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1,006.36KB ,
资源ID:685082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8508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常用医学检查指标解读.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解读.docx

1、常用医学检查指标解读大单元七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第一节血常规检查 第六节其它常用血生化检查第二节尿常规检查 第七节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检查第三节粪常规检查 ( 两对半 )第四节肝功能检查第五节肾功能检查医学检查指标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亦是疾病治疗中需要监控的指标。为我所用!第一节血常规检查小单元细目要点血常规检查常用指标及其临床意义(1)红细胞计数(2)血红蛋白(3)白细胞计数与分类(4)血小板计数一、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参考区间】新生儿:(6.0-7.0) 1012/L婴儿:(5.2-7.0) 1012 /L儿童:(4.2-5.2) 1012/L成人男:(4.0-5.5) 1012/

2、L女:(3.5-5.0) 1012/L二、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常被称为“血色素”,是组成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正常参考区间】女性:110-150gL男性:120-160gL新生儿:170200gL红细胞计数(RBC)及血红蛋白(Hb)的临床意义1.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多2.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3.血红蛋白(Hb)/红细胞数量(RBC)与贫血1.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多相对增多:频繁呕吐、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等,由于大量失水使血浆减少,血液浓缩,血中各种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相对增多,仅为一种暂时的现象。代偿性和继发性增多:常继发于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病和肿瘤患者,可引起红细胞代偿性增生;真性红细胞

3、增多:为原因不明的慢性骨髓功能亢进,红细胞计数可达(7.0-12.0) 1012 /L。2.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急性、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急性、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常由各种原因的出血引起,如消化道溃疡、痔疮、十二指肠钩虫病等。生成减少红细胞生成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如骨髓病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慢性病贫血;肾性贫血。血红蛋白生成减少: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铅中毒贫血、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红细胞破坏过多:包括红细胞内异常:如膜结构缺陷,导致的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酶活性缺陷,导致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等;珠蛋白肽链量改变及分子结构变异导致的血红

4、蛋白病等。红细胞外异常:如血清中存在红细胞抗体或补体导致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机械性、化学、物理及生物因素、脾亢等红细胞破坏过多。3.血红蛋白(Hb)/红细胞数量(RBC)与贫血贫血即RBC及Hb减少。血红蛋白(Hb)比红细胞数量(RBC)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贫血按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贫血,Hb量在90 g/L;中度贫血,Hb量在6190g/L;重度贫血,Hb量在3160g/L;极重度贫血,Hb量30g/L;306090备注:此处老师说的区间“30至60”具体指“31-60”,“60至90” 具体指“61-90”。三、白细胞计数(WBC)(一)简述炎症的意义:一、清除病原微生物!二、修复

5、损伤!白细胞计数(WBC)指计数单位体积血液中含的白细胞数目。【正常参考区间】成人末梢血:(4.010.0)109L成人静脉血:(3.510.0)109L(略不同于末梢血)新生儿:(15.020.0)10 9L(显著高于成人)6个月2岁儿童:(11.012.0)109L(二)临床意义由于中性粒细胞在白细胞所占百分率高(50%70%),因此它的数值增减是影响白细胞总数的关键。1.中性粒细胞增加(1)生理性(了解)(2)病理性急性感染和化脓性炎症、中毒、急性大出血、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红细胞破坏(严重外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2.中性粒细胞减少特殊感染如革兰阴性菌

6、感染(伤寒、副伤寒)、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毒感染(风疹、肝炎、感冒)、寄生虫感染(疟疾)物理化学损害血液病过敏性休克、重度恶病质脾功能亢进和自身免疫性疾病3.中性粒细胞异常改变核象变化核左移现象:若白细胞总数不增高而核左移,常见于严重感染或患者机体抵抗力低下,如中毒性休克等。核右移现象:核右移出现于感染如肺炎、败血症等急性细菌性感染,巨幼细胞贫血及造血功能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药(如阿糖胞昔或6-巯基嘌呤等)。毒性变化与退行性变在严重感染或中毒时,中性粒细胞胞浆中可出现中毒颗粒,或胞浆内出现空泡,核膨胀或核固缩等变性。四、白细胞分类计数(DC)【正常参考区间】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0

7、.500.70(50%-70%)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010.06(1%6%)嗜酸性粒细胞 成人0.010.05(1%5%);儿童0.0050.05(0.5%5%)嗜碱性粒细胞00.01(0%1%)淋巴细胞0.200.40(20%40%)单核细胞0.030.08(3%8%)(一)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减的临床意义与前面白细胞的临床意义相同。已述。(二)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1%5%)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过敏、寄生虫药物:应用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呋辛、头孢哌酮等抗生素等血液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伤寒、副伤寒、大创伤;长期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8、三)嗜碱性粒细胞(略)(四)淋巴细胞1.淋巴细胞增多(1)传染病(病毒、结核)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肝炎、结核及许多传染病的恢复期。(2)血液病(白血病)(3)其他 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时。2.淋巴细胞减少多见于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或接触放射线等。(五)单核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3%-8%)单核细胞增多可见于结核、伤寒、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五、血小板计数(PLT)【正常参考区间】(100300)109L血小板是由骨髓巨核细胞产生的,每个巨核细胞可以产生200030

9、00个血小板,生存期为811天,具有黏附、聚集、释放等多种功能。作用:营养、维护、保持毛细血管壁的完整性;参与止血和凝血,促进血液凝固。“生理止血” 过 程 (二)临床意义1.血小板减少(1)血小板生成减少造血功能损伤(再障、白血病)(2)血小板破坏过多免疫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亢/体外循环(3)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4)血小板分布异常脾肿大(5)药物中毒或过敏引起磺胺药2.血小板增多(略)六、红细胞沉降率(血沉,ESR)【正常参考区间】男性015mm1h女性020mm1h(二)临床意义1.血沉生理性增快见于: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至分娩后3周内;2.而病理性增快见于:(1

10、)炎症结核病、急性感染所致的炎症。(2)组织损伤及坏死(3)恶性肿瘤 是鉴别恶性和良性肿瘤的重要指标之一。(4)高球蛋白血症(5)贫血血沉增快与贫血程度相关,贫血越严重,血沉增快越明显。(6)高胆固醇血症。第二节尿常规检查(了解)小单元细目要点尿常规检查常用指标及其临床意义(1)尿液酸碱度、尿比重(2)尿蛋白、尿隐血、尿中白细胞、尿沉渣管型、尿沉渣结晶(3)尿葡萄糖、尿酮体(4)尿胆红素、尿肌酐、尿尿酸(5)尿淀粉酶尿常规检查名称正常异常酸碱度(pH)晨尿5.56.5随机尿4.58.0增高:碱中毒、常见于频繁呕吐、肾小管性酸中毒等降低:酸中毒、肾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尿比重(SG)成人晨尿1.

11、0151.025随机尿1.0031.030(一般为1.0101.025)新生儿1.0021.004增高多见于高热、心力衰竭、糖尿病等降低多见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盂肾炎等尿蛋白(PRO)定性:阴性(-)定量:100mgL,150mg24h尿肾损害(肾小球性、肾小管性、混合性、溢出性、组织性、假性、药物性)尿隐血(BLD)阴性(-)1.尿血红蛋白阳性:红细胞被大量破坏;2.尿肌红蛋白阳性:肌肉损伤;尿沉渣白细胞(LEU)阴性(-)超过五个,说明尿路感染尿沉渣管型0或偶见肾脏损害;尿沉渣结晶少量尿酸盐结晶常见于痛风;服用磺胺药、氨苄西林、巯嘌呤、扑米酮等药,可出现结晶尿;尿葡萄糖(GLU)阴性(

12、-)定量:略阳性+血糖:提示可能有糖尿病、甲亢、肢端肥大症等;阳性+血糖正常:提示肾脏损害;假性糖尿:指尿液中含有还原性物质引起尿糖定性出现阳性反应。如,含维生素C、尿酸、阿司匹林、异烟肼等尿胆红素(BIL)阴性(-)阳性:提示可能肝细胞或胆道阻塞性黄疸尿酮体(KET)阴性(-)阳性:提示酮症酸中毒、糖尿病、呕吐、腹泻、重度营养不良。第三节粪常规检查(了解)小单元细目要点粪常规检查常用指标及其临床意义(1)粪外观(2)粪隐血(3)粪胆原(4)粪便细胞显微镜检查项目结果参考值颜色及性状黄色 正常便稀便、粘液便,鲜血便,柏油便,白陶土样便,脓血便,凝乳便,细条状便红细胞阴性阴性,阳性,白细胞阴性阴

13、性,阳性,上皮细胞阴性阴性,阳性,肿瘤细胞阴性阴性,阳性,淀粉颗粒阳性阴性,阳性,脂肪颗粒阴性阴性,阳性,肌纤维阳性阴性,阳性,植物纤维阳性阴性,阳性,致病菌阴性阴性,阳性,真菌酵母菌阴性,阳性,寄生虫阴性阴性原虫阴性阴性气味酸臭正常,酸臭,腥臭,恶臭备注:粪常规的总结表,比教材内容多,除老师重点强调的内容以外,其他项目简单了解即可。一、粪外观药物影响口服药用炭、铋制剂、铁制剂、中草药者粪便可呈无光泽的灰黑色,服用大黄、番泻叶等中药者大便呈黄色;服用硫酸钡粪便呈白片土状或白色,氢氧化铝制剂粪便为灰白色或白色斑点;水杨酸钠可使大便成为红至黑色;利福平可使大便变成橘红至红色;抗凝血药华法林可使大便

14、变红或黑色。总结粪外观:稀糊状或水样粪便感染或非感染性腹泻、急性胃肠炎脓血便细菌性痢疾(以脓为主)、阿米巴痢疾(以血为主)米泔水样便霍乱、副霍乱鲜血便下消化道出血柏油便上消化道出血白陶土样便阻塞性黄疸第四节肝功能检查小单元细目要点肝功能检查常用指标及其临床意义(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谷氨酰转移酶(4)碱性磷酸酶(5)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6)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NO中文名称结果单位范围标志NO中文名称结果单位范围9谷草转氨酶30.7U/L0-4010碱性磷酸酶125.0U/L40-15011谷草/谷丙0.75L0.8-1.512谷氨酰转肽酶6.4U/L0-50

15、13乳酸脱氢酶159.8U/L109-24514 一、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旧称谷丙转氨酶(GPT) 二、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旧称谷草转氨酶(GOP)总结两种转氨酶:(ALT和AST)正常值参考范围均为40UL主要存在于心肌、肝、肾、骨骼肌、胰腺等,指标升高,反应这些部位的损伤,尤其是肝胆疾病损伤。在急性或轻型肝炎时,血清ALT升高幅度大于AST;在慢性肝炎尤其是肝硬化时,AST上升的幅度高于ALT。ASTALT比值越高,肝脏病变越慢性化。使用肝毒性药物可使二者均升高:抗生素、抗真菌药、抗病毒药、他汀类调血脂药(多选题)可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的药品有A.伊曲康唑B

16、.灰黄霉素C.琥乙红霉素D.联苯双酯E.氟伐他汀正确答案ABCE某患者,男,71岁,既往有血脂异常,胆固醇7.7mmol/L,三酰甘油2.3mmol/L,肝功能正常,患者连续服用氟伐他汀和非诺贝特5个月,检测肝功能ALT:142U/L(正常值40U/L),AST:126(正常值40U/L),磷酸激酶CPK:200U/L(正常值25U/L-200U/L),依据上述查结果判断患者A.肌肉毒性 B.肝脏毒性C.心脏毒性 D.肾脏毒性 E.神经毒性正确答案B三、血清-谷氨酰转移酶(-GT )-GT主要存在于血清及除肌肉外的所有组织中,其中以肾脏最高。【正常参考范围】男性 1150 UL女性 732 U

17、L抗惊厥药苯妥英钠、镇静药苯巴比妥或乙醇常致-GT升高。四、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碱性磷酸酶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和体液中,其中以骨、肝、乳腺、小肠、肾脏的浓度较高。【正常参考范围】女性:112岁500UL ;大于15岁:40150UL男性:112岁500UL;1215岁750UL;大于25岁:40150UL他汀类血脂调节药,可导致ALP升高。五、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和球蛋白(G)【正常参考范围】总蛋白(TP):新生儿4670g/L;成人6080gL白蛋白(A): 新生儿2844gL;成人3555g/L球蛋白(G): 2030gLAG比值:1.52.5:1总结白蛋白(A)和球蛋白(G

18、): 白蛋白属于非急性时相蛋白。维持渗透压和营养状况,反应肝功能受损。营养不良、消耗过多、丢失过多、合成障碍(肝)均可使之降低。球蛋白急性时相蛋白。参与机体免疫,增高见于炎症、感染、自身免疫病、骨髓瘤、淋巴瘤;降低见于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AG比值(1) AG比值小于1(白蛋白少):提示有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实质性损害、肾病综合征。(2)肝炎时A/G的变化:AG比值的动态变化,有助于观察肝炎病情的发展与预后。急性肝炎早期(“炎”为主)因-球蛋白量轻度增多,白蛋白量可不变或稍低,AG比值仍可正常(肝脏具有较强的代偿功能);病情恶化时(“肝功能下降”为主) 白蛋白逐渐减少,AG比值下

19、降;AG比值持续倒置提示预后较差。六、胆红素1.胆红素的来源(1)大部分胆红素:衰老红细胞(80%85%)。(2)小部分胆红素:来自组织(特别是肝细胞)。(3)极小部分胆红素:骨髓内无效造血的血红蛋白。【正常参考范围】总胆红素(STB或Tbil):新生儿 01天 34103mol/L12天 103171mol/L35天 68137mol/L成人 总胆红素(STB或Tbil): 3.417.1mol/L结合胆红素 (CB或Dbil ):06.8mol/L非结合胆红素(UCB或Ibil) : 1.710.2mol/L(二)临床意义1.根据总胆红素值判定有无黄疸;2.根据检测值推断黄疸发生的病因:S

20、TB在溶血性黄疸:通常85.5mol/L;肝细胞性黄疸:17.1mol/L171mol/L;不完全梗阻性黄疸:为171mol/L265mol/L;完全梗阻性黄疸:通常342 mol/L。3.判定黄疸类型:根据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及非结合胆红素水平。STB升高 + 非结合胆红素升高 = 溶血性黄疸;STB升高 + 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 = 胆汁淤积性黄疸;三者均升高 = 提示肝细胞性黄疸。4.根据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CB/STB)协助鉴别黄疸类型:CB/STB,该比值20%,提示为溶血性黄疸;20%50%之间,为肝细胞性黄疸;50%,为胆汁淤积性黄疸。第五节肾功能检查小单元细目要点肾功能检查

21、常用指标及其临床意义(1)血尿素氮(2)血肌酐一、血清尿素氮(BUN)(一)正常值参考范围尿素是人体蛋白质的代谢产物。血清中的尿素氮主要是经肾小球滤过而随尿液排出体外。因此通过测定尿素氮,可了解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参考范围:成人:3.27.1mmolL婴儿、儿童:1.86.5mmolL(二)临床意义当此值高于正常时,说明有效肾单位的60%70%已受损害。因此,尿素氮测定不能作为肾病早期肾功能不全的测定指标,但对肾衰竭,尤其是氮质血症的诊断有特殊的价值。二、血肌酐(Cr)(一)正常值参考范围当肾实质受到损害时,肾小球的滤过率就会降低,血肌酐浓度就会上升。正常值范围:酶法成年男性:59104mol/

22、L,成年女性:4584mol/L;儿童:07天:5397mol/L1周1月:2762mol/L1月1岁:1835mol/L1岁16岁:1862mol/L(二)临床意义血肌酐增高见于:各种类型肾病,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第六节其它血生化检查细目参考值临床意义1.淀粉酶血清80220UL1.淀粉酶增高急性胰腺炎等胰腺疾病2.淀粉酶降低肝癌、肝硬化、糖尿病2.磷酸激酶(CK/CPK)男性:25200UL女性:25170UL 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指标 脑梗死诊断指标 他汀类和贝丁酸类(贝特类)药联合应用可增加发生肌病的危险,表现为CPK升高3.血尿酸男性:180440molL女性:120320mol

23、L增高:痛风、甲亢、高嘌呤高木醇饮食、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4.血糖(Glu)空腹血糖:3.96.1 mmoLL(70110mgd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140mgdl)糖尿病;肾皮亢、甲亢、腺垂体亢进(肢端肥大)、巨人症、胰高血糖素瘤;使用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利尿剂5.糖化血红蛋白(HbA1c)4.8%-6.0%反映测定前812周的平均血糖水平;用药的疗效观察。备注:教材中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是:能客观的反映测定前3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此处老师采用的是8-12周,没有本质上的矛盾只是参考资料有细微差别,简单了解!细目正常值临床意义6.血清总胆固醇(TC)5.2mmol/

24、L1.胆固醇升高动脉硬化及高脂血症2.胆固醇降低甲亢、严重肝脏疾病7.三酰甘油(TG)0.561.70mmolL同前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2.1-3.1mmolL1.升高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等2.降低严重肝脏疾病9.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1.21.65mmolL升高无临床意义。降低提示高脂血症第七节乙型肝炎血凊免疫学检查小单元细目要点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检查常用指标及其临床意义(1)乙型肝炎病毒 表面抗原(2)乙型肝炎病毒 表面抗体(3)乙型肝炎病毒 e抗原(4)乙型肝炎病毒 e抗体(5)乙型肝炎病毒 核心抗体科别:肝病 临床诊断: 送检标准:血清检测项目检测结果参考值表面抗原(H

25、BsAg)阳性阴性表面抗体(HBsAb)阴性阴性e-抗原(HBeAg)阴性阴性e-抗体(HBeAb)阳性阴性核心抗体(HBcAb)阳性阴性HBV-DNA定量1.43E+0.5拷贝/ml4000拷贝/ml送检医师:黄主任 检验师:王 报告日期:07-12-04检查项目(两对半)大小临床意义1.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澳抗”,为乙型肝炎病毒 (HBV)表面的一种糖蛋白,表明体内有病毒存在。2.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HBsAb)人体针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产生的中和抗体,为一种保护性抗体,表明人体具有一定的免疫力。3.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位于HBV病毒颗粒的核心部分,其阳性是乙肝病毒复制、增殖、有传染性的指标之一。4.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HBeAb)+e抗体是e抗原的对应抗体,非中和抗体(没有保护作用),不能抑制HBV的增殖,是反映肝细胞受到HBV侵害后的一项指标。5.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