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文言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1307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物传记文言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人物传记文言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人物传记文言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人物传记文言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人物传记文言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人物传记文言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人物传记文言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人物传记文言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人物传记文言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人物传记文言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人物传记文言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人物传记文言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人物传记文言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人物传记文言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人物传记文言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人物传记文言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人物传记文言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人物传记文言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人物传记文言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人物传记文言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物传记文言文.docx

《人物传记文言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物传记文言文.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物传记文言文.docx

人物传记文言文

2009年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练习

(一)

教育教学2008-12-2621:

57:

08阅读2710评论1字号:

大中小订阅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万宝常。

不知何许人也。

父大通。

从梁将王琳归于齐。

后复谋还江南,事泄,伏诛。

由是宝常被配为乐户。

因而妙达钟律.遍l八音。

造玉磬以献于齐。

又尝与人方食,论及声调,时无乐器,宝常因取前食器及杂物,以箸扣之,品其高下,宫商毕备,谐于丝竹,大为时人所赏。

然历周洎隋。

俱不得调。

开皇初,沛国公郑译等定乐,初为黄钟调。

宝常虽为伶人,译等每召与议,然言多不用。

后译乐成奏之,上召宝常,问其可不,宝常日:

“此亡国之音,岂陛下之所宜闻!

”上不悦。

宝常因极言乐声哀怨淫放,非雅正之音,请以水尺为律,以调乐器。

上从之。

宝常奉诏,遂造诸乐器。

太子洗马苏夔以钟律自命.尤忌宝常。

夔父威,方用事,凡言乐者,皆附之而短宝常。

数诣公卿怨望。

苏威因诘宝常。

所为何所传受。

有一沙门谓宝常曰:

“上雅好符瑞,有言征祥者,上皆悦之,先生当言就胡僧受学.云是佛家菩萨所传音律,则上必悦。

先生所为,可以行矣。

”宝常然之,遂如其言以答威。

威怒日:

“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

”其事竟寝。

宝常尝听太常所奏乐,泫然而泣。

人问其故,宝常曰:

“乐声淫厉而哀,天下不久相杀将尽。

”时四海全盛,闻其言者皆谓为不然。

大业之末,其言卒验。

宝常贫无子,其妻因其卧疾,遂窃其资物而逃。

宝常饥馁,无人赡遗,竟饿而死。

将死也,取其所著书而焚之,曰:

“何用此为?

”见者于火中探得数卷,见行于世,时论哀之。

(选自《隋书》)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又尝与人方食尝:

尝试

B.其声率下郑译调二律率:

一概,都

C.皆附之而短宝常短:

说坏话

D.其事竞寝寝:

停止不用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万宝常音乐才能的一组是

(1)妙达钟律,遍工八音

(2)宫商毕备,谐于丝竹

(3)然历周洎隋,俱不得调

(4)宝常虽为伶人,译等每召与议,然言多不用

(5)宝常尝听太常所奏乐,泫然而泣

(6)大业之末,其言卒验

A.

(1)

(2)B.(3)(5)

C.(4)(6)D.

(2)(5)

10.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万宝常曾和别人吃饭时,谈起了音乐,当时手头没有乐器,他就用筷子敲击手边的餐具和各种杂物,奏出的音乐,其和谐动听不亚于一支丝竹俱全的乐队,使大家十分赞赏。

B.隋文帝开皇初年,沛国公郑译修定了宫廷中的乐谱和有关音乐礼仪的规章制度,文帝召见宝常,问他郑译修订的音乐如何,宝常说那音乐是亡国之音,并极力反对。

C.万宝常创作的乐曲,旋律十分清新淡雅,他的大部分乐曲都流行开来。

他认为太常所演奏的音乐哀伤淫糜,预示着天下不久就要大乱。

后果然如此。

D.万宝常出身于地位低贱的乐户,一生不得志。

他的音乐理论和实践,受到权势派的压抑,不得为世所用,他本人也就在病饿中离开人世。

其大部分著作也因疾愤而付之一炬。

11.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宝常然之,遂如其言以答威。

译文:

(2)太子洗马苏夔以钟律自命,尤忌宝常。

译文:

(3)将死也,取其所著书而焚之,臼:

“何用此为?

译文:

8.A(曾经);

9.A

10.C(万宝常所创作的音乐,不合世俗的口味,故大多没有得到流行)

11.(10分)

(1)(2分)万宝常认为这样说对,就按和尚教的那样来回答苏威。

(2)(4分)太子洗马苏夔以擅长音律自命不凡,尤其嫉妒万宝常。

(3)(4分)在临死之前,他把他所著的书烧掉,说道:

“还拿这些来于什么?

附:

古文翻译

万宝常,不知是什么地方的人。

他的父亲叫万大通,跟随梁将王琳归顺了北齐。

后来又图谋逃回江南梁朝,事情泄漏,被杀。

因此,万宝常被发配为乐户,因此他精通音律,各种乐器都能精熟演奏。

他自己曾制造了一组玉磐,献给北齐皇帝。

万宝常曾和别人正在吃饭,饭间讨论起音调,当时现场没有乐器。

他就拿面前的餐具和其他杂物,用筷子敲击,定其音调的高低,五音配齐,敲击起来,和乐器一样音调和谐,被当时的人大为赞赏。

但他经历了北周和隋朝,都没能被提拔。

隋文帝开皇初年,沛国公郑译等人主持确定乐蓝的声调,起初定为声音洪亮的黄钟调。

万宝常虽然只是一个艺人,郑译等人也常常叫他来一起商量,但他的主张大多不被采纳。

后来,郑译的乐曲编成上奏皇帝,皇帝召见宝常,问他(这些乐曲)是否可行。

万宝常说:

“这是亡国之音,陛下您不应听这种声调!

”隋文帝很不高兴。

万宝常就极力说明这种声调表现了哀怨、淫邪、放肆的情绪,不是庄重的雅音,请求用水尺为准,来调正乐器声调。

隋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万宝常奉皇帝的命令,制造各种乐器。

太子洗马苏夔以擅长音律自命不凡,尤其嫉妒万宝常。

苏夔的父奈苏威有权有势,因此凡是谈论乐律的人,都附合苏夔,而说万宝常的坏话。

万宝常多次到达官贵人们那里诉苦,苏夔因此责问万宝常,问他的音律理论从哪里学来的。

有一个和尚对万宝常说:

“皇帝平素喜欢祥瑞征兆的音乐,有说到祥瑞征兆的,皇帝都很高兴。

先生您应该说您的乐律理论是从外族僧人那里学来的,并说这是佛门菩萨亲身所传,那么皇帝心里会喜欢的。

这样,你所作的乐律就可以推行了。

”万宝常认为这样说对,就按和尚教的那样来回答苏威。

苏威听了,勃然大怒,说道:

“外族僧人所传授的,是四周蛮夷的音乐,不应该在中原地区推行。

”这事最后还是被搁浅下来。

万宝常曾经听大常寺演奏的乐曲,听完之后,流泪哭泣。

人们问他为什么哭,万宝常说:

”这乐声淫厉而悲哀,预示着天下不久将自相残杀,并且人也要差不多被杀光。

”当时全国正处全盛时期.听他说的都认为不会这样。

隋炀帝大业末年,他的话应验了。

万宝常家里很穷,没有儿子,他的妻子乘他卧病在床,就把家的东西偷窃一空而逃走了。

万宝常挨饿了,也没有人送东西来给他吃,他竟然被活活饿死了。

在临死之前,他把他所著的书烧掉,说道:

“还拿这些来干什么?

”看到的人从火中抢救出来几卷,现在这些音乐还流传在世上。

人们谈到此事时,还为万宝常而悲哀。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

少举进士,为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邡。

邡与王章、史弘肇等有隙,朴见汉兴日浅,隐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而邡为大臣,与将相交恶,知其必乱,乃去郡东归。

周世宗镇澶州,朴为节度掌书记。

世宗即位,迁比部郎中。

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

数顾大臣问治道,选文学之士徐台符等二十人,使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朴在选中。

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

惟朴等言用兵之策,谓江淮为可先取。

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

显德三年,征淮,以朴为东京副留守。

还,拜户部侍郎、枢密副使,迁枢密使。

世宗之时,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

朴为人明敏多材智,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

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

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

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

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

至言诸国兴灭次第云:

“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后亡。

”其后宋兴,平安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

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谷第,疾作,仆于坐上,舁归而卒,年五十四。

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

赠侍中。

(选自《新五代史·周臣传》,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而益治兵治:

治理

B.数顾大臣问治道顾:

召集

C.以谓平定僭乱僭:

超越本分

D.世宗临其丧临:

面临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王朴“明敏而多材智”的一组是()

①知其必乱,乃去郡东归

②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

③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

④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

⑤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

⑥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④⑥D.②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朴很有政治眼光。

他最初依附枢密使杨邡,后来发现隐帝任用小人,而杨邠与

将相关系不好,料知混乱必然要发生,就离开了他。

B.王朴在众文士主张兴修文教的情况下,主张用武,得到世宗的赏识,并被派征伐江

淮,回来后,被提拔为户部侍郎。

C.王朴不仅多才多艺,精通哲学、音律、历法,还善于搞城市建设,他规划京师规制,

将开封改造得大路通畅,壮伟宏阔。

D.王朴视察汴河口,返回时到原来的丞相李谷家拜访,发病,倒在座位上,回家后就

逝世了。

世宗伤心地用玉钺触地。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

(5分)

译文:

(2)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

(5分)

译文:

8.D(应为“凭吊”)

9.B(③说的是世宗,与王朴无关;⑤世宗悲痛,说明两人关系密切。

不能作为王朴明敏才智的证明;⑥是说人们对王朴性格刚毅果断的反映。

与王朴明敏才智无关)

10.B(张冠李戴。

征伐江淮的是世宗。

王朴当时做东京副留守,留守京师)

11.

(1)周世宗从前就了解王朴,看到他高妙的论述后,更加认为他有奇才,召来他一同商讨天下大事,都符合自己的想法,于是决心采用他的建议。

(“雅”“伟”“益”各l分,句子大意2分,共5分)

(2)王朴性格刚毅果断,又被世宗所信任,凡是他所做的事情。

当时没有谁敢责备的,然而也没有谁能能超过他。

(“见信于”翻译出被动句特点1分,“难”“莫”各1分,句子大意2分,共5分)

参考译文:

王朴,字文伯,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

年轻时考中进士。

担任校书郎,依附于汉枢密使杨邠。

杨邠和王章、史弘肇等人不和,王朴见后汉建立的时间较短。

后汉隐帝(刘承佑)年少软弱,任用小人,而杨邠作为大臣,和将相的是关系不和睦,料知他一定会作乱,于是离开扬邠回到家乡。

周世宗(柴荣)镇守澶州时,王朴担任节度掌书记,周世宗即位,.王朴又改任比部郎中。

周世宗刚即位,锐意征伐,排除众议,亲自在高平打败了刘旻,回来后更加治理军队,慷慨豪迈,俨然有扫平天下的志向。

多次看望大臣询问治国因之道,选拔文士徐台符等二十人,让他们写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王朴就在被选的行列中。

而当时的文士都不建议皇帝急于用兵。

认为平定叛乱,应该先修德,收买民心。

只有王朴认为江淮地区可以首先平定。

周世宗从前就了解王朴,看到他高妙的论述后,更加认为他有奇才。

召来他一同商讨天下太事,都合自己的想法,于是决心采用他的建议。

显德(周世宗年号)三年,征讨淮河地区,任命王朴为东京副留守。

回师后,加封他为户部侍郎、枢密副使,又升枢密使。

周世宗时期,对外征讨,对内修订法度。

王扑聪明,才智很高,不只当世政务。

就是阴阳律历巧等方面,也没有不精通的。

王朴性格刚直果断,又被周世宗所信任,凡是他所做的事情,当时没有谁敢责备的,然而也没有谁能超过他;周世宗讨伐淮河地区,王朴留守京师,增广新城,开通道路,京城更加庄严宏伟。

现在京师的情况,大多是他规划的。

他制定的音乐,至今还采用着,无法更改。

他上奏的用兵方略,也不是只能用在一时的策略。

他说的各国灭亡的次序:

“淮南可以最先平定,并州是一定要消灭的敌人,在最后灭亡。

”后来宋朝兴起,平定天下,只有并州最后臣服。

都像王朴说的一样。

显德六年春天,周世宗派王朴巡视汴河口,建造斗门,回京.到前任宰相李谷的府第拜访,疾病发作,倒在座位上,抬回去后就死了,时年五十四岁。

周世宗亲临了他的丧礼凭吊,用玉馘敲门地,大声痛哭了好几次。

追赠王朴为侍中。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周湛字文渊,邓州穰人。

进士甲科,为开州推官,改通判戎州。

俗不知医,病者以祈禳巫祝为事,湛取古方书刻石教之,禁为巫者,自是人始用医药。

累迁知虔州。

初,江、湖民略良人,鬻岭外为奴婢。

湛至,设方略搜捕,又听其自陈,得男女二千六百人,给饮食还其家。

徙京西路,邓州美阳堰岁役工数十万,溉州县职田,而利不及民,湛奏罢之。

为江南西路转运使,州县簿领案牍,淆混无纪次,且多亡失,民诉讼无所质,至久不能决。

湛为立号,以月日比次之,诏下其法诸路。

湛治烦剧,能得其要,所至喜条上利害,前后至数十百事。

为夔州路转运使。

云安盐井岁赋民薪茅,至破产债不已,湛为蠲盐课而省输薪茅。

为江、淮制置发运使。

大江历舒州长风沙,其地最险,谓之石牌湾,湛役三十万工,凿河十里以避之,人以为利。

除度支副使。

旧制,发运司保任军将至三司,不得考覆而皆迁之。

至是,以名上者三十五人,湛尽覆其滥者。

知襄州,襄人不善陶瓦,率为竹屋,岁久侵据官道,檐庑相逼,火数为害。

湛至,度其所侵,悉毁彻之,自是无火患。

然豪姓不便,提点刑狱李穆奏湛扰人,徙知相州。

右司谏吴及疏曰:

“湛裁损居民第,为官也;百姓侵官而主司禁之,其职然也。

况闻湛明著律令,约民以信,乃奉法行事,百姓自知罪不敢诉。

郡从事高直温,夏竦子婿也。

竦邸店最广,故加谮于穆,且谓湛伐木若干株。

昔之民居侵越官道,木在道侧,既正其侵地,则木在中衢,固宜翦去。

又湛种楸桐千余本,课户贮水,以严火禁。

又于民居得众汲旧井四,废而复兴,人得其利。

道傍之井,反在民居之下,其侵越岂不白乎?

望诏执政大臣辨正湛、穆是非,明垂奖黜。

湛守大郡,于湛不为重轻,但国家举错有所未安,奉职者将何以劝邪?

”未几卒。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改)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湖民略良人略;抢劫。

B.襄人不善陶瓦,率为竹屋率:

率领。

C.檐庑相逼,火数为害数:

多次。

D.课户贮水,以严火禁课:

督促。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周湛施政利民的一组是

①湛取古方书刻石教之,禁为巫者②湛治烦剧,能得其要

③湛尽覆其滥者④湛役三十万工,凿河十里以避之

⑤湛明著律令,约民以信⑥湛种楸桐千余本,课户贮水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⑥D.②③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湛任戎州通判时,由于当地百姓不懂医疗,病人仅靠请巫师为其驱鬼禳灾,因而耽误治疗。

周湛取古药方医书刻在石上教化百姓,并禁止巫祝骗人害命,在他的推动倡导下,戎州习俗得以改变。

B.周湛任江南西路转运使时,发现所属州县案牍的记载保存混乱无序,加上被告多已死亡或逃走,百姓诉讼无人对质,致使案子久拖不决。

周湛将文簿各立名目,按年月依次编号,极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朝廷下诏各地仿照实行。

C.周湛每到一地,即兴利除弊,造福百姓。

如在任夔州路转运使时减免了百姓的盐税定额从而省去征收柴草,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任江、淮制置发运使时,用劳役凿河十里来避开水势险要的石牌湾,使沿河百姓受益。

D.周湛出任襄州知州时,对侵占官道、易引发火灾的竹屋进行拆除,杜绝了火患;又

种植楸桐,并找到旧时废井重新利用,百姓得益。

但周湛的革新措施,损害了豪强的利益,以致周湛被诬告而调任相州知州。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湛至,度其所侵,悉毁彻之,自是无火患。

译文:

(2)但国家举错有所未安,奉职者将何以劝邪?

译文:

8.B(率:

一律,一概。

9.C(②说周湛明于治乱,善抓关要;③说周湛坚持原则,革除弊端)

10.B(“亡失”意为“丢失”,而非“死亡或逃走”)

11.

(1)周湛到任后,丈量所侵占的官道,/把竹屋全部拆毁,从此再没有火患。

译出大意给2分(“/”所分各1分);“度”(量长短)、“悉”(都,全)、“是”(这)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2)、只是国家的措施还有不稳妥的地方,/履行职责的人靠什么来得到鼓励呢?

译出大意给2分(“/”所分各1分);“有所”(有……的……)、“何以”(以何)、“劝”(勉励,鼓励)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周湛字文渊,邓州穰人。

考取进士甲科,任开州推官,改任戎州通判。

当地习俗不懂医疗,病人仅靠祈禳巫祝,周湛取古药方医书刻在石上教他们,禁止巫祝,从此人们才开始用医药。

多次升职为虔州知州。

起初,江、湖一带有人抢劫良家子女,卖到岭外做奴婢。

周湛到任后,想办法搜捕,又听取被卖者的自述,得到男女二千六百人,供给饮食让他们回家。

调任京西路,邓州美阳堰每年要征友劳役几十万人,灌溉州县职田,百姓却享受不到好处。

周湛奏请停办此项工役。

任江南西路转运使,州县文簿混乱无序,且多丢失,百姓诉讼无所凭据,很久无法裁决。

周湛将文簿各立名目,按月日排序,朝廷下令在各路推广这种做法。

周湛处理繁杂政务,能抓住要害,所到之处喜欢列条上书陈述政事利弊,前后数十百事。

任夔州路转运使。

云安盐井每年征收百姓柴草,以致百姓破产后仍还不完债,周湛减免了盐税定额从而省去征收柴草。

任江、淮制置发运使。

大江经过舒州长风沙,地势最险,称为石牌湾,周湛用劳役三十万人,凿河十里来避开它,人们认为有益。

任度支副使。

按原来规定,发运司奏荐军将到三司,不能审察他们却都要升迁。

至这时,奏荐三十五人,周湛全部审察其中滥竽充数的人。

出任襄州知州,襄人不善于制造砖瓦,都建造竹屋,年久侵占官道,檐庑相近,多次发生火灾。

周湛到任后,丈量所侵占的官道,把竹屋全部拆毁,从此再没有火患。

但豪强感到不便,提点刑狱李穆上奏说周湛扰民,调任相州知州。

右司谏昊及上疏说:

“周湛裁撤居民房屋,为的是官府;百姓侵占官道而主管官员禁止,这是职责所在。

况且听说周湛申明法令,以诚信约束百姓,是奉法行事,百姓自知有罪不敢上诉。

州从事高直温,是夏竦的女婿。

夏竦的宅院客店占地最广,所以向李穆进谗言,还说周湛砍树多少棵。

过去民居侵占官道,树在道旁,既然恢复了被侵占的路面,则树在道中,当然应该除去。

周湛又种楸桐一千多株,督促居民贮水,以严防火灾。

又在民居找到过去公用水井四口,把废井重新利用,人们得益。

道旁的井,结果却到了民居之下,侵占官道的情形还不明显吗?

希望诏令执政大臣分辨周湛、李穆的是非,奖惩分明。

周湛任大州太守,对他无足轻重,只是国家的措施还有不稳妥的地方,履行职责的人靠什么来得到鼓励呢?

”不久周湛去世。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张承业,字继元,唐僖宗时宦者也。

晋王兵击王行瑜,承业数往来兵间,晋王喜其为人。

及昭宗为李茂贞所迫,将出奔太原,乃先遣承业使晋以道意,因为以河东监军。

晋王病且革,以庄宗属承业曰:

“以亚子累公等!

”庄宗常兄事承业。

庄宗在魏与梁战河上十余年,军国之事,皆委承业,承业尽心不懈。

凡所以蓄积金粟,收市兵马,劝课农桑,而成庄宗之业者,承业之功为多。

自贞简太后、韩德妃、伊淑妃及诸公子在晋阳者,承业一切以法绳之,权贵皆敛手畏承业。

庄宗岁时自魏归省亲,需钱蒲博,赏赐伶人,而承业主藏,钱不可得。

庄宗乃至酒库中,酒酣,使子继岌为承业起舞,舞罢,承业出宝带、币、马为赠,庄宗指钱积呼继岌小字以语承业曰:

“和哥乏钱,可与钱一积,何用带、马为也?

”承业怒曰:

“臣,老敕使,非为子孙计,惜此库钱,佐王成霸业尔!

若欲用之,何必问臣?

财尽兵散,岂独臣受祸也?

”庄宗顾元行钦曰:

“取剑来!

”承业起,持庄宗衣而泣,曰:

“臣受先王顾托之命,誓雪家国之仇。

今日为王惜库物而死,死不愧于先王矣!

”阎宝从旁解承业手令去,承业奋拳殴宝踣,骂曰:

“阎宝,朱温之贼,蒙晋厚恩,不能有一言之忠,而反谄谀自容邪!

”太后闻之,使召庄宗。

庄宗性至孝,闻太后召,甚惧,乃酌两卮谢承业曰:

“吾杯酒之失,且得罪太后。

愿公饮此,为吾分过!

”承业不肯饮。

庄宗入内,太后使人谢承业曰:

“小儿忤公,已笞之矣。

”明日,太后与庄宗俱过承业第,慰劳之。

卢质嗜酒傲忽,自庄宗及诸公子多见侮慢,庄宗深嫉之。

张承业乘间请曰:

“卢质嗜酒无礼,臣请为王杀之。

”庄宗曰:

“吾方招纳贤才以就功业,公何言之过也?

”张承业起贺曰:

“王能如此,天下不足平也!

”质因此获免。

(《新五代史·张承业传》)

[注]蒲博:

赌博。

踣:

扑倒。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自贞简太后、韩德妃、伊淑妃及诸公子在晋阳者。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①公何言之过也。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

C.①乃先遣承业使晋以道意。

②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D.①吾杯酒之失,且得罪太后。

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张承业尽忠报国的一组是()

①承业一切以法绳之。

②蓄积金粟,收市兵马,劝课农桑。

③而承业主藏,钱不可得。

④承业奋拳殴宝踣。

⑤乃酌两卮谢承业。

⑥军国之事,皆委承业。

A.①②④B.③④⑥C.①③⑤D.②③⑥

1,3,5

10.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庄宗与张承业争执的第二天,太后和庄宗一起到张府去赔罪慰问。

B.庄宗的父亲临死前把他托付给张承业等人,庄宗平时非常敬重张承业。

C.庄宗想从国库中拿钱支付赌资和赏赐伶人,让儿子取悦张承业以讨取国库里的钱。

D.阎宝为讨好庄宗,令张承业去钱库取钱,遭到张承业严厉斥责,痛骂他忘恩负义。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庄宗常兄事承业。

(3分)

译文:

(2)阎宝从旁解承业手令去,承业奋拳殴宝踣。

(4分)

译文:

(3)吾方招纳贤才以就功业,公何言之过也?

(3分)

译文:

8.D(A.者,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B.何,副词,表反问,“怎么”;C.乃,连词,“于是,就。

”D.且,第一句中为副词,“将会”;第二句中为副词,“尚且”。

9.A

10.D(阎宝没有令张承业去钱库取钱。

11.(10分)

(1)译文:

庄宗平常像敬重兄长一样对待张承业。

(3分)[着重注意“常”(平常、总是)、“兄”“事”等词语。

]

(2)译文:

阎宝在一旁拉开张承业的手要他走,张承业使劲一拳把阎宝打倒在地。

(4分)[着重注意“解”、“令”“去”“踣”]

(3)译文:

我正在招纳贤才来助我成就功业,您怎么说出这样有失分寸的话来?

(3分)[着重注意“方”、“就”、“过”。

]

【参考译文】

张承业,字继元,是唐朝僖宗时的一名宦官。

晋王出兵攻打王行瑜,张承业多次出入兵间,晋王很喜欢他的为人。

等到昭宗被李茂贞逼迫,将出走太原,就先派遣张承业到晋阳说明去意,于是任命他担任河东监军。

晋王病重,把庄宗托付给张承业说:

“有劳各位辅佐他(庄宗小字亚子)!

”庄宗平常像敬重兄长一样对待张承业。

庄宗在魏地,与后梁在黄河一带交战十多年,国内一切事务全交给张承业,张承业尽心不懈。

积贮钱财粮食,招兵买马,鼓励农耕,征缴财税,凡是能够促成庄宗大业的事情,张承业的功劳最大。

从贞简太后、韩德妃、伊淑妃到各位公子,所有在晋阳的人,张承业全部按法律约束他们,有权势的豪门大户都自觉收敛,害怕张承业。

庄宗有时从魏地回来探亲,想要些钱赌博和赏赐伶官,可是张承业掌管钱库,要不到钱。

庄宗于是在钱库旁摆酒席,酒兴正浓时,庄宗就让儿子继岌为承业起舞助兴,舞毕,张承业就拿出宝带、钱币以及马赠送给继岌,庄宗指着钱库,喊着继岌的小名对张承业说:

“和哥缺钱用,你可以拿一垛钱赏他,何必用宝带和马呢?

”承业生气地说:

“我,是先王的老奴,我并不是替子孙考虑,吝惜钱库的钱,是为了帮助你成就霸王大业罢了!

如果你要用钱,又何必来问我?

钱花光,士兵就会各自逃散,难道只是我遭受灾祸?

”庄宗回头对元行钦说:

“拿剑过来!

”张承业起身拉着庄宗的衣角哭着说:

“我接受先王的重托,发誓要报仇雪恨。

今天能为大王珍惜钱财而死,死也无愧于先王了!

”阎宝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