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41.40KB ,
资源ID:753142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5314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森林培育学》复习题.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森林培育学》复习题.docx

1、森林培育学复习题森林培育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分殖造林:又叫分生造林,是利用树木的部分营养器官(茎干、枝、根、地下茎等) 直接栽植于造林地的造林方法。2、造林密度:人工林的初始密度称为造林密度,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株数或播种点(穴)数。3、改树适地:在地和树某些方面不太相适的情况下,通过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手段改变树种的某些特性使之能够相适。4、混交比例:树种在混交林中所占的比例.5、相对生长速率(RGR): 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占原有数量的百分率。6、用材林:是以生产木材,包括竹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7、种植点配置:种植点在造林地上的分布形式。8、造林整地:在造林之前,清除造林地上

2、的植被、采伐剩余物或火烧剩余物,并以翻垦土壤为重要内容的一项生产技术措施。9、人工林:人工起源的林分,相对于天然林而言。10、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其中主要树种的株数或断面积或蓄积量占总株数或总断面积或总蓄积量的80%(含)以下的森林称为混交林。11、植苗造林:是以苗木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又称植树造林、栽植造林。12、适地适树:是指造林树种的特性(主指生态学特性)和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条件在当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能获得的高产水平13、立地条件:指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14、防护林:是以发挥森林的防风固沙、护农护牧、

3、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防护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15、初植密度:即造林密度,造林时单位林地面积上的种植株数或丛数。16、林种:就是森林的种类。根据我国颁布的森林法的规定,森林按用其功能(经营目的和人工林所发挥的效益)可以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5大类。17、林分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18、丰年:通常指结实多的年份。19、歉年:结实少甚至不结实的年份。20、生理后熟:生理成熟在形态成熟之后的现象。21、生理前熟:生理成熟在形态成熟之前的现象。22、极性:林木个体或其离体部分(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形态学两端具有不同生理特性的现象。23、再生:林木个体的离体部分具有

4、恢复林木其他部分的能力。24、发芽率: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测种子总数的百分比。25、绝对发芽率: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测种子总数减去空粒种子的百分比。26、安全含水量:贮藏时维持种子生命力所必须的最低含水量。27、平衡含水量:种子在一定的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条件下,吸湿作用和解吸作用处于平衡的水分含量。28、良种: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均优良的种子。29、壮苗:生根力旺盛、抗性强、移植造林成活率高、生长快的苗木。30、初植密度:林分栽植时的密度。31、收获密度:林分收获时的密度。32、伴生树种:一定时期与主要树种相伴而生,并为其生长创造有利条件的乔木树种。33、灌木树种:一定时期与主要树种生长在一起,并为

5、其生长创造有利条件的灌木树种34、立地条件类型:是指地域不一定相连、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自然综合体的集合。35、人工造林:在宜林的荒山、荒地及其它无林地上通过人工植树或播种营造森林的过程。36、合理密度:在一定的立地条件下,个体得到充分发育,群体取得最高效益的林分密度。37、植苗造林:也称植树造林或栽植造林,即将苗木栽植在造林地上,使其生长成林的方法。38、幼林抚育管理:指造林后至幼林郁闭前对林分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39、适地适树:使造林树种的特性(生态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土地和树木的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40、造林:在无林地、无立

6、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有林地上通过人工措施而形成、恢复和改善森林、林木、灌木林的过程,是在造林地上进行的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和分殖造林的总称。41、森林立地:指某一森林地段上的植被与其环境的总和,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42、林分结构:指组成林分的林木群体各组成成分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局。即组成林分的树种、比例、密度、配置、林层、根系等在时间和空间上一定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状况。43、农林复合经营:农用林业、混农林业、农林业,指于同一土地上,在空间位置与时间顺序上,将多年生木本植物与农作物和家畜动物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所有土地利用系统的集合。44、造林成活率:造林成活率是指造林后单位

7、面积成活株数与造林总株数之比,合格的标准为造林成活率要达85%(含85%)以上。45、立地质量: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它类型植被的生物生产潜力。或森林立地生产力的高低。46、修枝:据树木枝条生长的自然规律,人为修除树木枯枝或活枝,以培养优良树形、增强树势、促进主干或侧枝生长发育的措施。47、造林调查设计:在造林规划设计的原则指导及宏观控制下,对一个基层单位涉及造林工作的各项因子,特别是对宜林地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具体的造林设计。48、人工林结构:指组成林分的林木群体各组成成分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局。即组成林分的树种、比例、密度、配置、林层、根系等在时间和空间上一定的水平分布和垂直

8、分布状况。49、生态公益林: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社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为主体功能,主要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服务的森林、林木、林地。50、天然林资源保护:狭义地说,天然林保护是保护天然林林分不被破坏,维持其林分的结构与生产力,并使其资源得以发展。广义地讲,是对天然林与可以恢复天然林的地段进行科学经营,使现有天然林具有更完善的生态结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产力与生物多样性得以提高,使迹地得以天然更新或按适地适树原则建立较好的天然或人工群落。51、造林技术档案:是造林施工的历史记录,一般以小班为单位建立。是掌握情况、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改进技术和经

9、营工作的可靠依据。52、树种生态学特性:指树种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与适应范围。53、森林生产力:指单位林地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森林所生产的生物量。54、速生丰产林:是指在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地区,选用经济价值较高的速生树种造林,通过集约经营,能够取得速生、丰产、优质效果的人工林。55、人工更新:在各种森林迹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或林冠下、林中空地上通过人工植树或播种恢复森林的过程。56、插条造林:是截取树木或苗木的一段枝条做插穗,直接插植于造林地的方法。57、插条造林:截取树木或苗木的一段枝条做插穗进行造林。58、经济林:以生产除木材以外的其他林产品(木本粮油、药材、香料、工业原料、果品等)为主要目的

10、的森林。59、主要树种:栽培目的树种(或经济价值高,或防护效能好),一般为优势树种,林分生长中后期占据第一林冠层,数量上一般占较大优势。二、填空题1、森林培育学课程具有综合性强 、 实践性强 、 专业性强 、 区域性强 的特点。2、人工林中商品林指 用材林 、 经济林 、 薪炭林 ,生态公益林指 防护林 、 特用林 。3、树种选择的原则是 经济学原则 、 生态学原则 、 林学原则 、 可行性原则 。4、在竞争作用的密度以上,密度越 大 、直径生长越 小 。5、行状配置有 长方形 、 正方形 、 正三角形 、 品字形 配置四种类型。6、种间关系的表现形式有 有利(互助、促进) 、 有害(竞争、抑

11、制) 两种形式。7、混交方法有 株间混交 、 行间混交 、 带状混交 、 块状混交、 星状混交等 。8、四旁地指的是 路旁 、 村旁 、 宅旁 、 水旁 。9、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据林种(经营目的)确定 、 据树种特性确定 、 据立地条件确定 、 据经营条件确定 、 据经济条件确定 。10、水平结构主要由 造林密度 、 种植点配置 要素决定。11、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基本特征是 复合性 、系统性、 集约性 、 等级性 。12、森林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依据 环境条件 、 植被条件 、 林木生长状况 。13、树种选择的基础是 生物学特性 、 生态学特性 、 林学特性 。14、防护林适地适树的一般标准是

12、成活 、 成林 、 发挥一定的防护效益 、 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15、判断适地适树的标准,在量上通常可用_立地指数_和 _单位面积蓄积量_来衡量,在质上要求_成活_ , _成林_ ,具有一定的效益_ 和 _具有一定稳定性_。16、林分结构包括 组成结构 、 水平结构 、 垂直结构 、 年龄结构 。17、混交林中种间关系随 时间 、 立地 、 混交技术等 而发展变化。18、造林地的清理方法有 割除清理 、 烧除清理 、 堆积清理 、 化学清理 。19、马尾松植苗造林要求 根系舒展 、 深浅适度、 敲紧打实 、 方向正确 。20、根据造林检查,成活率在 4180% 时进行补植造林,成活率不足 40

13、% 时重造。21、幼林松土除草的注意事项是 三不伤 、 二净 、 一培土 。22、森林立地的物理环境因子是 气候 、 地形 、 土壤 、 水文 。23、我国森林立地分类研究比较成熟的专著是1989年詹昭宁为首的中国森林立地分类 和1990年 张万儒和蒋有绪为首中国森林立地。24、用材林树种选择要具有的性质是 速生 、 丰产 、 优质 。25、人工林建设的程序是 项目的确立、 方案决策 、 总体规划设计、年度施工设计 和 工程管理。26、造林地的立地因子有 气候 、 地形、 土壤 、 水文 、 植被 和 人为因子 。 27、在山地容易施工,保持水土效果好的配置方式是 品字形配置 。28、裸根苗的

14、栽植方法有 穴植法 、 小坑靠壁栽植 、 缝植法 。29、林业两大体系指 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 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 。30、森林立地划分的方法有按主导环境因子分级组合 、 按生活因子分级组合、 用立地指数代替立地类型 、 综合多因子与主导因子相结合 。31、我国森林法将森林划分为 用材林、 防护林、 经济林 、 薪炭林 和 特用林 五大林种。32、造林技术措施有良种壮苗 、适地适树 、合理结构 、细致整地 、认真种植 、抚育保护 六项技术措施。33、林业区划的依据是 社会发展要求、 自然条件 和 社会经济条件 。34、森林立地分类标准划分立地类型时,通常将其分为 立地区域 、 立地区

15、 、 立地亚区、立地类型小区、立地类型组和 立地条件类型 六级。35、造林地类型有 荒山荒地 、农耕地、四旁地及撩荒地、 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和已局部更新的迹地、低价值幼林地、林冠下造林地及疏林地 四大类。36、杉木植苗造林要求 穴大根舒 、 深浅适度 、 根土密接 、 不反山 。37、适地适树的途径有 选树适地、 选地适树 、 改树适地 、 改地适树 。38、混交林的类型有 主要树种与主要树种混交、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混交、主要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 和 主要树种、伴生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 四种。39、竹子的地下茎可分为 单轴散生型 、 合轴丛生型 、 混生型 等三种类型。40、穴植法造林的技术要求是

16、 穴大根舒 、 深浅适度 、 根土密接 、 方向正确 。41、当生态公益林混交林比例在_30%_(不含)以下时,综合造林合格率为零。42、常见的造林地清理的方式有 全面清理 、 带状清理 、 块状清理 。其中 块状清理 较为常用。43、确定造林密度的方法有经验法、试验法、调查法、密度管理图(表)法。44、混交林中树种可分为 主要树种 、伴生树种 、灌木树种。45、造林方法一般可分为 植苗造林 、 直播造林 、 分植造林 。46、造林检查验收内容有造林成活率、当年生长率、造林各施工环节质量等。47、成材的数量指标有 平均材积生长量 和 某树种在各种立地条件下的立地指数 。48、山地带状整地的方法

17、包括 水平阶 、 水平沟 、 水平带状 、 反坡梯田、撩壕整地。49、幼林生物灾害控制,必须认真贯彻“ 预防为主 , 综合治理 ”的方针。50、农林复合经营的基本特点 复合性 、 系统性 、 集约性 、 等级性 。51、造林规划设计按其细致程度和控制顺序可分为 造林规划 、 造林调查设计 及造林作业 (施工)设计,。52、速生丰产林的两项重要指标是 时间指标 、 产量指标 。53、种植点行状配置主要有 正方形配置 、 长方形配置 、和 三角形配置 等形式。54、每年松土除草的次数,受造林地区的气候 、立地条件 、树种 、幼林年龄和当地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55、营造速生丰产林应具备树种具有速生

18、丰产优质的特性 、 造林地具有良好的生长环境和 林分具有合理的群体结构 三方面条件。56、林木的枯枝落叶,增加了地表的透水性和水容量,增强了水土保持效果。57、手工裸根苗栽植方法有: 穴植法 、 缝植法 、 小坑栽植法 。58、合理的修枝强度,应当以不破坏林地郁闭 和不降低林木生长量 为原则。59、造林规划设计常用地形图比例尺为1: 10000 或1: 25000 。60、农林复合经营的空间结构包括_垂直结构_和_水平结构_。三、选择题1、在林分生长过程中,对五大生活因子起再分配作用的立地因子是 D 。A、降水量 B、土壤理化性质 C、地质地貌 D、地形2、判定地位级的方法是 D 。A、分析土

19、壤肥力 B、比较林木粗度 C、比较蓄积量 D、比较林木高度3、下列适合于薪炭林树种选择的要求 C 。A、早实高产性 B、速生丰产优质性 C、生长迅速萌芽力强 D、根系发达落叶丰富4、马尾松是 C 。A、喜肥树种 B、中性树种 C、耐瘠树种 D、耐荫树种5、在江河上游集水区,以涵养水源为主要目的营造的森林称 B 。A、水土保持林 B、水源涵养林 C、防风固沙林 D、农田防护林6、混交林中不同树种种间是一种_ B_ _。A、互助关系 B、生态关系 C、偏利关系 D、共生关系7、杉木造林时要求苗木不反山是指_ B _。A、苗梢朝上坡 B、苗梢朝下坡 C、苗梢直立8、在采伐迹地、火烧迹地采取人工栽培恢

20、复森林的方法称_ A_。A、人工更新 B、人工造林 C、人促更新 D、天然更新9、针叶林下多为酸性土壤,可适当施什么肥_ C_。A、氮 B、磷 C、钾 D、钙10、需要补植造林的幼林地造林成活率范围是_ A _。A、40-85% B、40% C、85% 11、在人工林的培育过程中,对处于幼林郁闭前阶段的林分应采用_ D_管理措施。A、促进栽植苗木的成活 B、抚育采伐 C、施肥及松土除草 D、以上A、B 、C12、造林采用样地法检查成活率,成片造林面积为10公顷,样地面积应占造林面积_ B 。A、4% B、3% C、2% D、1%14、最常用的造林方法是_ B _。A、播种造林 B、植苗造林 C

21、、分殖造林 D、扦条造林15、下列混交方法中哪些是适用于矛盾较大,初期生长速度悬殊的主要混交类型_ D _。A、株间混交 B、行间混交 C、带状混交 D、星状混交 16、农田防护林应选择的主要树种是 B 。A、树冠大 B、抗风能力强 C、根蘖能力强 D、材质好17、下列种间关系的表现形式属于有利的是 B 。A、单方抑制 B、双方促进 C、双方竟争 D、互不影响18、在进行立地质量评价过程中, C 一般可以被确定为主导因子。A、地形和土壤因子 B、气候和降水量 C、林木生长的极端限制性因子 D、立地环境因子19、毛竹是 A 。A、喜肥树种 B、中性树种 C、耐瘠树种 D、耐荫树种20、营造护火林

22、带应选用 C 。A、桉树 B、杉木 C、木荷 D、松树21、今有一片人工营造的桉树林,计划在若干年后培育为工业原料林,但现阶段每年通过抚育可获取一定量的薪材,该林分应划分为 A 。A、用材林 B、薪炭林 C、用材林或薪炭林 D、用材林和薪炭林 22、马尾松适时早栽其主要道理是 A 。A、抽梢 B、喜寒 C、怕湿 D、风折23、下列树种中能在贫瘠土壤上正常生长的树种是 B 。A、毛竹 B、马尾松 C、泡桐 D、杉木24、植苗造林一般不宜太深,其栽植深度小苗应比原土印深多少厘米 A _。A、1-3 B、3-10 C、10-15 D、15-2025、在干旱瘠薄的造林地上水是影响林木生长的 D _。A

23、、因素之一 B、次要因素 C、较重要的因素 D、决定因素26、一定密度范围内,成熟林分林木胸径随着林分密度的加大而_ B _。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不一定 27、为提高造林成活率,要做到随取随运随栽,其道理 B 。A、减少成本 B、保持水分平衡 C、不误时间 28、混交林中不同树种种间是一种_ B _。A、互助关系 B、生态关系 C、偏利关系 D、共生关系29、混交林主要树种的比例一般要_ A _。A、大于伴生树种 B、小于伴生树种 C、等于伴生树种 D、不考虑比例30、水源涵养林属 B 。A、用材林 B、防护林 C、经济林 D、特用林31、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属于 D 。A、用材林

24、B、防护林 C、经济林 D、特用林32、下列适合于经济林树种选择的要求 A 。A、早实高产性 B、速生丰产优质性 C、生长迅速萌芽力强 D、根系发达落叶丰富33、樟树是 A 。A、喜肥树种 B、中性树种 C、耐瘠树种 D、耐荫树种34划分立地类型的主要依据是 A 。A、地形、土壤、植被 B、气候、地形、土壤 C、气候、地形、植被 D、地形、土壤35、确定造林密度时_B_。A、阴性树种宜稀 B、阳性树种宜稀 C、慢生树种宜稀36、植苗造林成活的关键是_ C _。A、整地质量 B、造林季节的选择 C、苗木体内水分平衡 D、抚育管理37、过去生长过森林植被,但在多年前已采伐,原有的植被已被荒山植被所

25、更替,土壤也丢失了森林土壤湿润、疏松、多根穴等特性,这样的荒地称 C 。A、荒山荒地 B、撩荒地 C、采伐迹地38、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应选用 B 。A、木麻黄 B、杉木 C、木荷 D、杨梅39、马尾松对土壤的适应性是 A 。A、较耐干旱瘠薄 B、喜湿 C、喜肥 D、喜中性土40、按森林法规规定我国的林种分为 C 。A、3种 B、4种 C 、5种 D、6种41、国防林属于 A 。A、特种用途林 B、用材林 C、防护林 D、经济林42、造林初植密度是指单位面积的 B 。A、株(行)数 B、株(穴)数 C、 穴数 D、行数43、行状配置能较合理的利用营养空间,以下配置对空间利用最合理的是 C 。A、

26、正方形 B、长方形 C、正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44、造林检查时,对于成片造林面积在1120hm2的,抽样强度应为造林面积的_ B _。A、3%; B、2%; C、1%; D、5%;45、下列混交类型中,抗火灾能力最强的是 B 。A、针针混交 B、阔阔混交 C、针叶落叶阔叶混交 D、针叶常绿阔叶混交46、公路绿化和四旁植树常采用的苗是 C 。A、1-2年生苗 B、容器苗 C、带土大苗 D、带土小苗47、适地适树的主要途径是 A 。A、选地适树或选树适地 B、改地适权树 C、改树适地 D、ABC48、下列树种中能在贫瘠土壤上正常生长的树种是 B 。A、毛竹 B、马尾松 C、泡桐 D、杉木49、营

27、造混交林应使阳性树种处于 A 。A、上层 B、下层 C、上、下均可50、在保证主要树种占多数的前提下,如主要树种竞争力强,混交树种的比例可适当 A 。A、增大 B、减少 C、A、B均可51、一定密度范围内,成熟林分林木胸径随着林分密度的减小而_ A _。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不一定 52、阳性树种之间混交应选择 D 。A、株间混交 B、行间混交 C、带状混交 D、行带混交53、在江河上游集水区,以涵养水源为主要目的营造的森林称 B 。A、水土保持林 B、水源涵养林 C、防风固沙林 D、农田防护林54、在人工林的培育过程中,对处于幼林郁闭前阶段的林分应采用_D_管理措施。A、促进栽植

28、苗木的成活 B、抚育采伐 C、施肥及松土除草 D、以上A、B 、C55、在林分生长过程中,对五大生活因子起再分配作用的立地因子是 D 。A、降水量 B、土壤理化性质 C、地质地貌 D、地形56、植苗造林成活的关键是_ C_ _。A、整地质量 B、造林季节的选择 C、苗木体内水分平衡 D、抚育管理57、下列环境因子中不属于地形因子的是 D A、坡度 B、海拔高度 C、坡向 D、土层厚度58、下列条件中不是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的是 D A、经营目的 B、树种特性 C、立地条件 D、林龄结构59、从母树上切取枝干的一部分,直接插入造林地后,生长不定根,形成新林的方法称为A A、插木造林 B、埋干造林

29、C、分根造林 D、分蘖造林60、改变立地环境,满足树木生长的需求称为 C A、选树适地 B、选地适树 C、改地适树 D、改树适地61、山地造林多用 A 。A、播种苗 B、移植苗 C、营养繁殖苗 D、嫁接苗62、护路林是 A 。A、防护林 B、 特种用途林C、用材林 D、 经济林63、杉木造林方法目前一般采用 A 。A、植苗造林B、播种造林C、分殖造林 D、分根造林64、马尾松造林季节最迟不应超过 A 月上旬。A、3 B、4 C、 5 D、 665、在造林地上影响林木生长发育的自然因子综合,称为造林地的C。A、主导因子 B、立地条件 C、环境因子 D、生活因子66、灌木地是指造林地上灌木的覆盖度

30、占总盖度的 D %以上的荒山坡地。A、20 B、30 C、40 D、5066、造林整地时间最好在造林前 B 为宜。A、12个月 B、36个月 C、910个月 D、一年67、下列方式中不是造林地清理方式的是 D 。A、全面清理 B、带状清理 C、块状清理 D、火烧清理68、某混交林蓄积马尾松98 M3,杉木96 M3,阔叶树6 M3,其树种组成表示为 B 。 A、5松5杉+阔 B、5杉5松+阔 C、5松5杉阔 D、5杉5松阔69、造林树种安排的顺序是 A A、适小树种适广树种适应特殊立地树种 B、适广树种适小树种适应特殊立地树种C、适应特殊立地树适小树种适广树种 D、无所谓顺序70、行状配置能较合理的利用营养空间,以下配置对空间利用最合理的是 C A、正方形 B、长方形 C、正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71、在一个确定的混交林中,随林龄增加,树种比例在林内增加的是 C 。A、伴生树种 B、灌木 C、主要树种 D、阳性树种72、培育杉木速生丰产林应 A 。A、集约经营 B、较细管理 C、一般管理 D、粗放管理73、以下不属于适地适树途径的是 B 。A、选树适地 B、选树适气候 C、改地适树 D、改树适地74、适地适树的主要途径是 D A、选地适树或选树适地 B、改地适权树 C、改树适地 D、ABC75、行状配置能较合理的利用营养空间,以下配置对空间利用最合理的是 C A、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