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82.35KB ,
资源ID:752010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52010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5课时.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5课时.docx

1、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5课时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第1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内容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材第2728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体会并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2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大小的概念,知道“体积”的含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掌握计量物体体积的单位,能选择恰当的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重点难点重点: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难点:能正确应用体积单

2、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是什么计量单位?(2)1米、1分米、1厘米是什么计量单位?二、学习新课1认识体积的概念。出示教材第27页内容。(1)故事导入 。多媒体课件演示乌鸦喝水的故事。看完后,老师提问: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水就升上来了。(2)实验证明。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我们再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里,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让学生观察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第二个

3、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因为第二个杯子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一部分空间,所以装不下了。(3)观察比较。观察下面的电视机,影碟和手机,引导学生思考哪个所占的空间大?总结发现: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4)体积概念的引入。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2体积单位的认识。(1)出示两个长方体。提问:怎样比较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呢?明确:要比较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就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来测量。(2)根据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想一想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明确: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 cm3、 dm3和m3。(3)认识体积单位。猜

4、一猜1 cm3、1 dm3、1m3是多大的正方体。学生讨论后回答:棱长是1 cm的正方体,体积是1 cm3;棱长是1 dm的正方体,体积是1 dm3;棱长是1m的正方体,体积是1m3。教师请学生看教材,证实同学们的回答是正确的。(4)再次感受体积单位实际的大小。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1 cm3,请同学们估出身边体积是1 cm3的物体。一个粉笔盒的体积接近于1 dm3,请同学们用手捧出1 dm3大小的物体。用3根1m长的木条做成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把它放在墙角,看看1m3有多大。三、巩固反馈完成教材第28页“做一做”第12题。第1题:长度面积体积不同之处:意义不同。测量范围不同:长度是指物体的长

5、短;面积是指物体所占平面的多少或表面大小;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计算方法不同。第2题:9 cm38 cm36 cm34 cm3四、课堂小结1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2谈谈在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板书设计体积和体积单位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反思1利用学生熟知的乌鸦喝水的故事进行导入,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空间概念,然后设疑,杯子里的水面为什么会上升,自然地引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这个概念。2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拼摆、实验和想象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并建立1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

6、、1 立方米的实际大小的体积观念。备课资料参考典型例题准备【例题】用3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3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少了64 cm2,原来每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体积有变化吗?分析:根据题意可知,3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有4个正方体的面拼在了一起。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3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少了64 cm2,即正方体4个面的面积和为64 cm2,那么一个面的面积是64416(cm2),由此可求出原来每个正方体的表面积。由于正方体的个数没有变化,所以拼成长方体后体积也没有变化。解答:644616696(cm2)答:每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96 cm2,体积没

7、有变化。解法归纳:几个物体拼合成一个物体或一个物体切成几部分,表面积会发生变化,但体积不会发生变化。相关知识阅读乌鸦喝水的秘密不知道各位小朋友学过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没有,知道乌鸦是用什么方法才喝到瓶子中的水的,是不是很佩服聪明的乌鸦呀。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小故事之乌鸦喝水的秘密,供大家参考。乌鸦发现瓶子里有水,但是瓶口太小,水面又太低,怎么办呢?聪明的乌鸦发现周围有小石子,于是衔来石子,放入瓶中。每放进一块小石子,水面就会上升一次;投进的石子体积越大,水面上升得就越高。这是因为投入的石子有“体积”,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于是,它就把与它体积相等的水“挤”上去。也就是说,被“挤”上去的水的体积恰好等于投

8、进石子的体积。乌鸦的聪明之处,在于它借助小石子,使瓶中的水面上升,从而喝到了它想喝的水。第2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内容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材第2931页及例1)教学目标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2使学生通过“猜想验证”的过程,获取数学活动经验。3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重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方法。难点:能正确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问题。教具准备课件PPT、投影仪,

9、小正方体若干,长方体、正方体教具。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什么叫体积?计量物体的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哪些?2怎样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呢?二、学习新课1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公式。(1)怎样知道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呢?明确:长方体的体积可以用1 cm3的正方体去摆,有几个1 cm3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2)看一看下面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为什么?(每个小正方体的体积为1 cm3)明确:体积是4 cm3。因为它含有4个1 cm3的体积单位。(3)我们运用1 cm3的体积单位来研究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再加上这样的两排,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明确:12 cm3,1排是4 cm3,

10、3排就是4312(cm3)(4)在(3)的结果上再加上这样的一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么计算的?明确:1层是12 cm3,2层就是12224(cm3)。这个长方体的长是4 cm3,宽是3 cm3,高是2 cm3。板书:体积长宽高24 4 3 2(5)观察板书上的几个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大胆猜测体积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明确:与长、宽、高有关。因为表面积就与长、宽、高有关;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6)通过实验去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小组合作,用这些1 cm3的小正方体木块拼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每拼成一种,就记录下它的长、宽、高和体积各是多少,然后验证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全班同学以小组为

11、单位,进行分工,开始操作、计算、记录、思考、讨论,引导学生参与公式的推导,明确小组学习的任务。把实验数据汇总在表上,一起来观察。长宽高小正方体的数量长方体的体积4 cm1 cm1 cm4个4 cm33 cm2 cm2 cm12个12 cm35 cm2 cm3 cm30个30 cm36 cm2 cm1 cm12个12 cm3(7)观察上面表格里的结果,你们发现了什么?明确: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就是长方体的体积。(8)每排个数、排数、层数与体积有什么关系?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相当于长方体的什么?明确:因为每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都是1 cm,所以,每排摆几个小正方体,长正好是几厘米;摆几排,宽正好

12、是几厘米;摆几层,高也正好是几厘米。小结: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如果用字母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那么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Vabh。2迁移得出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教师指着长、宽、高都是6厘米的长方体,提问:这个图形有什么特征?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学生讨论后得出: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表示:Vaaaa3 说明理由: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3解决问题。出示教材第30页例1。提问:这两个图形各是什么图形,应该用哪个公式进行计算?请同学们自己独立完成。学生计算,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做完后展示:VabhVa3 734 666 84(cm3)

13、216(dm3)4探究长方体、正方体的其他体积公式。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1)同学们想一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怎么计算呢?学生观察思考后回答。长方体的底面是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应该是长宽;正方体的底面是一个正方形,它的面积应该是边长边长,也就是正方体的棱长棱长。(2)请同学们对比一下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看一看与底面积有什么关系?学生观察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其他计算公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如果用字母S表示底面积,上面的公式可以写成:VSh。三、巩固反馈1完成教材第31页“做一做”第12题。第1题:1578840(cm3)第2题:0.0650.3(

14、m3)2完成教材第32页“练习六”第912题。第9题:30303027000(cm3)第10题:220.640.6(dm3)第11题:2.4 dm20.024 m20024350036(m3)36(方)第12题:(按行排)14 cm2 dm381 m2378 cm3四、课堂小结1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2谈谈在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中有哪些需要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2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33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教学反思1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操作,自主探索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并运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在教

15、学中,主要采用的是“提出问题猜想动手操作验证公式运用公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发现验证解释”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2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揭示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概念,然后设疑激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积极思考怎样求长方体的体积,渴望能解决问题。接下来的动手操作是学生兴趣最高的环节,他们能很快地摆出长方体,并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其长、宽、高的关系。整个过程中,教师只在一旁引导,学生自主的发现,使学生动手、动眼、动脑等能力得到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亲身体会得到的知识,学得也快,记得也牢,效果很好,真正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备课资料参考典型例题准备【例题】一个

16、长方体,如果长减少2 cm,宽和高不变,它的体积减少48 cm3;如果宽增加3 cm,长和高不变,它的体积增加99 cm3;如果高增加4 cm,长和宽不变,它的体积增加352 cm3。求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分析:如图,当长减少2 cm,宽和高不变时,减少的部分是长2 cm,体积为48 cm3的长方体,则原来长方体右面的面积是48224(cm2)。同理,当宽增加3 cm,长和高不变时,增加的部分是宽3 cm,体积为99 cm3的长方体,则原来长方体前面的面积是99333(cm2);当高增加4 cm,长和宽不变时,增加的部分是高4 cm,体积为352 cm3的长方体,则原来长方体上面的面积是352

17、488(cm2),然后把每个面的面积加起来即可求出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解答:(4829933524)2(243388)21452290(cm2)答: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是290 cm2。解法归纳:利用长、宽、高和体积的变化求出长方体的前面、上面和右面的面积是解题的关键。相关知识阅读巧记:体积计算体积并不难,弄清道理是关键;以长方体为基础,长宽高乘即得出;三者相等正方体,棱长立方为体积。第3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内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材第3435页例24)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实践活动,认识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2使学生通过“猜想验证”的过程,获取数学活动经

18、验,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不同的单位进行计算的能力。3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重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难点:根据进率进行体积单位的互化。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说一说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2填一填。1千米()米1米()分米()厘米1平方米()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二、学习新课1探究 1 dm31000 cm3。问题:一个棱长为1 dm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 dm3。想一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1)老师出示棱长为1 dm的正方体模型。学生分组对问题展开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先交流,再独立完成,

19、然后请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如果把正方体的棱长看作是10 cm,就可以把它切成1000块1 cm3的正方体。正方体的棱长是1 dm,它的底面积是1 dm2,也就是100 cm2,再根据底面积高,也就是100101000 (cm3),得出它的体积。(2)板书:Va31010101000(cm3)1 dm31000 cm32探究1 m31000 dm3。讨论:把棱长1 m的正方体和棱长10 dm3的正方体进行比较,并通过计算得出:1 m31000 dm3。从1 dm31000 cm3,1 m31000 dm3来看,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归类:整理一下长度、面积、体积单位之间的

20、进率,完成下面的表格。单位名称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长度米、分米、厘米面积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体积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学生自己独立完成。3教学教材第35页例3。38 m3是多少立方分米?2400 cm3是多少立方分米?请学生尝试独立解答,老师巡视。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板书:3.8 m33800 dm32400 cm32.4 dm3归纳:把高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低级单位的名数要乘进率;把低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要除以进率。4教学教材第35页例4。明确:这个包装箱是长方体,求这个包装箱的体积,我们可以利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学生独立完成上面的问题。Vabh 503040 6

21、0000 cm360000 cm360 dm30.06 m3三、巩固反馈完成教材第35页“做一做”第12题。第1题:35000.7250000第2题:24 cm0.24 m150.2435255670(块)四、课堂小结1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2谈谈在探究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板书设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 m31000 dm31 dm31000 cm3教学反思1要重视概念的建立。无论是面积单位还是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其实都是建立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上的。学生有了1 dm2和1 cm2的空间概念,就有了推理所需要的支撑。2要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语言是思维的体操

22、。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到课堂的交流互动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语言表达,可以使问题的思考变得有条理。3概念教学要重视知识链结构和知识面的结构。例如,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而且前者又是学习后者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要重视知识的起点,而且在新的知识学习之后要及时地通过整理、比较等方式纳入到旧的知识当中,形成知识框架。备课资料参考相关知识阅读类比思想数学上,类比思想是指根据两类数学对象的相似性,将已知的一类数学对象的性质迁移到另一类数学对象上去的思想。如:类比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各自之间进率的推导方法,推导出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由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推导出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23、第4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内容容积和容积单位。(教材第38页及例5)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以及它们和体积单位间的关系, 理解容积与体积的区别和联系。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培养小组合作意识,体会合作的乐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难点重点:建立容积的概念,掌握容积单位间的进率。难点:理解容积与体积的联系和区别。教具准备投影仪,量筒、量杯等教具。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体积和体积单位,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1)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2)常用体积单位有哪些?你知道它们

24、之间的关系吗?(3)填一填。204 m3()dm3()dm312000 cm31400 cm3()dm312 m3()dm3()cm3二、学习新课1认识容积单位。出示教材第38页内容。投影出示:魔方、木块、油桶、鱼缸、水杯、字典、文具盒和长方体塑料盒。提问:请同学们看屏幕,你能把这些物品分成两类吗?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分法,反馈时,着重让学生说一说把“油桶、鱼缸、文具盒、长方体塑料盒”分为一类,其他物品分为一类,并说明是怎样想的。(1)观察发现,引出容积。出示长方体纸盒、墨水瓶,让学生观察思考盒内和墨水瓶里是空的可以装什么?学生交流后汇报。明确:把这个盒子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25、叫做盒子的容积;墨水瓶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墨水瓶的容积。(2)理解容积的含义。像粉笔盒、墨水瓶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们的容积。(3)认识升和毫升。观察学具,看看你所带的物品上所标示的净含量,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明确:在计量液体的体积时,如水、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L)和毫升(mL)。当遇到液体体积很大时,例如:计量蓄水池里的水的体积,就用立方米。(4)容积和体积的区别与联系。小组讨论,交流汇报。联系:求的都是体积。区别:体积求的是物体占空间的大小(外部)。容积求的是物体所能容纳空间的大小(内部)。2探究L、mL与体积单位的关系。(1)介绍量杯,观察1 L的刻度线,并往里边倒入1 L水。

26、感受1 L的大小。(2)出示装有1 mL红墨水的注射器,观察并感受1 mL的大小。(3)演示操作:将1 L水倒入1 dm3的正方体盒中,你发现了什么?将1 mL水倒入1 cm3的正方体盒中,你发现了什么?通过你的发现,你得出了什么结论?1 L1 dm31 mL1 cm3(4)研究L与mL的关系。演示:将两瓶500mL的水倒入量杯中,观察量杯的刻度你发现了什么?得出了什么结论?1 L1000 mL(5)估算1 L的大小。小组活动:将一瓶矿泉水倒在纸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估计一杯水大约有多少毫升,几杯水大约是1 L。小组活动,交流汇报。倒入量杯,验证估算结果。3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出示教材第38页

27、例5。明确:油箱的形状是长方体,想一想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容积单位一般是用升作单位的,想一想升与立方分米的关系。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教师指导评析。54240(dm3)40 dm340L答: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40 L。三、巩固反馈完成教材第40页“练习九”第15题。第1题:mLLm3mL第2题:40004.8820.53500024008.0480407850.785第3题:12第4题:40022530027000000(mm3)27(dm3)27(L)第5题:22101.8396(m3)四、课堂小结1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2谈谈在认识容积和容积单位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板书设计容积和

28、容积单位1 L1000 mL1 L1 dm1 mL1 cm3液体的体积L或mL固体的体积m3或dm3或cm3例5:54240(dm3)40 dm340 L答: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40 L。教学反思1复习导入,先是引导学生对已学的体积知识进行复习,为新课的讲授起铺垫作用。2共同探究,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感知“容积”和“体积”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使学生在演示实验中推导出“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最后通过引导学生审题、分析、尝试解答,培养学生自己学习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备课资料参考典型例题准备【例题】一块长方形铁皮,长40 cm,宽30 cm。像下图那样从四个角分别剪掉一个边长为5

29、 cm的正方形,然后做成一个无盖的盒子,这个盒子的容积是多少毫升?(铁皮的厚度忽略不计)分析:求盒子的容积,就要求出长方体盒子的长、宽、高,求长方体盒子的长、宽、高可以用画图的方法。画图如下:从图中可以看出:长方体的长铁皮的长2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长方体的宽铁皮的宽2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长方体的高小正方形的边长5 cm。由此可求出这个盒子的容积。解答:402530(cm)302520(cm)302053000(cm3)3000(mL)答:这个盒子的容积是3000 mL。解法归纳:把剪完后的铁皮看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的展开图,根据展开图画出相应的长方体,从而得出长方体的长、宽、高,进而计算出长方体的体积。第5课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内容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材第39页例6)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求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的计算方法。2使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应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3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重点难点重难点:掌握求不规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