的关系1143加强与欧盟的关系1154发展睦邻友好合作115【课后研讨】115【本课小结】116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16第1课 古代希腊民主制度116一、希腊文明的摇篮117二、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117三、辉煌中的阴影117【教学方

11、法】117【导入新课】118【讲述内容】118一、希腊文明的摇篮118二、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120三、辉煌中的阴影1212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1223希腊城邦制度的衰弱122【本课小结】123第2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123【教学目标】124一、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124二、罗马法的主要内容124三、维系帝国、影响后世124【讲述内容】125一、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125二、罗马法的主要内容127三、维系帝国、影响后世1282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129【本课小结】130第三单元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30第1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130一、“光荣革命”131二、权利法案与责任制内阁1

12、31【导入新课】132【讲述内容】132一、“光荣革命”132二、权利法案与责任制内阁1332责任制内阁1343代议制度的发展1344英国代议制度的特点与作用135【课后研讨】135【本课小结】135第2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36【教学目标】136一、“分权与制衡”136二、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136【导入新课】137【讲述内容】137一、“分权与制衡”137二、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1403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141【课后研讨】142第3课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发展143【教学目标】143一、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143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143【导入新课】144【讲

13、述内容】144一、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144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1453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影响147【本课小结】148第四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49第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49一、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醒149二、共产党宣言的问世149三、巴黎公社149【导入新课】150【讲述内容】150一、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醒150二、共产党宣言的问世151三、巴黎公社1512巴黎公社的成立及采取的革命措施1523巴黎公社的失败及其历史意义152【课后研讨】152【本课小结】153第2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53【教学目标】153一、帝国主义链条上的最薄弱环节154二、“十

14、月革命一声炮响”154三、伟大的开端154【教学方法】154一、帝国主义链条上的最薄弱环节155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1562十月革命的胜利1563苏维埃政府的革命措施157三、伟大的开端157【课后研讨】157第3课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158【教学目标】158一、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奠基158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宪法的制定158三、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现159【导入新课】159【讲述内容】159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宪法的制定160三、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现1611国家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612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1623积极性及局限性162【课后研讨】163【本课小结】1

15、63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64第1课 两极格局的形成164一、美国的“冷战”政策164二、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164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65【教学方法】165【讲述内容】165一、美国的“冷战”政策165二、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168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692朝鲜分裂1693古巴导弹危机170第2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71【教学目标】171一、走向联合的欧洲172二、迅速崛起的经济大国日本172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172【导入新课】173【讲述内容】173一、走向联合的欧洲173二、迅速崛起的经济大国日本1742日本谋求政治大国175三、不结盟

16、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1752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与发展176【课后研讨】176【本课小结】176第3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77【教学目标】177一、东欧剧变177二、苏联解体177三、多极化趋势的增强及其影响177【讲述内容】178一、东欧剧变178二、苏联解体1792八一九事件1793阿拉木图宣言180三、多极化趋势的增强及其影响1802欧洲联盟1803多极化趋势181【本课小结】182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学目标】 目 标内 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夏商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夏商的中央地方制度概况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及其实质

17、、作用通过学习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探究宗法制与分封制对我国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和公正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问题探究通过对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说明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其官僚政治与体制管理,无不与古代有着密切的联系。西周的分封制对象、权利及义务发展演变、作用历史比较问题探究西周的宗法制含义、特点及基本原则、实质作用【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夏商的中央地方制度二、西周的分封制主要内容及特点2.作用及发展演变三、西周的宗法制1含义2. 特点及基本原则3实质及作用重点:分封制、宗法制难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教学方法】本

18、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本节课图片较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导入新课】关于大禹治水的传说,同学们却是耳熟能详的。而中国国家的形成,与传说中的大禹治水有密切的联系。大禹治水需要统一指挥和动员各地人民的力量,加强对人民的组织管理。所以,大禹治水和发展农业的过程就成为打破氏族部落组织,由地域关系代替血缘关系,王权专制代替氏族民主,国家行政管理逐步成长的过程。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对立的发展,由于战争的频繁,禹的权力越来越大,以致发展成个人专断。据说有一次禹召集各部落首领开

19、会,一个首领因迟到而被禹杀了。可见,禹似乎已不是群众的首领,而是至高无上的国王了。这反映了中国早期的政治管理制度开始具备雏形,由此导入新课-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讲述内容】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约公元前2070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设问:此时的夏朝已经不是一个部落而是一个国家。为什么?(让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归纳总结:部落是按血缘结合在一起的;国家按地区来管理的,禹治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这表明夏已具有国家的职能,而不是靠氏族的血缘关系来维系。还有一点值得同学们注意的就是:禹死之后,由他的儿子启以世袭制而不是“禅让制”的形式继承了王位。1.王位世袭取代

20、禅让制设问: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这是一种退步呢,还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呢?为什么原因何在?传说中,禹一方面奉行“禅让”同时也积极培植儿子启的势力,禹死后,虽推举伯益为首领,但启凭借实力夺取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从而结束了这种军事民主制的历史,此后王位世袭制确立,它通过“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形式,保持着王位在家族内部的承继,“家天下”的局面从此确立。奴隶社会是阶级社会的开始,它用“天下为家”的局面打破了原始社会的平等和无剥削压迫的“天下为公”的局面,但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因为奴隶社会形态的出现是建立在生产力高于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从夏朝开始就已经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2夏商

21、的中央地方制度对于夏商的政治制度,可以引导学生课下去搜集有关夏商的官位及其职能的文献和考古资料来进一步了解夏商政治制度的特点。最后教师给学生概括指出:夏商时从中央到地方就已经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最高的时国王,中央有相、卿士,地方封侯、伯,有臣属的方国。奴隶制的等级关系已初步确立。对后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响。 二、西周的分封制 公元前1046年,武王发动了灭商的总攻击,纣王逃回王宫,自焚而亡,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王朝,定都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设问:西周建立后,为什么要建立分封制度呢?西周政权刚刚建立不久,武王姬发即因病而亡,成王姬诵年幼即位,由其叔父周公姬旦摄政。当时,管叔、蔡叔、霍叔作

22、为宗亲诸侯,被封于殷都周围监视殷商遗民,谓之“三监” 。他们不满周公摄政,勾结纣王之子武庚及东夷部族发动叛乱。周公毅然平定内乱、率部出师东征,西周政权才得以稳定。面对周初出现的内外叛乱,周公敏锐地意识到,没有一套完善的典章礼仪制度和宗法等级秩序,单靠武力征服或刑罚镇压是不能实现社会安定和国家大治的。为此,他主持进行大规模的立法活动,建立起一套典章礼仪制度与宗法等级秩序。 设问:分封制度到底是一项什么样的政治制度?主要内容及特点讲解分封制时,可以先给出学生以下两段材料:材料一 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病死后,子成王诵继立。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而带兵驻守在殷都周围的管叔、蔡叔等贵族怀疑周公有夺取

23、王位的意图,对周公极为不满,致使纣子武庚有机可乘,拉拢二叔,又联合东方的徐奄等部起兵反周,经过三年苦战,才被平定。战后,周公意识到分封势在必行,在“吊二叔之不咸”之余,“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材料二 据史料记载,周初封建的诸侯,主要是同姓(姬姓)子弟;荀子儒效篇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也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设问: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又有什么特点哪?通过阅读材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习惯。最后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课本提供西周分封形势图,得出以下认识:周朝对建国的元老、功臣、亲

24、属和先世的后代等进行大分封。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和巩固西周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封制”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封建制度。分封的办法是把王畿(首都地区)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亲属、功臣、元老,建立起诸侯国,以镇守疆土,保卫王室。在“分封制”下,国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别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他们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缴纳一定的进贡即可尽义务。诸侯与周王室的关系是:周天子是最高的统治者,诸侯是天子的臣属,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见天子,并向天子纳贡,带兵随天子作战。诸侯国像屏障一样拱守在周王室周围,和睦四方,安天下。周初,从武王到成王共分封

25、大小71个诸侯国。其中主要有(教师挂图,并指出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在东方分封了鲁、齐等国;在北方分封了燕等国;在南方分封了吴、楚等国;在中原分封了郑、晋、卫、宋等国。西周成为一个疆域广大的奴隶制国家。最后通过学习让学生研讨一下分封制的作用。(可让学生课前准备,事先查找资料)2.作用及发展演变教师在上课时做一下指导。然后根据教师自己查找的资料和有关文献做以下概述:首先,分封制大封同姓子弟、功臣及古帝王之后,让他们在自己的诸侯国内享有一定的特权,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方面的建设,这就避免了类似于管叔及蔡叔的事情的发生,暂时地满足了西周奴隶主贵族的欲望及要求,缓和了奴隶主贵族之间的

26、矛盾,起到了“稳定政局”的作用。在分封过程中,周公要求那些受封诸侯在治理诸侯国过程中要“启以商政,疆以周索”或“启以夏政,疆以戎索”,要实行文王“德明慎罚”的方针,广求“殷先哲王”的“保民”办法。通过这些措施,极大地缓和了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矛盾,降低了殷民及其他族人的反抗情绪,起到了“镇抚各族”的作用。周王室的统治范围扩大。其次,在西周王朝的四周分布着肃慎、山戎、鬼方、羌、濮越等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经常性地侵扰西周的边界,掠夺财富,而西周在这些边界建立诸侯国,派王室贵族等直接管理,一方面直接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力量,对一些少数民族以及一些外族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27、有利于边疆地区与王畿之间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交流,加速先进文化及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从而为抵御外侮,巩固边防提供坚强的物质后盾,起到其应该起的作用。像太王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渡江南下,在太湖沿岸建立吴国。他们与当地人民结合,不但对开发吴越作出了贡献,而且还加强了对巴、濮、越、邓等部的控制。最终使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受分封的土地理论上在其死后可由周王室收回重新分配,但一般是世袭,一些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强大。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和争霸战争的发展,周朝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分封制”开始破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取消“分封制”,秦王朝在全国推行单一的“郡县制”。在实行分封制的同时,西周实行了宗法制度,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三、西周的宗法制设问:什么是宗法制?1含义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渊源于原始社会末期产生的父权家族和宗族制度,是在中国古代宗族国家制度的形成过程中,为调整人们之间的血缘亲属关系,维护其伦理道德秩序和社会等级制度,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家族和宗族集团的法律规范。设问:宗法制基本原则及特点是什么呢?2. 特点及基本原则 可先让学生看以下图表,然后让学生回答。利用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