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试题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99843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试题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试题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试题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试题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试题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试题Word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试题Word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试题Word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试题Word下载.doc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试题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试题Word下载.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试题Word下载.doc

江苏宿迁高二学业水平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7)江苏镇江近日挖掘出一门大炮,新闻报道称“炮体印有清晰的王冠标志和英文字母”,大炮“在沉入江底100多年后重见天日”。

该大炮沉入江底是在(  )

A.鸦片战争期间 

B.甲午战争期间 

C.辛亥革命期间 

D.渡江战役期间

6.(2018·

江苏南京师大附中学业水平期末测试·

5)近代以来,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

以下是前江苏巡抚梁章钜在看到某条约的内容后给友人写的信件:

“江南(指江苏)、浙江、广东每省只准设一码头,而福建一省独必添一码头以媚之,此又何说以处之。

”该条约是指(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2017·

山西学业水平·

4)有西方学者在分析某次战争爆发的原因时说:

“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

这次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2018·

江苏徐州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二·

7)近代美国传教士罗孝全说:

“上帝的旨意真是奇妙!

前次(中国)与外国开战的结果,是出人意外的使中国得以开放。

如今,倘这次革命能推翻偶像崇拜而开放,将使基督教的福音传遍中国,其结果岂非同样的奇妙!

”罗孝全评论的“这次革命”(  )

A.借助了西方宗教来发动民众 

B.维护了西方列强的在华利益

C.提高了全体国民的民族意识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9.(2018·

7)“(1864年)7月19日,湘军掘地道轰塌太平门城垣20余丈,蜂拥抢入……至21日,城内守军将士万余人,全部壮烈牺牲,无一降者。

入城湘军,肆意焚掠,繁华的古都顿成瓦砾。

”这段材料所描述事件标志着(  )

A.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B.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

C.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 

D.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10.(2018·

江苏常州学业水平一模·

7)“挟千里席卷之势,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

天京陷落,天堂之梦在烟焰和烈火中化为灰烬,则是他们的悲剧。

”材料描述的是(  )

B.太平天国运动 

C.辛亥革命 

D.国民政府覆灭

11.(2018·

15)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说:

“今兹议约,……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文中的“议约”是指(  )

12.(2018·

广东惠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22)1894年,当时日本国内舆论普遍宣扬:

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

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

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

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

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  )

A.正确分析了战争爆发原因 

B.试图竭力掩盖战争的本质

C.准确分析了中日两国国情 

D.表明中国备受侵略的事实

13.(2018·

江苏徐州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一·

7)潘飞声诗云:

“牙山险失折旗杠,平壤三军决击撞。

马革裹尸随卞壶,龙骧破敌望刘江。

金牌有意迟援骑,铁甲无功护战航。

太息沉舟惟邓禹,忠魂肯逐怒涛降。

”该诗所描述的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14.(2018·

8)近代某一事件后,日本对华人不再优待尊重,甚至对华人充满了鄙视,也不再把中国视为其近代化的对手,提出要充当东洋的盟主。

这一事件使(  )

A.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C.江苏苏州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D.清廷完全沦为西方列强工具

15.(2018·

9)“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

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

中国乃不国矣。

”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日本获得赔款增强国力 

B.三国还辽旨在维护中国主权

C.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D.列强掀起了强瓜分中国狂潮

16.(2018·

8)《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

“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这首竹枝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 

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

C.洋务运动和甲午中日战争 

D.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7.(2018·

27)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实际上经历了“西化”、“反西化”、“近代化”三个交叉的探索过程。

下列各项中,符合“反西化”和“近代化”内容的是(  )

A.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C.辛亥革命戊戌变法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18.(2018·

25)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这一说法主要是基于(  )

A.三元里人民抗英 

B.反割台斗争

C.左宗棠收复新疆 

D.义和团运动

19.(2018·

21)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

“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

……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

”“这些条款”最早出现于(  )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中法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20.(2018·

江苏无锡学业水平期末测试·

9)下图漫画“龙的挑战”,实际上反映了中国近代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  )

B.甲午中日战争 

C.国民革命 

D.八国联军侵华

21.(2018·

29)武昌起义后,各省代表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明确实行总统制;

1912年2月14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3月8日,参议院表决通过《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

联系其目的思考,这一改变的缺陷是(  )

A.仿效法国,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B.时间仓促,缺乏舆论上的准备

C.脱离群众,无法获得广泛支持 

D.因人设法,损害了宪法的权威

22.(2018·

山东日照二模·

29)清末新政期间,关于科举制的改革,原拟用10年时间逐步以学堂代科举,仅仅过了一年,不待学堂制成熟,便于1905年宣布废除科举:

对立宪改革,朝廷原确立预备期9年,仅过两年就宣布减为5年,而朝野甚至在讨论减为3年或立即施行的可能。

这表明(  )

A.清朝统治的政治危机空前加深 

B.民主革命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

C.新政的成效推动改革深入发展 

D.国内顽固势力已退出政治舞台

23.(2018·

安徽“皖南八校”三模·

29)武昌起义打响第一枪后,群龙无首。

第二天立宪派首领汤化龙出来帮忙出谋划策,以咨议局、教育会、商会的名义通电,请各地响应,随后各省纷纷独立。

由此可推知(  )

A.各派合力促成辛亥革命成功 

B.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民主共和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D.君主立宪思想已被国人摈弃

24.(2018·

湖北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

18)19世纪的报刊、揭贴中,对民众多以“臣民”“子民”相称。

进入20世纪“国民”逐渐取代了“臣民”“子民”。

这反映出(  )

A.五四运动促成了民族觉醒 

B.民主共和观念得到广泛传播

C.维新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D.“中体西用”传播了启蒙思想

25.(2018·

陕西渭南二模·

29)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指出:

“辛亥之役,汲汲于制定临时约法,以为可以奠民国之基础,而不知乃适得其反……大多数人民……闻有毁法者不加怒,闻有护法者亦不加喜。

”这反映出(  )

A.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 

B.人民不支持辛亥革命及其宪法

C.《临时约法》制定得太过仓促 

D.社会变革缺乏相应的群众基础

26.(2018·

广东汕头二模·

29)1906年,当时政府规定的教育宗旨为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1912年政府公布的教育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

A.国家政体发生巨变 

B.民族危机日益严峻

C.儒家伦理遭受冲击 

D.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27.(2018·

1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二十三条规定:

临时大总统对于参议院议决事件,如否认时,得与咨达后十日内声明理由,咨院复议。

但参议院对于复议事件,如有到会参议员三分之二以上仍执前议时,仍照第二十二条办理(即参议院议决事件咨由临时大总统公布施行)该规定集中体现了(  )

A.君主立宪原则 

B.民主共和原则 

C.分权制衡原则 

D.直接民主原则

28.(2018·

新疆乌鲁木齐三模·

30)严泉在《历史变迁的制度透视》中写道:

在责任内阁制国家里,当政府与议会发生异议时,政府拥有解散权,即有权提前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立法机关。

而《临时约法》却没有规定解散权,形成一种单向的权力制约关系。

这表明《临时约法》(  )

A.降低了国家行政权力 

B.赋予议会过大权力

C.政体的构建存在缺陷 

D.目的在于维护共和

29.(2018·

11)有学者说:

“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

”该学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  )

A.激发了民主平等意识 

B.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

C.推动了社会移风易俗 

D.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30.(2018·

江苏南通学业水平测试·

11)时人所著《中国革命史》一书指出:

“中国革命自古有之,惟在本朝以今岁为烈。

而川省抗路风潮亦与革命有至大关系。

”作者评论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31.(2018·

16)“君等四年以来之国耻纪念,至今仍有一线之良知、半腔热血存焉否乎?

如有存也,请父告其子,姊告其妹……毋忘此国耻纪念日。

”这集中体现了五四运动的(  )

A.爱国精神 

B.自由精神 

C.民主精神 

D.科学精神

32.(2018·

河南濮阳二模·

29)五四运动前,传入中国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国家主义、自由主义思想都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五四运动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大多汇集到社会主义的旗帜下来,这表明五四运动(  )

A.推动了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B.加快革命领导力量的改变

C.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 

D.促进了思想多元化的探索

33.(2017·

5)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等学校3000余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现场悬挂“还我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条幅。

这场运动(  )

A.体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 

B.扭转了中国的外交弱势

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34.(2018·

12)有学者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提及以下几个影响:

一、全国学生势力的大结合;

二、反军阀及反帝国主义的兴起;

三、社会各个阶层的觉醒。

该历史事件(  )

A.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

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35.(2018·

12)“虽然其主体还是精英知识分子,但其运行的方式是自下而上的,它的根本意义在于其他下层民众借助学生运动走上社会运动的舞台,这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破天荒的意义。

”材料描述的运动(  )

A.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迈出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二、材料阅读

36.(2018·

31)(20分)政治制度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历史。

请回答:

材料一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不差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辛亥革命后试图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并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很快就在中外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三要扬弃那些落后的、腐朽的,不合时宜的、与人类文明潮流相违背的东西,与时俱进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

——吴思、李晨《起点:

亲历中国改革开放》

(1)材料一认为明清时期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请举史实说明。

(4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模仿西方民主政治模式失败的原因。

(6分)

(3)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与时俱进建设中国特色政治文明的举措。

(4)综合上述探究,谈谈你对中国古代至近现代以来政治制度模式的认识。

(4分)

37.(2018·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往来侨寓,从事商业、工艺、制作:

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

二、四川省重庆府;

三、江苏省苏州府;

四、浙江省杭州府。

日本政府得派遣领事官于前开各口驻扎。

——摘选自《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躁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

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

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到的奇耻大辱,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摘选自《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的胜利》

材料三日本方面痛感日本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

……中日两国尽管社会制度不同,应该而且可以建立和平友好关系。

两国邦交正常化,发展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是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也是对缓和亚洲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1972年9月29日)

材料四日本在7月初正式解禁集体自卫权之后,安倍又开始了另一个重大行动,就是展开争取让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行动。

日本共同社的报道称,日本将与有着相同目标的印度、巴西、德国加强合作。

安倍将于近日访问巴西,他准备在与罗塞夫总统会谈中确认“希望一起实现入常,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

安倍还将在9月1日举行的日印首脑会谈上展示团结一致,为获得国际社会的更多支持而倾注全力。

——摘选自高望《日本“入常”搞错了方向》

(1)材料一中相关条款出自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

该条约的签订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2分)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举出日本侵华罪行两例。

中华民族能够“报仇雪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中日邦交正常化实现的直接原因和最深远意义分别是什么?

(2

(4)据材料四与所学知识,指出日本争取“入常”的目的。

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变化对当前我国开展外交活动有何启示?

(2分)

38.(2018·

36)(10分)“如何走出一条正确的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振兴”是近代以来的伟大命题。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1905年)

材料二“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

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

材料三“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为哪一革命组织的革命纲领?

(1分)孙中山后来将这一革命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什么思想?

(1分)他何时实现了“创立民国”的梦想?

(1分)为了保护这一革命成果,他努力促成了哪一宪法性质的文件的制订?

(1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孙先生革命事业”的性质是什么?

(1分)“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的标志是哪一件重大历史事件?

(3)据材料三,毛泽东开辟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

(2分)结合所学知识,邓小平走出了一条怎样的“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解析】据材料“各国运往内地通商货物每岁只有此数,赴广州者十之六七,赴上海者十之三四……彼有所丰则此有所歉,实为事理之必然”可知当时的清朝.统治阶层只看到了西方国家对某几处通商口岸的经济侵略,没有认识到当时西方国家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要加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通商口岸数量已不能满足需要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

统治阶层对世界大势缺乏认知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

不平等条约并未得到全面落实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步解体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2.【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英国人在中国的犯罪情况,不能体现出英国人法律意识淡薄,故A项错误;

英国在中国拥有领事裁判权,英国人在中国犯罪,由英国人审理,故导致英国人在中国无所顾忌,大量犯罪,故B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英国人在上海的涉案情况,没有体现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高涨,故C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英国人在上海犯罪数量多,不能体现出上海的社会治安状况混乱,故D项错误。

3.【答案】D4.【答案】A5【答案】A6.【答案】A7.【答案】B8.【答案】A9【答案】A10【答案】B

11.【答案】D【解析】《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与材料“不割我土地”不符,故A项错误;

《北京条约》割让了中国大片领土,与材料“不割我土地”不符,故B项错误;

《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等领土给日本,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

《辛丑条约》没有涉及割地,故D项正确。

12.【答案】B【解析】材料立足于日本国内的舆论宣传,故A项错误;

由材料“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

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可知日本力图掩盖战争的侵略性、掠夺性,故B项正确;

材料从日本国内立场出发,并未涉及中国国情,故C项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日本的宣传而非侵略的事实,故D项错误。

13.【答案】C14.【答案】C15.【答案】B16.【答案】C

17.【答案】B【解析】由材料“反西化”可知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义和团运动,“近代化”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辛亥革命,故A项错误;

义和团运动以扶清灭洋为口号,表现了反西化的特点,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