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39.06KB ,
资源ID:716687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16687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分享阿房宫赋翻译一句一译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分享阿房宫赋翻译一句一译Word格式.docx

1、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建筑第二段(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的生活结果 第三段(议):失掉民心,迅速灭亡借鉴 第四段(议):爱民保国,免踏覆辙作业:1.自己搜集资料,试比较贾谊的过秦论、苏洵的六国论、柱牧的阿房宫赋在写法上的异同。2.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后记(经验、不足):教案内容教学过程(讲授内容、专业案例、职业案例、育人案例、提问内容与方法、导入方法、辅助教 学手段的使用、时间把握、作业布置、演示部分的策划、结束方式):重点环节提 示一、 导入新课贾谊的过秦论、苏洵的六国论都是以秦与六国的兴亡为论题,都针对当时朝政有 感而发,规劝当朝要引为鉴戒。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秦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

2、 异也。而杜牧的阿房宫蹴、同样对秦灭亡提出的见解是:火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 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牧借秦讽时的名篇一-阿房宫赋二、 讲授新课 阿房宫赋1关于作者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 佑之孙。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文人耿介,不屑逢迎。曾为宣州、扬 州等府署幕僚。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杜.牧年少时即 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 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

3、句为兵卫”, 强调文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文、赋、诗皆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柱”。关于杜牧【育人案例】阿房宫赋成就了杜牧的功名太学博士吴武陵偶然见到一群太学生聚成圈,争着读一卷文章,每读一句,都有人大声鼓 掌叫好,忍不住好奇,也凑过去,原来他们看的是应试举子杜牧的新作阿房宫赋。吴博士 读过之后同样振奋,立刻意识到杜牧是个可造之才,当下就骑着步履歪扭的毛驴去找主考官侍 郎崔偃。这些天来崔偃家门庭若巾,高官大员纷纷来托人情,鲜衣良马,冠盖云集,而今天他家又 摆开了宴席,招待前来拜见的官员。在席上乍听通报说吴太学骑头毛驴来了,他诧异得很,也 不敢怠慢,放下酒杯迎出去。吴武陵一见他就现场朗诵起阿

4、房宫赋,然后盛夸杜牧不仅有 文才,更有治国之才,最后挑明来意:让杜牧当状头!崔偃一下子为难了,因为第一名已经 有人嘱托过了。吴太学不放松:第三名呢? 一一也有人选了。那就第五名!吴武陵的态度简 直容不得崔偃犹豫。吴太学说完就走了这一年杜牧果然高中金榜。作为名相之后,杜牧自有一副不甘平庸、渴望建功立业的心胸,“也为妻子计,未在山林 藏。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郡斋独酌)而且,他特别主张读书应当留心“治乱兴亡 之迹,财赋甲兵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尤其强调知“兵”, 为此柱牧著有不少论兵论政之作,他注解的孙子兵法也流行后世。可惜他生在内忧外患交 困的时代,大唐的中

5、兴梦已渐渐破灭。杜牧及第后,长期处身幕府,辗转下僚。(蒋凡主编故 事本中国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2.阿房宫阿房宫的“阿房”读音0 pango “阿”,曲,指宫顶四周的曲檐。“房”同“旁”,宽 广的意思。阿房宫遗址在今陕西西安市阿房村。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始建,秦二世继建,至公 元前206年尚未完工,项羽兵入咸阳,放火烧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以为咸 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 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2滋以内麟上3 R复道,自

6、阿房渡渭,属之成阳,以像天 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 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丽山。”大意是:秦始皇以咸阳城小人多,旧山巅是高耸的宫阙(宫殿正门),再从宫阙兴修复道(上下两层的通道),渡过渭水,直达咸阳。 这一巨大工程,直到秦代灭亡都没完成。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在上述记载的基础上通过想 象写成的。3.写作背景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而藩镇跋扈,吐蕃、南诏、回鹘等纷纷 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国,已面临崩溃的前夕。杜牧针对这种形势,极力主张内 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为了实现这些理想

7、,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 富国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穆宗李恒以沉溺声色送命。接替他的敬宗李湛,荒淫 更甚:“游戏无度,狎昵群小”,“视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进见”:又好治宫室,欲营别 殿,制度甚广”:并命令度支员外郎卢贞,“修东都宫阙及道中行宫”,以备游幸。对于 这一切,杜牧是愤慨而又痛心的。他在上知己文章中明白地说:“宝历(敬宗的年号一一 引者)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可见阿房宫赋的批判锋芒,不仅指向秦 始皇和陈后主、隋炀帝等亡国之君,而主要是指向当时的最高统治者的。(瞿松林杜牧阿 房宫赋鉴赏,唐音阁鉴赏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4.文体介绍“赋”的名称始于战国

8、时赵国人荀卿的赋篇,至汉代形成固定的、独立的文体。“赋” 即铀陈之意,“铀采摘文”,“直书其事”,托物抒情,卒章显志为其主要特点。在结构上一 般可分为三个部分,前而有序,说明作蹴的缘由,用不押韵的散文或骈体文:中间是赋的主体: 后而有“乱”或“讯”的部分,对全篇作小结。它兼有韵文和散文的性质,是一种诗文参半的 独特文体。汉赋多鸿篇巨制,铺张扬厉,辞藻华丽,讲究文采。代表作有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 扬雄的甘泉、羽猎,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等。汉末出现了抒情小赋,一扫汉大赋规模宏大、歌功颂德、夸饰堆砌之旧习,多抨击朝政,揭露 社会黑暗,或歌颂爱情,抒写男欢女爱。代表作如张衡的归田赋,蔡邕的青衣

9、赋等。 此后,汉赋被六朝的“骈赋”所代替,骈赋往往用四字对或六字对,骈俪特征明显,而艺术风 格趋于多样。最著名的是鲍照的芜城赋。至唐宋时又发展为“律赋”,在篇幅、格律、对仗上要求更高。晚唐时期在古文运动的影 响下,蹴又发展为“文赋”,它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风格清新流畅。这一时期由于政治 黑暗,社会混乱,所以在内容上赋作往往具有比较明显的讽喻性或批判性,如本文阿房宫财: 就是一篇借古讽今的名作。“赋”是古文中介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形成于汉代,盛行于六朝。多用铺陈夸 张手法,极尽渲染之能事,语言讲究对偶,注重声律,辞藻华丽,富有文采,称为骈赋。唐宋 时,它已经爪尖散文化,句式参差,长短

10、不齐,多以散代骈,押韵也比较自由,人称“文赋”。5.朗读课文并翻译六国覆火,天下统一。四川山林中的树木被砍伐一空,阿房宫殿得以建成C (它)覆盖了 三百多里地,几乎遮蔽了天日。从翻山的北面建起,曲折地向西延伸,一直通到咸阳。渭水和 樊川,浩浩荡荡地流进了宫墙。五步一座高楼,十步一座亭阁:长廊如带,迂回曲折,屋檐高 挑,象鸟喙一样在半空飞啄。这些亭台楷阉啧抵号饕借不同的地势,参差环抱,回廊环绕象 钩心,飞檐高耸象斗角。弯弯转转,曲折回环,象蜂房那样密集,如水涡那样套连,损顷峨峨, 不知道它们有几千万座。那长桥卧在水面上(象蛟龙),(可是)没有一点云彩,怎么会有蛟龙一般温暖;大殿里舞袖飘拂,使人感

11、到寒气,仿佛风雨交加那样凄冷。就在同一天内,同一座 宫里,而气候冷暖却截然不同。(六国的)宫女妃嫔、诸侯王族的女儿孙女,辞别了故国的宫殿阁楼,乘坐乘车来到秦国。 (她们)早上唱歌,晚上弹琴,成为秦皇的宫人。(清晨)只见星光闪烁,(原来是她们)打开 了梳妆的明镜;又见乌云纷纷扰扰,(原来是她们)一早在梳理发鬓:渭水泛起一层油腻,(是 她们)泼下的脂粉水呀;轻烟缭绕,香雾弥漫,是她们焚烧的椒兰异香。忽然雷霆般的响声震 天,(原来是)宫车从这里驰过;辘辘的车轮声渐听渐远,不知它驶向何方。(宫女们)极力显 示自己的妩媚娇妍,每一处肌肤,每一种姿态,都极为动人。(她们)久久地伫立着,眺望着, 希望皇帝能

12、宠幸光临;(可怜)有的人三十六年始终未曾见过皇帝的身影。燕国赵国收藏的奇 珍,韩国魏国聚敛的金银,齐国楚国保存的瑰宝,都是多少年、多少代,从人民手中掠夺来的, 堆积如山。一旦国家破亡,不能再占有,都运送到阿房宫中。(从此)宝鼎(看作)铁锅,宝 玉(看作)石头,黄金(当成)土块,珍珠(当作)砂砾,乱丢乱扔,秦人看着,也不觉得可 惜。唉! 一个人所想的,也是千万人所想的。秦始皇喜欢繁华奢侈,老百姓也眷念着自己的家。 为什么搜刮财宝时连一分一厘也不放过,挥霍起来却把它当作泥沙一样呢?甚至使得(阿房宫) 支承大梁的柱子,比田里的农夫还要多;架在屋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织女还要多;参差不 齐的瓦缝,比人

13、们身上穿的丝缕还要多:直的栏杆,横的门槛,比九州的城廊还要多:琴声笛 声,嘈杂一片,比闹市里的人声还要喧闹。(这)使天下人们口里虽不敢说,但心里却充满了 愤怒。秦始皇这暴君的心却日益骄横顽固。于是陈胜吴广揭芋而起,刘邦攻破函谷关;项羽放 了一把大火,可惜那豪华的宫殿就变成了一片焦土!灭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火秦国的是秦王自己,不是天下的人民。如果 六国的国君能各自爱抚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了:(秦统一后)如果也能爱惜六国的百 姓,那就可以传位到三世以至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灭亡他呢?秦国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 的灭亡而哀叹,却使后代人为它哀叹:如果后代人哀叹它而不引以为鉴,那么又要让更

14、后的人 来哀叹他们了。6.结构层次本文通过对阿房宫的铺采绘形,揭露了秦皇的暴虐奢侈和由此造成的严重后果,以此作为 历史教训,向后世的统治者提出警告。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段:描写阿房宫的宏大规模、堂皇富丽,突出其雄伟壮观的气势。第二段:描写阿房宫里的美人之盛、珍宝之富,突现秦皇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的生活。第三段:以议论抒发悲愤之情,揭露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自取灭亡。第四段:进一步论断秦和六国灭亡的原因,警戒统治者爱民保国,免蹈覆辙。7.分析课文(1)学习第一段提问:本段主要写什么?分几层来写?明确:本段主要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可分三层。1第一层(“六王毕”四句)写秦统一的气概,阿房宫的规模和建造它

15、的辛苦。2第二层(从“覆压三百余里”到翁冽糜备板从全景到本体构筑,写阿房宫的雄伟壮 观,宏伟瑰丽。其中“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两句,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 雄伟气势,给人一个总体的印象:广、高。自“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到高低冥迷,宽广。(2) 学习第二段第二段主要写什么?内容可分为几层?第二段写阿房宫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本段内容可分三层。1第一层(从“妃嫔媵婚”到“为秦宫人”)接上文,点出那些供秦始皇享乐的歌舞者, 乃是六国的“妃嫔媵嫡,王子皇孙”。同时又回应“六王毕,四海一”说明歌舞者的由来。2第二层(从“明星荧荧”到“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通过六组排比

16、句,写宫人梳妆打 扮,既表现了他们的悲惨命运,又揭示了秦始皇的骄奢淫逸。3第三层(从“燕赵之收藏”到段末)承上歌舞之盛,美人之多,进而写珍宝之富。由写 人的被欺压转而写物的被践踏。(3) 学习第三段第三段主要写什么?本段由描写转向议论,显示出作这篇赋文的本意。共分三层。1“用之如泥少”以上为第一层,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2从“使负栋之柱”到“日益骄固”为第二层,用六组比喻句排比,尽情地揭露了秦王朝 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也写出了郁积人民胸中的愤怒和仇恨。3最后四句是第三层,写了三件史实:“戍卒叫”写陈涉、吴广起义,“函谷举”写刘邦 破关,“楚人一炬”二句写项羽火烧阿房宫。

17、它们共同表现了貌似强大的泰王朝在人民起义的 怒涛中迅速土崩瓦解灰飞烟灭的可耻可悲下场,突出了人民的巨大力量。(4) 学习第四段分析内容1“呜呼”一词用在段首,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呜呼”之后的四句话 说出了一个什么道理?“呜呼” 一词领起全段,表现了作者对历史教训的沉痛感触,加强感情色彩,起到 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的作用。“呜呼”之后的四句话提出论点,阐明兴亡自取的道理。2“嗟夫”后用假设语气要说明什么?嗟夫”后用假设语气申述论据,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的息息相关。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一句中的 四个“后人”,各指什么?这句话有什么

18、深意?第一、二、四个“后人”指秦以后的人,包括作者当时的唐统治者,第个“后人” 指唐以后的统治者。这句话提醒唐统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辙。4作者认为六国与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请一句话概括本段段意。原因都是不爱其民。段意是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8.欣赏文章的结构(1) 根据内容,文章可分为几大部分?它们之间是怎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它们之间 什么关系?(结合“赋”的特点)文章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2段)是叙事,第二部分(3、4段)是议论。 “赋”的特点在于“体物言志”,即铺醐撤推谊赞志。因此说,两部分之间是铺事与写志 的关系。铺事是写志工的基础,写志是铺事的目的

19、。(2) 文章的第3、4能否对调?为什么?民的本质。“眼光”更深远,将一千年前的“史实”与千年后的“现实”联系起来,生发成一 条规律。(3)这篇文章的结构具有什么特点?文章的结构十分严谨、巧妙。先写阿房宫的排场建筑及如云美女,暗示着秦统治者 的荒淫和奢侈,并暗示着他们的前途。再写秦的纷奢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天下之人,不 敢言而敢怒”托出如火山即将爆发的形势。最后写秦不以六国为鉴,终于自食其果,那么当时 统治者如不以秦为鉴,又会有什么结果呢?环环相扣,真可谓“笔所未到气已吞”。9.写作特色描写与议论的相得益彰是此赋的最大特色。本篇的描写与议论是巧妙统一,相辅相成的。读完全文,豁然明白,一、二

20、段所有瑰丽、 奢华的描写,原来都是为了后两段的议论张本的。宫楼殿宇,越是写得壮观繁华,后文的议论 就越是孔实可信。而后半部的议论中也含有动人的描写,如“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 夫” 一段,一连六个巧比并排而下,不仅形式工整,而且对比强烈一一柱和农夫、椽和工 女、钉头和粟粒、瓦缝和帛缕、栏槛和城郭、管弦和言语,既避免了议论的干枯,又使阶级矛 盾的尖锐化不言自明。而且,前而铺陈夸张之描写,有了后面正义宏论的配合之后,才彰显、 深化了它的价值和意义,虽极力夸饰,也不显得浮靡,有着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此外,议 论还带有浓烈的抒情性。如以“嗟乎”、“呜呼”、“嗟夫”开头的各小段,都洋溢着愤慨、 痛惜

21、与哀怨交织的而成的复杂情感。总之,铺叙描写、抒情议论紧密结合,使得文章有景有事、 有情有理,刚柔相济,动人千古。10.比较阅读简要比较阿房宫赋与过秦论在写法上与本文的异同。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学样式,所以它的文学色彩更浓一些,在行文上更 注重描写、铺陈、夸饰等文学手法的运用,所以阿房宫赋前三小节不拘于具体的“现实和 真实”,而是发挥想象和联想极力描绘秦的奢摩荒淫。过秦论严格说应是一篇史论,它应 以史为依据、基础,所以应集中更多的笔墨来陈述、记叙相关的历史史实,再在史实的基础上 提出自己的观点三、 总结全文读一篇好文章,总是唇齿留香,阿房宫赋就这种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好文不厌百回读, 希望同学们课后反复诵读和咀嚼,模仿运用,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四、 布置作业1.自己搜集资料,试比较贾谊的过秦论、苏洵的六国论、杜牧的阿房宫赋在写 法上的异同。2.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 o 附录资料杜牧司勋字牧之,前身应是梁江总,心铁已从干镇利,汉江远吊西江水,整理I尼克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 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