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1.96KB ,
资源ID:806154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06154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赤壁之战的教案高一语文教案模板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赤壁之战的教案高一语文教案模板Word文档格式.docx

1、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使成。足以立事。即、立即。公子立自责,似无所容者。乃:是。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于是。乃罢会。才。骑乃得过。乃至。蒙冲斗舰乃以千数。夷:削平。今操芟夷大难。平坦。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古代我国少数民族名。西和诸戎,南抚夷越。走:快跑、逃跑。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使逃、驱赶。可烧而走也。卒:士兵。以疲病之卒御孤疑之众。死。鲁肃闻刘表卒。终于。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二)容易误解的语言现象二字相连却并非双音词。地方(土地纵横各)例地方数千里。妻子(妻和儿女)例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北面(面向北)例北面而事之。交通(相交而后通达)例阡陌交通。无论(不要说)例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于是(在这件事上)例吾祖死于是。(三)本文突出了孙权什么性格、特点?分析:在曹操大军压境的时候,孙权不甘心受制于人,坚持采取对抗的方针,表现了他的英雄性格。但又持谨慎态度:对刘备,在了解他的兵力后,才和他结成联盟;对臣下,允许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即便是主张迎降,也不加以责罚。而在充分比较了敌我双方的优势劣势,作了最后决断之后,则坚决制止迎降的言论。他的深思熟虑和坚决果断的作风,使他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成为赤壁之战中的关键人物。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要求学生说出史记的体裁特点(纪传体通史,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读“自读提示”,指出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赤壁之战的材料则来自

3、纪传体断代史三国志。(说明:在谈到本文的选材和布局时将对此作比较详细的介绍。)(二)介绍时代背景。东汉末年,朝政紊乱,宦官和外戚斗争激烈,人民痛苦加深,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黄巾军起义。各地军阀乘势而起,扩大自己的军事实力,争夺地盘,形成大分裂的局面。(三)检查预习作业。1、先查第二题,由学生叙述,教师可根据下表作适当补充。以下均208年事,只标出月份。七月曹操南下。八月刘表卒,刘琮屯襄阳,刘备屯樊城。九月曹军抵新野、襄阳,刘琮降曹。刘备南走,与鲁肃会于当阳,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曹军大败刘备于当阳长坂。十至十一月曹军自江陵东下。孙刘联盟形成。周瑜从柴桑出军,与操遇于赤壁。黄盖火攻成功,

4、操败走,经华容道至江陵,引军北还。2、检查预习第一题:划分第一部分层次。第一层(1、2段):在曹操大军压境的情况下,鲁肃、诸葛亮策动孙刘联盟。鲁肃向孙权献策并劝说刘备联吴抗曹(第1段);诸葛亮使吴,劝说孙权联刘抗曹(第2段)。第二层(3、4、5段):孙权接受周瑜、鲁肃的主张,决心抗曹,计划出兵。东吴内部“和”“战”两派意见分歧,鲁肃再次说服孙权,坚定抗曹决心(第3段);孙权召回周瑜,周瑜分析敌我力量对比,促使孙权决策抗曹(第4段);周瑜进一步分析曹操兵力,促使孙权出兵与刘备并力抗曹(第5段)。教师根据上述各段大意及学生回答作一口头小结即可,不必将段意抄在黑板上。(四)讲读第1段。1、学生齐读第

5、1段。2、归纳这一段的内容要点。(鲁肃向孙权献策;鲁肃劝说刘备与孙权联合抗曹;刘备采纳鲁肃意见,进住樊口。3、分析第1点内容。引导问;鲁肃为什么要去荆州?是不是为了吊唁刘表?孙权为什么同意他去?补充问:鲁肃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什么策略达到他的目标?他的近期目标是什么?讨论后再小结如下:鲁肃的战略目标是夺取荆州,作为孙权帝业的根基(要注意他反复提到“帝王之资”“大事”“天下可定”等语)。他有两种策略:如荆州内部稳定,则“与结盟好”;否则用另外的方式夺取或留待将来夺取。他认为当前最危险的敌人是曹操。孙权也想成就帝业,所以同意鲁肃的策略方针。重读“荆州与国邻接恐为操所先”这一段话。4、分析第2点内容

6、。引导问:鲁肃的“说辞”有什么特点?刘备为什么采纳了鲁肃的建议?刘备欲投吴巨,是不是他的真实意图?鲁肃是怎样取得刘备信任的?鲁肃劝刘备“自结于东”是为了对付当前的大敌曹操,符合他的战略策略思想;刘备的“投吴巨”之说纯系遁辞,他当时唯一可依靠的力量只有孙权;鲁肃与诸葛亮“共定交”,表现了他的诚意。5、小结第1段:孙、刘联盟是鲁肃的本谋,这表现了鲁肃的政治远见,他一直是这一联盟的维护者。这一联盟的建成对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起了重要作用。(五)讲读第2段。1、学生齐读第2段。2、归纳这一段内容要点(诸葛亮智激孙权;诸葛亮对刘、孙、曹三方力量对比的分析以及对形势发展的预测。诸葛亮第一段话“海内大乱祸至无

7、日矣”的要害是什么?(劝孙降曹)先指出孙、刘与曹操“共争天下”暗含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夸大叙述曹操的威力?怎样表示求援之意?哪一句话击中孙权的要害?答孙权“何不遂事之”一问,妙在哪里?强调“共争天下”,君臣之分未定;针对孙“内怀犹豫之计”,以“北面事之”相激;以田横“守义不辱”、刘备“不为之下”为孙树立对抗的榜样。就下面两个题目作简要说明:(1)诸葛亮对刘、曹、孙各方实力的分析。刘关羽水军一万,刘琦一万。曹主力已疲,不习水战、降卒不服。孙兵数万。(2)对未来形势的预测:破操后天下三分。5、小结第2段:诸葛亮以友军代表身份向孙权进言,保持了不卑不亢的态度,他针对孙权尚未最后决策的情况智激孙权,初步

8、实现了联吴抗曹的目的,说明他是一个卓越的外交家和战略家。(六)讲读第3段。1、学生齐读第3段。(曹操下战书;迎降派的观点;鲁肃劝孙权勿迎。问:曹操这封战书的意图是什么?(威吓孙权:“奉辞伐罪”表示师出有名;“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说明所向披靡;“水军八十万”宣扬实力。小结:企图“不战而屈人之兵”。试归纳张昭等人主张迎降的理由。(政治因素曹操“挟天子以征四方”,拒之不顺;地理因素操占荆州,与吴共有长江之险;军事因素实力相差悬殊。从这里看出什么问题来?(曹操的战书起了作用;东吴内部意见分歧。5、分析第3点内容。鲁肃所说的“大事”是指什么说的?孙权既然同意他的意见,为什么不作决断?“鲁肃独不言”说明了

9、什么问题?他的话为什么立即得到孙权的赞同?孙权的那番话说明了什么问题?讨论后小结如下:鲁肃在关键时刻向孙权陈说迎降唯独对他不利,希望他“早定大计”;孙权主战,但对内部意见分歧持慎重态度。(可附带提一件史实:破曹后鲁肃先回,孙权持鞍下马欢迎他。6、本段小结。曹操以咄咄逼人的口气致书孙权,企图不战而屈人之兵,骄矜之心溢于言表;东吴迎降派一时占上风,使孙权难以作最后决断;鲁肃“逮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七)讲读第4段。1、学生齐读第4段。2、过渡问:“肃劝权召瑜还”的目的是什么?(增强主战派的力量。)“拔刀斫前奏案”意味着什么?(孙权作最后决断。3、归纳本段内容要点(周瑜分析敌我力量对比

10、;孙权作最后决断出兵抗曹。4、分析第1点内容。先诵读周瑜的话“操虽托名汉相保为将军破之”。要求指出哪些话是驳斥迎降派的(开头至“而可迎之邪”)、哪些话是分析曹操的劣势的(“请为将军筹之”至结尾)。周瑜的观点跟投降派是针锋相对的,他指出孙权方面有哪些优势?他的观点跟诸葛亮、鲁肃在大体上是一致的,但又有所不同,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可就周瑜的用语“横行天下”“除残去秽”“操自送死”“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等提出问题,进行比较。讨论后可小结如下:孙权的优势:政治上为汉家除残去秽;地理上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军事上兵精足用,英雄乐业。曹操的劣势:有后患,不习水战,天时不利,军粮不足,士兵不服水土。最后要求学

11、生有表情地朗读这一小段。5、分析第2点内容。此点分析从简,但要指出孙权的政治眼光、好胜的性格;要跟上文“内怀犹豫之计”“甚失孤望”作比较,指出这最后的决断是经过深思熟虑的。6、小结这一段。周瑜一出场就显示出他在孙权决策中的作用,使主战派完全压倒了迎降派,东吴内部归于统一。孙权当机立断,显示了他是一位天才领导人,他的好胜性格也进一步表现出来。(八)讲读第5段。1、学生齐读第5段。2、归纳本段内容要点(周瑜再陈方略;孙权再表决心)。3、问:周瑜为什么夜见孙权?(孙权虽作最后决断,但信心不足,周瑜深知这一点。)周瑜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双方兵力对比和能以少胜多的道理,揭露曹操的虚声恫吓和不可克服

12、的弱点。4、问:孙权说的“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反映了什么问题?(主张迎降的人很多。)哪些话反映了东吴的弱点?(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说明兵力不足。)“卿能办之者诚决孤当与孟德决之”这段话反映了孙权当时是怎样的心态?(对胜利还没有绝对的把握,但有决一死战的决心。)统观孙权说的这些话,他的目的是什么?(跟周瑜推心置腹,对周瑜表示绝对信任,这就为周瑜在指挥作战中发挥最大的才智创造了条件。5、小结这一段。先提出问题:上文写孙权拔刀斫前奏案,已作最后决断,下面再接着写领导人事安排(即“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助画方略”这句话),行文岂不更加简练?为什么要加上周瑜和孙权这一番对话?(表现周瑜的精明以及孙

13、权和周瑜之间的亲密关系这也是东吴获胜的一个重要原因。(九)讲读第6、7段。1、教师作提示后,学生齐读第6、7段。提示:这两段是写战况的。作者写这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仅用三百余字,读后仍使人觉得它历历如在眼前。这种笔法称为“史笔”。“史笔”不同于小说,在三国演义中,庞统献连环计、黄盖献苦肉计、蒋干中计、阚泽下诈降书、诸葛亮借东风等情节都写得十分具体细致,而在本文中只用“操方连船舰”“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等语带过。可见史笔既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能有一丝一毫的虚构成分,又要分清事情的轻重,这是最基本的原则。请大家朗读时用心体会“史笔”的特点。2、讨论“史笔”的特点。(1)这两段话内容的

14、重点是什么?(火烧曹营决定性的战斗。)次重点是什么?(曹操败退时的狼狈情形。)略写的是什么?“进,与操遇于赤壁”写了什么?(略写进军过程,交待决战地点。)“初一交战瑜等在南岸”交待了什么?(略写初战,交待两军方位,为下文”东南风急”,风助火威作铺垫)。“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引军北还”交待了什么?(战败后曹操的部署。由此总结出”史笔”的第一个特点:详略分明,既再现历史事件的全过程,又突出地描述其中的重要史实。(2)在赤壁之战中,像黄盖这样的部将当以数十乃至上百计,为什么作者只提黄盖一人?(在决战中以火攻破曹,源于黄盖倡议,有大功,非同寻常。)关于刘备,为什么只用一语带过?(决战中的主力是东吴部队,

15、刘备仅处在配合地位。由此总结出“史笔”的第二个特点:评价人物在历史过程中的作用,寓褒贬于叙事。(3)说说下面各句话有什么含义。“时操军众已有疾疫”(证实周瑜的预言正确。“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反映曹军的骄傲情绪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麻痹心态)“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大半”(证实周瑜的预言正确。这些都从一定的侧面说明了曹操失败的原因。由此总结出“史笔”的第三个特点:在叙事中显示历史事件发展过程的必然规律。(十)选材和布局分析。1、选材的分析。教师先介绍选材的大致情况:选自吴书周瑜传的材料最多(包括第4段以及第3、7段中的一部分);其次是吴书鲁肃传(包括第1、3段中的大部分),再次是蜀书诸葛亮传

16、)。如此选材的目的是什么?(这三个人对推动孙权联刘抗曹起了重要作用,他们对形势的分析也极其正确。这些材料的价值在什么地方?(极其生动地再现了历史发展的进程,补正史之不足。2、布局的分析。本文在布局上的显著特点是什么?(详写决策过程,略写战斗情况;写决策过程,以孙权贯穿始终。这样布局有什么好处?(未战而“庙算”已胜,战斗乃“庙算”之余事;对刻画孙权的形象有很大的作用。(周宗孔设计)病 梅 馆 记龚自珍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2.理解本文的比喻意义和写法。3.认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压抑人才的愤慨、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教学重点文言词语的用法。教学难点 比喻意义和写法

17、。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引入课题:由龚自珍的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引入新课。二.介绍作者作品。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盦,清代仁和(现浙江杭州市)人。自幼崭露才华,38岁中进士后在北京担任国史馆校对、内阁中书、礼部主事、宗人府主事等。48岁辞官回南方。病梅馆记是南归后寓江苏昆山时所作。后来他先后在杭州紫阳书院和江苏丹阳的云阳书院讲学。1841年逝世于云阳书院。龚自珍是清代后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之一。他生当清代“乾嘉盛世”的后期。

18、当时清朝统治的衰败现象已日益显露。他最早预感到清皇朝的末日即将来临。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支持林则徐查禁鸦片。他对清朝严酷的思想统治和腐败的政治深感不满,力主“更法”,“改图”,废科举,重真才,以1微挽救危局。他同林则徐、魏源等人组织宣南诗社,讲求经世致用之学,宣传改良主义思想。但即使是改良主义也为保守派所不容,所以他一再遭受排挤打击。在北京展转十年,都只是当小官,最后还被迫弃官归乡。但他的革新思想在当时曾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并对后来的维新派政治改良运动起了推动作用。龚自珍著作丰富,有散文三百多篇,诗词近八百首,在这两方面都有出色的成就。他的散文大都表现他的政治主张和社会思想,才气横溢,意气

19、飞扬,但由于看不到变革现实的社会力量,散文中也反映出一些消极退隐的思想。他的诗词表象了对黑暗现实的深刻不满和要求改革的渴望,气势磅礴,色彩瑰丽。他的作品收集在龚定盦全集里。三.写作背景:清朝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的法定文体,以束缚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镇压知识分子。在长期严酷的思想统治下,人才遭受严重的压抑和摧残。本文写于1839年,正是鸦片战争前夕,作者托梅议政,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者束缚人们思想,压抑、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作者要求改革政治,打破严酷的思想统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四.认读课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以

20、欹( )为美 明诏( )大号 斫( )直 遏( )其生气 甘受诟( )厉 多暇( )日 鬻( )梅五.分析课文。(一)第一段补充注释:1.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姿:风姿2.以欹为美,正则无景 景:景致3.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态:神态4.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 此:这些;知:明白5.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 以:来;绳:名词动用,约束6.斫直,删密,锄正 直,密,正:形容词作名词,的枝条7.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夭,病:动词使动用法,使曲折,使成为病态8.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智力:智慧,力量9.明告鬻梅者 鬻:卖10.而江浙直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而:于是;烈:厉害(二)分析

21、课文1.文章开头一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答:从梅的产地起笔,引出本文论述的对象,即“梅”。2.文人画士品梅的标准是什么?以梅之“曲”之“欹”之“疏”为美。3.文中的“梅”“文人画士”“鬻梅者”的本来含义是什么?“梅”指人才(病梅:即委曲、奸佞和毫无生气的庸才和奴才;“直”梅即正直的人才,“正”梅即有骨气的人才,“密”梅即有生气的人才);“文人画士”指反动的统治者;“鬻梅者”指培养人才的人。4.文人画士及其帮凶“夭梅、病梅”的手段是什么?“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5.文人画士的罪恶行经造成了怎样的后果?“江浙之梅皆病”。6.本段最后一句话有何表达效果?最后一句满怀义

22、愤的议论,无情地痛斥了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罪行。五.分析讲解第二三段。(一)补充注释1.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病:病残;完:完好2.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泣:为动用法,为哭泣;乃:于是3.必复之全之 复,全:动词使动用法,使恢复,保全4.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辟:设立;贮:安置5.安得使予动暇日 安:怎么;得:能;暇:空闲6.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穷:形容词使动用法,耗尽(二)联系背景,体会第二段中语句的含义。1.“泣之三日”为病梅而泣,正是为人才被扼杀而痛苦,无限悲愤之中显示了对被扼杀的人才的深切同情。2.“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就是说要破除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才的束缚,扼

23、杀,让人们的才能获得自幼发展。3.“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就是一定要恢复梅的本性,保全梅的自然、健康的形态。4.作者写自己疗梅与反动的文人画士的病梅形成对比,试说说这一对比的好处。(讨论)5.“呜呼”最后一段的感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一是叹病梅之多;二是叹个人能力之有限;三是叹时光匆匆。但还是最充分地表现出了“疗梅”到底的战斗意志。六.本文的表现手法1.托物言志的写法巧妙地以“物”喻人,以“物事”喻时事,含蓄而讽刺深刻。2.用词准确、形象。一是反义词对照使用,使之与对比法切合;二是动词与宾语相对应。补充练习1.选出下列词语活用相同的语句( )( )A 以绳天下之梅 B 以夭梅病梅为业C

24、既泣之三日 D 乃誓疗之E 必复之全之 F 穷予生之光阴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B 斫其直,养其旁条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D 以其智力为也 以五年为期3.指出“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一句翻译准确的一项 文人和画家(造成)的灾祸厉害到了这样的地步啊 所谓文人画士所遭受少年情怀都是诗诗歌语言的鉴赏与运用广铁一中 杜莉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 。2、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语言特点,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3、通过改诗活动,在实践中加深对诗歌语言的理解。教学重难点:通过改诗活动,在实践中加深对诗歌语言的理解。教学准备:

25、1、“少年情怀都是诗”系列活动课共四次:读诗赏诗写诗改诗,分别渗透诗歌意象、诗歌抒情方式、细节描写及诗歌语言鉴赏四个方面的知识。在这一节课前,已经进行了前三个活动,学生对诗歌有了一些粗浅的了解。2、全班同学自选一张照片,为照片配一首短诗。3、预习扩展阅读中国现代诗歌四首,划出诗歌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或词语,在旁边写上感悟或理由。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 教师导入二、 结合预习,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发言:你最喜欢四首诗歌中的那个句子或词语,为什么?三、大家齐来改 以一首学生的诗歌作品为例,请大家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引出诗歌在语言上的四个特点:抒情性、形象性、凝练性、音乐性。四、改诗活动 把课后为相片配的短诗交错发到小组,以诗歌语言的四个特点为标准,小组讨论,对诗歌进行修改。小组展示修改后的诗歌,讲出修改的理由。少年情怀都是诗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教案示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习本文精彩的人物语言说理透辟,善于辞令,以及起伏跌宕,生动活泼的情节。2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古汉语常识,注意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二)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古文句读能力和概括能力2通假字的准确识别运用(三)情感目标1正确认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