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套教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29626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188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套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8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套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8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套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8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套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8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套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8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套教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8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套教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8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套教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8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套教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8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套教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8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套教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8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套教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8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套教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8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套教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8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套教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8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套教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8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套教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8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套教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8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套教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88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套教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18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套教案.doc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套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套教案.doc(18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套教案.doc

人教政治史全册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

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1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

1.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 1

二、西周的分封制 1

⒈主要内容及特点 1

三、西周的宗法制 1

2.特点及基本原则 2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2

2.作用及发展演变 4

三、西周的宗法制 5

1.含义 5

2.特点及基本原则 5

【课后研讨】 6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7

一、至高无上的皇权 8

1.“始皇帝”的来历 8

二、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度 8

⒈三公九卿制的职能 8

2.三公九卿制的特点 8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8

⒈郡县制的职能 8

四、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和影响 8

【教学方法】 8

【导入新课】 9

【讲述内容】 9

一、至高无上的皇权 9

⒉特点 10

二、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度 10

⒈三公九卿制的职能 10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11

⒈郡县制的职能 11

四、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和影响 12

【本课小结】 13

第3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4

【教学目标】 14

一、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14

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15

三、汉至元中央到地方政治制度关系的特点及影响 15

【讲述内容】 15

一、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15

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18

三、汉至元中央到地方政治制度关系的特点及影响 19

【本课小结】 20

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20

【教学目标】 20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21

二、内阁的创立 21

三、君主专制的顶峰 21

【讲述内容】 22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22

二、内阁的创立 23

三、君主专制的顶峰 23

第二单元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26

第1课鸦片战争 26

一、鸦片走私和虎门销烟 27

二、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 27

三、鸦片战火再燃 27

一、鸦片走私和虎门销烟 27

2.鸦片走私和虎门销烟 28

二、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 29

2.屈辱条约的签订及影响 29

三、鸦片战火再燃 31

2.《北京条约》的签订 32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32

【课后研讨】 32

【本课小结】 32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 33

一、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 33

二、《田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34

三、太平天国的失败 34

【教学方法】 34

【讲述内容】 34

一、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 34

二、《田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35

三、太平天国的失败 37

【课后研讨】 38

【本课小结】 38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38

【教学目标】 38

四、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39

五、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39

【教学方法】 39

【导入新课】 39

四、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40

五、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41

3.义和团运动的意义 42

──以上材料都摘自于赫德《中国实测论》 43

【本课小结】 44

第13课辛亥革命 44

【教学目标】 44

一、酝酿与爆发 45

二、中华民国成立 45

三、辛亥革命的结局 45

【教学方法】 45

【导入新课】 45

【讲述内容】 46

一、酝酿与爆发 46

2.革命团体的建立 46

3.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46

4.武昌起义 47

二、中华民国成立 47

2.《临时约法》 47

三、辛亥革命的结局 48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局限性 48

【课后研讨】 49

【本课小结】 49

【教学目标】 50

一、五四运动 51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51

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51

【教学方法】 52

【讲述内容】 52

一、五四运动 52

2.经过及初步胜利 53

⒉新阶段:

54

3.历史意义 54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54

⒉组织基础-----共产主义小组建立 55

⒊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 55

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57

3.国民政府成立 57

4.北伐战争 57

5.国民革命的失败 58

【课后研讨】 58

【思路】 59

【本课小结】 59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59

【教学目标】 59

一、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 60

二、红军的长征 60

【导入新课】 61

【讲述内容】 61

一、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 61

二、红军的长征 62

2.遵义会议 63

3.红军长征 63

【课后研讨】 64

【思路】 64

【本课小结】 64

第16课抗日战争 65

【教学目标】 65

一、全民族抗战 65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65

三、抗战的胜利 66

【教学方法】 66

【导入新课】 66

【讲述内容】 66

一、全民族抗战 66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68

三、抗战的胜利 70

【课后研讨】 71

【本课小结】 71

第17课解放战争 72

【教学目标】 72

一、在抗日烽火中成长壮大 73

二、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 73

【教学方法】 73

【导入新课】 73

【讲述内容】 73

一、在抗日烽火中成长壮大 73

3.根据地建设 74

4.中共“七大” 74

二、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 75

2.内战爆发与重点进攻 75

3.解放区土地改革 76

4.战略反攻与三大战役 76

5.七届二中全会 77

【课后研讨】 77

【本课小结】 77

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 78

第1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78

一、人民政协召开和新中国的诞生 79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79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79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79

【教学方法】 80

【导入新课】 80

【讲述内容】 80

一、人民政协召开和新中国的诞生 80

⒋新中国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

81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1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82

2.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和基本任务 83

3.爱国统一战线 83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83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83

【课后研讨】 84

第2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85

【教学目标】 85

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85

二、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 85

三、民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85

【教学方法】 86

【导入新课】 86

【讲述内容】 86

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86

二、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 87

三、民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88

2.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88

3.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89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健全和发展 89

5.依法治国 89

【课后研讨】 90

【本课小结】 90

第3课“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 91

【教学目标】 91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92

二、香港澳门的回归 92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92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93

二、香港澳门的回归 94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94

2.九十年代以来的新情况和新变化 95

【本课小结】 96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96

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96

一、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97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97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97

【教学方法】 98

【导入新课】 98

【讲述内容】 98

一、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98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99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00

1.日内瓦会议 100

2.万隆会议 100

【课后研讨】 102

【本课小结】 102

第2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102

【教学目标】 102

一、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03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103

三、中日关系的改善 103

【导入新课】 103

【讲述内容】 104

一、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04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106

三、中日关系的改善 108

2.过程 108

【课后研讨】 110

【本课小结】 110

第3课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110

【教学目标】 110

一、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111

二、开展以联合国为积极中心的多边外交 111

三、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111

【导入新课】 111

【讲述内容】 112

一、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112

二、开展以联合国为积极中心的多边外交 114

三、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114

2.重视与东盟的关系 114

3.加强与欧盟的关系 115

4.发展睦邻友好合作 115

【课后研讨】 115

【本课小结】 116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16

第1课古代希腊民主制度 116

一、希腊文明的摇篮 117

二、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117

三、辉煌中的阴影 117

【教学方法】 117

【导入新课】 118

【讲述内容】 118

一、希腊文明的摇篮 118

二、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120

三、辉煌中的阴影 121

2.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122

3.希腊城邦制度的衰弱 122

【本课小结】 123

第2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23

【教学目标】 124

一、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24

二、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124

三、维系帝国、影响后世 124

【讲述内容】 125

一、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25

二、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127

三、维系帝国、影响后世 128

2.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129

【本课小结】 130

第三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30

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30

一、“光荣革命” 131

二、《权利法案》与责任制内阁 131

【导入新课】 132

【讲述内容】 132

一、“光荣革命” 132

二、《权利法案》与责任制内阁 133

2.责任制内阁 134

3.代议制度的发展 134

4.英国代议制度的特点与作用 135

【课后研讨】 135

【本课小结】 135

第2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136

【教学目标】 136

一、“分权与制衡” 136

二、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 136

【导入新课】 137

【讲述内容】 137

一、“分权与制衡” 137

二、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 140

3.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 141

【课后研讨】 142

第3课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发展 143

【教学目标】 143

一、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43

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143

【导入新课】 144

【讲述内容】 144

一、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44

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145

3.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影响 147

【本课小结】 148

第四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49

第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49

一、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醒 149

二、《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149

三、巴黎公社 149

【导入新课】 150

【讲述内容】 150

一、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醒 150

二、《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151

三、巴黎公社 151

2.巴黎公社的成立及采取的革命措施 152

3.巴黎公社的失败及其历史意义 152

【课后研讨】 152

【本课小结】 153

第2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53

【教学目标】 153

一、帝国主义链条上的最薄弱环节 154

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154

三、伟大的开端 154

【教学方法】 154

一、帝国主义链条上的最薄弱环节 155

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156

2.十月革命的胜利 156

3.苏维埃政府的革命措施 157

三、伟大的开端 157

【课后研讨】 157

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158

【教学目标】 158

一、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奠基 158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宪法的制定 158

三、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现 159

【导入新课】 159

【讲述内容】 159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宪法的制定 160

三、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现 161

1.国家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61

2.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62

3.积极性及局限性 162

【课后研讨】 163

【本课小结】 163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64

第1课两极格局的形成 164

一、美国的“冷战”政策 164

二、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64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165

【教学方法】 165

【讲述内容】 165

一、美国的“冷战”政策 165

二、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68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169

2.朝鲜分裂 169

3.古巴导弹危机 170

第2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71

【教学目标】 171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72

二、迅速崛起的经济大国日本 172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 172

【导入新课】 173

【讲述内容】 173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73

二、迅速崛起的经济大国日本 174

2.日本谋求政治大国 175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 175

2.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与发展 176

【课后研讨】 176

【本课小结】 176

第3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77

【教学目标】 177

一、东欧剧变 177

二、苏联解体 177

三、多极化趋势的增强及其影响 177

【讲述内容】 178

一、东欧剧变 178

二、苏联解体 179

2."八一九"事件 179

3.阿拉木图宣言 180

三、多极化趋势的增强及其影响 180

2.欧洲联盟 180

3.多极化趋势 181

【本课小结】 182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夏商的

政治制度

王位世袭制、夏商的中央地方制度概况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及其实质、作用

通过学习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探究宗法制与分封制对我国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和公正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问题探究

通过对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说明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其官僚政治与体制管理,无不与古代有着密切的联系。

西周的

分封制

对象、权利及义务

发展演变、作用

历史比较

问题探究

西周的

宗法制

含义、特点及基本原则、实质作用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

⒉夏商的中央地方制度

二、西周的分封制

⒈主要内容及特点

2.作用及发展演变

三、西周的宗法制

1.含义

2.特点及基本原则

3.实质及作用

重点:

分封制、宗法制

难点: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本节课图片较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导入新课】

关于大禹治水的传说,同学们却是耳熟能详的。

而中国国家的形成,与传说中的大禹治水有密切的联系。

大禹治水需要统一指挥和动员各地人民的力量,加强对人民的组织管理。

所以,大禹治水和发展农业的过程就成为打破氏族部落组织,由地域关系代替血缘关系,王权专制代替氏族民主,国家行政管理逐步成长的过程。

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对立的发展,由于战争的频繁,禹的权力越来越大,以致发展成个人专断。

据说有一次禹召集各部落首领开会,一个首领因迟到而被禹杀了。

可见,禹似乎已不是群众的首领,而是至高无上的国王了。

这反映了中国早期的政治管理制度开始具备雏形,由此导入新课-----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讲述内容】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约公元前2070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

设问:

此时的夏朝已经不是一个部落而是一个国家。

为什么?

(让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

部落是按血缘结合在一起的;国家按地区来管理的,禹治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这表明夏已具有国家的职能,而不是靠氏族的血缘关系来维系。

还有一点值得同学们注意的就是:

禹死之后,由他的儿子启以世袭制而不是“禅让制”的形式继承了王位。

1.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

设问:

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这是一种退步呢,还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呢?

为什么原因何在?

传说中,禹一方面奉行“禅让”同时也积极培植儿子启的势力,禹死后,虽推举伯益为首领,但启凭借实力夺取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从而结束了这种军事民主制的历史,此后王位世袭制确立,它通过“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形式,保持着王位在家族内部的承继,“家天下”的局面从此确立。

奴隶社会是阶级社会的开始,它用“天下为家”的局面打破了原始社会的平等和无剥削压迫的“天下为公”的局面,但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因为奴隶社会形态的出现是建立在生产力高于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

从夏朝开始就已经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夏商的中央地方制度

对于夏商的政治制度,可以引导学生课下去搜集有关夏商的官位及其职能的文献和考古资料来进一步了解夏商政治制度的特点。

最后教师给学生概括指出:

夏商时从中央到地方就已经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最高的时国王,中央有相、卿士,地方封侯、伯,有臣属的方国。

奴隶制的等级关系已初步确立。

对后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响。

二、西周的分封制

公元前1046年,武王发动了灭商的总攻击,纣王逃回王宫,自焚而亡,商朝灭亡。

武王建立周王朝,定都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

设问:

西周建立后,为什么要建立分封制度呢?

西周政权刚刚建立不久,武王姬发即因病而亡,成王姬诵年幼即位,由其叔父周公姬旦摄政。

当时,管叔、蔡叔、霍叔作为宗亲诸侯,被封于殷都周围监视殷商遗民,谓之“三监”。

他们不满周公摄政,勾结纣王之子武庚及东夷部族发动叛乱。

周公毅然平定内乱、率部出师东征,西周政权才得以稳定。

面对周初出现的内外叛乱,周公敏锐地意识到,没有一套完善的典章礼仪制度和宗法等级秩序,单靠武力征服或刑罚镇压是不能实现社会安定和国家大治的。

为此,他主持进行大规模的立法活动,建立起一套典章礼仪制度与宗法等级秩序。

设问:

分封制度到底是一项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⒈主要内容及特点

讲解分封制时,可以先给出学生以下两段材料:

材料一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病死后,子成王诵继立。

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而带兵驻守在殷都周围的管叔、蔡叔等贵族怀疑周公有夺取王位的意图,对周公极为不满,致使纣子武庚有机可乘,拉拢二叔,又联合东方的徐奄等部起兵反周,经过三年苦战,才被平定。

战后,周公意识到分封势在必行,在“吊二叔之不咸”之余,“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材料二据史料记载,周初封建的诸侯,主要是同姓(姬姓)子弟;《荀子·儒效篇》说: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也说: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设问:

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又有什么特点哪?

通过阅读材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习惯。

最后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课本提供《西周分封形势图》,得出以下认识:

周朝对建国的元老、功臣、亲属和先世的后代等进行大分封。

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和巩固西周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封制”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封建制度。

分封的办法是把王畿(首都地区)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亲属、功臣、元老,建立起诸侯国,以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在“分封制”下,国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别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他们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缴纳一定的进贡即可尽义务。

诸侯与周王室的关系是:

周天子是最高的统治者,诸侯是天子的臣属,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见天子,并向天子纳贡,带兵随天子作战。

诸侯国像屏障一样拱守在周王室周围,和睦四方,安天下。

周初,从武王到成王共分封大小71个诸侯国。

其中主要有(教师挂图,并指出主要诸侯国的位置):

在东方分封了鲁、齐等国;在北方分封了燕等国;在南方分封了吴、楚等国;在中原分封了郑、晋、卫、宋等国。

西周成为一个疆域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最后通过学习让学生研讨一下分封制的作用。

(可让学生课前准备,事先查找资料)

2.作用及发展演变

教师在上课时做一下指导。

然后根据教师自己查找的资料和有关文献做以下概述:

首先,分封制大封同姓子弟、功臣及古帝王之后,让他们在自己的诸侯国内享有一定的特权,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方面的建设,这就避免了类似于管叔及蔡叔的事情的发生,暂时地满足了西周奴隶主贵族的欲望及要求,缓和了奴隶主贵族之间的矛盾,起到了“稳定政局”的作用。

在分封过程中,周公要求那些受封诸侯在治理诸侯国过程中要“启以商政,疆以周索”或“启以夏政,疆以戎索”,要实行文王“德明慎罚”的方针,广求“殷先哲王”的“保民”办法。

通过这些措施,极大地缓和了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矛盾,降低了殷民及其他族人的反抗情绪,起到了“镇抚各族”的作用。

周王室的统治范围扩大。

其次,在西周王朝的四周分布着肃慎、山戎、鬼方、羌、濮越等少数民族。

这些少数民族经常性地侵扰西周的边界,掠夺财富,而西周在这些边界建立诸侯国,派王室贵族等直接管理,一方面直接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力量,对一些少数民族以及一些外族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边疆地区与王畿之间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交流,加速先进文化及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从而为抵御外侮,巩固边防提供坚强的物质后盾,起到其应该起的作用。

像太王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渡江南下,在太湖沿岸建立吴国。

他们与当地人民结合,不但对开发吴越作出了贡献,而且还加强了对巴、濮、越、邓等部的控制。

最终使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

诸侯受分封的土地理论上在其死后可由周王室收回重新分配,但一般是世袭,一些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强大。

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和争霸战争的发展,周朝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分封制”开始破坏。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取消“分封制”,秦王朝在全国推行单一的“郡县制”。

在实行分封制的同时,西周实行了宗法制度,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

三、西周的宗法制

设问:

什么是宗法制?

1.含义

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渊源于原始社会末期产生的父权家族和宗族制度,是在中国古代宗族国家制度的形成过程中,为调整人们之间的血缘亲属关系,维护其伦理道德秩序和社会等级制度,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家族和宗族集团的法律规范。

设问:

宗法制基本原则及特点是什么呢?

2.特点及基本原则

可先让学生看以下图表,然后让学生回答。

利用《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