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2.84KB ,
资源ID:824965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24965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文库人教版高二年级化学教案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文库人教版高二年级化学教案Word格式.docx

1、(4)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澄清石灰水)等碱溶液反应:co2+ca(oh)2caco3+h2o(现象:石灰水变浑浊,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co2+2naohna2co3+h2o(5)二氧化碳高温下与碳反应(第六单元课题1所学):co2+c2co(6)能与水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光合作用:h2o+co2有机物+o2(1)对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已经有所认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应该加深学生对这些性质的认识。在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发生反应”的探究活动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思维逻辑,给学生充分提供探究的空间。切忌用教师的思维替代学生的思维,或用教师的方案替代学生的方案,让学生按照教

2、师的方案进行操作。这些都不是真实的探究活动,都只能说是“戴着探究帽子”的虚假探究活动。同时,这个探究活动需要的仪器较少,操作也简单,也没有危险,所以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给学生提供亲自动手探究的机会,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2)即便有“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发生反应”的探究活动作为基础,学生在学习本课题的时候,仍然对于“二氧化碳是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探究活动感到困难。建议教师在教学中不要急于求成,应避免提前增加学生学习的内容,人为造成学习的困难,增加学生学习的畏惧感。(3)在学习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这一性质时,教师要注意强调“一般情况下”,不要将问题绝对化,一是以免产生知识性错误

3、,二是也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留有发展的空间。(4)不要忽视二氧化碳的光合作用,这个反应本身为人类作出了极大贡献,也是扭转人们“误解”二氧化碳的证据之一。同时,这一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搭建化学学科与生物学科的桥梁,能够帮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活学活用,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3.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1)二氧化碳的用途用途利用的性质性质类别灭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化学性质气体肥料促进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在光照条件下,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制冷剂(冷藏、保鲜)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热物理性质人工降雨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冷凝变成水滴制作碳酸饮料二氧化碳溶于水,并部分与水反应(2)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略)

4、。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臭氧(o3)、甲烷(ch4)、氟氯代烷(商品名为氟利昂)等。控制温室效应的主要措施有:减少使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促进节能产品和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和普及,提高能源的生产效率和使用效率;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人工吸收二氧化碳等等。(1)要将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要体现“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学科思想。(2)引导学生辩证的认识“温室效应”的利与弊,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意识。教学片断“两只蝴蝶”引发的探究活动环节一、创设学习情境,引发学生探究*上课前的课间几分

5、钟,教师在教室中播放着两只蝴蝶,引得很多学生也在小声或大声的跟唱,课堂观察组的几位老师,既被歌声感染者,也在心中猜忌着“老师播放两只蝴蝶的用意是什么呢?”很快上课铃声响了,我们心中的疑惑也有了答案。【师】庞龙的两只蝴蝶好不好听?【生齐】好听!【师】老师这儿也有几只蝴蝶,(老师拿出两支紫色的蝴蝶),你们知道老师的两支蝴蝶是什么纸作成的吗?【生齐】紫色的纸。【师】(笑了)是紫色的纸,可是,这紫色是我自己染的色,你们想知道我用什么染的色吗?【生齐】想。【师】紫色石蕊。【生1】老师,紫色石蕊是什么东西啊?【师】问得好!紫色石蕊是一种色素,遇到某些物质能够变色,有时候变成红色,有时候变成蓝色,那要看它遇

6、到什么物质了,我们在第十单元还会更详细地学习有关它的知识。下面我先请紫蝴蝶们给大家表演一个短剧。请大家欣赏:剧情一:教师在一盛有少许热水的盘子中(很少的温水即可,目的是让后面的现象更明显),然后再盘子中加入几块干冰,立即产生大量的云雾。剧情二:(教师画外音)有两只紫色蝴蝶飞呀飞(学生自动给老师伴唱“飞过丛林,飞过小溪水”),飞着去看人间仙境(指刚才制作的干冰云雾)。剧情三:(教师画外音)忽然,天降小雨(同学帮忙用喷壶*),赶紧跑,可惜其中的一只蝴蝶没躲开,被淋了个“落汤蝶”(老师故意让其中一只蝴蝶被*)(学生哄堂大笑)。剧情四:(教师画外音)赶紧躲一躲呀,两只蝴蝶分别飞进了两只集气瓶(里面均盛

7、有二氧化碳气体)。剧情五:(教师画外音)外面的雨停了,紫蝴蝶们出来吧。咦!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生】被雨淋湿的“紫蝴蝶”变成了“红蝴蝶”(学生们睁大眼睛,困惑不已)。【师】同学们看完刚才的“蝴蝶剧”有什么问题吗?学生提出的问题主要有:(1)“云雾”是怎么产生的?(2)集气瓶中的气体是什么?(3)“紫蝴蝶”为什么会变成“红蝴蝶”?环节二、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问题1:有没有同学猜出来老师是用什么物质制造出来的“云雾”呢?有学生能够说出“干冰”,并能够说出“干冰是二氧化碳固体”;教师追问“干冰是怎么形成云雾的?”,并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干冰能够升华,升华时吸收热量,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水蒸气冷

8、凝产生“云雾”。问题2:集气瓶中盛的是二氧化碳气体,通过对刚才老师表演“蝴蝶剧”的观察,你发现了二氧化碳有哪些物理性质呢?并说明判断的依据。【生1】直接观察得知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师追问】“气味”你是怎么观察到的?(众生笑)【生1】(不好意思笑笑)应该闻一闻。并按照老师要求到讲台前闻二氧化碳气味,证明“无味”。【师追问】二氧化碳一定是“气体”吗?【生1】是。【生2】不一定,刚才老师表演时用的干冰就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师】很好,你观察非常细致。应该说“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气体”,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也可以转化为液体、固体,比如生活中有“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刚才大家也看到了固体二氧化

9、碳干冰。【生3】根据集气瓶口向上,推测“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师追问】你的推测很有道理。那么大家现在可以讨论一下,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更科学、更直观的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吗?学生提出的方法有:(1)书上的“二氧化碳熄灭阶梯型的蜡烛”方法(如图1所示);(2)利用简易天平倾倒二氧化碳(如图2所示)。图1图2教师演示了方法(1),即图1所示实验,其他均留给学生课下继续自主探究。【生4】根据“紫蝴蝶”变“红蝴蝶”说明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师追问】同学们同意他的观点吗?学生们意见不一致,认为使“紫蝴蝶”变“红蝴蝶”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几个:(1)是二氧化碳使“紫蝴蝶”变“红蝴蝶”;(2)是水使“紫蝴

10、蝶”变“红蝴蝶”;(3)是二氧化碳和水发生生成了新物质使“紫蝴蝶”变“红蝴蝶”。环节三、探究“紫蝴蝶”变“红蝴蝶”的原因(即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问题3: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仪器药品探究“紫蝴蝶”变“红蝴蝶”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二氧化碳气体、水、紫色纸蝴蝶进行实验探究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在探究观察中要注意通过对比实验,并注意控制变量。图3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得出二氧化碳能够与水反应,生成的新物质能够使石蕊变成红色。生成的新物质叫作“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师】再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即教材实验6-4)。图4问题4:描述你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产生现象的原因

11、。【生5】现象是:塑料瓶变瘪;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瓶内压强变小,所以塑料瓶变瘪。【师追问】有不同意这位同学观点的吗?【生6】也有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变小,塑料瓶才变瘪的。【师再次追问】你同意哪位同学的观点呢?教师引导学生对两位同学的观点对比分析,得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溶于水的二氧化碳一部分和水发生了反应。【师继续演示实验】打开塑料瓶盖,剧烈振荡塑料瓶。问题5: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受热分解的速率会更快。碳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3co2+h2o。环节四、讨论二氧化碳的其他化学性质问题6:根据前面的

12、学习和生活经验,你还知道二氧化碳有哪些化学性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溶液(澄清石灰水)等碱溶液反应:co2+ca(oh)2caco3+h2o(现象:石灰水变浑浊,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高温下与碳反应:co2+c2co;能与水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光合作用:h2o+co2有机物+o2等。环节五、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略)2【知识归纳】1、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比较(装置从下图选)氧气二氧化碳氢气药品(1)氯酸钾和二氧化锰(2)高锰酸钾(加棉花)(3)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1)稀盐酸和大理石(2)稀盐酸和石灰石锌与稀硫酸锌与稀盐酸化学方程式(1)(2)发生装置

13、选择依据固体+固体反应需要加热固体+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收集依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溶于水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溶于水氢气的密度比空气,溶于水检验方法把带火星的木条,若木条,则该气体为氧气。把气体通入中,若,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碳。验满方法把带火星的木条集气瓶,若,则氧气已经集满。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若木条,则二氧化碳已经集满。abcdef发生装置收集装置2、不同(固体+液体)发生装置的优点(1)图一:仪器简单,容易检查;(2)图二:便于添加,操作方便;(3)图三:节约药品,;(4)图四:节约药品,。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图一(图三类似):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如果水中出现气泡,则气密性

14、良好。图二:用止水夹夹住导管,向长颈漏斗内倒水,若长颈漏斗内形成稳定的水柱,则气密性良好。(图四类似,只是将“用止水夹夹住导管”改为“关闭活塞”)4、多用途瓶(1)收集气体排空气法: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如co2,用图1装置,a进b出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nh3,用图1装置,b进a出排水法:收集不(不易)溶于水的气体,用图2装置,b进a出图1图2(2)干燥气体、检验气体、除杂质气体:用图2装置,a进b出,使气体充分与溶液混合接触。5、干燥和除杂的顺序是:先,后。气体的检验顺序是:先检验,后检验。6、常见的干燥剂介绍(能用来干燥的打“”)酸性气体:co2、so2、hcl等碱性气体:nh3等中性气体:h

15、2、o2、n2、co等浓h2so4naoh固体生石灰(cao)【课堂训练】1、在实验中利用如图装置,可以进行的实验是()用过氧化氢溶液与mno2制取氧气用kmno4固体制取氧气用kclo3与mno2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a.b.c.d.2、有下列如图收集装置,请回答。(1)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实验室收集nh3可选用装置。收集有毒气体so2时,常采用d收集装置,则气体应从端通入。还可用e收集,气体应从端通入。(2)实验室制取h2、o2、co、co2、nh3等五种气体,可用装置c来收集的有_。(3)如果要选用d收集氢气,气体应从端通入。如果用f收集氢气,应从端通入。3、根

16、据下列装置,结合所给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补充写出其他你认识的仪器名称)(2)实验室制取少量二氧化碳时,发生装置选用,收集装置应选用。如需随时控制反应速率并节约药品,发生装置选用。(填编号)(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填编号);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如用e装置收集o2,检验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4、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不用na2co3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的原因是不用caco3与浓盐酸反应制取co2的原因是不用caco3与稀硫酸反应制取co2的原因是(

17、2)用碳酸氢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co2,可选择发生装置c,其优点是。(3)你认为实验室制取气体时要注意的是选择适当的反应,包括和;选择合适的;需所制得的气体;选择收集装置时,必须考虑气体的a颜色b密度c溶解性d可燃性。5、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o2、co2的实验室制备和有关性质的研究。(1)用a制氧气时,若所用试剂是一种混合物,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若将b装置产生的气体通入c装置中,c装置的现象为,导致该现象的原因有。(3)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co2气体,d、e装置按导管字母连接的正确顺序是:b()()()()f装置。(4)d瓶中nahc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f装

18、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在水面上加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6、某同学用下图装置制取、收集氢气,并试验氢气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a装置中的仪器有分液漏斗、带导管的双孔橡胶塞和;(2)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a装置产生的气体包括,b装置用于除去杂质气体,应在其中装入溶液,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能否用碳酸氢钠溶液?为什么?(4)c装置中的紫色石蕊溶液的作用是,当观察到溶液变红,证明。还可将紫色石蕊溶液换成(写化学式)溶液,能达到同样的目的。(5)图中装置(填字母)有明显错误,f装置中应装。(6)如果将a装置中的浓盐酸换成,则b和c装置是多余。(7)本实验设计试验了氢气的性和性,实验装置分别是和,现象分别是和。(8)实验前,为了安全起见,应先滴入浓盐酸,还是先加热氧化铜?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