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100.50KB ,
资源ID:7998438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99843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试题Word下载.doc)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试题Word下载.doc

1、江苏宿迁高二学业水平第一学期期末考试7)江苏镇江近日挖掘出一门大炮,新闻报道称“炮体印有清晰的王冠标志和英文字母”,大炮“在沉入江底100多年后重见天日”。该大炮沉入江底是在()A鸦片战争期间B甲午战争期间C辛亥革命期间D渡江战役期间6(2018江苏南京师大附中学业水平期末测试5)近代以来,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以下是前江苏巡抚梁章钜在看到某条约的内容后给友人写的信件:“江南(指江苏)、浙江、广东每省只准设一码头,而福建一省独必添一码头以媚之,此又何说以处之。”该条约是指()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7(2017山西学业水平4)有西方学者在分析某次战争爆发的原因时说:

2、“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这次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8(2018江苏徐州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二7)近代美国传教士罗孝全说:“上帝的旨意真是奇妙!前次(中国)与外国开战的结果,是出人意外的使中国得以开放。如今,倘这次革命能推翻偶像崇拜而开放,将使基督教的福音传遍中国,其结果岂非同样的奇妙!”罗孝全评论的“这次革命”()A借助了西方宗教来发动民众B维护了西方列强的在华利益C提高了全体国民的民族意识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9(20187)“(1864年)7月19日,湘军掘地道轰塌太平门城垣20余丈,蜂拥抢入至21日,城内守军将士万

3、余人,全部壮烈牺牲,无一降者。入城湘军,肆意焚掠,繁华的古都顿成瓦砾。”这段材料所描述事件标志着()A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B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C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D义和团运动的失败10(2018江苏常州学业水平一模7)“挟千里席卷之势,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天堂之梦在烟焰和烈火中化为灰烬,则是他们的悲剧。”材料描述的是()B太平天国运动C辛亥革命D国民政府覆灭11(201815)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说:“今兹议约,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12(2018广东惠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题22)1894年,当

4、时日本国内舆论普遍宣扬: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A正确分析了战争爆发原因B试图竭力掩盖战争的本质C准确分析了中日两国国情D表明中国备受侵略的事实13(2018江苏徐州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一7)潘飞声诗云:“牙山险失折旗杠,平壤三军决击撞。马革裹尸随卞壶,龙骧破敌望刘江。金牌有意迟援骑,铁甲无功护战航。太息沉舟惟邓禹,忠魂肯逐怒涛降。”该诗所描述的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14(20188)近代某一事件后,日本对华人不再优

5、待尊重,甚至对华人充满了鄙视,也不再把中国视为其近代化的对手,提出要充当东洋的盟主。这一事件使()A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B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C江苏苏州被开辟为通商口岸D清廷完全沦为西方列强工具15(20189)“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日本获得赔款增强国力B三国还辽旨在维护中国主权C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D列强掀起了强瓜分中国狂潮16(20188)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

6、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这首竹枝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C洋务运动和甲午中日战争D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7(201827)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实际上经历了 “西化”、“反西化”、“近代化”三个交叉的探索过程。下列各项中,符合“反西化”和“近代化”内容的是()A虎门销烟 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C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D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18(201825)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瓦德西这一说法主要是基于()A三元里人民抗英

7、B反割台斗争C左宗棠收复新疆D义和团运动19(201821)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这些条款”最早出现于()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中法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20(2018江苏无锡学业水平期末测试9)下图漫画“龙的挑战”,实际上反映了中国近代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B甲午中日战争C国民革命D八国联军侵华21(201829)武昌起义后,各省代表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明确实行总统制;1912年2月14 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3月8日,参议院表决通过临时

8、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联系其目的思考,这一改变的缺陷是()A仿效法国,不符合中国的国情B时间仓促,缺乏舆论上的准备C脱离群众,无法获得广泛支持D因人设法,损害了宪法的权威22(2018山东日照二模29)清末新政期间,关于科举制的改革,原拟用10年时间逐步以学堂代科举,仅仅过了一年,不待学堂制成熟,便于1905年宣布废除科举:对立宪改革,朝廷原确立预备期9年,仅过两年就宣布减为5年,而朝野甚至在讨论减为3年或立即施行的可能。这表明()A清朝统治的政治危机空前加深B民主革命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C新政的成效推动改革深入发展D国内顽固势力已退出政治舞台23(2018安徽“皖南八校”三模29)武昌起义打

9、响第一枪后,群龙无首。第二天立宪派首领汤化龙出来帮忙出谋划策,以咨议局、教育会、商会的名义通电,请各地响应,随后各省纷纷独立。由此可推知()A各派合力促成辛亥革命成功B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民主共和思想已经深入人心D君主立宪思想已被国人摈弃24(2018湖北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18)19世纪的报刊、揭贴中,对民众多以“臣民”“子民”相称。进入20世纪“国民”逐渐取代了“臣民”“子民”。这反映出()A五四运动促成了民族觉醒B民主共和观念得到广泛传播C维新思想得到广泛传播D“中体西用”传播了启蒙思想25(2018陕西渭南二模29)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指出:“辛亥之役,汲汲于制定

10、临时约法,以为可以奠民国之基础,而不知乃适得其反大多数人民闻有毁法者不加怒,闻有护法者亦不加喜。”这反映出()A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B人民不支持辛亥革命及其宪法C临时约法制定得太过仓促D社会变革缺乏相应的群众基础26(2018广东汕头二模29)1906年,当时政府规定的教育宗旨为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1912年政府公布的教育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A国家政体发生巨变B民族危机日益严峻C儒家伦理遭受冲击D民族工业发展迅速27(20181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临时大总统对于参议院议决事件,如

11、否认时,得与咨达后十日内声明理由,咨院复议。但参议院对于复议事件,如有到会参议员三分之二以上仍执前议时,仍照第二十二条办理(即参议院议决事件咨由临时大总统公布施行)该规定集中体现了()A君主立宪原则B民主共和原则C分权制衡原则D直接民主原则28(2018新疆乌鲁木齐三模30)严泉在历史变迁的制度透视中写道:在责任内阁制国家里,当政府与议会发生异议时,政府拥有解散权,即有权提前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立法机关。而临时约法却没有规定解散权,形成一种单向的权力制约关系。这表明临时约法()A降低了国家行政权力B赋予议会过大权力C政体的构建存在缺陷D目的在于维护共和29(201811)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

12、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该学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A激发了民主平等意识B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C推动了社会移风易俗D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30(2018江苏南通学业水平测试11)时人所著中国革命史一书指出:“中国革命自古有之,惟在本朝以今岁为烈。而川省抗路风潮亦与革命有至大关系。”作者评论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31(201816)“君等四年以来之国耻纪念,至今仍有一线之良知、半腔热血存焉否乎?如有存也,请父告其子,姊告其妹毋忘此国耻纪念日。”这集中体现了五四运动的()A爱国精神B自由精神C民主精神D科学精神32(2018河

13、南濮阳二模29)五四运动前,传入中国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国家主义、自由主义思想都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五四运动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大多汇集到社会主义的旗帜下来,这表明五四运动()A推动了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B加快革命领导力量的改变C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D促进了思想多元化的探索33(20175)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等学校3000余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现场悬挂“还我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条幅。这场运动()A体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B扭转了中国的外交弱势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D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34(201812)有学者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提及以下几个影响:一、全

14、国学生势力的大结合;二、反军阀及反帝国主义的兴起;三、社会各个阶层的觉醒。该历史事件()A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35(201812)“虽然其主体还是精英知识分子,但其运行的方式是自下而上的,它的根本意义在于其他下层民众借助学生运动走上社会运动的舞台,这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破天荒的意义。”材料描述的运动()A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D迈出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二、材料阅读36(201831)(20分)政治制度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

15、知识,探究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历史。请回答: 材料一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不差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试图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并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很快就在中外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三 要扬弃那些落后的、腐朽的,不合时宜的、与人类文明潮流相违背的东西,与时俱进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吴思、李晨起点:亲历中国改革开放 (1)材料一认为明清时期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请举史实说明。(4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

16、模仿西方民主政治模式失败的原因。(6分) (3)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与时俱进建设中国特色政治文明的举措。(4)综合上述探究,谈谈你对中国古代至近现代以来政治制度模式的认识。(4分)37(20183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往来侨寓,从事商业、工艺、制作: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日本政府得派遣领事官于前开各口驻扎。摘选自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二 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躁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

17、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到的奇耻大辱,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摘选自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的胜利 材料三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中日两国尽管社会制度不同,应该而且可以建立和平友好关系。两国邦交正常化,发展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是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也是对缓和亚洲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1972年9月29日) 材料四 日本在7月初正式解禁集体自卫权之后,安倍又开始了另一个重大行动,就是展开争取让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

18、会常任理事国的行动。日本共同社的报道称,日本将与有着相同目标的印度、巴西、德国加强合作。安倍将于近日访问巴西,他准备在与罗塞夫总统会谈中确认“希望一起实现入常,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安倍还将在9月1日举行的日印首脑会谈上展示团结一致,为获得国际社会的更多支持而倾注全力。摘选自高望日本“入常”搞错了方向 (1)材料一中相关条款出自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举出日本侵华罪行两例。中华民族能够“报仇雪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中日邦交正常化实现的直接原因和最深远意义分别是什么?(2(4)据材料四

19、与所学知识,指出日本争取“入常”的目的。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变化对当前我国开展外交活动有何启示?(2分)38(201836)(10分)“如何走出一条正确的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振兴”是近代以来的伟大命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1905年) 材料二 “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 材料三 “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

20、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为哪一革命组织的革命纲领?(1分)孙中山后来将这一革命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什么思想?(1分)他何时实现了“创立民国”的梦想?(1分)为了保护这一革命成果,他努力促成了哪一宪法性质的文件的制订?(1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孙先生革命事业”的性质是什么?(1分)“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的标志是哪一件重大历史事件?(3)据材料三,毛泽东开辟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2分)结合所学知识,邓小平走出了一条怎样的“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

21、案】B 【解析】据材料“各国运往内地通商货物每岁只有此数,赴广州者十之六七,赴上海者十之三四彼有所丰则此有所歉,实为事理之必然”可知当时的清朝统治阶层只看到了西方国家对某几处通商口岸的经济侵略,没有认识到当时西方国家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要加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通商口岸数量已不能满足需要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统治阶层对世界大势缺乏认知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不平等条约并未得到全面落实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步解体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2【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英国人在中国的犯罪情况,不能体现出英国人法律意识淡薄,故A项错误;英国在中国拥有领事裁判权,英国人在中国犯罪,由英国

22、人审理,故导致英国人在中国无所顾忌,大量犯罪,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英国人在上海的涉案情况,没有体现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高涨,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英国人在上海犯罪数量多,不能体现出上海的社会治安状况混乱,故D项错误。3【答案】D 4【答案】A 5【答案】A 6【答案】A 7【答案】B 8【答案】A 9【答案】A 10【答案】B 11【答案】D 【解析】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与材料“不割我土地”不符,故A项错误;北京条约割让了中国大片领土,与材料“不割我土地”不符,故B项错误;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等领土给日本,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辛丑条约没有涉及割地,故D项正确。12【答案】B 【解析】材料立足于日本国内的舆论宣传,故A项错误;由材料“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可知日本力图掩盖战争的侵略性、掠夺性,故B项正确;材料从日本国内立场出发,并未涉及中国国情,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日本的宣传而非侵略的事实,故D项错误。13【答案】C 14【答案】C 15【答案】B 16【答案】C 17【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反西化”可知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义和团运动,“近代化”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辛亥革命,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以扶清灭洋为口号,表现了反西化的特点,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