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6095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章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7章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7章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7章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7章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第7章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章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7章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docx

《第7章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章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7章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docx

第7章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第七章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影响因素及其计算方法,掌握地下水

的排泄方式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地下水补给与排泄对水质的影响。

7.1地下水的补给

  补给、径流、排泄是地下水参与自然界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补给——含水层或含水系统从外界获得水量的过程。

  1.大气降水

  入渗机理:

(1)活塞式下渗;

(2)捷径式下渗(或优势流)。

  降水转化为3种类型的水:

(1)地表水;

(2)土壤水;(3)地下水。

  降水入渗系数(α)——补给地下水的量与降水总量之比。

  影响降水入渗补给的因素:

①降水量大小;②降水强度;③包气带岩性;④

包气带厚度;⑤降雨前期土壤含水量;⑥地形地貌;⑦植被覆盖情况。

  2.地表水

  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

(1)山区:

一般排泄地下水(河水位低于地下水位),

洪水期:

补给地下水;

(2)山前:

常年补给地下水(河水位高于地下水位);(3)

平原:

河水补给地下水(“地上河”)。

  影响因素:

①河床的透水性;②水位差(河水与地下水)。

  3.大气降水、河水补给地下水水量的确定

  

(1)平原区:

①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

Q=X·α·F·1000;②河水补给量:

a

达西定律:

qx=KωI;b断面测流:

qx=Q上-Q下。

  

(2)α的确定:

①地中渗透仪(或蒸渗仪);②潜水位变幅(埋藏较浅)。

  (3)山区:

在山区,一般地下水的补给量≈地下水的排泄量:

①地下水完全以

大泉集中排泄:

补给量≈排泄量(测泉流量);②地下水分散泄流(全部排泄):

分割河水流量过程线→河水排泄量→作为地下水补给量。

  4.凝结水的补给

  对于高山、沙漠及昼夜温差大的地区有一定意义。

  5.含水层之间的补给(越流补给)

  越流——相邻含水层通过其间的弱透水层发生水量交换,称作越流。

越流量的

计算:

  6.其它补给来源

  

(1)农田灌溉;

(2)人工补给地下水。

 7.2地下水的排泄

  排泄——含水层或含水系统失去水量的过程称作排泄。

  1.泉

  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在地形面与含水层或含水通道相交点,地下水出露

成泉。

泉的分类:

(1)按含水层性质;

(2)按出露原因。

 

  2.泄流

  泄流——当河流切割含水层时,地下水沿河呈带状排泄,称作地下水的泄流。

  通过对河流流量过程线的分割→地下水泄流量。

  3.蒸发

  地下水的蒸发排泄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土壤水的蒸发;另一种是潜水的蒸发。

响潜水蒸发的因素:

①气候;②潜水面埋深;③岩性。

  4.蒸腾

7.3地下水补给与排泄

对水质的影响

  

(1)地下水补给对水质的影响;

(2)地下水排泄对水质的影响。

思考题(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