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25.50KB ,
资源ID:8191732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19173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1、就以我校圈内乡斗阁中学来讲,现在的九年级四个班,二百多名学生,就只有我一个人担任化学教学工作,也没有专门的化学实验员,班级多,班额大,虽然有一间“化学实验室”,但水龙头没水,即使有水也无法将废水排出,做完实验后,仪器还得拿到宿舍区进行清洗。一间实验室配有48个座位,但我们每个班都在50人以上,这在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很大困难。 2、学生没有科学实验意识和良好习惯。 实验意识和习惯的培养应该是在小学科学课中就逐步进行培养的,到了中学,在生物课及物理课中逐渐加强,到九年级化学课中应该形成一定的科学实验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但我们农村中小学都普遍存在教师专业不对口,这些学科的实验又得不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

2、没有进行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意识,甚至直接取消实验,把做实验改成讲实验,理直气壮曰“我的学生会考试就行”。因此,在化学实验课特别是分组实验课中,学生就会表现出种种怪异行为习惯: 好看好玩,忽视现象。大多数学生对化学实验都隐藏着不同程度的好玩心理,对分组实验的积极性停留在好看好玩上,化学反应中的燃烧、变色、放出气体、产生沉淀、放出热量都能使他们兴奋不已,所以在实验中充当了一个看热闹的角色,如在进行氧气性质的实验时,木炭、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使他们神情振奋,然而让他们说出实验现象,则不知所云,他们根本没有把注意力集中在现象观察上,没有调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现象,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去观察实验现象,这样

3、的实验只能算是走过场,无大的收获。 不明不白、盲目实验。 每个分组实验都有明确的实验目的、一定的操作顺序和特别的注意事项。在实验时,有的学生往往一无所知(或许是教师没有吩咐学生预习,或许是学生认为不值得预习),无从下手,要么坐在一边袖手旁观,要么模仿同学,要么看着实验报告照方抓药,边看边做。旁观者,怎能谈得上操作技能的培养,他们常常手忙脚乱,时常顾此失彼,何谈得上观察能力的提高,其结果,不但不能实现实验目的,反而损坏了实验仪器,制造了实验事故,例如:有位学生在做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时,把棉花团塞得太紧,加热时气体无法从导气管出去,把橡胶塞冲掉,他一慌就把酒精灯打翻在实验台上,实验台着起火来,

4、一个组的同学都惊叫起来,惊魂未定,一节课也快结束了。 一闹一静,草草了事。许多教师都有同感,分组实验的课堂纪律很难维护好,学生说话声特别大,有讨论问题的,有询问这一步或下一步该怎样做的,有实验成功的惊喜叫声的,也免不了有一些戏言,更有甚者,出于种种原因,擅自离开自己的实验桌,对于这种乱哄哄的现象,有的教师置之不理,放任自由,有的教师勃然大怒,严禁学生说话,讨论问题也不可以,于是整个实验在肃静中进行,有的学生明知同桌做错了也不敢帮助指正,有的学生不知道这一步或下一步怎样做也不讨论,有的学生对实验有疑问或有改进的意见也不敢提出,有的学生敷衍地摆弄一番,没有观察到实验的现象草草了事,例如在进行二氧化

5、碳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时,明明倾倒二氧化碳没有使蜡烛熄灭,就用嘴一吹了结。 不规不范,随意操作。学生实验时常常不拘小节,细小的不规范的操作时常出现。例如,使用酒精灯时,灯帽乱放;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朝着手心;取完药品后,瓶塞没有及时盖上;试剂瓶到处乱放;用过的火柴乱扔在地上或水槽中;试管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使用胶头滴管吸取和滴加液体的操作错误;用铁架台的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不正确等等。 二、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应对策略。 在有限的条件下,要解决化学实验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心理。要使化学实验的有效性提高,就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问题。化

6、学实验能以其生动的直观性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保护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实验中的好奇好玩心理引导到科学探究上来;要通过实验现象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对所学书本知识进行论证,以巩固知识,掌握规律;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行为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要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对化学的特殊爱好。2、预习实验,规范操作,注重观察记录。为了避免学生盲目实验,实验前应让学生复习好有关的课本内容,预习实验报告(学生的实验报告册),明确实验内容,熟悉实验步骤,要求学生写预习报告,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取用的仪器和药品、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应观察的现象、现象的解释和实验的结论、对本

7、实验的疑点分析和改进的方法,通过预习报告的书写,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记忆深刻,各步所需的仪器、药品清晰,各实验应观察的现象了如指掌,这样,学生对实验胸有成竹,不会再照方抓药了。学生在实验中常常会出现不规范的操作,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要不时巡视,时刻注意学生实验中的不规范操作,及时加以纠正。不会操作的,一定要耐心地教。看到不良的实验习惯,一定要及时指正。这样,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学生就能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形成规范的操作技能。有时班级过大,教师不能看到所有学生犯的错误,这时,我们可以把每个小组实验技能较好的学生培养成小老师,帮助教师来辅导能力较弱的学生和记录有些教师没有发现的问题。 学生经过预习实

8、验报告及教师的指导,已经有了充分的观察准备,知道了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当然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强有弱,所以对同一实验现象的描述也会有不同的结果。例如,在实验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中,在烧杯中点燃一支蜡烛,然后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观察能力弱的学生描述为:蜡烛火焰熄灭,观察能力强的学生描述为蜡烛火焰由大变小,最后熄灭,所以在进行现象观察时,教师要悉心指导,及时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放过任何细微的现象,对于观察到的现象和测得的数据要及时如实记录,不能仅凭书本知识而不顾实验事实猜想现象。如在记录蜡烛燃烧探究的实验时,根本看不到水雾和白色固体生成,要引导学生应该先去分析应该会看到什么现象,然后再分析为什么会看到不同

9、的现象,这样既让学生明白记录实验要尊重客观事实,也引导了学生学会如何分析发现的问题,所以教师在实验中一定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3、展开讨论,鼓励创新,提倡探究。实验时要严肃纪律,杜绝吵闹现象,要用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言行,在实验时要进行人盯人战术,迫使其循规蹈矩,使实验能在井然有序中进行,在保持实验过程井然有序的前提下,允许同组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鼓励学生对实验进行探究,欢迎学生对实验提出改进的方案,创设一种边实验边研讨的氛围。例如,在学习氧气的制取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这两个课题中,就用此法,效果非常好,在这个时候老师有时就会为部分学生的

10、聪明才智深深折服。在教导学生认真地按照要求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对实验提出改进的方法,允许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实验,为学生进行探索性实验提供必要的仪器和药品,例如:进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实验时,用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是否有白色固体物质出现,此现象不明显,这时教师可以借此机会,激发和引导学生来改进实验方法,经过讨论和课下的反复实验,终于设计出了可以观察到明显现象的装置。所以在实验中鼓励学生奇思妙想,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实验是一种探究性的活动,分组实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活动。在学生实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

11、生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观察、思考进行实验的全程性探究,实现实验目的。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他们不可能完全独立地进行探究活动,所以,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在探究的内容及探究的方法上加以引导,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如在进行酸与碱性氧化物的反应实验时,可以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加以引导:(1)生锈铁钉表面的颜色如何?(2)能否用水除去铁锈?(3)加入稀盐酸后,反应速度如何?(4)如何加速反应?(5)加热后的铁钉上的铁锈怎样?(6)稀盐酸的溶液颜色有何变化?(7)如果要除铁锈可以用什么物质?(8)除了上述现象还有何现象?(9)放出的气体是什么?(10)上述每个反应中生成的盐是否相同?(11)由此你可以得出盐酸的哪些化学性质?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实验同步进行,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解答,探究热情自然会高昂起来。5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