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6.09KB ,
资源ID:723233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23233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docx

1、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课题家乡的风俗课型习作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借鉴本单元课文描写风俗的方法,抓住主要特点介绍一种风俗,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2. 写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适当穿插风俗的特点或者来历,重点描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感受。3. 自主合理地表达出对风俗习惯的看法。4. 和同学分享交流习作,互相改一改,编成一本风俗集。教学重点描写一种风俗习惯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教学难点在介绍风俗习惯时候,能够详略得当,进行描写。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的风俗活动。2. 尝试介绍自己经历的一种风俗活动,重点介绍经历和感受。3. 初步知道介绍风俗活

2、动的介绍方式和注意事项。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网络、亲朋好友了解民俗文化,每人至少准备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或者熟悉的民俗进行介绍,或者调查本地的民俗活动。2教师准备民俗相关的图片、文字介绍。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5 )分钟【出示课件1】一、谈话导入,引入民俗主题(2分钟)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请同学们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一说家乡的风俗。(板书:家乡的风俗) 通过介绍民族文化,知道民俗活动历史悠久,为接下来的环节做铺垫。新课教学(33 )分钟二

3、、初步去了解不同的民俗活动,知道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民俗,感受民俗活动的多样性。(板书:多样性) 【出示课件2】 1、“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教师出示图片,简要介绍不同地方的风俗。师:中国的民俗,在世界也是最为多样,最为丰富的!中国不仅仅有五十六个民族,还有别致多样的民俗活动,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积淀,被人们代代相传。而且这些习俗背后还有很多传说,很多美好的传说,直到现在,仍深受大家的欢迎。 【出示课件3】2、结合ppt图片简要介绍以下传统民俗:五月五,是端阳,屈原投水汨罗江。包粽子赛龙舟,纪念习俗不可丢。吃炸糕,绣香囊,挂艾蒿,饮雄黄,驱邪除秽有偏方,卫生习惯天天讲。(端阳节,也就是端午

4、节,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秀香囊等,在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为了让屈原能够安息,不受鱼类的打扰,人们就想出这一系列的纪念活动。)七月七,去油泥,牛郎鹊桥会织女。想学织女巧巧手,葡萄架下听私语。(七夕,来源于我国历史上的美丽传说,传说凡间的牛郎和天上的仙女相爱了,可是由于天上和人间的界限,玉帝规定每年只能见一次面,于是,每年的这个时候就成了有情人相会的特别的日子。)除夕夜,要过年,千家万户庆团圆。(关于过大年前的除夕 你们应该最了解,过年的前一天叫做除夕,主要准备过年的衣服、食物,贴对联、收拾家里,有的家庭还会有守夜的活动,希望岁岁安康。)教师总结:这些呢,都是中国传统民俗,端

5、午吃粽子,重阳插茱萸,还有最让你们开心的就是过大年,对不对,过年不仅仅会有新衣服、好吃的东西,而且还有红包收!老师都很羡慕你们。2、鼓励学生说说通过老师的介绍,自己对哪种民俗最感兴趣?也可以请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亲身感受。或者说一说自己家乡的风俗。【出示课件4】3、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课前准备,小组交流讨论:你为大家介绍的家乡的风俗是什么?它会有哪些有意思的活动?你自己的感受和经历是什么?4、表达交流。小组成员交流后,派代表到全班面前进行展示,对于一种或者两种感兴趣的民俗活动进行介绍,要求说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并且谈谈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民俗活动。以学生的亲身经历激发他们表述的欲

6、望和兴趣。通过交流,探索表述民俗的注意事项,为接下来介绍民俗活动、民俗写作活动提供经验。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2)分钟三、教师点评并且布置作业根据学生的介绍,详略以及介绍方式进行简要点评和总结,让学生学习如何明白哪里需要具体介绍,哪里需要简单说说。同时在学生的介绍中了解更多的民俗特色。(板书:详略得当)注意事项:简要介绍民俗的名字、由来、寓意、民俗内容。重点介绍自己的感受和经历的细节情况。请同学尝试写写自己介绍的民俗活动。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描述,学习描述的艺术,并让学生自己实践。课堂作业新设计1.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其中最为我国人民熟悉的四大节日是( )

7、A春节 元宵 清明 端午 B春节 清明 七夕 中秋 C春节 端午 重阳 腊八 D春节 清明 端午 中秋2春节也叫“过年”,传说和一种叫做“年”的怪兽有关。人们为春节所做的一些准备和活动,据说也和驱赶这种怪兽有关。下列活动和“年”这种传说无关的一项是( )A放爆竹 B守岁 C贴春联、挂年画 D吃饺子3常言道“正月十五闹元宵”,一个“闹”字,就凸显出节日内容的丰富多彩。除了观灯、猜灯谜、闹社火、划旱船和吃元宵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活动。下列活动中不在元宵节进行的一项是( )A耍龙灯 B.放风筝 C.舞狮子 D.踩高跷4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是在( )A丰收年景的69月 B.每年秋天 C.清明后10天 D.

8、端午前5.傣族饮食中,最具特色的是( ) A.糯米饭 B.菜团 C.竹筒饭6.汪曾祺先生说:“节日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的精神抒情诗,她里面保养着这个民族常绿的童心。”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源头和文化意义。下面所列内容,与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关系最不密切的一项是( )A农事生产 B宗教信仰 C神话传说 D名人故事7.我国古代过春节,一般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的祭灶就开始了,这一天也叫做“小年”, 而人们通常用来祭祀灶王爷的食物是( ) A元宵 B麦芽糖 C腊八粥 D饺子8.王安石写过有关春节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的“新桃”“旧符”指

9、的是( )A画着门神的桃木板 B窗花 C年画 D门槛9.据说大书法家王羲之写在自己家门口的春联经常被人偷偷揭去,令他很是苦恼。后来他在除夕夜又写了一副,但只让家人贴出春联的上半截,春联居然没有被再偷,第二天他再接着贴上下半截。这副春联的下半截分别是“今朝至”和“昨夜行”,请问它的上半截分别写的是( )A春风春雨 新年新岁 B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C莺啼北星 燕语南郊 D悠悠乾坤 昭昭日月10.孩子们是盼望过年的,因为在除夕之夜,可以从长辈那里得到压岁钱。给压岁钱的习俗从汉代就开始了,它最初的含义是( )A压邪驱鬼 B望子成龙 C祝福健康 D招财进宝 【答案】1-5 DDBAC 6-10 BBAB

10、A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写作环节,体会介绍一种民俗活动时候的技巧。2通过写作的方法,加深对于民俗活动的体验和了解。3.能够合作设计一本民俗集。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3 )分钟一、复习上节课,导入新课。1.请学生回忆上节课介绍过的民俗活动。2. 回忆上节课介绍民俗活动的技巧,做到详略得当。 通过回忆上节课的所学,体会介绍民俗活动需要做到的详略得当,为写作环节做铺垫。新课教学(28 )分钟二、请学生根据上节课所了解的民俗活动或者自己感兴趣的民俗活动,编写写作提纲。(5-10分钟)1鼓励学生编写提纲。师: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中国不同特点的传统民俗,有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粽子节,有为驱逐年兽

11、、祈求平安的春节,还有浪漫的牛郎和织女相会的七夕这些啊,都是我们国家文化宝库中整体的文化结晶,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意思。那么今天呢,你们就可以通过写作的方式来写写自己经历过的民俗活动,可以写你自己包粽子的经历,也可以写过春节的时候的感受家乡的风俗有很多,请大家注意选取材料,详略得当。所以,大家不要急于下笔,先好好构思,编写好习作提纲。【出示课件5】习作提纲的要求:(1) 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2) 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以介绍?(3) 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4) 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定什么题目?教师:列提纲的作用就像是搭建房子的整个框架,先把轮廓搭建起来,再填

12、充细节。这样写文章就方便多了。(板书:编写提纲)2教师指导,针对学生编写过程中的问题进行集中指导。 教师可以请各组说说编写提纲中遇到的问题,并且进行针对性讲解和指导。 三、尝试完成民俗的写作草稿,并且进行互评、修改。(10分钟)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提纲,完成作文草稿。2小组内进行分享、交流、找问题、评价。3品评写得好的文章,并且教师集中讲解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鼓励学生修改、完善。4写作注意事项:不少于400字;最好集中一种民俗活动介绍;要写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详略得当,不能像是记流水账。四、完善草稿,正式誊写。(5分钟)初步学习编写提纲。通过对于民俗作文活动的交流和修改,感受详略得当的

13、好处,意会写作的技巧,完善自己的作文。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7)分钟五、鼓励学生完成民俗集的编写部分。建议将不同民俗收集在一起,主要介绍民俗名字、由来、内容。也可以贴上活动的场景照片。 引导学生懂得,同样写除夕,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写出个性,写出特色。板书内容家乡的风俗多样性详略得当编写提纲教学反思民风民俗类作文是一种比较好写的话题作文,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地方都有各自延续传承的独特的民俗。但民俗文化涵盖的内容太广泛,很多人只知其中一二,如窥冰山一角,对丰富的民俗文化的真正内涵知之甚少。因此,家乡的风俗这一习作课题看似好教,实则有很多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我还是紧扣单元课文,总结详略得当的

14、手法。然后,采用与同学们相互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同学们了解不同家乡风俗的魅力,提升习作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我让学生在课前就搜集丰富的相关资料,挖掘民俗文化的内涵。我们要写有关春节风俗的文章,就要搜集其相关的资料,如:贴春联、吃年夜饭、放爆竹、祭祖、守岁、拜年,等等。只有了解了这些风俗,我们才能全面了解春节。另一方面就是引导学生们筛选素材,学生们搜集的相关资料是很多的,但是不可能全部都用到作文里,这就要让学生们写作主题进行取舍。这个环节通过学生们的交流讨论还是能够完成的。再就是,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材料。这里我主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材料的详略问题。对表现主题有利的素材要详写,和主题关系不大的

15、可略写,没有关系的就不写。只有材料详略得当,才能凸显文章的主旨。第二,材料安排的先后顺序。选择好的材料不可随意堆砌,要有统筹全文的能力,在总体构建好文章后,能够合理安排所用材料的顺序。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有很多方面的学习并没有细致化,导致有些内容理解不清,之后也会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争取做到理解清晰,便于观察。我在教学过程中就忽视了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文体。一般来说,小学生写记叙文会比较好,也容易写得生动形象。说明文也是比较适用的一种文体,但是要注意详略得当和运用生动的语言,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总的来说,在此堂客的教学过程中有“获”也有“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

16、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分得分卷首语:亲爱的同学,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沉甸甸的果实正躲在树丛后面笑吟吟地望着你,在你即将离开母校之际,这份语文试卷将为你提供展示自己才华和学识的舞台,愿你努力攀爬,细心采摘,到时那最美,最甜的硕果肯定会在你的手中“绽放”!用你的真情和智慧感谢多年来悉心培育你的老师和家人,也为自己金色的童年涂上最美、最亮的色彩!一、读拼音,写词语。(8分)dun lin fi cu sun bn do o( ) ( ) () ( )shn dn d jio chu yjun zn( )( ) ( ) (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汉字,用横线

17、标出来。(4分)不可估量(lin lin)瑰丽(uu)炊事员 (chucu)曲(q q)线 震(憾 撼) 书(籍 藉) 冻 (僵 疆) 绸(缎锻)三、我会查字典。(8分) “鼎”字用部首查字法查( )部,再查( )画,第六笔是( )。在字典中有几种解释:古代煮东西的器物 锅 正当;正在 ,在“春秋鼎盛”词中选第( )种解释。写出四个带“鼎”字的四个词语( )、( )、( )、( )。三、照样子先把成语补充完整,再在横线上写出这些故事成语的主角。(5分)卧(薪)尝胆 勾践 负( )请罪 ( )忠报国 破釜( )舟 望梅止( ) 三顾( )庐 四、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1.父亲鼓励我说:既有一,

18、何不能有二?改为陈述句: 2.怀特森先生说:“关于猫猬兽的一切,都是我故意编造出来的。”改为转述句: 3.某公司开业广告说:“免费赠送小礼品,赠完为止。”修改病句: 五、日积月累。(6分) 1.一鼓作气,_,_。 2._ ,天下物无全美。 3.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_。 4.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_,_!六、把相关的内容用线连起来。(4分)种树者必培其根 惟弈秋之为听 凡卡 笛福 操千曲而后晓声 种德者必养其心 鲁滨孙漂流记 契诃夫 守信是一项财宝 观千剑而后识器 匆匆 毛泽东 其一人专心致志 不应该随意虚掷 为人民服务 朱自清七、按要求写诗句。(8分) 赞颂美好品质的: 表

19、示寄情山水的: 抒发送别之情的: 描写传统节日的: 八、阅读短文,答题。(21分)茶杯与茶壶 一位深感失望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法门寺,对住持释圆和尚说:“我一心一意要学习丹青,但至今没有找到一个能令我满意的老师,许多人都是徒有虚名,有的画技还不如我。”释圆听了,淡淡一笑说:“老僧虽然不懂丹青,但也颇爱收藏一些名家精品。既然施主画技不比那些名家逊色,就烦请施主为老僧留下一幅墨宝吧”年轻人精神一振,问:“画什么呢?”释圆说:“老僧最大的嗜好就是爱品茗,尤其喜欢那些造型典雅古朴的茶具。施主可否为我画一个茶杯和一个茶壶?”年轻人听了,信心十足地说:“这还不容易?”于是铺开宣纸,寥寥数笔,信手画出一个倾

20、斜的水壶和一个造型典雅的茶杯。那水壶的壶嘴正徐徐流出一道茶水来,注入那茶杯中。年轻人沾沾自喜,问:“这幅画你满意吗?”释圆微微一笑,摇了摇头,说:“你画得不错,但还是有失偏颇,将茶壶和茶杯的位置放错了,应该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呀。”年轻人听了,说:“大师糊涂了吧,哪有茶杯往茶壶里注水的?”释圆听了,说:“原来你懂得这个道理啊!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但你总是将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壶还要高,香茗怎么能注入你的杯子呢?涧谷把自己放低,才能得到一股流水;人只有把自己放低,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与经验。” 此时,年轻人 。1.“颇”用音序查字法查音序( )用部首查字法查部首( )“颇”

21、在字典里的解释有:不正;很。第二自然段中“颇爱收集”的“颇”应选第( )种解释;第三自然段中“有失偏颇”的“颇”应选第种( )解释。(4分) 2.请你照样子各写出两个成语:(4分) 一心一意(含数字式): 寥寥数笔(AABC式 ): 3.将第三自然段中加横线的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句子原意。(2分) 4.请你依次摘录文中描写年轻人神态或内心的词语,并在文章最后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5分) 5.年轻人“没有找到一个能令我满意的老师”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3分) 6.谈谈你对“涧谷把自己放低,才能得到一股流水;人只有把自己放低,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与经验。”这句话的理解。(3分) 九、开心习作。

22、(30分)一个人亲身经历一些有意义、有情趣的活动,会在记忆里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每一个精彩的活动留下的都是一粒珍珠。长大以后,岁月的丝线把这些珍珠串起来,就成了人生珍贵的项链。同学们,在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们学校一定组织过许多浯文实践活动,请选择印象最深的一次写下来(题目自拟)。要求:把活动的经过写清楚。 注意把有意义的地方写具体。 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字数在450字以上。期末测试题答案一、锻炼 翡翠 蒜瓣祷告圣诞打搅抽噎捐赠二、不可估量(lin)瑰丽(u)炊事员 (chu)曲(q)线震 (撼)书(籍) 冻 (僵)绸(缎)三、“鼎”字用部首查字法查(目)部,再查(七)画,第六笔是(竖折

23、折)。在“春秋鼎盛”词中选第()种解释。写出四个带“鼎”字的四个词语:人声鼎沸、革故鼎新、鼎力相助 一言九鼎。三、卧(薪)尝胆 勾践 负(荆)请罪 廉颇 (精)忠报国 岳飞 破釜(沉)舟 项羽 望梅止(渴) 曹操 三顾(茅)庐 刘备 四、改为陈述句:父亲鼓励我说:既有一,就可以有二。改为转述句:怀特森先生说,关于猫猬兽的一切,都是他故意编造出来的。修改病句:某公司开业广告说:“赠送小礼品,赠完为止。”五、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3、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4、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起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

24、生!六、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凡卡 契诃夫其一人专心致志 惟弈秋之为听鲁滨孙漂流记笛福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匆匆朱自清守信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 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七、这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运用,比较灵活。(略) 八、1、“颇”用音序查字法查音序(P)用部首查字法查部首(页)第二自然段中“颇爱收集”的“颇”应选第()种解释;第三自然段中“有失偏颇”的“颇”应选第种()解释。 2、一心一意(含数字式):十全十美 七上八下 寥寥数笔 (AABC式):彬彬有礼 津津乐道 3、大师糊涂了吧,没有茶杯往茶壶里注水的。4、失望、精神一振、信心十足、沾沾自喜;恍然大悟。5、他就像高高在上的茶壶,居高自傲,不会谦虚求学。(答案也可以用原文组织语言)6、此题可以联系文中或学生生活答题。(略)九、(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