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31.28KB ,
资源ID:691313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91313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文言文虚词整理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文言文虚词整理文档格式.docx

1、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自己)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亦各言其志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那那个那些那里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二)用作副词。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还是”、“可要”。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加

2、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三)用作连词。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3. 【乎】 (一)用作语气助词。1表疑问语气。吗呢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鸿门宴)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3、陈涉世家)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赋)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乎:于)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乎:在)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论语)(乎:对。)以吾一日长乎尔。(乎:(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4. 【乃】 (一)用作副词。1表示前

4、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再”等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度我至军中,公乃入。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竟(然)反而等;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二)用作代词。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也作主语,译为不能作宾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5【何】 (一)用作疑问

5、代词。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者”、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寡人之于国也)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这就是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类型。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大王来何操?3作定语,可译为哪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然则何时而乐耶?(二)用作疑问副词。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怎么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2用在形

6、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多么怎么这样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三) 何:通“呵”,喝问。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 【何如】【何以】“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样”。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6.【且】 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例: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

7、尽之际。3让步关系,尚且,还。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4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 示赵弱且怯也。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 1将,将要。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2暂且,姑且。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因、于、与、则、者、之7【因】(一)介词1通过,经由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8、(廉颇蔺相如列传)2依照,根据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庖丁解牛)3依靠,凭借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4趁着,趁此不如因而厚遇之。因击沛公于坐。5沿袭,继续蒙故业,因遗策。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6依,随着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兰亭集序)(二)副词1于是,就;因而相如因持璧却立。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种树郭橐驼传)(三)名词1因缘,机会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8【于】1在,乃设九宾礼于廷。宣子田于首山,舍

9、于翳桑。(晋灵公不君)2到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3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于”)(劝学)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前 “于”)(伶官传序)4“在方面”“从中”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5向,对,对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为政)6被君幸于赵王。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7比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于”)(劝学)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8由于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

10、,毁于随。(进学解)9放在动词之后表被动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汉书项羽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是】1相当于“于+此”,译为“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因此”。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于是余有叹焉。2连词,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见于】表示被动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9【与】 1和,跟,同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2给,替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

11、世家)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3比,和比较吾孰与徐公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二)连词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勾践灭吴)蜩与学鸠笑之曰。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三)动词1给予,授予则与一生彘肩。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2结交,亲附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与嬴而不助五国也。3赞许,同意吾与点也。4参与,参加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诸侯王表)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四)语气词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唯求则非邦也与。【孰与】

12、【与孰】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比较,哪一个”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10【则】(一)连词1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便”,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2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原来”“已经”。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拔苗助长)3表示条件、假设关系。译为“假使”“如果”“要是就”“那么”“就”“便”。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曾皙冉有

13、公西华侍坐)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4表示并列关系。这种“则”字是在几件事对举时使用,可译为“就”,或不译。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入则孝,出则弟。小则获邑,大则得城。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5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可是”“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陈情表)6表示让步关系,可译为“虽然”“倒是”。美则美矣,而未大也。(庄子天道)善则善矣,未可以战也。(国语吴语)1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此则寡人之罪也。(孟子公孙丑下)2或许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1指分项或自成

14、段落的文字的条数。论语六则2准则,法则以身作则【然则】意思是“这样就”或“既然如此,那么”。1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11【者】(一)助词1位于动词、形容词之后,译为“的”,“的人(事、物)”。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雍也)2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中庸)3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言之,貌若甚戚者。4用于时间或否定词后,译为“的时候”或“的话”。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五伯长,管仲佐之。(韩非子十过)今者有小人之言

15、,令将军与臣有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5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6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7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二)语气词1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何者?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所者】指代某种动作的对象1之所好者,道也。12【之】 (一)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夫子哂之。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爱其子,择师而教之。2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代词,我,你。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

16、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前“之”为你,后“之”为我)(晋灵公不君)3指示代词,这,此。之二虫又何知。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二)助词1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前赤壁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夫晋,何厌之有?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1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三)介词1.对于人之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大学)(四)动词往,到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其所之既倦。13.【若】 (一)动词。像,好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若合一契。(二)代词。 表人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指示代词,相当于“这”、“这样”“如此”,如下示例。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论语宪问)【课外】以若所为,求

18、若所欲。(孟子梁惠王上)(三)连词。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四)助词。用在形容词和副词之后,表示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氓)(五)【若夫】【至若】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若夫霪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14.【所】 (一)名词。处所,地方。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某所,而母立于兹。(二)助词。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过蒙拔擢,宠命

19、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失其所与,不知。(三)【为所】【为所】和“为”字配合使用,表示被动。若属皆且为所虏。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四)【所以】 1.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 “是用来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游目骋怀(兰亭集序)2.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所谓】所说的。1所谓战胜于朝廷。2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15.【为】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20、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2.以为,认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3判断词,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二)介词。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赤壁之战)2.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为击破沛公军。3.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慎无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相当于“呢”。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16.【焉】 (一)兼词。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朝济而夕设版焉。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1相当于“之”。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犹且从师而问焉。2哪里,怎么,为什么。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焉用亡郑以陪邻?(三)语气词。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子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