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1 ,大小:736.61KB ,
资源ID:72571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2571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初三化学全一册教案共99页.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初三化学全一册教案共99页.docx

1、初三化学全一册教案共99页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课时1 化学研究些什么(1)自学导航1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里,从古到今,人类的生存,离不开 . 和 . 。2化学研究的内容是1 研究物质的_ _和 2 研究物质的_ _和 3 研究物质的_ _和 3 是物理变化,_是化学变化。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变化是 。它能使水.二氧化碳转化成 和 。4. 叫物理性质如 等。 叫化学性质。5.把灼热的金刚石放入液态氧气中,金刚石可以燃烧是 变化。金刚石坚硬是 金刚石的 性质。金刚石能燃烧是金刚石的 性质。指点迷津1.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矿石粉碎 B.木材烧焦变黑 C.酒精挥发 D.冰熔化成水分析:要判断

2、某一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关键是看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A属物质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物理变化,C、D属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也没有新物质生成,属物理变化,B.木材烧焦后变成了一种不同于原木材的黑色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化学变化。答案选B2.下列物质的性质,属化学性质的是 A.煤气能燃烧 B.液氧呈淡蓝色C.糖能溶于水 D. 通常情况下氮气没有气味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B.液氧是淡蓝色,只需通过观察而不需通过发生化学变化即可表现出来,属物理性质,C.蔗糖溶于水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蔗糖溶于水属物理变化,属物理性质)。D.氮气没有气味可通过闻能感觉到(不发

3、生化学变化)。A.煤气燃烧是化学变化,故煤气能燃烧属化学性质。基础评价1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有状态变化B.有颜色变化C.有发光.发热D.有新物质生成2.下列属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木炭是黑色固体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C.铜有良好的导电性D.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3.下列各组物质属同一物质的是 ( ) A.水和冰 B.木材与木炭C.铁和铁锈 D.木炭和二氧化碳4.下列变化属物理变化的是 ( ) A.汽油燃烧 B.石蜡熔化C.钢铁生锈 D.光合作用5.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不属物理性质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g/LB.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

4、体C.氮气难溶于水D.碳酸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6.在蜡烛燃烧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是 ( )A 物理变化B.只有化学变化C.只有状态改变D.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7.下列各组变化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铜棒抽成丝,泥沙静置后澄清B.高粱酿酒,敞口放置的白酒气味变淡C.食物腐败,铁矿石粉碎D.石蜡熔化,铁生锈8.下列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A.钢铁生锈 B.冰雪熔化C.光合作用 D.砂糖炭化9.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鉴别下列各组物质(1)酒精和水_ _(2)蔗糖和食盐_ (3)铁和铜_ _ (4)面粉和碱面(碳酸钠)_10.a、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b、

5、易挥发c、能与水以任意比率互溶 d、酒精易燃烧 e、常用作燃烧,是一种绿色能源 f、点燃酒精生成二氧化碳和水a-f中属酒精物理性质的是_属酒精化学性质的是_ _ _属酒精发生化学变化的是_ _属酒精用途的是 拓展探究观察: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首先,实验观察是提出问题的重要源泉;其次,实验观察是获得化学实验事实的有效方法。一般说来,我们可以利用五种感官-视.听.味.嗅.触来进行观察,观察的范围一般有如下几点:a、 反应物的颜色.状态b、 反应过程的伴生现象:放热.发光.溶解.爆炸c、 生成物的颜色.状态,以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为主。化苑漫步化学史知识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和烧瓷器。

6、我国劳动人民早在商代就制造出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就会冶铁和炼铜。我国酿造有悠久的历史,上古时期的夏代,我国已有了酿酒工艺,醋的发明等。我国是最早用人工方法合成蛋白质和核糖核酸的国家。我国著名的化学家侯德榜成功地改进了生产纯碱的索尔维法,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课时2 化学研究些什么(2)自学导航1化学变化中,常伴随一些现象,如 、 、 、 、 等。 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以 . . 等形式释放出能量,有些化学变化需要外界提供 ,如植物的 事实表明,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 或 。3 常生活中,通过 来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还不够,认识并揭示物质世界的奥秘,还要借助于 进行科学探究。4 经过

7、长期的探索,人们发现各种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 构成;各种物质都有一定的 和 。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世间万物仅仅由100多种 组成。5 科学探究的方法一般是(1) (2) (3) 在科学探究中,科学结论是如何得出的 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 是人类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指点迷津1 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酒精可作燃料 B.铜丝可作导线B. 氢气用于充灌探空气球D.蜡烛用于照明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化学性质”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的性质,A选项中酒精被用作燃料,是利用酒精燃烧放热即发生化学变化表现的性质,

8、为化学性质;B选项铜丝做导线是因为铜丝能导电,而金属导电过程并无新物质生成,因此金属导电性是物理性质;C项中氢气用充灌探空气球是利用氢气密度比空气轻的物理性质;D项中蜡烛用于照明是由于蜡烛可以燃烧并发光,是化学发性质,故答案选A和D学习化学,能够理解“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和学会“科学利用物质的性质,使物质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能够根据常见物质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认识物质的性质,以形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的观点。基础评价1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察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就 一定能判断有无化学变化发生B 燃和加热是不一样的C 国古代化学工艺在世界上享有 盛

9、名的,如制火药,烧瓷器D 光.发热不一定是化学变化2 判断镁带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A 放出大量的热B 生成白色固体物质C 发出耀眼的强光D 剧烈燃烧3 加热某固体产生了气体,对于这一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属化学变化 B.属物理变化C.如果是化学变化,就不可能存在物理变化D.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4 下列四种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的类型不相同,这种变化是 ( )A.变形 B.蒸发 C.凝固 D.燃烧5 做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需使用的仪器是 ( )A.铁架台和试管B.试管夹和烧杯C.铁夹和燃烧匙D.石板网和坩埚钳6 下列物质的应用决定于它的物理性质的是

10、 ( )金属铝制导线用天然气、液化气、煤气做民用燃料从海水中可以制得食盐用石灰石烧石灰A. B.C. D. 7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钢材建筑房屋B 金刚石用来裁玻璃C 液氢作为火箭燃料D 石墨用作电极8.镁带在燃烧前是 色 体。 镁条在燃烧时 大量的热,发出 光,镁条燃烧后生成了 色 状的物质。9.在火焰上灼烧 的铜丝,片刻后取出变成 色。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现象是 。加热碳酸氢铵现象是 、 鸡蛋放在白醋里的现象是 10.某学生分两步进行实验将硫粉和铁粉在研钵中研磨并混匀加热上述混合粉产生剧烈的发光,发热现象,证明实验的变化是物理变化的方法是 证明实验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11、的方法是 拓展探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烛芯组成的,运用除味觉以外的所有感官,尽可能对一支蜡烛在点燃前,燃着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详细观察,并将观察到的现象作详尽的客观的描述和记录。化苑漫步诺贝尔生于瑞典,是一位杰出的化学家,也是富有创业精神的实业家和伟大的发明家。他一生共获得科学技术发明专利达350多项。诺贝尔有坚忍不拔的意志,经过艰苦卓绝.顽强不懈的奋斗,他终于试验成功了举世闻名的硝化甘油安全炸药。诺贝尔在晚年发现自己的发明创造被愈来愈多地用作发展武器和进行战争的手段,深感痛心和不安。在临终前他立下遗嘱,决定把自己的900余万美元财产献出,作为奖励科学家发明创造和促进

12、世界和平的基金。诺贝尔奖从1901年至今已颁布发百年,得奖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医学科学家.文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达1000多人。课时3 化学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自学导航1.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在古代我国 的制造、 和 的冶炼与应用, 的发明, 都是举世闻名的。2.近代以来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促进社会生产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如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 和 ,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高效的 和 ,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了 保证。3.当代人类面临着诸多问题,如 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 的发展。4.学习化学能帮助你更 更 地和生活。5.问答题,你能说出哪些自然资源。6.南极臭氧空洞的形成的一个原因是制冷设备

13、中使用的 。指点迷津据研究,塑料袋几百年都不能腐烂,一节电池能污染一平方米的土地达几十年之久,这些垃圾的处理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大事。有些国家已经制定了严格的法令,规定垃圾分类.集中回收,你认为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分析:垃圾的回收利用有两个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垃圾的的回收有利于环境保护。垃圾是主要的环境污染物之一,垃圾腐败分解过程中放出的有毒气体会污染大气;垃圾中的重金属离子.腐败产物会污染水体;垃圾能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污染;垃圾倾倒到海洋中,还会威胁水生物的生长。二是垃圾的回收能变废为宝。“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垃圾中的许多物质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如可燃性垃圾可用于产生沼气.发电等,废

14、弃金属.橡胶.塑料等可再生利用等。通过解答该题,我们要学习如何全面地分析问题的方法。像垃圾的回收利用问题,我们不能仅从环境保护上认识其意义,还要知道垃圾的回收利用也是综合利用资源的一种重要措施。同时,我们还能知道垃圾的回收利用是全社会的事,我们中学生也应为此作出自己的贡献。基础评价1.为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环境保护问题,下列不需用化学科学发挥重要作用的是 ( ) A.南极上空臭氧空洞 B.大气污染C.全球气候变暖 D.噪音2.下列未使用化学科学技术的是( )A.克隆多利绵羊B.用高能燃料推进火箭C.太阳能汽车D.截断钢筋3.下列选项中不合理的是 ( )A.汽车排放的尾气是大气污染的主要

15、原因之一B.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是粮食增产的主要方法C.不随意抛弃废旧塑料制品是减少“白色污染”的重要措施D.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物质资源4.有人认为从DDT发明和应用的历史,应得到如下认识,你不赞成的是( )A.任何农药都是对人类有害的B.只有全面正确了解物质的性质,才能合理使用它C.DDT的滥用导致了环境污染D.农业应当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信赖,研制生物农药5下列各种物质中在自然界里天然存在的是 ( )A.光导纤维和玻璃B.石油和煤炭A、 塑料和橡胶D.水泥和石灰6.下列说法没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A.“本饮料中绝对不含化学物质”B.水与油可以互变C.没有水就没有生命D.气功可以使铝变成金7.“学

16、习化学可以帮助人们研究新的材料和能源.研究生命现象.合理利用资源.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促进工农业生产.促进人体健康提高警惕人们的生活质量”。你同意吗?谈谈你的认识,并和同学们交流。8 以“化学与我们的生活”为题,写一篇小论文。拓展探究对比.归纳.操作的方法。对比是在脑中确定事物或现象及其变化过程之间的异同的思维过程。为了解决诸如事物或现象之间的性质异同.数量多少.形式美丑.质量好坏.概念区分.定义差别.原理不同等问题时,常用对比的方法。归纳是从个别或特殊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操作是一动作行为,它是通过练习形成和巩固起来的一种符合法则的随意行动方式,是由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外部活动方式,是

17、通过后天学习而形成.发展起来的。化苑漫步吸烟的危害吸烟有害人体健康,吸烟已成为人类第一号杀手。在数千种烟气组分中,被认为对人体健康最为有害的是焦油.烟碱.一氧化碳.醛类等物质。医学家们认为,烟气中的焦油是威胁人体健康的罪魁祸首,烟焦油中的多环芳烃化合物是致癌物质。烟碱即为尼古丁,是烟草的特征性物质,其最大的危害在于成瘾性。一氧化碳是烟草不完全燃烧的产物,烟气中的一氧化碳吸入肺内,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迅速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液携氧能力相对降低,心跳加快,甚至引起心功能衰竭。青少年正处于迅速生长发育的阶段,身体各系统.各器官还未成熟或正趋于成熟,对有毒.有害物质比成人更容易吸收,受的毒害也更

18、深。课时4 第一章 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在0时结冰 B.煤气燃烧C.铁熔成铁水 D.瓷碗破碎2.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密度 B.可燃性 C沸点 D.熔点3.下列铁的性质叙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铁能传热.导电B.铁能与酸反应生成H2 C.铁生锈 D.细铁丝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4.下列变化中属物理变化的是 ( )A.冰融化成水B.碳酸氢铵受热分解C.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D.铁矿石炼成铁5.下列变化中一定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 )A.用花生榨油 B.磨制石器C.用麻织布 D.烧制陶器6.不能用来判断干燥的碳酸氢铵发生化学变化依据的是 (

19、)A试管口有水珠生成B将产生的气体通往大水变浑浊C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固体向下滑动7.下列变化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 )A.铁锅生锈,液化石油气燃烧B.冰融化成水,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C.汽油挥发,暖水瓶胆爆炸D.火药爆炸,碘的升华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具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B.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C炉爆炸和煤气罐爆炸都是化学变化D没有明显现象的变化就不是化学变化9 把某种金属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用镊子夹取放入盛水的小烧杯中,可看到金属与水发生了剧烈的反就并放出大量的热,而本身熔成银白色的小球浮在水面上,试根据以上叙述,推测该金属的性质硬度

20、 密度 熔点 状态 颜色 化学性质 10.填表,填写下列物质的颜色.状态物质铜氧化铜澄清石灰水水颜色状态物质碳酸氢铵二氧化碳镁氧化镁颜色状态11.简答:镁能燃烧和镁正在燃烧,这两种说法有何区别?12.简答:以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为例,说明应如何观察化学实验。课时5 第一章 测试题一.选择题1.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现象,属化学变化的是 ( )A.衣服晾干 B.玻璃杯摔碎C.天然气燃烧 D.酒精挥发2.下列自然现象,不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河水流动 B.海水蒸发C.冰川消融 D.森林着火3.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A.前者需要加热,后者则不需要B.前者需要点燃,后者则不需要C.前者有

21、其它物质生成,后者则没有D.前者发光.发热,后者则没有4.下列各种物质中,必须利用化学性质的不同才能区别开来的是 ( )A、 水和酒精 B.铁和汞C.水和澄清石灰水 D.镁和氧化镁5.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化学性质的是( )A、 酒精易燃烧 B.樟脑丸易升华C.铝有良好的导热性D.蔗糖易溶于水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把鸡蛋浸入白醋里有气泡产生B.植物的光合作用属物理变化C.碳酸氢铵受热分解是化学变化D.铜丝在火焰上燃烧,有黑色物质生成7.下列叙述中,属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A.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B.气能支持燃烧C.铜丝加热能变黑D.钢铁能生锈二.填空题8.高强度混凝土

22、结构密实,水分排不出,高温时,蒸气压力在混凝土内积聚,最后引起爆炸,试回答,高强度混凝土爆炸属于 变化,高强度混凝土 (填耐或不耐)火。9.氯气具有以下性质在常温下是黄绿色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大加热时,能和铁作用生成氯化铁有特殊刺激性气味溶于水生成具有漂白性能的次氯酸在-中,属氯气物理性质的是 属氯气化学性质的是 10.如图所示,将一截两端不封口的玻璃管,一端系上一个小气球,另一端穿过双孔橡皮塞,橡皮塞和一个U形管相连,向一个盛满二氧化碳的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石灰水,迅速塞紧橡皮塞。(1)观察气球的变化现象是 ( )A.没有明显变化 B.膨胀变大C.膨胀后又瘪下去 D.比原来更瘪了(2)

23、打开止水夹,U形管左右的水位( )A、 左高或低 B.或高左低C.左右水位不变D.水全部进入到锥形形瓶中11.简答:现有三种粉末,分别是食盐.白糖和碳酸氢铵,不能尝味道,也不用水溶解它们,你不什么方法可将其区别开来?简述实验操作的方法和实验现象。课时6 走进化学实验室自学导航1.在实验室常用于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 用于盛放化学药品的是 用于量取液体体积的是 。试管夹主要用来 ,用来蒸发溶液的仪器是 2.取有粉末固体可用 或 先将试管 放,然后将试管缓缓直立起来,取块状固体时,常使用 夹取,先将其放在略倾斜的试管口,使其 落到试管底部, 以免 。3.称量固体药品的质量时,先在两托盘上各放一张 相同

24、的纸,称量物放在 盘,砝码放在 盘。4.收集气体的方法有 和 又分为 和 。5.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时,视线应与 保持水平。6.在实验室使用药品时,要做到“三不原则”是 . . 7.实验室用剩的药品既不要 也不要 更不能 要放入 。8.在实验桌上,易燃.易爆药品与 的物质分开放置,并远离 。指点迷津1.下列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C熄灭酒精灯时不可用嘴吹灭D用一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分析:此题考查基本实验操作。在使用酒精灯时,主要注意事项有: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熄灭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酒精灯内酒精

25、的量不超过灯空积的2/3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因此题中所叙述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D2.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瓶B.向试管中加块状固体时,先将试管竖直放置,后用镊子将固体放到试管中C.用手直接药品D.称量时,用镊子夹持砝码分析:A实验室用剩的药品不应放回瓶,应放入指定容器中,若按B操作则可能打破试管,C不能用手拿药品,因为药品可能有腐蚀性或有毒等。选D基础评价1.下列仪器中不能用来做化学反应的仪器的是 ( )A.试管 B.量筒 C.烧瓶 D.锥形瓶2.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 ( )A.试管口 B.中下部C.中上部 D.正中间3.某学生使用天平

26、时,将砝码放在左盘,称量物放在右盘,称量结果为10.6g(1g以下用的是游码)。则称量物的实际质量应是 ( )A.10g B.11.2g C.9.4g D.10.6g4.取用8ml液体,应选用 ( )A.100ml量筒 B.50ml量筒C.10ml量筒 D.5ml量筒5.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打翻着火,应立即用 ( )A.用水冲洗 B.用扇子扇灭C.湿抹布盖灭 D.撒沙土扑灭6.少量浓硫酸不慎洒到皮肤上,下列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水冲洗 B.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C.用碳酸氢钠浓溶液冲洗D.先用抹布拭去,后用水冲洗7.下列药品取用不正确的是 ( )A.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应该用药匙或纸槽B

27、 为了节约药品,将用剩的药品回收,并放入原试剂瓶中C 块状固体,应该用镊子D 不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8.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用称量固体药品时,砝码放在左盘B用量筒量液体时,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与试管口可不接触D用嘴吹灭酒精灯9.如果不慎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要立即用较多的 冲洗,如果是浓硫酸,必须迅速用 擦拭,先后用 和 冲洗。10.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 冲洗,再涂上 溶液,万一眼睛里油进了稀酸或稀碱溶液,要立即用 冲洗,切不要 ,如果溅进了 或 ,应立即医院诊治。11.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 。12.使用酒精灯时,绝对禁

28、止 绝对禁止 以免失火。用完酒精灯必须用 盖灭,不可 。拓展探究探究步骤: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实验与事实-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拓展与迁移,一般来说,在以上各步骤中,化学实验是中心环节假设与预测需要用实验去证实,结论来自实验事实,通过实验才能启迪思维,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所以说,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苑漫步白色污染白色污染是指由农用薄膜.包装用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以下统称塑料包装物)的丢弃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由于废旧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因此称之为“白色污染”。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1995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100万能吨,其中包装用塑料达211万能

29、吨。包装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被任意丢弃。丢弃在环境中的废旧包装资料,不仅影响市容和自然景观,产生“白色污染”,而且因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还会造成潜在的危害,如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增塑剂和添加剂的渗出会导致地下水污染;混入城市垃圾一同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损害人体健康;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等等。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 课时 1 多种气体组成的物质(1)自学导航1.空气中体积分数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其约占_其次是_,约占_,稀有气体约占 , 二氧化碳约占 其他气体约和杂质约占 。从冰箱中取出的啤酒瓶外壁出现了液滴,证明空气中含有 盛有石灰水的瓶子放置久了会出现一层白膜,证明空气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