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451.48KB ,
资源ID:631564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31564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1、A天赋人权 B政教分离 C三权分立 D宪政主义7鸦片战争时期,魏源批评当时“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的海防主张,认为“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魏源的主张反映了这一时期A海禁思想被远洋开拓思想所取代 B洋务派开始着手海防建设C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海防模式 D清朝海军实力远逊于列强8近代外交家薛福成曾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列强获得这两项特权是依据A南京条约附件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门户开放”政策9.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

2、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101907年,浙江巡抚张曾敭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认为官府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张声名狼藉,后虽调离浙江仍难平民愤。张忧惧成疾,辞官回籍。材料说明A清末时民权意识渐醒 B清末舆论界支持革命C巡抚张曾敭徇私枉法 D西方国家同情革命党11.“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这首歌曲直接反映的时代是A.国民革命时期 B

3、.土地革命时期 C.全面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12.右图为美国特种部队游骑兵75团的徽章,徽章下方有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图案和“缅甸之星”标志,这一设计最能体现的史实是A美国支持国民党军队打内战B美国多次发动侵略战争C二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D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13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14.下列图示中,最能反映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政治格局的是15对表2的解读,正确的有 表2 中国农业的重要指标(14001820年) 时间 人口 (百万) 粮食总产出(千吨) 种植面积(百

4、万公倾) 粮食单产 (千克/公倾) 粮食 全部作物 1400 72 20520 198 247 1038 1650 123 35055 320 400 1095 1750 260 74100 480 600 1544 1820 381 108585 590 737 1840 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发展推动了这时期农业的进步 重农抑商政策是这时期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这时期农业的发展 人口的增幅快于耕地面积的增幅推动了农业的精耕细作A B C D16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中记载:“农无田者,受田于人,名为佃户;无力受田者,名为雇工。”,对该现象认识正确的是A最早可能开始于西周时

5、期的井田制 B体现古代农耕经济的主要特征C土地兼并是形成该现象的重要原因 D租佃现象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17明英宗时期开始规定,南方直隶、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广东广西六布政赋税中,一部分米麦实行纳银征收的方式。成、弘年间,白银已是江南地区的通用货币了。明末钱庄已成为独立的经营组织,不仅经营兑换还办理放款。此外,若干小规模兑钱铺和钱米铺在农村相当活跃。上述材料表明A货币经济已占据主要地位 B政府财政收入大大增加C白银已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D国家的税收以货币为主18景德镇已成为“烟火逾十万家”的瓷器最大产地;佛山镇,因“工擅炉冶之巧,四远商贩恒辐辏”,民庐达万余家;朱仙镇,为通往开封的水陆转运点,

6、逐步发展为商业大镇;汉口镇,因其地当江汉交汇之处,商贾日盛,成为长江中下游第一大埠。据此分析下列关于市镇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这些市镇经济的繁荣出现在明清时期 B市镇贸易中出现市场专业化趋向C时空限制的突破是市镇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D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市镇经济的兴起19学者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 年)以来已见端倪了。”对该观点认识正确的是A郑和航海时期的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B西方进取从根本上加速了明清社会的转

7、型C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对外交流完全停滞D政策差异导致了中西历史发展方向的迥异20从下图中不能提取到的信息是 英、美、中、印四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 A19世纪30年代以前,中印产品在世界产量中所占份额远高于英国B直到19世纪20年代,中国仍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和世界经济中心C自明清以来,中国是一个穷国,是贫穷、落后、停滞、悲惨的代称D20世纪初,英美产品在世界所占份额超过中印,且美国超越了英国21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00千克,白银246000千克。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无

8、可争辩的运输队,而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荷兰和英国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地广阔 B工场手工业发达 C工业革命开始较早 D资产阶级代议制完善2219世纪末,美国纽约出现了金融实力雄厚的3家人寿保险公司和两家商业银行(纽约第一国民银行和纽约花旗银行)它们各自控制着几十家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形成了强大的金融垄断组织,并开始与工业资本融合,渗透到生产领域。洛克菲勒财团和摩根财团就这样诞生了。对这两大财团形成过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推动了企业改组、兼并,走向垄断 B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C股票交易市场的形成为其提供条件 D避免了生产中的无计划性和

9、竞争23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到20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现象主要表明A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 B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C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 D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4近代思想家王韬在著作中记载“沪地百货阗集,中外贸易,惟凭通事(即买办)一言,顷刻之间,千金赤手可致。”对该现象解读不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之前难以出现 B买办阶层在社会中活跃C上海已经对外开埠通商 D民族资本主义经

10、济繁荣25如果要为下图选择一个图题,最为贴切的是 A“清王朝自救运动” B“民族工业的春天”C“实业救国的浪潮” D“近代工业的起步”26民国初期,(政府)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这反映了当时A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发展实业B社会转型过程中近代法治制度的逐步建立C北洋军阀政府加强了对民族工商业的控制D民族工商业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27以下是近代中国社会生

11、活变迁简表, 产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鸦片战争前 鸦片战争后 长袍马褂 中山装、西装等 中餐 西餐 马车、轿子 人力车、火车、电车、汽车等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自由恋爱、新式婚礼 A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政治运动的推动 B西方国家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C民国政府移风易俗,废除陋习的政策 D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28辛亥革命时期,湖北军政府的湖北公报在“发行凡例”中明确规定:“湖北公报为湖北法令公布机关省城各司、处通行本省各县及其他公署并各团体之文书,均由湖北公报刊布,各司、处毋庸再以文书布告”湖北公报记载了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可能会报道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

12、 B刊登的孙中山讲话可作为第二手史料C可能会刊登台湾架设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D报刊上的法令文件可作为第一手史料29据统计,随着圈地运动的发展,到1851年英国100英亩以上的大农场已然占据了70一80的农业经营土地。随着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截至2011年上半年,全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总面积达207亿亩,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162 % ,截至2012年12月底则达到 27 亿亩。英国圈地运动和当今中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A都以增加农民收人为主要目的 B说明现代化与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辩证关系C使本国的小农经济都彻底消失 D都通过牺牲农民的利益来加快工业化进程30据美国经济学家相关研究制作下表。其中关于“创造

13、财富最多、增长速度最快阶段”的相关因素分析准确的有 时段 人均GDP数据 旧石器时代1500年(约占人类历史长河994%) 90国际元 1500年1750年 180国际元 1750年2000年 6600国际元 市场经济的深化 有效地控制人口 合理的经济秩序 科技革命的浪潮A B C D31对历史事件的分类整理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有一位同学将历史上重大改革分为两类:a类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b类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其分类标准是A是否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是否是向国外学习为主的改革C是否导致原来社会性质的改变 D是否以解决民族危机为其目的32中国在19651976年间出现了

14、三次经济复苏回升,分别是在1965年、1973年、1975年。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A纠正“左”的错误B坚持“八大”路线 C“大跃进”推动D贯彻“八字”方针332009年英国商务大臣曼德尔森谈到对中国经济的印象时说:“我最了解的中国还是在过去的10年里,这段时间对于中国是转换的阶段在国家实现繁荣的同时,使如此多的中国人脱离了贫困,经济变得如此不同,如此多样化。”其中“转换阶段”包括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初步建立市场经济 撤销人民公社体制 启动城市经济改革A B C D341982年,中央在温州开展了打击严重经济犯罪的运动,即“八大王事件”。温州第一批成功的个体户,被戴上“投机倒把”帽子,遭到整肃。这

15、一行动对民众中刚刚涌动的致富热情,无疑是致命一击。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南巡之后,“投机倒把”这个词没人提了,而“下海”等词汇流行开来。这说明A领导人的言行是经济发展风向标 B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C邓小平南巡提出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D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352010年9月15日,美国向WTO起诉称,“中国政府一方面禁止持国外卡的消费者在中国进行人民币交易,另一方面对持外国卡的中国人在国外消费附加了比银联卡更多的限制”,“这些银行卡市场准入限制和歧视性措施违反了WTO服务贸易总协定第十六条和十七条的规定。”上述材料说明A中国的这一做法是反对全球化的重要表现B中国加

16、入WTO使本国金融业面临重大挑战C美国利用WTO规则长期控制国际金融市场DWTO旨在取消贸易壁垒,对各成员国都有利36富兰克林罗斯福在首次总统就职演说中表示,如果他提出的议案不能迅速获得通过,“届时我将请求国会采取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赋予我紧急状态下迅速发动战争的权力,这种权力等同于国家遭遇入侵时国民授予我的权力”。该材料表明,罗斯福正在敦促国会A废除“中立法案” B发动战争转嫁危机C立即对日本宣战 D迅速通过新政提案37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属于这类措施的是A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B把进口物品平均关税率从40%提高

17、至47%C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使各产业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D在美元原来价值的50%60%之间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38据统计,1930年美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有663万,其中190万没有财产,240万没有收入,120万既没有财产又没有收入。老年人得不到政府的救济。罗斯福新政解决了这一问题的法令是A全国工业复兴法 B全国劳工关系法C紧急银行法 D社会保险法39对下图表达历史信息解释正确的是 A社会保险支出比例越高说明该国经济越发达B德国、日本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所占比重较低C该现象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新的社会不公D该现象可以推动各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4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每个时代都要编写

18、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的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上述材料A表明史学的实用价值 B说明历史时序性特点C肯定求真的史学态度 D阐释全球史观的意义二、材料题(共2题,共40分)41. (26分)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始终处于动态演进过程之中,如何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而不是使双方处于对立僵化状态,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 施耐庵著水浒 材料二 “有明诸藩,分封而不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盖矫枉鉴覆,所以杜汉、晋末大之祸,意固善矣。然徒拥虚名,坐縻厚

19、禄,防闲过峻,法制日增。出城省墓,请而后许,二王不得相见。藩禁严密,一至于此。不得预四民之业,仕宦永绝,农商莫通。宗室年生十岁即受封支禄。 明史诸王传 材料三 “清之季世,行省分权,不能举改革之实,遂主张集权,即以是受人民之反抗,为此次革命之最大原因。权力分配有所偏倚,其祸均足以亡国,今后之谋国者,不可不折中于二者之间,以求调剂之方法”。近代著名科普出版家杜亚泉著中华民国之前途 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中国古代哪个王朝基本解决了诗歌中所谈到的问题?它的主要解决办法是什么?(8分) (2)阅读材料二,对比先秦分封制,概括明朝分封制(藩王制)的特点?指出其弊端?(10分) (3)结合材

20、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造成晚清时期中央权力相对弱化的因素?概括杜亚泉先生的观点?(8分)42.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让胡佛始料未及的是,这次“萧条”居然发展成世界性的经济危机!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危机,胡佛似乎显得不知所措,但还是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包括:(1)设立周转基金用于资助农场主组建销售合作组织,确定最低销售价格。(2)成立谷类稳定公司,力图通过收购多余的粮食来制止价格的下滑。(3)会见市长和州长,督促他们加速公共工程项目建设。(4)设立国家信贷公司、紧急就业委员会,以期通过自愿联合来解决问题。(5)支持通过减税议案,降低个人和私人企业的所得税。(6)成立复兴

21、金融公司,为银行、保险公司、农场抵押公司以及铁路公司提供贷款。(7)建立住宅贷款银行,对有房产抵押的建筑与贷款公司、储备银行和保险公司给予贴现。(8)扩大信贷资金,保证商业实体和个人享用更多的贷款。 摘编自美加里纳什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 材料二 美国在“新政”第一阶段,劳工的真正困难远未得到解决。1935年全国就业工人虽比1933年多了400万,但失业者仍达900万之多。从1933年起,工人依靠罢工手段,以进一步捍卫自己的切身利益。1934年,全美各地罢工持续不断,并以要求承认工会为主要目的。罢工打破了行业的界限,深入到过去很少发生罢工的诸如汽车工业、纺织工业等大批量生产的工业部门

22、。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 大萧条的一个重要标志是高失业率,但是罗斯福新政在这方面却收效甚微,1933年,罗斯福上台时的失业率是249%,至1940年失业率仍旧是146%(大萧条之前是3%左右),直到1941年美国全面卷入二战以后,失业率才下降到10%以下,并逐步达到大萧条前的水平。再看一下国防支出在战时经济中的巨额比重,1940年不过是179%,很快从1941年的46%跃升到1945年的895%,整个美国成为一个兵工厂,GDP自然增长了。至于失业率下降的一个更直接的原因是人们都参军去了,二战结束时美国军队有1200万人。彭斯达美国经济周期研究:历史、趋势及中美经济周期的协动性 (1)

2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胡佛的反危机措施。(4分) (2)根据材料二、三,简要分析罗斯福新政在“第一阶段”中存在着什么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大战是如何促进美国解决这些问题的?(10分)邯郸市一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开学试卷答题纸41.(1)41.(2)41.(3)42.(1)42.(2)邯郸市一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开学试卷高三历史答案1-5 B D C C B 610 C D A D A 11-15 B C C B D 16-20 C A C D C21-25 B D A D D 26-30 B D D B B 31-35 C A D B B 36-40 D

24、 D D C A41. (1)王朝:宋朝(北宋)(2分) 办法:从权、钱、兵等三方面削弱地方力量;重文轻武。(答出任意两点给6分) (2)特点:藩王享受优厚俸禄而无实权;藩王活动受到严格限制。弊端:藩王宗室的俸禄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禁止藩王宗室从事经营活动,导致其成为寄生阶层;对藩王宗室的约束过于繁杂。(回答其中两点,6分) (3)因素:农民、革命党的起义,削弱了清朝中央政府的控制力;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地方汉族地主势力兴起;列强侵略,使清朝中央政府权威下降。观点:中央与地方应合理分配权力,不可使权力偏重一方。(2分)42.(1)评价:胡佛采取的反危机措施说明他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并不是一味坚持自由放任政策;这些措施虽然无法应对空前严重的危机,但还是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2)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劳工问题,失业问题依旧严重,各地罢工持续并不断扩大。促进:在战争需求的刺激下,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大量工厂的开设;参军人数急剧增加,因此失业率下降,劳工问题得到解决。(6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