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103.96KB ,
资源ID:7984514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98451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贵州省安顺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贵州省安顺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

1、贵州省安顺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安顺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1. 理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唐代反佛思潮及宋初儒学家的思想影响,正如钱穆先生所说:“治宋必始于唐。”这说明A. 宋代学者崇儒风尚盛行B. 理学思想融合久经磨砺C. 唐宋社会形成多元思想D. 理学未能传承佛教思想【答案】D【解析】据材料“追溯到唐代反佛思潮及宋初儒学家的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学的形成的特点是糅合了佛、道思想,发展了儒家思想。“治宋必始于唐”说明唐朝的思想演变对理学的产生有深远影响,故材料说明理学思想融合久经磨砺,故D选项正确;宋代学者崇儒风尚盛行,没有突出唐代的思想影响,故

2、A选项错误;理学融合了佛教思想,故B选项错误;材料主旨是说明唐朝的思想演变对理学的影响,不是说明唐宋社会形成多元思想,故C选项错误。故选D。2. 从克利斯提尼时期开始,雅典发展出一种公共礼拜制度,富有的人要为城邦的众多节日提供财政支持,并且要在战争期间提供赞助和统领军队。这反映了雅典A. 权利与义务的对等B. 贵族权力受到限制C. 平民获得平等地位D. 贫富差距逐步缩小【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 “统领军队”这是富人拥有的权利,“为城邦的众多节日提供财政支持并且要在战争期间提供赞助”是富人的义务,从而体现了民主政治中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所以本题选A项。3. 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认为:“皇帝

3、所决定的都有法律效力,因为人民已把他们的全部权力通过王权法移转给他。”这说明A. 罗马法蕴含一定的契约精神B. 罗马法体现了“君权神授”原则C. 罗马皇帝享有国家最高权力D. 罗马贵族意志等同于法律条文【答案】A【解析】从材料反映的皇帝的决定有法律效力的原因是“因为人民已把他们的全部权力通过王权法移转给他”来看,是因为皇帝和人民之间的契约使得决定有法律效力。故答案为A项。材料反映的是“君权民授”,排除B项;C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材料没有涉及“贵族意志”的法律效力,排除D项。4.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没有专管外事的机构,重大涉外事件由钦差大臣办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公使强行驻京。咸丰十年,

4、清政府设总理衙门。”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启近代外交的旅程B. 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C. 中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近代外交体系D. 体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特征【答案】D【解析】:A项的说法与材料的意思不符,可以直接排除;B项说法错误,不能说彻底放弃,可以排除;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中国不是主动的姿态融入近代外交体系,可排除;清政府设总理衙门,说明清政府中央机构开始了半殖民地化,从而体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特征。因此本题选D项。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5. 19世纪中叶,新名词在中国被不断创生出来,诸如:“商务”“商战”“商业”“招商”“商办”“

5、商局”“商会”“商部”“商学”“商政”“商校”“商法”“商报”等。这一时期“商+”思维反映出A. 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受到关注B. 实业救国思想已经蔚然成风C. 重农抑商经济政策遭到否定D. 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答案】A【解析】据所学可知19世纪中叶,随着西方侵略不断加深,我国的知识分子开始逐渐认识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提出发展经济,与外国进行商战,因此出现了诸如“商务”“商战”“商业”等新名词的出现,是重商思想的体现,说明了现代化问题受到关注,故A项正确;实业救国思想是在辛亥革命后出现,与题意时间不合,故B项排除;“重农抑商政策”与题意无关,故C项排除;材料中“商+”思维反映的是当时重商的

6、思想,开启了中国经济思想的新路向,并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故D项排除。点晴:解题时紧扣“商+”思维,再联系“19世纪中叶”的时代背景分析归纳。6. 1861年冯桂芬在校邻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理纲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主张。1894年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指出:“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下列对两人观点的比较不正确的是A. 两者都认同向西方学习B. 前者没有进步意义,后者进步意义显著C. 两者都与洋务运动有关D. 后者突破前者局限,探索近代化的新路【答案】B【解析】:冯桂芬的言论体现了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思想,郑观应的

7、言论体现了维新思想。说“中体西用”的思想没有进步意义是不符合史实的,所以B项错误,应选B项。7. “九一八事变”后,沈阳“九君子”(爱国知识分子)完成了TRUTH(真相)证据汇编,历经辗转呈递给国联调查团。因其高度的实证性、系统性和规范性而成为国联仲裁的依据。此事反映了A. 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担当与风骨B. 弱国无外交的惯性认识被彻底扭转C. 史料实证是研究抗战的主要方法D. 国联调查决定了“九一八事变”性质【答案】A【点晴】此题的解答需要学生能透过历史现象获取历史本质,材料中现象反映的是知识分子在中国外交中所作出的贡献,据此分析获取正确答案。8. 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加米涅夫曾这

8、样说:“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我认为它还没有结束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他的这番言论主要针对列宁A. 要求推翻沙皇统治的主张B. 退出帝国主义世界战争的想法C. 提出转变革命任务的要求D. 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决定【答案】C【解析】加米涅夫的这番言论认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还没有结束,之所以他因此说列宁是错的,是因为列宁认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了,因为1917年二月革命之后,在四月提纲中列宁提出了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并提出“一切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所以C符合题意。A、B选项不是两人观点分歧之处;D选项

9、错在材料讨论的是政治问题,不是经济问题。点睛:回答本题要找出列宁与加米涅夫曾之间的分歧,我们要看到材料中讨论的是政治问题,具体来说是革命问题,因此排除有关经济的内容。此外我们要看到材料说明的问题是有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问题,这样在回答时就不会偏离主题。9. 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A. 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建立C. 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D. 民主政治建设实现了法制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现代中国民

10、主政治制度的建设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表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妇女有了选举权,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1954年确立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政治协商制度是处理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党派关系的制度,李长凤老大娘并不代表某个党派,排除C;题中材料并没有出现相关民主政治建设的法律,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排除。故选B。考点: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共同纲领人民民主原则【名师点睛】把握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成就。重点把握到以下方面:1、初步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11、;2、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1)建立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重要政治制度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大会;(2)确立人民代表大制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加强法制建设:1949年颁共同纲领;1954年制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重点把握到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0. 1964年6月,毛泽东说:“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一、二线也要搞点军事工业。各省都要有军事工业,要自己造步枪、冲锋枪、轻重机枪、迫击炮、子弹、炸药。有了这些东西,就放心了。攀枝花搞不起来,我睡不着觉。你们不搞攀枝花,我骑毛驴去那里开会,没有

12、钱,拿我稿费去搞。”这一经济建设思路的背景是A. 立足解放台湾B. 美国对中国核威慑C. 中苏关系恶化D. 国民经济出现困难【答案】C.11. “1984年我来过广东。当时,农村改革搞了几年,城市改革刚开始,经济特区才起步。八年过去了,这次来看,深圳、珠海特区和其他一些地方,发展得这么快,我没有想到。看了以后,信心增加了。”邓小平的讲话推动了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B. 深圳作为90年代改革开放标志的形成C. 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施行【答案】C【解析】依据题意可知邓小平的讲话指的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这次谈话推动了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如建立社会主义

13、市场经济体制等,故C项正确。A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B项错误,深圳是80年代改革开放的标志;D项不符合题意。12.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苏长和曾说:“结盟是4戈敌人的冷战旧国际关系思维,结伴是交朋友的新型国际关系思维。”中国是“结伴不结盟”的主要倡导者。“冷战”结束后,“结伴不结盟”正在成为新型国际关系的一个新潮流。这种变化A. 最终导致了两极格局的瓦解B. 表明已经形成了新国际秩序C. 是国家依据自身利益的调整D. 表明世界各国外交理念趋同【答案】C【解析】:A项与材料的内容相冲突,而且这种变化也不导致两极格局瓦解的原因;B项说法也与材料内容不符,材料中并没

14、有说已形成这种新国际秩序;D项的说法在材料中无法体现。中国倡导“结伴不结盟”,是从维护中国根本利益出发的,所以本题选C项。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洪武十五年,改御史台为都察院,“都御史(都察院的长官)职专纠劾百司。凡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贪冒坏官纪者,劾。凡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成宪、希进用者,劾。”如果说,都御史因属二品高官,他们拥有重大权力本属自然;但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实际执行监察任务的十三道监察御史和六科给事中,他们的品秩最高不过正七品,但他们的监控对象与范围,却从来不受级别的限制,如监察御史便拥有监察二品大员的法定权力,

15、其职责是“主察纠内外百司之官邪,或露章面劾,或封章奏劾”;而巡按御史则代天子巡狩,“所按藩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凡政事得失,军民利病,皆得直言无避,有大政,集阙廷预议焉”。关汉华朱元璋与明代国家监控体制的奠立材料二到19世纪,在中小资产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压力下,英国议会又历经三次议会改革,进一步完善其监督英王和政府及司法机关的职能。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议会、国会)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包括同意、纠正、纠举、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需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救济等监控规程。

16、时至196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议会监察专员法例,并正式成立了英国议会监察专员署。议会监察专员署是一个独立机构,其职责是:受理公民投诉、监督政府机构及其工人员。张恒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1)结合材料一、二,比较明朝监察体制与英国近代监察体制的异同点。(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监察体制所产生的共同政治影响及现实借鉴意义。【答案】(1)共同点:都建立专门的监察机构对官员进行监督;监察机构有一定的独立性;监察权力大、涉及面广.不同点:明朝的监察以强化空权为出发点,没有体现民意;英国近代的监察较充分地体现了民意。明朝的监察对皇帝的制约非常微弱;英国的监察对象包括英

17、王、政府及司法机关。明朝的监察侧重于事后弹劾;英国的监察包括事前防止、事中纠正、事后惩戒的整个过程,更完整。(2)政治影响:有利于惩治腐败;有利于改进行政作风;有利于提高政府官员的整体素质;有利于调和社会矛盾,维护统治秩序。现实借鉴意义:建立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备的监察体制;维护监察官员的权威和独立性;充分考查民意。【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看出明朝监察和英国近代检察都有特定的机构和官员来负责,都存在一定的独立性和自身的权力,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不同点在于双方政治制度存在很大差异,导致监察的目的存在差异,一个体现的是民主,一个体现的是专制。此外,流程也存在一定的差异。(2)

18、政治影响:首先都有利于国家的发展:有利于惩治腐败;有利于改进行政作风;有利于提高政府官员的整体素质。此外对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影响也是存在的,有利于调和社会矛盾,维护统治秩序。现实借鉴意义:结合材料和具体事实来谈,围绕建立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备的监察体制;维护监察官员的权威和独立性;充分考查民意来讨论。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目的是从根本上消除行省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区域经济之利、一方民众之心,这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史上具有转折意义。腹里乃中书省的直辖区,地近京畿,位置重要。为了打破太行山之险,让腹里地跨太

19、行山东西两侧,合并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地。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之地,又使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之她。范红军元代设行省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材料二各地财赋集中于行省,行省把大部分财赋解运京师上供朝廷,少部分则与各省留用,其中中央与地方财赋分割比例为7:3在行政的另一方面命官权和人事权方面又表现得无甚作为,可以说元代的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通常,从七品至九品的地方官吏由吏部“拟注”,中书省参知政事等审核,每月举行一次。正三品至正七品由中书省“自除”。二品以上则“选自特旨”,由皇帝根据需要选拔。在军事方面,行省是元代地方诸官府中唯一握有较

20、大军权的机构,但调动行省所属军队的批准权,集中于皇帝一人,行省只能遵照朝廷的号令行事。赵军英论元代行省制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中的地位和作用材料三就中国的历史环境具体条件而言,中央集权比地方分权的合理性与进步性明显多一些。但极端的中央集权很大程度上又是以中央对地方政府“无所分画”和“无所寄任”为基础,是与皇帝专制制度相适应的历史产物,主要是为家天下的王朝大一统服务的。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行省制在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的作用”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答案】示例一:论题: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

21、权,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阐述:行省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划界原则,有利于打破地方政府利用自身的地理环境割据自重;中央政府掌握行省的人事权,控制了各级官吏的选拔任命;行省军队的调动权由皇帝控制,抑制地方军阀势力;行省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行省既是朝廷的派出机构,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有利于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所以,行省的设立有利于加强了中央集权示例二:论题:行省制有地方分权色彩。不利于中央集权。阐述;行省可以拥有一定的经济权,可以留用30%的财政用于地方发展;行省是元代地方诸官府中唯一握有较大军权的机构;行省下设置宜慰司管理边远民族事务;行省官对地方军国重事,无不领

22、之;所以,行省制有地方分权色彩,不利于中央集权。示例三:论题:行省制度成功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达到中央与地方势力的平衡(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阐述;。一方面行省制有地方分权的色彩:如行省可以拥有一定的经济权,可以留用30%的财政用于地方发展;行省是元代地方诸官府中唯一握有较大军权的机构;行省下设置宜慰司管理边远民族事务。另一方面行省的设立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如行省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划界原则,有利于打破地方政府利用自身的地理环境割据自重;中央政府掌握行省的人事权,控制了各级官吏的选拔任命;行省军队的调动权由皇帝控制,抑制地方军阀势力。.所以,行省制达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23、成功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题目要求: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行省制在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的作用”为主题进行论述。首先要做到观点明确,在准确解读三则材料信息的基础上,提炼出一个观点即可,如,行省制有地方分权的色彩,或者行省的设立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或者将二者合二为一;第二,围绕所述观点,结合材料相关史实进行论证;第三,做到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世纪中叶,以英美为主的西方商人和官员采取建议、请求、利诱等各种手段试图在中

24、国兴建铁路。尽管在洋务运动时期,洋务官僚们看到了铁路的优越性,但出于维护主权方面的考虑,坚决反对铁路的兴建。当时清朝的官员,认为修筑铁路弊端有三:一为“资敌”,对洋人入侵国土长驱直入有利;二为“病民”,占用大量农田、拆迁民宅坟墓,破坏风水;三为“失业”,铁路修成后,沿线舟车挑夫、行栈铺房无以为生,必将聚为流寇。1876年,英美两国合伙欺骗清政府在上海修建了吴淞铁路,引发了中英矛盾,经过谈判,中方以28.5万量白银的价格,回购了吴淞铁路。1877年,清政府赎买铁路后,下令拆毁铁轨、铲平路基、推到车站。1895年清政府迫于压力宣布重建吴淞铁路,该铁路大体遵循原昊淞铁路的走向,利用大量旧路基,最终于

25、1898年全线竣工通车。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清政府收回并拆毁吴淞铁路的行为。(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重建吴淞铁路的原因。【答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积极意义:收回铁路所有权,维护国家主权;打击列强的经济侵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消极意义:拆毁铁路,不利于近代经济的发展,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2)原因: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面临较大的政治改革压力;民族工业发展,迫切需要建设铁路;西方科学思想传播,民众逐渐接受铁路等近代技术。【解析】:(1)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应采用历史唯物主义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评价。对清政府收回并拆毁吴淞铁路的

26、行为,我们可以根据材料中“出于维护主权方面的考虑,坚决反对铁路的兴建”的内容,归纳出其积极性:收回铁路所有权,维护国家主权;打击列强的经济侵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依据材料中“洋务官僚们看到了铁路的优越性”,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答出其消极影响是拆毁铁路,不利于近代经济的发展,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2)此小问应抓住材料中的时间:1895年。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从当时的民族危机、清政府的统治危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等方面作答。1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18401914)是美国近代军事学家、海军战

27、略家他以史学家的明鉴,系统地研究了人类海上战争,1890年起总结出版了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等一系列著述,创立了海权论学说马汉明确地把“海权”定义为“使用海洋和控制海洋”,认为任何一个国家成为强国,必须控制海洋,尤其要控制具有战略意义的海峡、通道;为了争取和保持制海权,必须拥有强大的海上实力,即强大的海军舰队和商业船队,以及能控制战略要地的海军基地;进而阐明了“海权是国家强大和繁荣的中心环节”海权论一经提出,就立即成为许多国家发展海洋事业、促进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催化剂”其中,美国是海权论的最大受益国,二战前逐渐取代了英国的海洋霸主;德国、日本在海权论影响下,制定了国家现代化发展战略

28、,迅速崛起,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彻底失败摘编自程前光马汉的海权论及对二战前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汉核心观点,简析马汉海权论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明马汉观点的实质,谈谈你从“海权论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中得到的认识。【答案】【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核心观点;控制海洋保持制海权是国家强盛的标志原因:第=二次科技革命影响F,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攫取海洋霸权,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激烈;19世纪末,美国经济跃居世界首位,亟需拓展海外市场,提高国际地位。(2)实质:资本主义“强权即公理”的扩张理论。认识:海权在大

29、国崛起中具有普遍性,是一个国家强大和繁荣的中心环节;要增强海权意识,维护海洋权益;反对霸权主义,走和平崛起之路;争取海权必须有雄厚的综合国力为基础等。【解析】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原因,依据材料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带来影响,从美国当时所面临的国际(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激烈)、国内环境(美国经济跃居世界首位,亟需拓展海外市场)等方面分析即可;第二小问实质,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从资本主义对外殖民扩张的角度概括即可。(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由材料“海权是国家强大和繁荣的中心环节”“海权论一经提出,就立即成为许多国家发展海洋事业、促进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催化

30、剂”可得出认识,海权在大国崛起中具有普遍性;由材料“任何一个国家成为强国,必须控制海洋为了争取和保持制海权,必须拥有强大的海上实力”可得出认识,要增强海权意识,维护海洋权益;由材料“德国、日本在海权论影响下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彻底失败”可得出认识,反对霸权主义,走和平崛起之路;由“美国是海权论的最大受益国,二战前逐渐取代了英国的海洋霸主”可得出认识,争取海权的过程是渐进性的,必须有雄厚的综合国力为基础。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近代著名军事家马汉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汤显祖(1550-1616)明末文学家、戏曲家,著有牡丹亭等作品。在他的作品中,人的“情”至真、至纯、

31、至上,具有深厚的哲学底蕴。在汤显祖看来,“情”具有客观普遍性,可谓为宇宙的本体。“道心之人,必具智骨;具智骨者,必有深情。”他坚决反对传统的以理制情论,提出以情抗理、以情胜理,尊重每个人自由生存的权利,反对权威化、先验化的伦理性和强制性的法制,呼唤以“有情之天下”代替“有法之天下”。他在遂昌为官五年“以宽待民,以猛除害”,很受当地百姓的爱戴。汤显祖认为:“斗大遂昌,一以清净理之,去其害马者而已”。“清净”,是他对人民的态度,而“害马”,一指自然灾害,二指豪猾之人。汤显祖之所以能做到这些,恰恰体现了他的政治理念,为政应该“因百姓所欲去留。”问计于民,做有利百姓之事。摘编自欧阳询、向知燕情本主义:明清之际的中国式启蒙(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汤显祖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汤显祖。【答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理学思想和八股取士:制度对人们的精神禁锢下明末部分思想家对理学的批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明末吏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2)评价:汤显祖的思想肯定人的自由和权利,反对理学和专制主义思想对人性的禁铜,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他为官期间执政为民,公正廉洁,维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明确指出“法治精神”的实质所在,片面强调“情”的价值,而且对当时社会制度的弊端也没有根本上的解决方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