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26.90KB ,
资源ID:756030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56030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练习题和答案客观题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练习题和答案客观题Word文档格式.docx

1、1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 A运动 B层次性 C结构性 D客观实在性1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 )。A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B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C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D两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13、时间和空间是( )。 物质的两种属性 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 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14、有首古诗:“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的具体特性是( )。A客观的 B有限的 C可知的 D相对的1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A思维

2、和存在的统一 各种实物的总和C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D多样性的物质统一16、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物质的 B精神的 C运动的 D实践的17、“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一观点是说( )。 A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B实践是认识的本质C认识世界没有必要 D理论没有意义,实践才是最重要的1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对立统一的观点 B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观点19、有一首断言缺了钉马掌的钉子会导致战争失败、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着

3、的有价值的哲学道理是()。A事物的发展是偶然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20、“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一观点说明( )。A世界作为过程的集合体本身是没有方向的运动状态B一切都在变化和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C世界除了过程,什么都不存在D承认运动就必然否认相对稳定2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 )。A承认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B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C承认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D用全面的整体的观点看问题2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 )。A总特征 B全部内容 C实质和核心 D唯一规律23、一些

4、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这种做法( )。 A只看到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的联系 B过分强调事物的绝对运动,否认事物的相对静止 C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客观规律 D只看到人的活动与经济利益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眼前活动与生态平衡的长远的间接联系24、科学家洛伦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称:“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震动翅膀会在德克萨斯州掀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A说明一种事物或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C否认了联系

5、的多样性D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联系的客观性25、矛盾的转化是( )。A向各自对立面转化 B由低级向高级转化C任何一个方向转化 D由坏向好转化26、“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指(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内因和外因的关系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7、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绝对性和相对性 C整体性与局部性 D同一性和斗争性28、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道路和方向 B源泉和动力 C形式和状态 D结构和层次2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根据是(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B形式与内容的关系C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D矛盾的同一性

6、与斗争性的关系30、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 B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C事物的变化是否顺利和显著 D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新的量变31、在工作中防止“过”与“不及”的关键在于( )。A把握事物的度 B确定事物的量 C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D抓住事物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32、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相互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 )。A质变的过程 B事物原有状态和性质的转变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33、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是( )。A矛盾同一性原理 B矛盾斗争性原理 C矛盾普遍性原理 D矛盾特殊性原理34、辩证法所说的“扬弃”是

7、指( )。A既前进又倒退 B既克服又抛弃C既克服又保留 D纯粹的否定35、辩证法所理解的否定是指事物中所包含的( )。A落后的方面 B促使其转化为他物的方面C旧质的残余 D阻碍事物发展的因素36、人们制定远景工作规划的依据是( )。A现实的可能性 B好的可能性 C抽象的可能性 D现实性37、唯物辩证法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规律是()。A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38、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 )。A不起任何作用 B起决定作用 C可以促进或延缓事物的发展 D时而起作用,时而不起作用3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

8、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40、唯物辩证法的因果联系是指( )。A一切前后相继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B一切同时存在的现象之间的联系C反映和被反映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D引起和被引起的现象之间的联系41、实现意识能动性的根本途径是()。 A投身社会实践 B认识客观规律 C加强主观努力 D制订周密计划4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 )。A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

9、之物” B物质世界是由人创造的 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43、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D对保守思想的克服44、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 )。 A绝对性 B预见性 C能动性 D主动性45、错误认识归根到底来源于( )。A人们的错误判断 B人们的主观想象 C客观物质世界 D人们的思想偏见46、从起源上说,意识是( )。A人脑所固有的本质属性 B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C对物质世界有巨大反作用的能动活动 D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47、实践

10、高于理性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A直接现实性 B绝对性 C客观实在性 D普遍性48、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用思维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B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D客观事物的本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49、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50、从一般原理走向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是( )。A归纳法 B演绎法 C分析法 D综合法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思维与存在的

11、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因为( )。 A它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 B它是实际工作中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关系的根本问题 C它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唯一标准 D它是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E它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回避的最基本问题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 )。 A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 B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C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D能为人们认识的 E自然事物3、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意义是( )。 A指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批判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 B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体现了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 C坚持了世界的多样性的物质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

12、物质观的缺陷 D揭示了自然和社会的物质性,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E指出了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概念的一致性4、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 )。 A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 B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 C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 D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 E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5、下列命题属于唯心主义的有( )。 A理在事先 B心外无物 C存在就是被感知 D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E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6、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是否( )。 A坚持联系的观点 B坚持发展的观点 C承认规律的客观性 D坚持矛盾是

13、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E承认意识的能动性7、辨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 )。 A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B人与生俱来的特征 C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 D人脑的分泌物 E知、情、意的统一8、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尺而已。”古希腊哲学家克塞诺芬尼早就说过:“埃塞俄比亚人说他们的神皮肤是黑的,鼻子是扁的;特拉基人说他们的神是蓝眼睛、红头发的。”这些表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A人的头脑中主观自生的 B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C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D可以从客观世界找到它

14、的原型E人按照自己的形象想像出来的9、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E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条件制约10、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 )。 A多元论的思想 B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 C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D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 E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11、“时间和空间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只是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

15、的,又是相对的 D时间和空间是一切事物的贮藏所E时间和空间是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先天感性直观形式12、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为( )。 A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社会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人类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 E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客观的物质关系13、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指( )。 A实践是人特有的活动 B实践创造出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 C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D实践使人从动物界提升出来 D在实践的基础上,人类的本质力量得到充分的体现和确证14、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体现在( )。 A实践的主体是客观的 B

16、实践的客体是客观的 C实践的手段是客观的 D实践的结果是客观的 E实践的过程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15、实践的基本形式有( )。 A物质生产实践 B处理社会关系实践 C科学实验 D社会管理 E教育活动16、实践具有( )。 A物质性 B直接现实性 C自觉能动性 D客观实在性 E社会历史性1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要求我们( )。A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 B一切以条件、时间、地点为转移C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 D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事物 E用具体的、历史的观点观察事物18、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 )。 A在对现存事物肯定的理解中包含否定的理解B认为凡是合理的就一

17、定存在,凡是存在的就一定合理C对每一种既成的事物都是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D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必然要灭亡的E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不断否定的、循环往复的过程19、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在于( )。 A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C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道路 D它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E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20、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 A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B阻碍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C它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D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E它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各自得到发展21、

18、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 )。 A促进统一体解体,使事物发生质变 B提供矛盾双方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C使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D规定事物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条件 E促使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22、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其中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 )。 A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区别和差异的同一 B对立面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不包含内部差异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D事物是由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E事物之间的差异越大就越有生命力23、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A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C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D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E联系和

19、发展的关系24、矛盾分析方法体现为( )。 A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的方法 B“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E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25、表现矛盾分析方法的思想和成语有( )。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C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D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E打蛇打七寸,擒贼先擒王26、有人说,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双方“势不两立,你死我活”的对抗,这种观点( )。 A揭示了矛盾斗争性的深刻含义 B错误地把矛盾的斗争性归结为矛盾斗争的对抗形式 C用矛盾斗争的对抗形式抹杀了矛盾斗争性的普遍性 D否定了矛盾斗争性是一个含义广泛的哲学范畴

20、E是对矛盾斗争性的简明扼要的表述27、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 )。 A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B个性寓于共性之中 C个性中包含着共性 D个性与共性的区别是相对的 E共性只能通过个性而存在28、我国古代有人提出的“白马非马” 、“杀盗非杀人”的命题割裂了( )的关系。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C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D共性和个性 E一般与个别29、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A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基础 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C没有矛盾的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贯通D没有矛盾的同一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斗争E同一性具有相对性而斗争性具有绝对性30、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

21、同一性思想的有()。 A有无相生,长短相形 B利害同门,祸福同邻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积于柔则刚,积于弱则强E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31、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认识事物的基础是认识事物的( )。A量 B矛盾特殊性 C质 D矛盾普遍性 E度32、下列说法体现质变与量变关系的有(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C防微杜渐 D拔苗助长 E月晕而风,础润而雨33、“关节点”或“临界点”是事物( )。 A度中任何一点 B度中最佳点 C度的极限 D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E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34、质量互变规律要求人们( )。A注意质变与量变的对立统一

22、B反对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C把理想与实干结合起来 D有热情、激情,又有冷静的科学态度E反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又反对眼高手低、沉于空想35、正确认识事物的度才能( )。A准确地认识事物的质 B避免犯“左”或“右”的错误 C提出指导实践的正确准则 D在实践活动中掌握适度原则E在实践活动中严防“过”与“不及”36、质量互变规律中的度是( )。 A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范围和限度 B事物存在的关节点 C事物存在的临界点 D事物质和量的统一 E一个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内在的规定性37、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 )。A对旧经济体制的“扬弃” B采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C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自我否定 D同原有经济体制“

23、一刀两断”E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38、辨证的否定是( )。 A事物自我的否定 B事物发展的环节 C事物联系的环节 D事物的外在力量作用的结果 E扬弃39、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的发展( )。A总方向是前进的 B是回到原出发点的运动C是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具体道路是曲折的E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40、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为( )。 A新生事物内部增加了新的结构和功能 B新生事物否定了旧事物的糟粕 C新生事物继承了旧事物的精华 D新生事物从时间上说是新近出现的事物 E新事物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41、下列方法符合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原理的有( )。 A欲擒故纵 B

24、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C有备无患 D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E奢靡之始,危亡之渐42、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有( )。A磨擦生热,热胀冷缩 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勤学出智慧,实践出真知E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43、现象和本质是辩证统一的,这是因为( )。A现象和本质没有区别 B本质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C现象从一定的方面表现本质 D只有真象才和本质具有同一性E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44、坚持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统一的原理,要求我们( )。A根据客观必然性来确定战略 B恪守必然性,适当参照偶然性C既要认识客观必然性,更要把希望寄托在偶然性上D把偶然性当作具体战术的一个方面

25、E学会利用一切有利的偶然因素来推动我们的工作45、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表现为( )。A有什么样的形式,就有什么样的与之相适应的内容B当形式适合于内容时,可以促进内容的发展C当形式不适合于内容时,就阻碍内容的发展D形式对内容起决定作用 E任何形式都始终有利于内容的发展46、“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这说明( )。 A精神、意识对物质具有依赖性 B精神和理论的作用可以取代物质力量 C理论和精神可以通过群众转化为物质力量 D人的意识不仅反映现实世界,并且可以通过实践改变现实世界 E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47、意识的能动

26、性主要表现在( )。 A意识活动的计划性 B意识活动的目的性 C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D意识活动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E意识活动对人的生理活动的控制48、马克思说:“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A有无目的性是人的实践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B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C动物和人一样,也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改造世界D人的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E人们通过实践方案的实施把观念过程转化为现实过程49、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表现在( )。 A客观规律限制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B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客观规律 C尊重客观规律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超越规律的局限 E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辨证统一的50、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的途径和条件是( )。 A认识和把握规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