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6 ,大小:51.67KB ,
资源ID:71307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1307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物传记文言文.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物传记文言文.docx

1、人物传记文言文2009年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练习(一)教育教学 2008-12-26 21:57:08 阅读2710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订阅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万宝常。不知何许人也。父大通。从梁将王琳归于齐。后复谋还江南,事泄,伏诛。由是宝常被配为乐户。因而妙达钟律遍l八音。造玉磬以献于齐。又尝与人方食,论及声调,时无乐器,宝常因取前食器及杂物,以箸扣之,品其高下,宫商毕备,谐于丝竹,大为时人所赏。然历周洎隋。俱不得调。 开皇初,沛国公郑译等定乐,初为黄钟调。宝常虽为伶人,译等每召与议,然言多不用。后译乐成奏之,上召宝常,问其可不,宝常日:“此亡国之音,岂陛下之所宜闻!”上

2、不悦。宝常因极言乐声哀怨淫放,非雅正之音,请以水尺为律,以调乐器。上从之。宝常奉诏,遂造诸乐器。 太子洗马苏夔以钟律自命尤忌宝常。夔父威,方用事,凡言乐者,皆附之而短宝常。数诣公卿怨望。苏威因诘宝常。所为何所传受。有一沙门谓宝常曰:“上雅好符瑞,有言征祥者,上皆悦之,先生当言就胡僧受学云是佛家菩萨所传音律,则上必悦。先生所为,可以行矣。”宝常然之,遂如其言以答威。威怒日:“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宝常尝听太常所奏乐,泫然而泣。人问其故,宝常曰:“乐声淫厉而哀,天下不久相杀将尽。”时四海全盛,闻其言者皆谓为不然。大业之末,其言卒验。 宝常贫无子,其妻因其卧疾,遂窃其资

3、物而逃。宝常饥馁,无人赡遗,竟饿而死。将死也,取其所著书而焚之,曰:“何用此为?”见者于火中探得数卷,见行于世,时论哀之。 (选自隋书)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又尝与人方食 尝:尝试 B其声率下郑译调二律 率:一概,都 C皆附之而短宝常 短:说坏话D其事竞寝 寝:停止不用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万宝常音乐才能的一组是 (1)妙达钟律,遍工八音 (2)宫商毕备,谐于丝竹 (3)然历周洎隋,俱不得调 (4)宝常虽为伶人,译等每召与议,然言多不用 (5)宝常尝听太常所奏乐,泫然而泣 (6)大业之末,其言卒验 A(1)(2) B(3)(5) C(4)(6) D(2)(5)

4、10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 万宝常曾和别人吃饭时,谈起了音乐,当时手头没有乐器,他就用筷子敲击手边的餐具和各种杂物,奏出的音乐,其和谐动听不亚于一支丝竹俱全的乐队,使大家十分赞赏。B. 隋文帝开皇初年,沛国公郑译修定了宫廷中的乐谱和有关音乐礼仪的规章制度,文帝召见宝常,问他郑译修订的音乐如何,宝常说那音乐是亡国之音,并极力反对。C. 万宝常创作的乐曲,旋律十分清新淡雅,他的大部分乐曲都流行开来。他认为太常所演奏的音乐哀伤淫糜,预示着天下不久就要大乱。后果然如此。D. 万宝常出身于地位低贱的乐户,一生不得志。他的音乐理论和实践,受到权势派的压抑,不得为世所用,他本人也就在病饿中离开人

5、世。其大部分著作也因疾愤而付之一炬。11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宝常然之,遂如其言以答威。译文: (2)太子洗马苏夔以钟律自命,尤忌宝常。译文: (3)将死也,取其所著书而焚之,臼:“何用此为?”译文: 8A(曾经); 9A 10C(万宝常所创作的音乐,不合世俗的口味,故大多没有得到流行)11(10分) (1)(2分)万宝常认为这样说对,就按和尚教的那样来回答苏威。 (2)(4分)太子洗马苏夔以擅长音律自命不凡,尤其嫉妒万宝常。 (3)(4分)在临死之前,他把他所著的书烧掉,说道:“还拿这些来于什么?”附:古文翻译 万宝常,不知是什么地方的人。他的父亲叫万大通,跟随梁将王琳归

6、顺了北齐。后来又图谋逃回江南梁朝,事情泄漏,被杀。因此,万宝常被发配为乐户,因此他精通音律,各种乐器都能精熟演奏。他自己曾制造了一组玉磐,献给北齐皇帝。万宝常曾和别人正在吃饭,饭间讨论起音调,当时现场没有乐器。他就拿面前的餐具和其他杂物,用筷子敲击,定其音调的高低,五音配齐,敲击起来,和乐器一样音调和谐,被当时的人大为赞赏。但他经历了北周和隋朝,都没能被提拔。 隋文帝开皇初年,沛国公郑译等人主持确定乐蓝的声调,起初定为声音洪亮的黄钟调。万宝常虽然只是一个艺人,郑译等人也常常叫他来一起商量,但他的主张大多不被采纳。后来,郑译的乐曲编成上奏皇帝,皇帝召见宝常,问他(这些乐曲)是否可行。万宝常说:“

7、这是亡国之音,陛下您不应听这种声调!”隋文帝很不高兴。万宝常就极力说明这种声调表现了哀怨、淫邪、放肆的情绪,不是庄重的雅音,请求用水尺为准,来调正乐器声调。隋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万宝常奉皇帝的命令,制造各种乐器。 太子洗马苏夔以擅长音律自命不凡,尤其嫉妒万宝常。苏夔的父奈苏威有权有势,因此凡是谈论乐律的人,都附合苏夔,而说万宝常的坏话。万宝常多次到达官贵人们那里诉苦,苏夔因此责问万宝常,问他的音律理论从哪里学来的。有一个和尚对万宝常说:“皇帝平素喜欢祥瑞征兆的音乐,有说到祥瑞征兆的,皇帝都很高兴。先生您应该说您的乐律理论是从外族僧人那里学来的,并说这是佛门菩萨亲身所传,那么皇帝心里会喜欢的。这

8、样,你所作的乐律就可以推行了。”万宝常认为这样说对,就按和尚教的那样来回答苏威。苏威听了,勃然大怒,说道:“外族僧人所传授的,是四周蛮夷的音乐,不应该在中原地区推行。”这事最后还是被搁浅下来。万宝常曾经听大常寺演奏的乐曲,听完之后,流泪哭泣。人们问他为什么哭,万宝常说:”这乐声淫厉而悲哀,预示着天下不久将自相残杀,并且人也要差不多被杀光。”当时全国正处全盛时期听他说的都认为不会这样。隋炀帝大业末年,他的话应验了。 万宝常家里很穷,没有儿子,他的妻子乘他卧病在床,就把家的东西偷窃一空而逃走了。万宝常挨饿了,也没有人送东西来给他吃,他竟然被活活饿死了。在临死之前,他把他所著的书烧掉,说道:“还拿这

9、些来干什么?”看到的人从火中抢救出来几卷,现在这些音乐还流传在世上。人们谈到此事时,还为万宝常而悲哀。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少举进士,为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邡。邡与王章、史弘肇等有隙,朴见汉兴日浅,隐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而邡为大臣,与将相交恶,知其必乱,乃去郡东归。 周世宗镇澶州,朴为节度掌书记。世宗即位,迁比部郎中。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数顾大臣问治道,选文学之士徐台符等二十人,使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朴在选中。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惟朴等言用兵之策,谓

10、江淮为可先取。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显德三年,征淮,以朴为东京副留守。还,拜户部侍郎、枢密副使,迁枢密使。 世宗之时,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朴为人明敏多材智,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至言诸国兴灭次第云:“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后亡。”其后宋兴,平安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 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谷第,疾作

11、,仆于坐上,舁归而卒,年五十四。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赠侍中。 (选自新五代史周臣传,有删节)8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而益治兵 治:治理 B数顾大臣问治道 顾:召集 C以谓平定僭乱 僭:超越本分 D世宗临其丧 临:面临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王朴“明敏而多材智”的一组是( ) 知其必乱,乃去郡东归 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 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 A B C D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朴很有政治眼光。他最初依附枢密使杨

12、邡,后来发现隐帝任用小人,而杨邠与将相关系不好,料知混乱必然要发生,就离开了他。 B王朴在众文士主张兴修文教的情况下,主张用武,得到世宗的赏识,并被派征伐江淮,回来后,被提拔为户部侍郎。 C王朴不仅多才多艺,精通哲学、音律、历法,还善于搞城市建设,他规划京师规制,将开封改造得大路通畅,壮伟宏阔。 D王朴视察汴河口,返回时到原来的丞相李谷家拜访,发病,倒在座位上,回家后就逝世了。世宗伤心地用玉钺触地。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5分) 译文: (2)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

13、,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5分)译文: 8D(应为“凭吊”)9B(说的是世宗,与王朴无关;世宗悲痛,说明两人关系密切。不能作为王朴明敏才智的证明;是说人们对王朴性格刚毅果断的反映。与王朴明敏才智无关)10.B(张冠李戴。征伐江淮的是世宗。王朴当时做东京副留守,留守京师)11(1)周世宗从前就了解王朴,看到他高妙的论述后,更加认为他有奇才,召来他一同商讨天下大事,都符合自己的想法,于是决心采用他的建议。(“雅”“伟”“益”各l分,句子大意2分,共5分)(2)王朴性格刚毅果断,又被世宗所信任,凡是他所做的事情。当时没有谁敢责备的,然而也没有谁能能超过他。(“见信于”翻译出被动句特点1分,“

14、难”“莫”各1分,句子大意2分,共5分) 参考译文:王朴,字文伯,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年轻时考中进士。担任校书郎,依附于汉枢密使杨邠。杨邠和王章、史弘肇等人不和,王朴见后汉建立的时间较短。后汉隐帝(刘承佑)年少软弱,任用小人,而杨邠作为大臣,和将相的是关系不和睦,料知他一定会作乱,于是离开扬邠回到家乡。 周世宗(柴荣)镇守澶州时,王朴担任节度掌书记,周世宗即位,王朴又改任比部郎中。周世宗刚即位,锐意征伐,排除众议,亲自在高平打败了刘旻,回来后更加治理军队,慷慨豪迈,俨然有扫平天下的志向。多次看望大臣询问治国因之道,选拔文士徐台符等二十人,让他们写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王朴就在被选的行列

15、中。而当时的文士都不建议皇帝急于用兵。认为平定叛乱,应该先修德,收买民心。只有王朴认为江淮地区可以首先平定。周世宗从前就了解王朴,看到他高妙的论述后,更加认为他有奇才。召来他一同商讨天下太事,都合自己的想法,于是决心采用他的建议。显德(周世宗年号)三年,征讨淮河地区,任命王朴为东京副留守。回师后,加封他为户部侍郎、枢密副使,又升枢密使。 周世宗时期,对外征讨,对内修订法度。王扑聪明,才智很高,不只当世政务。就是阴阳律历巧等方面,也没有不精通的。王朴性格刚直果断,又被周世宗所信任,凡是他所做的事情,当时没有谁敢责备的,然而也没有谁能超过他;周世宗讨伐淮河地区,王朴留守京师,增广新城,开通道路,京

16、城更加庄严宏伟。现在京师的情况,大多是他规划的。他制定的音乐,至今还采用着,无法更改。他上奏的用兵方略,也不是只能用在一时的策略。他说的各国灭亡的次序:“淮南可以最先平定,并州是一定要消灭的敌人,在最后灭亡。”后来宋朝兴起,平定天下,只有并州最后臣服。都像王朴说的一样。 显德六年春天,周世宗派王朴巡视汴河口,建造斗门,回京到前任宰相李谷的府第拜访,疾病发作,倒在座位上,抬回去后就死了,时年五十四岁。周世宗亲临了他的丧礼凭吊,用玉馘敲门地,大声痛哭了好几次。追赠王朴为侍中。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周湛字文渊,邓州穰人。进士甲科,为开州推官,改通判戎州。俗不知医,病者以祈禳巫祝为事,湛

17、取古方书刻石教之,禁为巫者,自是人始用医药。累迁知虔州。初,江、湖民略良人,鬻岭外为奴婢。湛至,设方略搜捕,又听其自陈,得男女二千六百人,给饮食还其家。徙京西路,邓州美阳堰岁役工数十万,溉州县职田,而利不及民,湛奏罢之。为江南西路转运使,州县簿领案牍,淆混无纪次,且多亡失,民诉讼无所质,至久不能决。湛为立号,以月日比次之,诏下其法诸路。湛治烦剧,能得其要,所至喜条上利害,前后至数十百事。为夔州路转运使。云安盐井岁赋民薪茅,至破产债不已,湛为蠲盐课而省输薪茅。为江、淮制置发运使。大江历舒州长风沙,其地最险,谓之石牌湾,湛役三十万工,凿河十里以避之,人以为利。除度支副使。旧制,发运司保任军将至三司

18、,不得考覆而皆迁之。至是,以名上者三十五人,湛尽覆其滥者。知襄州,襄人不善陶瓦,率为竹屋,岁久侵据官道,檐庑相逼,火数为害。湛至,度其所侵,悉毁彻之,自是无火患。然豪姓不便,提点刑狱李穆奏湛扰人,徙知相州。右司谏吴及疏曰:“湛裁损居民第,为官也;百姓侵官而主司禁之,其职然也。况闻湛明著律令,约民以信,乃奉法行事,百姓自知罪不敢诉。郡从事高直温,夏竦子婿也。竦邸店最广,故加谮于穆,且谓湛伐木若干株。昔之民居侵越官道,木在道侧,既正其侵地,则木在中衢,固宜翦去。又湛种楸桐千余本,课户贮水,以严火禁。又于民居得众汲旧井四,废而复兴,人得其利。道傍之井,反在民居之下,其侵越岂不白乎?望诏执政大臣辨正湛

19、、穆是非,明垂奖黜。湛守大郡,于湛不为重轻,但国家举错有所未安,奉职者将何以劝邪?”未几卒。(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改)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湖民略良人 略;抢劫。 B襄人不善陶瓦,率为竹屋 率:率领。 C檐庑相逼,火数为害 数:多次。 D课户贮水,以严火禁 课:督促。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周湛施政利民的一组是 湛取古方书刻石教之,禁为巫者 湛治烦剧,能得其要 湛尽覆其滥者 湛役三十万工,凿河十里以避之 湛明著律令,约民以信 湛种楸桐千余本,课户贮水 A B C D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湛任戎州通判时,由于当地百姓不懂医疗

20、,病人仅靠请巫师为其驱鬼禳灾,因而耽误治疗。周湛取古药方医书刻在石上教化百姓,并禁止巫祝骗人害命,在他的推动倡导下,戎州习俗得以改变。 B周湛任江南西路转运使时,发现所属州县案牍的记载保存混乱无序,加上被告多已死亡或逃走,百姓诉讼无人对质,致使案子久拖不决。周湛将文簿各立名目,按年月依次编号,极大提高了办事效率。朝廷下诏各地仿照实行。 C周湛每到一地,即兴利除弊,造福百姓。如在任夔州路转运使时减免了百姓的盐税定额从而省去征收柴草,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任江、淮制置发运使时,用劳役凿河十里来避开水势险要的石牌湾,使沿河百姓受益。 D周湛出任襄州知州时,对侵占官道、易引发火灾的竹屋进行拆除,杜绝了火患

21、;又种植楸桐,并找到旧时废井重新利用,百姓得益。但周湛的革新措施,损害了豪强的利益,以致周湛被诬告而调任相州知州。11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湛至,度其所侵,悉毁彻之,自是无火患。 译文: (2)但国家举错有所未安,奉职者将何以劝邪?译文: 8B(率:一律,一概。)9C(说周湛明于治乱,善抓关要;说周湛坚持原则,革除弊端)10B(“亡失”意为“丢失”,而非“死亡或逃走”)11(1)周湛到任后,丈量所侵占的官道,把竹屋全部拆毁,从此再没有火患。 译出大意给2分(“”所分各1分);“度”(量长短)、“悉”(都,全)、“是”(这)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

22、2)、只是国家的措施还有不稳妥的地方,履行职责的人靠什么来得到鼓励呢? 译出大意给2分(“”所分各1分);“有所”(有的)、“何以”(以何)、“劝”(勉励,鼓励)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文言文参考译文 周湛字文渊,邓州穰人。考取进士甲科,任开州推官,改任戎州通判。当地习俗不懂医疗,病人仅靠祈禳巫祝,周湛取古药方医书刻在石上教他们,禁止巫祝,从此人们才开始用医药。多次升职为虔州知州。起初,江、湖一带有人抢劫良家子女,卖到岭外做奴婢。周湛到任后,想办法搜捕,又听取被卖者的自述,得到男女二千六百人,供给饮食让他们回家。调任京西路,邓州美阳堰每年要征友劳役几十万人,灌溉州县职田,百姓却享受不到好处。周湛

23、奏请停办此项工役。任江南西路转运使,州县文簿混乱无序,且多丢失,百姓诉讼无所凭据,很久无法裁决。周湛将文簿各立名目,按月日排序,朝廷下令在各路推广这种做法。周湛处理繁杂政务,能抓住要害,所到之处喜欢列条上书陈述政事利弊,前后数十百事。任夔州路转运使。云安盐井每年征收百姓柴草,以致百姓破产后仍还不完债,周湛减免了盐税定额从而省去征收柴草。任江、淮制置发运使。大江经过舒州长风沙,地势最险,称为石牌湾,周湛用劳役三十万人,凿河十里来避开它,人们认为有益。任度支副使。按原来规定,发运司奏荐军将到三司,不能审察他们却都要升迁。至这时,奏荐三十五人,周湛全部审察其中滥竽充数的人。出任襄州知州,襄人不善于制

24、造砖瓦,都建造竹屋,年久侵占官道,檐庑相近,多次发生火灾。周湛到任后,丈量所侵占的官道,把竹屋全部拆毁,从此再没有火患。但豪强感到不便,提点刑狱李穆上奏说周湛扰民,调任相州知州。右司谏昊及上疏说:“周湛裁撤居民房屋,为的是官府;百姓侵占官道而主管官员禁止,这是职责所在。况且听说周湛申明法令,以诚信约束百姓,是奉法行事,百姓自知有罪不敢上诉。州从事高直温,是夏竦的女婿。夏竦的宅院客店占地最广,所以向李穆进谗言,还说周湛砍树多少棵。过去民居侵占官道,树在道旁,既然恢复了被侵占的路面,则树在道中,当然应该除去。周湛又种楸桐一千多株,督促居民贮水,以严防火灾。又在民居找到过去公用水井四口,把废井重新利

25、用,人们得益。道旁的井,结果却到了民居之下,侵占官道的情形还不明显吗?希望诏令执政大臣分辨周湛、李穆的是非,奖惩分明。周湛任大州太守,对他无足轻重,只是国家的措施还有不稳妥的地方,履行职责的人靠什么来得到鼓励呢?”不久周湛去世。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张承业,字继元,唐僖宗时宦者也。晋王兵击王行瑜,承业数往来兵间,晋王喜其为人。及昭宗为李茂贞所迫,将出奔太原,乃先遣承业使晋以道意,因为以河东监军。晋王病且革,以庄宗属承业曰:“以亚子累公等!”庄宗常兄事承业。庄宗在魏与梁战河上十余年,军国之事,皆委承业,承业尽心不懈。凡所以蓄积金粟,收市兵马,劝课农桑,而成庄宗之业者,承业之功为多

26、。自贞简太后、韩德妃、伊淑妃及诸公子在晋阳者,承业一切以法绳之,权贵皆敛手畏承业。庄宗岁时自魏归省亲,需钱蒲博,赏赐伶人,而承业主藏,钱不可得。庄宗乃至酒库中,酒酣,使子继岌为承业起舞,舞罢,承业出宝带、币、马为赠,庄宗指钱积呼继岌小字以语承业曰:“和哥乏钱,可与钱一积,何用带、马为也?”承业怒曰:“臣,老敕使,非为子孙计,惜此库钱,佐王成霸业尔!若欲用之,何必问臣?财尽兵散,岂独臣受祸也?”庄宗顾元行钦曰:“取剑来!”承业起,持庄宗衣而泣,曰:“臣受先王顾托之命,誓雪家国之仇。今日为王惜库物而死,死不愧于先王矣!”阎宝从旁解承业手令去,承业奋拳殴宝踣,骂曰:“阎宝,朱温之贼,蒙晋厚恩,不能有

27、一言之忠,而反谄谀自容邪!”太后闻之,使召庄宗。庄宗性至孝,闻太后召,甚惧,乃酌两卮谢承业曰:“吾杯酒之失,且得罪太后。愿公饮此,为吾分过!”承业不肯饮。庄宗入内,太后使人谢承业曰:“小儿忤公,已笞之矣。”明日,太后与庄宗俱过承业第,慰劳之。卢质嗜酒傲忽,自庄宗及诸公子多见侮慢,庄宗深嫉之。张承业乘间请曰:“卢质嗜酒无礼,臣请为王杀之。”庄宗曰:“吾方招纳贤才以就功业,公何言之过也?”张承业起贺曰:“王能如此,天下不足平也!”质因此获免。(新五代史张承业传)注蒲博:赌博。 踣:扑倒。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自贞简太后、韩德妃、伊淑妃及诸公子在晋阳者。求

28、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公何言之过也。徐公何能及君也。 C乃先遣承业使晋以道意。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D吾杯酒之失,且得罪太后。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张承业尽忠报国的一组是 ( ) 承业一切以法绳之。 蓄积金粟,收市兵马,劝课农桑。 而承业主藏,钱不可得。 承业奋拳殴宝踣。 乃酌两卮谢承业。 军国之事,皆委承业。 A B C D1,3,510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庄宗与张承业争执的第二天,太后和庄宗一起到张府去赔罪慰问。 B庄宗的父亲临死前把他托付给张承业等人,庄宗平时非常敬重张承业。 C庄宗想从国库中拿钱支付赌资和赏赐伶

29、人,让儿子取悦张承业以讨取国库里的钱。 D阎宝为讨好庄宗,令张承业去钱库取钱,遭到张承业严厉斥责,痛骂他忘恩负义。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庄宗常兄事承业。(3分) 译文: (2)阎宝从旁解承业手令去,承业奋拳殴宝踣。(4分) 译文: (3)吾方招纳贤才以就功业,公何言之过也? (3分) 译文: 8 D(A.者,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B.何,副词,表反问,“怎么”;C.乃,连词,“于是,就。”D且,第一句中为副词,“将会”;第二句中为副词,“尚且”。)9 A10D(阎宝没有令张承业去钱库取钱。)11(10分)(1)译文:庄宗平常像敬重兄长一样对待张承业。

30、(3分)着重注意“常”(平常、总是)、“兄”“事”等词语。 (2)译文:阎宝在一旁拉开张承业的手要他走,张承业使劲一拳把阎宝打倒在地。(4分) 着重注意“解”、“令”“去”“踣” (3)译文:我正在招纳贤才来助我成就功业,您怎么说出这样有失分寸的话来?(3分) 着重注意“方”、“就”、“过”。【参考译文】张承业,字继元,是唐朝僖宗时的一名宦官。晋王出兵攻打王行瑜,张承业多次出入兵间,晋王很喜欢他的为人。等到昭宗被李茂贞逼迫,将出走太原,就先派遣张承业到晋阳说明去意,于是任命他担任河东监军。晋王病重,把庄宗托付给张承业说:“有劳各位辅佐他(庄宗小字亚子)!”庄宗平常像敬重兄长一样对待张承业。庄宗

31、在魏地,与后梁在黄河一带交战十多年,国内一切事务全交给张承业,张承业尽心不懈。积贮钱财粮食,招兵买马,鼓励农耕,征缴财税,凡是能够促成庄宗大业的事情,张承业的功劳最大。从贞简太后、韩德妃、伊淑妃到各位公子,所有在晋阳的人,张承业全部按法律约束他们,有权势的豪门大户都自觉收敛,害怕张承业。庄宗有时从魏地回来探亲,想要些钱赌博和赏赐伶官,可是张承业掌管钱库,要不到钱。庄宗于是在钱库旁摆酒席,酒兴正浓时,庄宗就让儿子继岌为承业起舞助兴,舞毕,张承业就拿出宝带、钱币以及马赠送给继岌,庄宗指着钱库,喊着继岌的小名对张承业说:“和哥缺钱用,你可以拿一垛钱赏他,何必用宝带和马呢?”承业生气地说:“我,是先王的老奴,我并不是替子孙考虑,吝惜钱库的钱,是为了帮助你成就霸王大业罢了!如果你要用钱,又何必来问我?钱花光,士兵就会各自逃散,难道只是我遭受灾祸?”庄宗回头对元行钦说:“拿剑过来!”张承业起身拉着庄宗的衣角哭着说:“我接受先王的重托,发誓要报仇雪恨。今天能为大王珍惜钱财而死,死也无愧于先王了!”阎宝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