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31.41KB ,
资源ID:645679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45679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老河口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老河口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1、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共引进项目278个,全口径到位资金46.2亿元,增长41.3%。新签约项目95个,协议资金69.23亿元,增长30%。全口径向上争取资金7.16亿元,比年初目标任务增加了3.16亿元。争取中央、省项目67个,到位资金1.76亿元。经济开发区建设成效明显,“一区五园”基础设施投入累计达4.2亿元,新拓展园区建设面积3.4平方公里。银行信贷注入资金大幅增长,新增贷款余额9.3亿元,增长70%,存贷比达64%。 工业经济实现新突破。预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2亿元,增长75%,实现增加值48.5亿元,增长35%。新增工业供地650亩。工业企业注册资本金达2.04亿元,增长56%

2、;用电报装6111户,增长57.37%,报装容量达11万千伏安,增长205%。工业用电量达4.57亿千瓦时,增长39.5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达3.84亿千瓦时,增长44.63%,仙人渡11万伏变电站建设顺利,农网改造工程即将启动。农产品加工、机械汽车、纺织服装、建材等产业产值分别增长了85%、61%、73%和140%。净增规模以上企业26家,总数达168家。实现了“百亿园区”建设目标,预计完成工业产值103.7亿元,增长107.5%。“汉水砂梨”、“梨花湖面条”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4.16%。 农村发展迈出新步伐。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发放补贴

3、9267万元。八大农业产业化板块初具规模,“六个一”品牌建设成效显著。预计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43亿元,增长9.1%;“汉水砂梨”被评为湖北“三大名果”之一。我市首次进入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县市行列。培育壮大农产品龙头企业。规模以上企业达74家,实现产值88亿元,增长51%,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达7家。全国春耕农业生产、湖北省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现场会在我市顺利召开。全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全面铺开。新增专业合作社23家,总数达83家。加快推广农业新技术,机耕、机收、机播率分别达95%、90%和40%。新整理土地2.5万亩,其中建设高产农田1.85万亩,改造低丘岗地6500亩。对14座病险水库实

4、施除险加固。被确定为国家和省级双重小农水重点建设县市。解决了2.3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改造低产林1万亩,人工造林1万亩。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确定城乡统筹建设试点村6个,完成规划编制4个。启动城南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建成示范村4个。 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完成了第六轮城市总体规划纲要阶段修编;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对城南新区的城市设计即将完成;编制了农产品加工园和循环经济园起步区控制性详规;城市规划建成区控制性详规覆盖率达90%以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抗战文化广场主体竣工;环一路、滨江大道(东启街大桥路)、光年路延伸段建成刷黑;改造刷黑了东启街、学府路等7条道路;建成316国道绕城公路1.2公

5、里。完成通乡、通村公路100公里,李纪路已竣工,郝岗大桥可在今年“五一”前建成通车。城市垃圾处理项目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建成垃圾转运站1个,新建、改造公厕9座,修缮改造背街小巷45条,安装路灯230盏,有效缓解了城市卫生、污水和亮化死角问题。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脏乱差现象明显改观。积极防控和打击违法建设行为,已拆除违章建筑89户1.6万平方米,初步建立了防控和打击违法建设行为的运行机制。 人民生活得到新提高。在市财政总支出中,用于“三农”、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方面的资金达11.5亿元,同比增长38%,占2010年市财政总支出的67%。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发放小额创业担保贷款440万元,举办

6、招聘会10余次,城镇新增就业6500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4%以内。发放社保补贴327万元,新增“五险”扩面8080人,增长133%,创历史新高,社会保险参保率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前列。将30125人纳入城乡低保,改扩建农村福利院4所,集中供养率达70%,下拨救灾款283万元,重建因灾倒房368间,改造危房212间,发放优抚金1300万元、困难家庭租赁补贴615万元。残疾人居家托养模式在全省推广。妥善安置移民638人。 政府自身建设呈现新气象。一年来,政府各部门围绕发展大局,转变职能,更新观念,团结拼搏,奋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优化机构设置,明确部门职责,进一步理顺和健全了

7、规划管理、城管执法、房地产开发以及项目入驻、招商引资、政府融资、治安防控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整合行政资源,加强开发区、招商局等经济工作主战场建设。建立了全方位的经济运行分析制度。强化应急管理,提升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勤政廉政和效能建设,严格目标管理,开展政风行风评议,优化了发展环境。举办网友见面会,开通“市民心声”,努力问政于民。加强政务公开,推行“阳光新政”。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共办理人大议案2件、代表建议110件、政协委员提案151件,代表、委员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98%。 社会事业谱写新篇章。坚持可持续发展,被确定为全省11个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之一。实

8、行教师岗位交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功举办“第十二届梨花节暨黄河大合唱艺术节”。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站点95个、村级体育场所60个、农家书屋155个。成功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新农合”制度逐步完善,参合率达98.1%,连续四年居襄阳市第一位。被省政府列为全省37个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县市之一,在10家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群众就医实现了“两升两降”。认真落实计生政策,低生育水平得以巩固,出生人口性别比趋向正常。推行“十户联创”工作模式,实现了计划生育群众自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生产事故指标控制在年度目标以内。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维护了群众的健康权益。开展了第六

9、次人口普查。创新社会管理,扎实推进“两实”工作,落实信访责任制,化解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与此同时,民族宗教、兵役、外事侨务、审计、地方志等工作,都取得了可喜成绩。市政府年初承诺为人民群众办理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抗战文化广场、保障性安居工程、就业帮扶、扶农助农、卫生惠民、助残养老、技防全覆盖、农村文化工程等十件实事全部完成。 各位代表,“十一五”期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四大家”班子紧密团结,全市上下拼搏奋进,使“十一五”时期成为我市经济增长最快、民众受益最多、综合实力提升最明显的五年。五年来,我市先后获得了“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湖北

10、省卫生城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湖北省园林城市”、“湖北省文明城市”等多项殊荣。“十一五”规划目标全面超额完成。 一是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1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2005年的2.85倍,年均增长15.3%。“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8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63倍,年均增长54.9%;累计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77亿元,是“十五”时期的1.64倍,年均增长20.9%;累计出口创汇6412万美元,是“十五”时期的2.25倍;累计利用外资5253万美元,是“十五”时期的5.87倍。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县域经济排名中大幅上升。 二是城乡面貌明显改观。改造建设国、

11、省道和县乡公路663.7公里。新修城东大道、环一路、光年路等道路10余条,拓展了城市发展框架。刷黑改造了大桥路、东启街等大部分城市道路。扩展延伸滨江公园,改造并全面开放了中山公园。建设通村公路1036公里。新增公交线路10余条、客运公交车和出租车185辆。城市园林绿化覆盖率达42%。以“百里生态文明走廊”为主题的村庄环境整治成效显著,新农村建设被经济日报纳入了建国60周年辉煌成就系列报道,成为全省的典型。 三是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十一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十五”末的20.5平方米增至29.3平方米。新增就业3.

12、1万人,“五险”覆盖面逐年扩大,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 四是发展动力日趋强劲。“十一五”时期,启动了市经济开发区建设,“一区五园”规划控制面积达40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8.4平方公里,大大拓展了发展空间,在襄阳市各县市名列前茅。共引进建设项目450个,到位资金113亿元。取得科技成果108项,推广130余项,高新技术企业增至5家,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10.5亿元,比2005年增长6.9倍。市农产品加工示范园被列为全省20个农产品加工园区之一。 回顾五年的工作,主要有四个方面必须坚持和发扬: 一是必须牢记发展要务。五年来,全市上下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统筹发展、跨越发展之路,保持了经济又好又快发

13、展。实践证明,只要我们胸怀全局,全力以赴谋发展,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 二是必须高举团结大旗。五年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坚强领导、人大政协鼎力支持、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实践证明,只要我们精诚团结,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破解不了的难题,就一定能够无往而不胜。 三是必须坚持开拓创新。五年成绩的取得,是准确判断市情,明确发展定位,开拓创新的结果。实践证明,只要我们科学决策,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就一定能够开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四是必须弘扬真抓实干。五年来,全市上下迎难而上,埋头苦干,经济发展昂扬向上。实践证明,只要我们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就一定能够创造辉煌业绩。 各位代表,五年来,

14、我们团结拼搏,清苦而快乐,光荣而自豪。成绩来之不易,凝聚着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各界各族人士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市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老河口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工业不强,三产不活;经济总量偏小,抗风险能力差,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公共财政支出矛盾突出,财源建设任务繁重;城乡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功能不完善,公共服务能力差,人居环境需进一步改善;教育、卫生、社会保障

15、等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政府自身建设有待加强,投资营商环境仍需优化等等。对此,我们将积极应对,满怀信心,全力解决。二、“十二五”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我市快速提升综合实力的关键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对实现新跨越、开创新局面意义非凡。根据市委八届六次全会通过的关于编制“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重点,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依靠市委的坚强领导,坚持“工业立市、三产活市、科教兴市、富民强市

16、”战略不动摇,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大幅提升经济实力,全面改善城乡面貌,把我市建设成为全省县域经济强市、宜居宜业的生态园林城市、区域性极具魅力和影响力的中等城市。通过五年奋斗,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新突破,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经济总量、产业聚集度、产业关联度和发展活力显著提高,基本形成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到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亿元,年均增长19%,在2010年的基础上增长三倍,力争占襄阳经济总量的十分之一;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0583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2.47亿元,年均增长25%;工业总产值达到700亿元。创百亿元

17、企业1家,50亿元企业12家,过亿元企业100家。 二是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新跨越,城市魅力充分展现。完善以中心城区为主体,重点镇和其他小城镇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带动能力强的城镇体系框架,努力把老河口建成彰显文化魅力、充满活力、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生态园林城市。 三是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显著增强,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多层次推进生态林业和景观园林建设,实施雨污分流工程,苏家河、李家沟、大明渠等自然水系得到有效治理,溪水清澈、绿草如茵、花鸟萦绕、梨花湖碧波荡漾的美丽画卷将展现在我们面前。全面推进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争创国家

18、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四是社会事业发展开创新局面,人民生活更加富裕。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管理更加有序。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人民普遍得到更多实惠,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各位代表,“十二五”时期,我市各种发展机遇叠加,比较优势凸显,发展大有可为。只要我们坚定信念,抢抓机遇,自我加压,不犹豫、不松劲、不懈怠,一年迈出一大步,就一定能够创造光辉灿烂的明天。三、2011年的主要工作目标和举措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2311”工程 的启动之年、实现经济总量三年翻

19、番的结账之年。当前,宏观环境良好,全球经济温和复苏,我国经济运行稳健,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信贷资金更多地投向实体经济,湖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两圈一带” 和汉江流域综合开发战略全面实施。从自身发展看,经过努力,我市园区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农产品加工、汽车、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优势明显,我市正进入工业化加速发展期和城镇化快速推进期,具备了实现跨越发展的良好基础。2011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三年翻番目标不动摇,全面实施“工业立市、三产活市、科教兴市、富民强市”战略,奋力推进“2311”工程,着力转变

20、发展方式,着力改善民生,着力转变作风,尽职尽责,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3.9%;外贸出口增长25%;利用外资增长2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将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坚定不移实施“2311”工程,着力推进县域经济争先进位。“2311”工程是市委继往开来,自我加压,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以开发区建设引领工业经

21、济大发展,以城南新区建设引领城市面貌大变样,以城乡统筹建设引领新农村建设大突破,实现县域经济发展大跨越,为“十二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我们必须举全市之力,上下同心,全力推进。一是加快经济开发区建设,拓展工业发展平台。合理安排功能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创新开发区管理体制,提高服务效率。扎实推进科技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力推化工企业搬迁。加快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当年道路建成,引进项目入驻,打造全省一流农产品加工园。编制循环经济园、军民产业结合园、洪山嘴工业园、光化创业园的产业和园区规划,积极争取用地计划,开工建设园区基础设施。鼓励项目向园区集聚,实现园区特色化、

22、产业集聚化。对圈多用少、久圈不建、实施无望的项目,坚决予以清理。二是推进城南新区建设,组建城南新区建设指挥部,推进项目化、市场化运作。三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以王楼、邓岗、陈埠、卢营、竹林桥周岗村和孟楼蒿堰河村6个村为试点,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努力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坚定不移实施“工业立市”战略,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全力打造百亿产业集群。推进支柱产业向集群发展,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产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做大做强冶金建材产业,改造提升精细化工、纺织服装产业,五大产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37%、35%、35%、30%和30%。力争工业总产值突破245亿元,增长35%。实施中

23、小企业成长工程。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力争净增规模企业30家以上。 锲而不舍抓好招商引资。牢固树立“大招商促进大发展”理念,突出“工业项目、招商选商、激励重奖”原则,努力寻求投资10亿元以上大项目的突破,力争实现招商引资50亿元以上。创新招商方式,精心策划招商重大活动,高标准组建驻外招商小分队,实行驻外流动招商和委托招商。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体系,规范引进项目的投资协议,建立专家评审和用地价格联席会议制度,组织专家、部门科学论证,确保质量。实施招商引资激励政策,重奖招商功臣。同时,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培植主体,打造基地,力争出口3420万美元。 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力争开工、在建项目220个以上,其中

24、,投资过亿元项目35个,过千万120个。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全口径争取资金5亿元以上。对东风汽车改装、金鹰轨道铸钢、新疆新赛股份物流园等108个在谈项目,加强跟踪,力促早日签约入驻;对安能生物质发电、黄庄水电站等42个未开工项目,加强协调督办,力促早日开工;加快建设万盟数控、山江重工、新昇变压器、奥星脂肪酸等重大项目,实现“在建一批、竣工一批、达产一批”。 坚定不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培育经济增长动力。加强扶持引导,培育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兴办研发和检测检验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提高核心竞争力。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商转变,由

25、注重招商引资数量向既重数量、更重质量转变,不断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益,重点引进产业拉动型、资源节约型、生态环保型、科学技术型企业,把宝贵的土地资源、环境容量留给大项目、好项目。 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产品生产由产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推行标准化生产,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产品、有机农产品。加强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重点抓好良种培育、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推进农业组织形式由分散型向规模型转变,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流转,扶持培育种养大户、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规范壮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与工、产与销、企与户的有效链接,

26、带动农民增收。 坚持以节能减排促发展方式转变。强化项目环境容量管理,有序淘汰落后产能,完善退出机制,有计划实施关停并转。建立长效管护机制,保护梨花湖水质。坚持“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的原则,加强监测监控,重拳出击,治理污染源,改善生态环境。强化“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理念,推进产业结构、发展方式、消费模式向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转变,建设“两型社会”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定不移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城市。加快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全力支持老宜高速公路建设,积极争取和配合铁路部门实施老丹铁路电气化改造东移工程,完成316绕城公路等主干道路建设。以现

27、代城市经营理念实施城乡统筹建设。加强通村公路养护,完善可循环的农村路网体系,改造升级农村电网130千米,继续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开展农村数字电视试点建设,提档升级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加快城南农村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力争将其建成具有鄂西北区域特色的新农村试验区。完成城市第六轮总体规划修编、江山组团、循环经济园扩园等控制性详规及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的编制。强化经营城市理念,完善土地收储和招拍挂制度。建设江山大道 ,向南向北延伸滨江大道,改造航空路、公园南路、仁义街等道路。按照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理念,开展江河、水系的治理开发,改造美化汉江堤防、李家沟、大明渠,做好规划,分段实施,使之成为集防洪、生态

28、、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城市景观画廊。加快推进水西门、望江楼、李家沟以南等投资规模大、建设品位高、功能配套的城市综合体及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以景观化的理念推进城市建设。对新316国道、老316国道、高速公路出口、机场出口道路、滨江景观带及市区街道实施大规模景点绿化,高标准建设城市景观大道。对汉江大桥、滨江景观带、北京路等重要节点、路段进行亮化美化。确保抗战文化广场春节前后向市民开放。加强建筑市场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全面实施“七加一” 网格化管理,建立健全防控和打击违法建设行为的长效机制。 坚定不移推进农业产业化,着力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以现代产业理念发展农村经济。完善龙头企

29、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培育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力争新增规模企业5家、奥星公司进入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行列。继续巩固八大板块基地,新发展优质核桃、油莎豆、中药材种植基地。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努力提高产量质量。稳定生猪生产,提高小龙虾、生态鱼等集约化养殖水平。争创畜牧水产养殖大市。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4座中小型病险水库实施除险加固,改造末级渠系300公里,建设高产农田8万亩,完成人工造林1万亩,实施汉江沿岸生态林和生态林业示范村建设。抓好“菜篮子”市长工程,加快蔬菜基地建设。 坚定不移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增强经济发展

30、活力。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产业。制定规划,多点打造城市商圈,推进武商集团商贸综合体项目落户,构建商贸流通发展新格局。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繁荣农村消费市场。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业。落实市委旅游十条意见,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打造亮点,完成老河口旅游总体规划和梨花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开发沙滩浴场、沿江观光游、袁冲红色旅游等项目,开展“农家乐”星级评选活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观光农业。努力打造奥星粮油、汉水砂梨、木版年画等旅游品牌。规范提升房地产业。抢抓房地产巨头对二三线城市扩张机遇,引进品牌开发商,做大做强房地产业。按照“统一规划、连片开发、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的原则,打造亮点工程,提升城市品位。改造提升生活服务业,开发特色风味餐饮品牌,引导健身、文化体育、娱乐业健康发展,丰富社区便民服务项目。发展引进保险、银行、证券、信托、风投等金融企业,广泛开展政银企合作交流,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坚定不移增收节支,着力建设公共财政体系。加强税收征管,树立“依法纳税光荣,偷税漏税可耻”理念,完善税源管理及监控体系,做到应收尽收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