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26.86KB ,
资源ID:6449353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44935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分数混合运算集体备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分数混合运算集体备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1、 学生列出算式:34-3204,引导学生说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写算式?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教师:按照我们讨论的解题方法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按我们讨论的解题方法,应该先算做学具用了多少纸,也就是先算3204,再算还剩下多少纸,就是用34减去用去的纸。 引导学生说出按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应该先算乘法,也就是先算3204,再算减法。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题,然后全班交流。三、巩固练习 1课堂活动。(按要求添括号) 教师出示:23412582.练习二十一第1题剩余题目,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在计算分数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什么?五、独立作业练习二十一第2、3、

2、4、5题。课后随记:第2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中的简便计算教科书第106页例2,练习二十一第69题。1.知道在分数混合运算中,有时可以应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并能正确应用运算定律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的简算。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如何正确地、灵活地应用运算定律来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的简算。1.拿钥匙。 出示:45231534, (34512)23。 2.搬石头。 课件显示:5块大石头,石头上各写着: 5.37.94.720-5.8-4.2 544946490.25874125(800.4) 3、教师板书课题:分数混合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二、探究新知 课件

3、出示例2:38135925。 (1)教师先让学生观察:这道题按上一节课学习的运算顺序,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先算除法,再算前一个加法,最后算后一个加法。即: 381359 25 (2)学生试做,方法一: 38135925 方法二:(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种做法,看一看这两种做法的结果相同吗?做法相同吗?比较哪种做法更好?为什么? (5)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验证,我们知道了在计算分数混合运算时,有时可以用学过的运算律使计算简便。同学们会用运算律简算分数混合运算吗?同学们可以试一试。 三、运算定律的灵活运用67672345121255959554-6731432 师生共

4、同小结:怎样正确地在分数混合运算中进行简便计算?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五、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一第69题。 解决问题第1课时教科书第110页例1,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二十二第16题。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方法,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方法。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1.分析分率句。(1)梨树棵数是杨树的45。 (2)实际用电量占计划的67。 引入课题:三峡工程中也有我们很多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将要解决三峡工程中的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

5、探究新知1.教学例1。(1)教师引入:这是我搜集到的有关三峡工程的一个信息。出示例1及条形图。学生观察:你从这道题中获得哪些信息?你能完整的叙述一下吗? (2)分析信息,理解关键句。教师提问:这些信息中,你觉得哪些信息比较重要?你对“比2006年的水位低752”、“比2006年提高19156”怎样理解的?用分析分率句的方法和同桌间说说它们的意思。教师重点指导对“比2006年的水位低752”的理解。(3)解决问题,交流方法。根据刚才的分析,你能求出2003年的水位是多少米吗?自己在练习本试一试。156156752=156-21 =135(米)156(1752)=1564552=135(米)(4)

6、学生独立解决“2009年的水位米数”问题,全班评价。教师追问:这里的单位“1”是什么,提高的是哪年的19156,你是怎样做的?2.比较小结,即时练习。(1)教师提问:比较几种不同的解法,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更喜欢哪种解法?回顾刚才我们解决的这个问题,你发现今天解决的分数乘法问题有什么特点?关键是什么?学生互动讨论,交流,根据交流强调:此题的分数表示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要弄清单位“1”的量和分率对应的量,以及所求的问题的关系。教师提问。(略)小结:今天我们解决的是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生活中类似的问题非常多。(2)即时练习。课堂活动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时对不同的方法进行评

7、价分析。三、同类拓展,应用提高1.课堂活动第2题2.练习二十二第2题。四、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二第5、6题。五、全课小结通过学习,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问题可以怎么解决?第2课时教科书第111页例2,练习二十二第710题。1能根据具体问题情境分析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较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能根据具体问题情境来分析数量关系。八月比七月节约了111。 现在的产量比原来增加了18。在弄清单位“1”的基础上,让学生尽可能多的从中得到更多的信息,全班评价。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

8、解决生活中的分数问题。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2。出示例2主题图,教师提问:你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指导学生从图中获取三个信息:黑山镇计划退耕还林1840公顷;第一年完成计划的12;第二年完成计划的38。全班交流两种解法:(1)184012184038(2)1840(1238)教师重点分析第2种解法。提问:1238是求什么?1840(1238)又是求什么?这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根据回答,教师小结:要求问题既可以先分别求出每年的退耕还林公顷数,也可以先求出两年退耕还林面积共占计划单位“1”的几分之几,再求出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2.即时练习,应用提高。练习二十二第7题。三、课堂小结解题的

9、一般步骤是怎样的?四、综合练习练习二十二第810题。第3课时教科书115页例3,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二十三第14题。1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较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些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策略。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策略的多样性,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较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1多媒体课件出示:(1)白海货运码头有540吨货物,运走了59,运走了多少吨?(2)白海货运码头有540吨货物,运走了59,还剩多少吨?学生解答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

10、示台上展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比较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理解:这两道题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但不同的是,前一题是直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而后一道要先求出剩下几分之几,再求剩下的吨数是多少。2.多媒体课件再出示:白海货运码头有一批货物,运走了59,运走了300吨,这批货物原有多少吨?学生解答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引导学生说出这道题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一般我们用方程来解。3综合前面解题的过程,引导学生说一说在前面的解决问题中学过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画图分析法、找等量关系、分析数量关系等方法。这节课我们是在

11、同学们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解决问题。二、教学例31出示例3。(1)白海货运码头有一批货物,运走了59,运走了300吨,这批货物原有多少吨?(2)白海货运码头有一批货物,运走了59,还剩240吨,这批货物原有多少吨?指导学生说出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列表分析。(在课件中显示)题目已知条件问 题第(1)题运走了59,运走了300吨这批货物原有多少吨第(2)题运走了59,还剩240吨这批货物原有多少吨通过列表比较,你发现了什么?从“运走59”可以知道这批货物被分成了9份,运走5份后就还剩下9-5=4份,而剩下的4份刚好是240吨,只要用剩下的吨数除以剩下的份数就可以得到这9份

12、里其中每一份的重量,然后用一份货物的重量乘以货物的份数就能求到总共的吨数。所以,可以采用“剩下的吨数(总份数-运走的份数)总份数=总吨数”来解决这个问题。剩下的吨数240(总份数9-运走的份数5)总份数9=总吨数原有的吨数运走的吨数=剩下的吨数然后再说出算式和答案。学生汇报完后,在征求其他同学意见的基础上,教师再在课件中将这中方法展示出来:解:设这批货物原有“x”吨。原有的吨数x -运走的吨数59x=剩下的吨数240教师选择一位用算术方法解决的同学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汇报:240(159)=540(吨)教师结合算式和线段图重点追问:(159)是指什么 ?第二步为什么要用除法?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

13、:要求原有货物的吨数,可以先求出还剩货物占这批货物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已知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算求出这批货物的吨数。2练习。四、总结这节课有哪些收获?练习二十三第1、2、3、4题。第4课时教科书第116页例4,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二十三第59题。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的问题。掌握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的问题解题方法。1.课件出示:一个花园种了茶花35株,是牡丹花的57,牡丹花种了多少株?教师小结:解决分数问题,我们可以结合分率句,找出数量关系,用比、方程、分数的方法进行解决。今天我们将运用前面研究的方法继续解决分数问题。1.教学

14、例4。教师出示例4,学生说说题目中的信息。这些信息中,哪句最关键?你从分率句中能得到哪些信息?你说能出哪些数量关系?同桌相互说说得到的信息和数量关系。学生列方程解决,教师巡视。全班交流,抽学生在视频台展示根据第一个等量关系列出的方程x1150x=610师生分析:1150x是指什么?x1150x是指什么?学生回答后,抽学生说说其他方程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的。除了用方程,这道题还可以怎么解决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学生可能还会有用比的方法解:610(50+11)50用分数的方法解:(11150)对于不同的解法,教师要追问解决问题的思路。2.对比练习。练习二十三第6题。三、课堂练习1.练习二十三第5题

15、。2.练习二十三第9题。3.独立作业:练习二十三第7、8题。四、全课小结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有什么体会?第5课时教科书第119页例5,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二十四1-3题。1.让学生经历用“假设法”解决分数工程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的分数工程问题的基本特点、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2.通过自主探究,评价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能利用假设法掌握分数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假设不同的数据得出结果相同的道理。一、复习旧知,情境引入(1)修一条300米的公路,甲队修10周完成,平均每周修多少米?(2)修一条300米的公

16、路,甲队每周修30米,多少周能完成?教师板书: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追问:要求工作时间,需要知道什么?(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图片引入:为了建设新农村,各地都在进行乡村公路的建设。王庄村也准备新修一条公路。现在有两个工程队准备应聘参加这条公路的建设。(课件出示)他们单独修完这条公路所用的时间是甲队10周完成,乙队要15周完成。二、探究新知 说说今天你的收获?、第6课时较复杂的分数问题(五) 教科书第119页例6,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二十四第4题,第5题及补充的题目。 1.让学生经历用“假设法”解决工程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的工程问题的基本特点、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2.

17、通过自主探究,评价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利用假设法掌握分数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假设不同的数据得出结果相同的道理。 一、复习旧知,情境引入今天,我们将继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先让我们看一个修路队修路的情况。 课件出示一个修路队修路的情况: (1)修一条300 m的公路,甲队修10周完成,平均每周修多少米? (2)修一条300 m的公路,甲队每周修30 m,多少周能完成?默读题目,并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指名学生口答,教师提问:你是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列式的?根据回答,教师板书:(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 1.出示例题,分析题目信

18、息。 王庄村要修一条公路,甲队10周完成,乙队15周完成。如果两队同时从公路两端修,几周可以完成?2.辨析各种解法。(1)学生用假设法解决,老师巡视,发现学生的各种方法,并抽不同假设的同学板书自己的方法。 (2)小组交流: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方法,看看其他同学的方法能给你什么启示? (3)全班展示并评价各种方法,让学生说说自己解决的思路与方法。 提问:这里的1指什么,115,110指什么,115+110各代表什么?为何用1?请学生结合工作总量,工作效率与工作时间的关系说说。(同桌说说这种解法的思路) 3.分析工程问题的特点。评价:除了假设300米,60米和单位“1”的,其他同学假设的多少?得

19、到的结果又是多少呢? 引发思考: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你们各自假设的公路全长不同,但答案都是6周,为什么呢? 4.巩固练习。 5.揭示课题。 像做一项工作、修一条公路这样的做工问题我们把它叫做“工程问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6.小结反思: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解决的工程问题,你觉得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解决? 根据全班的讨论,得出解决工程问题可以用假设法,利用具体的数量关系进行解决,也可利用分数方法进行解决。 三、巩固反馈,同类拓展 1.课堂活动第2题。 2.拓展练习。 一批布,可单独做上衣20件,单独做裤子可做30件。如果将上衣和裤子配套做,可做多少套? (1)(20+30)2 (2)300(3

20、0020+30030) (3)1(120+130) (4)300(120+130)。 学生选择后,说说选择的理由及思路,重点指导分析第(4)题的错误原因。 3.补充练习。 (1)如果甲,乙两队合作两周,修这条公路的几分之几? (2)甲,乙两队合作几周,就可以完成这条公路的23? (3)如果丙队30周完成,现在三个队一起合作,几周可以修完这条公路? 4.完成练习二十四第4题,第5题。 五、全课小结 说说今天你的收获? 课后随记:第七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 负数的初步认识 教科书第123-124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二十五第1、3、4、5题。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和理解负

21、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产生与作用,感受负数使用带来的方便。2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负数的意义和负数的读法与写法。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一、复习导入提出问题:举例说明我们学过了哪些数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1.教学例1。(1)出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一个场面,主持人说:“哈尔滨零下6至3摄氏度,重庆6至8摄氏度”同学们,你们对情境中的内容一定相当熟悉吧?你能给大家讲讲“哈尔滨零下6至3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为什么阿姨说的零下6摄氏度,屏幕上打出的字幕就变成了-6呢?这里有零下

22、6、零上6,都记作6行吗?你有什么简洁的方法来表示他们的不同呢?现在,国际数学界都是采用符号来区分,我们把比0摄氏度低的温度用带有“-”号的数来表示,例如把零下6记作-6,读作负6摄氏度;零上6记作+6,读作正6摄氏度或6摄氏度(2)巩固练习。同学们,你能用刚才我们学过的知识,用恰当的数来表示温度吗?试试看。学生独立完成第117页下图的练习。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写得是否正确,并让学生齐读。2.自主学习例2。(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老师把有关网页带来

23、了。(课件出现网页,上面有简单的文字介绍)谁来读一读这段介绍。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课件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教科书第118页上图的左部分,数字前没有符号)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来记录的呢?最后教师将课件中数字改动成:海拔+8844.43米或8844.43米;海拔-155米。教师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面高8844.43米;-155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低155米。(

24、2)巩固练习:教科书第118页试一试。教师巡视,集体订正。3.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课件显示)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它们可以怎样分类呢?学生交流、讨论。预设:4、+8844.43、3193等这些数归一类;-6、-155、-11034等归一类;0归为一类。6、3193等归一类;+8844.43归一类;6、+8844.43、3193、0归一类;-6、-155、-11034等归一类。指出:因为+8844.43也可以写成8844.43米,所以有正号和没正号

25、都可以归于一类。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如有学生提出更好)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如果都同意分三类的,老师可以出难题:我觉得0可以分在6它们一类啊,你们怎么来说服我?如果有学生发表分三类的,有的分两类的,可以引导他们互相争论。(对于发表意见出色的学生要及时的给予鼓励和表扬)通常正号可以省略不写。负号可以省略不写吗?最后,让学生看书勾划,并思考两个“”还代表那些数?(让学生对正负数的理解更全面和深刻)三、运用新知,课堂作业1.课堂活动第1题。让学生先自己读读,并举例说说是什么意思?全班订正后,同桌间自选5个互相说说。2.课堂活动第2题。同桌先讨论,然后反馈。3.练习二十五第3题。同桌互说,然后全班反馈。4.独立作业:练习二十五第1、4题。5.课外调查:练习二十五第5题。四、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说,教师适当启发)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正数:+3(3)+8844.43+15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负数:-3-155-10第2课时 负数的初步认识(二)教科书第126页例3、例4,课堂活动第13题,练习二十五第2、6、7、8题。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会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