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河口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5679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河口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老河口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老河口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老河口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老河口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老河口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老河口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老河口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老河口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老河口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老河口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老河口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老河口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老河口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老河口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老河口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老河口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河口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老河口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共引进项目278个,全口径到位资金46.2亿元,增长41.3%。

新签约项目95个,协议资金69.23亿元,增长30%。

全口径向上争取资金7.16亿元,比年初目标任务增加了3.16亿元。

争取中央、省项目67个,到位资金1.76亿元。

经济开发区建设成效明显,“一区五园”①基础设施投入累计达4.2亿元,新拓展园区建设面积3.4平方公里。

银行信贷注入资金大幅增长,新增贷款余额9.3亿元,增长70%,存贷比达64%。

㈢工业经济实现新突破。

预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2亿元,增长75%,实现增加值48.5亿元,增长35%。

新增工业供地650亩。

工业企业注册资本金达2.04亿元,增长56%;

用电报装6111户,增长57.37%,报装容量达11万千伏安,增长205%。

工业用电量达4.57亿千瓦时,增长39.5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达3.84亿千瓦时,增长44.63%,仙人渡11万伏变电站建设顺利,农网改造工程即将启动。

农产品加工、机械汽车、纺织服装、建材等产业产值分别增长了85%、61%、73%和140%。

净增规模以上企业26家,总数达168家。

实现了“百亿园区”建设目标,预计完成工业产值103.7亿元,增长107.5%。

“汉水砂梨”、“梨花湖面条”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

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4.16%。

㈣农村发展迈出新步伐。

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发放补贴9267万元。

八大农业产业化板块②初具规模,“六个一”③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预计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43亿元,增长9.1%;

“汉水砂梨”被评为湖北“三大名果”之一。

我市首次进入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县市行列。

培育壮大农产品龙头企业。

规模以上企业达74家,实现产值88亿元,增长51%,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达7家。

全国春耕农业生产、湖北省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现场会在我市顺利召开。

全国“一事一议”④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全面铺开。

新增专业合作社23家,总数达83家。

加快推广农业新技术,机耕、机收、机播率分别达95%、90%和40%。

新整理土地2.5万亩,其中建设高产农田1.85万亩,改造低丘岗地6500亩。

对14座病险水库实施除险加固。

被确定为国家和省级双重小农水重点建设县市。

解决了2.3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改造低产林1万亩,人工造林1万亩。

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

确定城乡统筹建设试点村6个,完成规划编制4个。

启动城南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建成示范村4个。

㈤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

完成了第六轮城市总体规划纲要阶段修编;

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对城南新区的城市设计即将完成;

编制了农产品加工园和循环经济园起步区控制性详规;

城市规划建成区控制性详规覆盖率达90%以上。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抗战文化广场主体竣工;

环一路、滨江大道(东启街—大桥路)、光年路延伸段建成刷黑;

改造刷黑了东启街、学府路等7条道路;

建成316国道绕城公路1.2公里。

完成通乡、通村公路100公里,李纪路已竣工,郝岗大桥可在今年“五一”前建成通车。

城市垃圾处理项目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建成垃圾转运站1个,新建、改造公厕9座,修缮改造背街小巷45条,安装路灯230盏,有效缓解了城市卫生、污水和亮化死角问题。

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脏乱差现象明显改观。

积极防控和打击违法建设行为,已拆除违章建筑89户1.6万平方米,初步建立了防控和打击违法建设行为的运行机制。

㈥人民生活得到新提高。

在市财政总支出中,用于“三农”、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方面的资金达11.5亿元,同比增长38%,占2010年市财政总支出的67%。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发放小额创业担保贷款440万元,举办招聘会10余次,城镇新增就业6500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4%以内。

发放社保补贴327万元,新增“五险”⑤扩面8080人,增长133%,创历史新高,社会保险参保率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前列。

将30125人纳入城乡低保,改扩建农村福利院4所,集中供养率达70%,下拨救灾款283万元,重建因灾倒房368间,改造危房212间,发放优抚金1300万元、困难家庭租赁补贴615万元。

残疾人居家托养模式⑥在全省推广。

妥善安置移民638人。

㈦政府自身建设呈现新气象。

一年来,政府各部门围绕发展大局,转变职能,更新观念,团结拼搏,奋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优化机构设置,明确部门职责,进一步理顺和健全了规划管理、城管执法、房地产开发以及项目入驻、招商引资、政府融资、治安防控等方面的体制机制。

整合行政资源,加强开发区、招商局等经济工作主战场建设。

建立了全方位的经济运行分析制度。

强化应急管理,提升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加强勤政廉政和效能建设,严格目标管理,开展政风行风评议,优化了发展环境。

举办网友见面会,开通“市民心声”,努力问政于民。

加强政务公开,推行“阳光新政”。

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共办理人大议案2件、代表建议110件、政协委员提案151件,代表、委员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98%。

㈧社会事业谱写新篇章。

坚持可持续发展,被确定为全省11个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之一。

实行教师岗位交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成功举办“第十二届梨花节暨黄河大合唱艺术节”。

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站点95个、村级体育场所60个、农家书屋155个。

成功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

“新农合”⑦制度逐步完善,参合率达98.1%,连续四年居襄阳市第一位。

被省政府列为全省37个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县市之一,在10家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群众就医实现了“两升两降”⑧。

认真落实计生政策,低生育水平得以巩固,出生人口性别比趋向正常。

推行“十户联创”⑨工作模式,实现了计划生育群众自治。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生产事故指标控制在年度目标以内。

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维护了群众的健康权益。

开展了第六次人口普查。

创新社会管理,扎实推进“两实”⑩工作,落实信访责任制,化解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与此同时,民族宗教、兵役、外事侨务、审计、地方志等工作,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市政府年初承诺为人民群众办理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抗战文化广场、保障性安居工程、就业帮扶、扶农助农、卫生惠民、助残养老、技防全覆盖、农村文化工程等十件实事全部完成。

各位代表,“十一五”期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四大家”班子紧密团结,全市上下拼搏奋进,使“十一五”时期成为我市经济增长最快、民众受益最多、综合实力提升最明显的五年。

五年来,我市先后获得了“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卫生城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湖北省园林城市”、“湖北省文明城市”等多项殊荣。

“十一五”规划目标全面超额完成。

一是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01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2005年的2.85倍,年均增长15.3%。

“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8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63倍,年均增长54.9%;

累计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77亿元,是“十五”时期的1.64倍,年均增长20.9%;

累计出口创汇6412万美元,是“十五”时期的2.25倍;

累计利用外资5253万美元,是“十五”时期的5.87倍。

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县域经济排名中大幅上升。

二是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改造建设国、省道和县乡公路663.7公里。

新修城东大道、环一路、光年路等道路10余条,拓展了城市发展框架。

刷黑改造了大桥路、东启街等大部分城市道路。

扩展延伸滨江公园,改造并全面开放了中山公园。

建设通村公路1036公里。

新增公交线路10余条、客运公交车和出租车185辆。

城市园林绿化覆盖率达42%。

以“百里生态文明走廊”为主题的村庄环境整治成效显著,新农村建设被《经济日报》纳入了建国60周年辉煌成就系列报道,成为全省的典型。

三是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十一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

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十五”末的20.5平方米增至29.3平方米。

新增就业3.1万人,“五险”覆盖面逐年扩大,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

四是发展动力日趋强劲。

“十一五”时期,启动了市经济开发区建设,“一区五园”规划控制面积达40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8.4平方公里,大大拓展了发展空间,在襄阳市各县市名列前茅。

共引进建设项目450个,到位资金113亿元。

取得科技成果108项,推广130余项,高新技术企业增至5家,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10.5亿元,比2005年增长6.9倍。

市农产品加工示范园被列为全省20个农产品加工园区之一。

回顾五年的工作,主要有四个方面必须坚持和发扬:

一是必须牢记发展要务。

五年来,全市上下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统筹发展、跨越发展之路,保持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胸怀全局,全力以赴谋发展,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

二是必须高举团结大旗。

五年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坚强领导、人大政协鼎力支持、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精诚团结,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破解不了的难题,就一定能够无往而不胜。

三是必须坚持开拓创新。

五年成绩的取得,是准确判断市情,明确发展定位,开拓创新的结果。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科学决策,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就一定能够开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四是必须弘扬真抓实干。

五年来,全市上下迎难而上,埋头苦干,经济发展昂扬向上。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就一定能够创造辉煌业绩。

各位代表,五年来,我们团结拼搏,清苦而快乐,光荣而自豪。

成绩来之不易,凝聚着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各界各族人士的心血和汗水。

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市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老河口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工业不强,三产不活;

经济总量偏小,抗风险能力差,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

公共财政支出矛盾突出,财源建设任务繁重;

城乡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功能不完善,公共服务能力差,人居环境需进一步改善;

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

政府自身建设有待加强,投资营商环境仍需优化等等。

对此,我们将积极应对,满怀信心,全力解决。

二、“十二五”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我市快速提升综合实力的关键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

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对实现新跨越、开创新局面意义非凡。

根据市委八届六次全会通过的关于编制“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

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重点,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依靠市委的坚强领导,坚持“工业立市、三产活市、科教兴市、富民强市”战略不动摇,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大幅提升经济实力,全面改善城乡面貌,把我市建设成为全省县域经济强市、宜居宜业的生态园林城市、区域性极具魅力和影响力的中等城市。

通过五年奋斗,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新突破,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

经济总量、产业聚集度、产业关联度和发展活力显著提高,基本形成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到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亿元,年均增长19%,在2010年的基础上增长三倍,力争占襄阳经济总量的十分之一;

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0∶58∶32;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2.47亿元,年均增长25%;

工业总产值达到700亿元。

创百亿元企业1家,50亿元企业1—2家,过亿元企业100家。

二是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新跨越,城市魅力充分展现。

完善以中心城区为主体,重点镇和其他小城镇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带动能力强的城镇体系框架,努力把老河口建成彰显文化魅力、充满活力、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生态园林城市。

三是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显著增强,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多层次推进生态林业和景观园林建设,实施雨污分流工程,苏家河、李家沟、大明渠等自然水系得到有效治理,溪水清澈、绿草如茵、花鸟萦绕、梨花湖碧波荡漾的美丽画卷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全面推进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争创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四是社会事业发展开创新局面,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管理更加有序。

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人民普遍得到更多实惠,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各位代表,“十二五”时期,我市各种发展机遇叠加,比较优势凸显,发展大有可为。

只要我们坚定信念,抢抓机遇,自我加压,不犹豫、不松劲、不懈怠,一年迈出一大步,就一定能够创造光辉灿烂的明天。

三、2011年的主要工作目标和举措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2311”工程的启动之年、实现经济总量三年翻番的结账之年。

当前,宏观环境良好,全球经济温和复苏,我国经济运行稳健,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信贷资金更多地投向实体经济,湖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两圈一带”和汉江流域综合开发战略全面实施。

从自身发展看,经过努力,我市园区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农产品加工、汽车、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优势明显,我市正进入工业化加速发展期和城镇化快速推进期,具备了实现跨越发展的良好基础。

2011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三年翻番目标不动摇,全面实施“工业立市、三产活市、科教兴市、富民强市”战略,奋力推进“2311”工程,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改善民生,着力转变作风,尽职尽责,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9%;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3.9%;

外贸出口增长25%;

利用外资增长22.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

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将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㈠坚定不移实施“2311”工程,着力推进县域经济争先进位。

“2311”工程是市委继往开来,自我加压,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以开发区建设引领工业经济大发展,以城南新区建设引领城市面貌大变样,以城乡统筹建设引领新农村建设大突破,实现县域经济发展大跨越,为“十二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我们必须举全市之力,上下同心,全力推进。

一是加快经济开发区建设,拓展工业发展平台。

合理安排功能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

创新开发区管理体制,提高服务效率。

扎实推进科技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力推化工企业搬迁。

加快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当年道路建成,引进项目入驻,打造全省一流农产品加工园。

编制循环经济园、军民产业结合园、洪山嘴工业园、光化创业园的产业和园区规划,积极争取用地计划,开工建设园区基础设施。

鼓励项目向园区集聚,实现园区特色化、产业集聚化。

对圈多用少、久圈不建、实施无望的项目,坚决予以清理。

二是推进城南新区建设,组建城南新区建设指挥部,推进项目化、市场化运作。

三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

以王楼、邓岗、陈埠、卢营、竹林桥周岗村和孟楼蒿堰河村6个村为试点,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努力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㈡坚定不移实施“工业立市”战略,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全力打造百亿产业集群。

推进支柱产业向集群发展,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产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做大做强冶金建材产业,改造提升精细化工、纺织服装产业,五大产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37%、35%、35%、30%和30%。

力争工业总产值突破245亿元,增长35%。

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力争净增规模企业30家以上。

锲而不舍抓好招商引资。

牢固树立“大招商促进大发展”理念,突出“工业项目、招商选商、激励重奖”原则,努力寻求投资10亿元以上大项目的突破,力争实现招商引资50亿元以上。

创新招商方式,精心策划招商重大活动,高标准组建驻外招商小分队,实行驻外流动招商和委托招商。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体系,规范引进项目的投资协议,建立专家评审和用地价格联席会议制度,组织专家、部门科学论证,确保质量。

实施招商引资激励政策,重奖招商功臣。

同时,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培植主体,打造基地,力争出口3420万美元。

扎实推进项目建设。

力争开工、在建项目220个以上,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35个,过千万120个。

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全口径争取资金5亿元以上。

对东风汽车改装、金鹰轨道铸钢、新疆新赛股份物流园等108个在谈项目,加强跟踪,力促早日签约入驻;

对安能生物质发电、黄庄水电站等42个未开工项目,加强协调督办,力促早日开工;

加快建设万盟数控、山江重工、新昇变压器、奥星脂肪酸等重大项目,实现“在建一批、竣工一批、达产一批”。

㈢坚定不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培育经济增长动力。

加强扶持引导,培育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兴办研发和检测检验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提高核心竞争力。

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商转变,由注重招商引资数量向既重数量、更重质量转变,不断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益,重点引进产业拉动型、资源节约型、生态环保型、科学技术型企业,把宝贵的土地资源、环境容量留给大项目、好项目。

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推进农产品生产由产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推行标准化生产,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产品、有机农产品。

加强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重点抓好良种培育、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推进农业组织形式由分散型向规模型转变,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流转,扶持培育种养大户、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

规范壮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与工、产与销、企与户的有效链接,带动农民增收。

坚持以节能减排促发展方式转变。

强化项目环境容量管理,有序淘汰落后产能,完善退出机制,有计划实施关停并转。

建立长效管护机制,保护梨花湖水质。

坚持“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的原则,加强监测监控,重拳出击,治理污染源,改善生态环境。

强化“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理念,推进产业结构、发展方式、消费模式向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转变,建设“两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㈣坚定不移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城市。

加快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全力支持老宜高速公路建设,积极争取和配合铁路部门实施老丹铁路电气化改造东移工程,完成316绕城公路等主干道路建设。

以现代城市经营理念实施城乡统筹建设。

加强通村公路养护,完善可循环的农村路网体系,改造升级农村电网130千米,继续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开展农村数字电视试点建设,提档升级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

加快城南农村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力争将其建成具有鄂西北区域特色的新农村试验区。

完成城市第六轮总体规划修编、江山组团、循环经济园扩园等控制性详规及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的编制。

强化经营城市理念,完善土地收储和招拍挂制度。

建设江山大道,向南向北延伸滨江大道,改造航空路、公园南路、仁义街等道路。

按照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理念,开展江河、水系的治理开发,改造美化汉江堤防、李家沟、大明渠,做好规划,分段实施,使之成为集防洪、生态、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城市景观画廊。

加快推进水西门、望江楼、李家沟以南等投资规模大、建设品位高、功能配套的城市综合体及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

以景观化的理念推进城市建设。

对新316国道、老316国道、高速公路出口、机场出口道路、滨江景观带及市区街道实施大规模景点绿化,高标准建设城市景观大道。

对汉江大桥、滨江景观带、北京路等重要节点、路段进行亮化美化。

确保抗战文化广场春节前后向市民开放。

加强建筑市场监管,确保工程质量。

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全面实施“七加一”网格化管理,建立健全防控和打击违法建设行为的长效机制。

㈤坚定不移推进农业产业化,着力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以现代产业理念发展农村经济。

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

培育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力争新增规模企业5家、奥星公司进入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行列。

继续巩固八大板块基地,新发展优质核桃、油莎豆、中药材种植基地。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努力提高产量质量。

稳定生猪生产,提高小龙虾、生态鱼等集约化养殖水平。

争创畜牧水产养殖大市。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4座中小型病险水库实施除险加固,改造末级渠系300公里,建设高产农田8万亩,完成人工造林1万亩,实施汉江沿岸生态林和生态林业示范村建设。

抓好“菜篮子”市长工程,加快蔬菜基地建设。

㈥坚定不移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产业。

制定规划,多点打造城市商圈,推进武商集团商贸综合体项目落户,构建商贸流通发展新格局。

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繁荣农村消费市场。

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业。

落实市委旅游十条意见,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打造亮点,完成《老河口旅游总体规划》和《梨花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开发沙滩浴场、沿江观光游、袁冲红色旅游等项目,开展“农家乐”星级评选活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观光农业。

努力打造奥星粮油、汉水砂梨、木版年画等旅游品牌。

规范提升房地产业。

抢抓房地产巨头对二三线城市扩张机遇,引进品牌开发商,做大做强房地产业。

按照“统一规划、连片开发、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的原则,打造亮点工程,提升城市品位。

改造提升生活服务业,开发特色风味餐饮品牌,引导健身、文化体育、娱乐业健康发展,丰富社区便民服务项目。

发展引进保险、银行、证券、信托、风投等金融企业,广泛开展政银企合作交流,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㈦坚定不移增收节支,着力建设公共财政体系。

加强税收征管,树立“依法纳税光荣,偷税漏税可耻”理念,完善税源管理及监控体系,做到应收尽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