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章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第七章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影响因素及其计算方法,掌握地下水的排泄方式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地下水补给与排泄对水质的影响。71 地 下 水 的 补 给补给、径流、排泄是地下水参与自然界水循环的重要环节。补给含水层或含水系统从外界获得水量的过程。1大气降水入渗机理:(1)活塞式下渗;(2)捷径式下渗(或优势流)。降水转化为3种类型的水:(1)地表水;(2)土壤水;(3)地下水。降水入渗系数()补给地下水的量与降水总量之比。影响降水入渗补给的因素: 降水量大小; 降水强度; 包气带岩性; 包气带厚度; 降雨前期土壤含水量; 地形地貌; 植被覆
2、盖情况。2地表水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1)山区:一般排泄地下水(河水位低于地下水位),洪水期:补给地下水;(2)山前:常年补给地下水(河水位高于地下水位);(3)平原:河水补给地下水(“地上河”)。影响因素: 河床的透水性; 水位差(河水与地下水)。3大气降水、河水补给地下水水量的确定(1)平原区: 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Q=XF 1000; 河水补给量:a 达西定律:qx=KI;b 断面测流:qx=Q上-Q下。(2)的确定: 地中渗透仪(或蒸渗仪); 潜水位变幅(埋藏较浅)。(3)山区:在山区,一般地下水的补给量地下水的排泄量: 地下水完全以大泉集中排泄:补给量 排泄量(测泉流量); 地下水
3、分散泄流(全部排泄):分割河水流量过程线河水排泄量作为地下水补给量。4凝结水的补给对于高山、沙漠及昼夜温差大的地区有一定意义。5含水层之间的补给(越流补给)越流相邻含水层通过其间的弱透水层发生水量交换,称作越流。越流量的计算:6其它补给来源(1)农田灌溉;(2)人工补给地下水。72 地 下 水 的 排 泄排泄含水层或含水系统失去水量的过程称作排泄。1泉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在地形面与含水层或含水通道相交点,地下水出露成泉。泉的分类:(1)按含水层性质;(2)按出露原因。2泄流泄流当河流切割含水层时,地下水沿河呈带状排泄,称作地下水的泄流。通过对河流流量过程线的分割地下水泄流量。3蒸发地下水的蒸发排泄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土壤水的蒸发;另一种是潜水的蒸发。影响潜水蒸发的因素: 气候; 潜水面埋深; 岩性。4蒸腾73 地 下 水 补 给 与 排 泄 对 水 质 的 影 响(1)地下水补给对水质的影响;(2)地下水排泄对水质的影响。 思考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