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36.38KB ,
资源ID:825176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2517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你想找中医看病所必须具备的几个基本条件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你想找中医看病所必须具备的几个基本条件Word文档格式.docx

1、这也是今天本文的重点:医生是完全遵守药典开太平方以求自身平安吗?还是有是证用是药、用是量来治病救人。种种危及中医的恶劣环境不能逐渐改善的话,中医不亡也难!(接上一篇你想找中医看病,所必须具备的几个基本条件!帖子)答 辩书邓旭光一位80高龄,长期身患多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猝死了。半年后,其家属在他们身后“医闹”们的策划和鼓动下,为一己私利,借口中药附子过量,将四年来竭尽全力多次成功抢救患者的医院告了。答辩摘要:一凌剑光系80高龄,长期身患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等多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经多次抢救幸存的患者,猝死随时可能发生。二 患者于2008年8月16日中午时分出现的临床表现

2、不是“附子中毒”的表现,而是典型的“少阴病死证”。三 患者死亡当日,接诊医院无附子或乌头碱中毒的诊断,家属签字放弃抢救,对该医院的诊断及救治没有提出异议。四 诉讼状中叙述的患者死亡前服药情况不符情理,患者根本没有服用8月14日开的处方。五 2008年凌剑光治疗概况说明:患者病情已进入终末期;邓医师对患者的体质及病情发展是了解的;患者及家属对邓的治疗效果是认可的;邓在为提高其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作了不懈的努力。六 附子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毒药”,量大不会“毒”死人(一)古今“毒”有两解,误判过千年1 中药在古代本来就叫“毒药”;2 中医所谓的“以毒攻毒”,就是以偏纠偏;3“是药三分毒”就中药来

3、说,只有三分以上偏性(即“毒性”)的东西才叫药;4为药不“毒”,难建奇功。(二)作为保健食品,附子“药食同源”在四川、云南、陕西某些地区作为礼品于亲朋好友之间相互馈赠、用来煲狗羊肉等汤食用,更有把附子如同红薯、土豆般长期大量食用的习俗(三) 附子被中医奉为“保命要药”,是历代医家治疗危急重症和疑难杂症的常用药之一(四) 附子剂量大小与会否中毒没有正比关系,附子剂量大与附子中毒无必然性。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了附子的常用量,但并没有象有些药物如麻醉药一样规定其极量(中毒量)和致死量。按正规医院药房发药的规定:附子等药处方上超常用量,医师在处方上双签名后药房即可发药。2 中医最权威的临床经典伤

4、寒论的附子常用量为:30-90克且多用生附子。3 历代许多中医名家特别是“火神派”医家其附子的用量都远远超出了药典规定的常用量。如果说超过附子常用量就会毒死人的话,这些医家个个岂不成了“杀人魔王”了?4 现代医家的观点“只要用药正确、适合患者病情,哪怕附子剂量超出医书记载几十倍都没有危险。5 近年来,邓旭光医师本人也大剂量使用以附子为主的中医处方、治疗不少疑难危重疾病,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在这些服用附子的患者中,年龄最大者90岁,附子最大剂量者为120克。连续时间最长为3个月。无一例发生过严重中毒反应。(部分病例处方见复印件)(五)善治重危急症,被誉为“中医的脊梁”的全国著名老中医李可认为:中

5、医处方不传之秘在于剂量,古今剂量换算存在重大错误,用古方就必须用古代剂量,如果剂量太小,就不能治大病。七 在中医门诊对于患者凌剑光的中医诊断、辨证、治法及选方用药是正确无误的。答辩全文;患者凌剑光、男、1928年出生,患者因反复胸闷、气促2年,加重3天,于2004年2月13日以“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律失常、慢性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第一次收入我院中医科,自此,患者在我院共住院13次,其中2008年1至7月份共4次。四年间,患者共接受抢救8次,今年1-4月份共抢救2次。据2004年来我院第一次住院的病历记载:患者2001年就曾经出现胸前疼痛、憋闷感,气促,面色苍白,四肢冰冷,随

6、后晕厥,意识丧失,上述情况反复出现3次,遂去武警深圳医院救治。诊断为“冠心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鉴于患者患有冠心病、严重的心肌缺血,高血压病三级(极高危)、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动过缓;二度型房室传导阻滞、窦房阻滞伴有晕厥),早在2004年1月13日,患者第一次来我院住院的第一天,我科金庆文主任及张李兴医师就找其家属谈话告知:患者凌剑光病情严重,随时有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和心脏骤停的可能,家属表示明白病情,有心理准备,要求继续留在我科治疗,其儿子凌惠平还代表家属在病历上签了字(祥见复印件)。看来,自己父亲的病情有多么的严重,其儿子凌惠平四年前应该早就已经明白并有心理准备了吧?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

7、一的伤寒论对少阴病的预后提出了六死证的概念。其中第296 条指出“少阴病 ,吐利 , 躁烦四逆者 , 死。” 何谓少阴病?伤寒论少阴病提纲指出:“少阴之为病 , 脉微细 , 但欲寐。”它是全身阴阳俱虚而以心肾阳气虚衰为病理特征的疾病。慢性心功能不全多属少阴病范畴。第296 条的现代译文是:凡少阴病的患者当病情进一步发展,阳气脱绝出现上吐下泻,手足不宁,心中烦乱不安,四肢冰凉等证时即为“死前特殊病征”。张仲景以死终结 ,未出方药救治。说明此“少阴病死证”在当时条件下属无药可治的危候。现代如及时救治也仅有一线生机。上证的中医病机:少阴病吐利交作,为肾虚衰,火不生土,胃气上逆,脾气下陷所致。手足不宁

8、,心中烦乱不安,为残阳外扰,神不守舍之征,更兼四肢厥逆,则阳复无望,且有脱厥之虞,故属危殆,预后不良。现代有不少病案报道证实伤寒论对少阴病六死证的预后判断的现实意义,摘录三则如下:1 朱某 , 女 , 55 岁 , 工人。患者低热、腹泻、气短半月。诊前两天恶寒汗出 , 动则尤甚。轻咳 , 胸闷气短 , 口干不欲饮 , 纳差呕恶 , 大便鹜溏 , 面淡白轻浮 , 倚息不得卧 , 神疲欲寐 , 语音低微 , 舌质淡嫩稍胖 , 苔薄白 ,脉沉微稍数。据上脉证 , 似属外寒内饮证 , 拟散寒蠲饮。取表里双解的小青龙汤加生牡蛎 1 剂 , 次日热解 , 自汗减 ,身觉轻爽 , 余证如前。然诊其脉细濡无力

9、 , 微弱甚前 , 少阴脉证毕露 , 急拟真武汤合保元汤 1 剂 , 并嘱家属病情危重。患者家属急请西医救治 用药不详 , 后二日脉微欲绝 , 四肢逆冷 , 烦躁欲死 , 额汗如珠 , 呕吐粘水 , 自肛门溢出清水样便。西医抢救无效而亡。按: 本例从开始服小青龙汤至死亡 , 不足六十个小时 ,死前四肢逆冷 , 额汗出 , 脉微欲绝 , 烦躁、呕利 , 已见虚阳已脱、阴寒盛极之征。尽管西医多方抢救 , 但已到了“回阳救逆 , 其机甚微”之地步。正如仲景所言:“少阴病 ,吐利 , 烦躁四逆者 , 死。” 296 条。2 一叟70余岁,素有冠心病史,因腹泻二日经本村医生治疗不效邀诊.见其恶寒踡卧,身

10、上盖二个被子,手足逆冷,脉微,结.告之不治,果第二日故去。295条:少阴病,恶寒身踡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3 某妇,66岁,胰腺癌晚期,四肢逆冷,躁烦不安,脉结无根.八小时后病故。伤寒论条:”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躁烦:烦躁甚者伤寒论研究大辞典:”指手足不宁,心中烦乱不安而以躁动为主者”三 接诊医院无附子或乌头碱中毒的诊断,家属签字放弃抢救,并对该医院的诊断及救治没有异议2008年8月16日,患者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四小时后被送入武警深圳医院急症室抢救,该院诊断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急性心机梗死?高血压,并给予相应的救治,而并没有诊断其附子或乌头碱中毒或作相应的处理。据了解在对患者进

11、行抢救的过程中,家属提出放弃抢救,经家属签字后医院停止了抢救,患者死亡后,该院开出的死亡诊断书:1急性左心衰;2急性心机梗死?3 冠心病;4高血压。死亡诊断书无附子或乌头碱中毒的诊断。凌剑光家属对于武警深圳医院的诊断及治疗未有异议,更没有提出尸检的要求而是签字认可。因中医辨证患者凌剑光为阳气虚衰,根据中医伤寒六经辨证及扶阳理论选用以附子为主的方药治疗,为慎重起见附子首先使用常用量,后逐渐加大附子等扶阳药物的剂量至附子60克,服用含此附子剂量处方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给患者开的最后一次处方是2008年8月14日上午,当日,在老伴陪同下患者凌剑光来到门诊诊室,邓医师询问患者服药后这几天感觉怎么样?

12、回答:变化不大。“上次开的中药服完了吗?”回答:“服完了”。“有哪里不舒服?”“头晕”。邓医师随即给患者测量血压,“血压不高130/80,还有哪里不舒服?”答:“半夜口干、早晨鼻水,心跳、背酸胀、腹胀、稀便两次”,又问:口干想不想喝水?“喝口温水就好”,查双下肢没有明显浮肿,舌淡暗胖大,苔白润,脉沉细微。随后,邓给开真武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方三付。该方含附子(黑顺片)80克,另开了自备生姜50克。开完方后对附子的剂量作了说明、反复交代黑顺片要先煲两小时。既然开药时患者及家属说14日以前开的药已经服完,怎么到8月16日患者死亡那天中午才服8月14日所开方的第一剂的头一遍呢?以前开的方明明已经服

13、完,为什么说这之前还在服以前开的药?好了,就假设以前的方没有服完,不是说上一次开的反应不好吗?既然前次方感觉不合那又为什么不换服新开的方呢?“情况反映”材料说:“我爸有个脾气,有时觉得吃了药的反应不好,他会拒绝再吃,把药停掉”。而根据了解,患者死亡后,其家属曾经去武警医院要求按他们的意思篡改病历。既然患者及家属对于最后一次方药中附子的剂量有疑虑;既然患者有那么一个动不动就停药的脾气;既然患者的家属有那么一个随意篡改病历的品性,那么患者根本没有服用8月14日开的处方。患者死亡当天,服用了其他什么药物、吃了什么食物,是否因什么生气、发没发脾气,我们不清楚。请患者家属拿出证据来!怎么就能断定是附子急

14、性中毒呢?邓在为提高其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作不懈的努力。2008年凌剑光在市二院中医科治疗概况:住院四次;其余有三个时段在门诊接受邓旭光主任医师的中医治疗1 四次住院治疗时间及出院诊断:第一次:2008年1月6日至2008年1月23日;出院诊断:1 冠心病,心绞痛;2 心律失常;3慢性心功能不全;4 肺炎第二次:2008年4月16日至2008年4月29日; 2 慢性心功能不全;3 心律失常; 4 高血压3级,极高危第三次:2008年7月6日至2008年7月14日;1 慢性支气管炎并感染;2 冠心病,心绞痛;3 慢性心功能不全;4 心律失常;5 高血压3级,极高危第四次:2008年7月18日

15、至2008年7月30日;3 胸腔积液;4 高血压3级,极高危5 肺部感染2 三个门诊中医治疗时段:第一个时段:2008年1月28日至2008年2月18日,共四次;第二个时段:2008年5月7日至2008年6月24日,共五次;第三个时段:2008年8月7日至2008年8月14日,共三次;从上述患者凌剑光治疗概况可以看出至少三点:第一,患者病情已进入终末期。患者自2004年来二院中医科住院,于半年多一点的时间内接连住院四次且抢救了两次,此种情况在以前是没有的。第二,邓医师对患者的体质及病情发展是了解的。2月18日以后邓医师曾经休假两月余,除了住院的时间之外,患者都是在邓医师处就诊。第三,患者及家属

16、对邓医师的治疗效果是认可的。邓主任出专家门诊时总是人满为患、就诊的病人很多,不管他再忙患者及家属都要找他诊治,有时邓未出门诊在病房查房也要等着找他看病,还经常说邓是他们的救命恩人。对这位寄予厚望的高龄重症患者,邓医师经常查阅文献、并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反复思索力求通过治疗提高其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患者家属在“情况反映”材料也承认:“自觉效果颇佳,我们都感觉他恢复得很不错”。六 附子不是通常意义讲的“毒药”,量大不会“毒”死人(一)古今“毒”有两解,误判过千年(网络论坛摘要) 1 中药在古代本来就叫“毒药”这个概念与今天对毒(如敌敌畏、耗子药、氰化物、沙林毒气)的理解是两码事。中国古代谈

17、中药的“毒”字就是该味药的偏性,即偏于温凉寒热的药性。周礼天官医师曰:“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古时候的医师是做什么事的呢?是收集有较大偏性的东西(“毒”药)以用于医疗活动。2 中医所谓的“以毒攻毒”,就是以偏纠偏用黄帝内经的话来说便是“热(邪)者寒(性药物收)之,寒(邪)者热(性药物散)之”,就是要利用中药的寒热偏性(“毒”性)来祛除人体内的热寒病邪的偏性,这才是中医“以毒攻毒”的正确理解。而如果用反了,便会偏上加偏(即“毒”上加“毒”),邪者益邪,如同火上浇油或者雪上加霜,便会加重病情,甚至要了人命(如绝大多数体质虚弱的人,滥服六味地黄或洋参虫草,就是阴药补阴邪,就是求速死,只是至死

18、不知因何而死罢了)。从错用方药这个意义上说,倒是可以用今天“毒”的含义来理解了。3 “是药三分毒”就中药来说,即有三分以上偏性(即“毒性”)的东西才叫药罗卜、白菜、大米、苹果等都有偏性,但只有一二分,所以可以当饭菜、当水果天天吃或经常吃。但是有三分以上偏性(“毒性”)的东西就不能没事儿当饭菜、水果吃了。而不是说只要是中药就有“毒副作用”,这样理解对西药是对的,因为人体对西药有一个肝肾代谢即“第一通过效应”的问题,对中药如此诠释就不对头了。比如中医认为西瓜是偏性(“毒性”)寒凉的水果,任何人吃西瓜吃多了大便都不成形,甚至拉稀。所以对脾胃虚寒的人来说,应当慎食或禁食西瓜。但西瓜的偏性(“毒性”)有

19、谁能用肝肾代谢即“第一通过效应”说事儿,而西瓜的偏性(“毒性”)远低于大黄的偏性(“毒性”),所以承气汤辈要用大黄,而不用西瓜,因此大黄才是药,西瓜只是水果。4 为药不“毒”,难建奇功 以被今天的医生称为“有大毒”的附子来说吧,它就是有大热的偏性,遇到寒邪盛的病人非它不能起死回生。而我们的药典和教科书都说每剂方药中附子的用量不能超过15克,各中药房也都在执行这个愚蠢的规定,有的药房甚至对超过5克以上附子的方子都予以拒绝,卖给你3克附子,也是看你大老远跑来一趟不容易,通融一下,你还欠他一个情。而且你只能见到炮制过的(即“战斗力被大大削弱”的)炮附子,甚至在某些医院炮附子不仅被碾成粉末,医生还要对

20、患者千叮咛万嘱咐,这5克一包的炮附子粉末必须先煎一个小时,不把附子的药性彻底破坏殆尽决不罢休。而被医圣张仲景用来与阎王爷抢人的生附子更是早就不见踪迹。但在医疗实践中,使用100克、200克附子救人于危难之中的案例屡见不鲜,如北京的王正龙、成都的唐步琪、上海的祝味菊、山西的李可等人,更有四川的范中林先生,曾用一副药使用500克炮附子(和500克淡干姜)连续累计使用炮附子6500克令一(被温病学派的紫雪丹等寒凉药害得气若游丝的)11岁的患儿起死回生且无任何“毒副作用”的医案。(西医在小白鼠身上得出的“科学结论”成为笑柄。)如果恪守每副药的的附子量不能超过15克的规定行事,或者你说破了大天才才被允许

21、用个3克、5克的附子末,那要添多少冤魂?!问题是太多的中医大夫一辈子开方用药也没用过附子,死在他们手里的那些命本不该绝的人上哪儿喊冤去呀?5 卢崇汉教授谈附子之“毒”(摘自于扶阳讲记)陈修园著的神农本草经读,他谈到:“凡物性之偏处则毒,偏而至无可加处则大毒。”这句话可谓画龙点睛之句,物性的偏寒、偏温、偏热、偏凉,这叫毒。偏得小的是小毒,偏至无可加处是大毒。由此我们也就知道,为什么附子是回阳的第一品药,为什么附子是救命的第一要药,就是因为它有大毒,因为它偏到了无可加处。大家可以思考一下生命的问题,健康与疾病的问题,对于一个人来说,从健康到疾病是一种偏,而从生到死,是不是一种无可加处的大偏呢?人在

22、将死的时候,再偏一步,再前走一步就是鬼门关了。所以生死是人生最大的偏。人从正常的生到接近死的状态,可谓是偏到极处了,怎么样把这个偏到极处的状态拉回来?也就是怎么样“起死回生”呢?惟一的方法是用一个同样具有极偏之性的,但是方向相反的东西,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将这个极偏的状态拉回到正常的生命态。这种生命态,内经就称之为“平”。所以内经治病讲究“以平为期”。治疗好不好,痊愈没有,怎么断定呢?就看它平不平。由此可见,附子的这个偏性,这个毒,正是它救命回阳之所在。为什么大米回不了阳?大米它不偏,它平。为什么茯苓没有这个作用呢?茯苓也是甘平。所以对附子的毒性我们要很好的加以应用。我们用附子,用在什么地方,目的

23、是什么,要搞清楚。有时候就是要用它的偏性,比如寒证就是一个偏,就必须要用热药,这个是必须认识的。我们这样认识附子的毒性以后,对附子的应用,也就不会心存疑惑,或者心存恐惧了。(二) 作为保健食品,附子“药食同源”在四川、云南、陕西某些地区作为礼品于亲朋好友之间相互馈赠、用来煲狗羊肉等汤食用,更有把附子如同红薯、土豆般长期大量食用的习俗 1 2008年12月30日 四川三农新闻网在一篇题为江油附子、涪城麦冬有了国家标准报道中称“江油附子、绵阳涪城麦冬是人们喜爱的食品和地道的中药材。 2 云南省姚安县于二六年九月十八日发布公告称:附子被誉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也是滋补的好食品。目前,正值附子大量上

24、市和食用的季节,鉴于此,姚安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提醒广大群众小心食用,应久煮后服用,谨防中毒,。3 薛盟举等于北京中医2006年l2月第25卷第l2期发表从陕西省周至县人喜食附子谈附子毒性的监制及安全应用之法一文,作者详细介绍了附子作为食品在周至县当地长期大量食用的习俗,作者认为,临床上只要辨证准确,配伍精当,遵循久煎、伍之以甘草、从小剂量开始的原则,附子的毒性是能够得到很好的监制的,其运用是安全的,并且可以大剂量安全应用。摘要如下:医家在用附子之时,每每慎之又慎不无顾忌。至于用量,多则亦不过数钱。在临床上虽有大剂量应用附子的报道,却很少有人知道在陕西省周至县,当地人竟把这大毒的附子如同红薯

25、、土豆般大量食用。周至县,位于八百里秦川腹地、秦岭北麓,盛产附子。当地人称附子为“乌药”。每年秋冬季节,附子收后,很多人便日食附子碗余(约200400 g),连食数月至来年开春。笔者也系陕西省周至县人,自幼随俗,喜食附子,每食也以斤计。至于该县人从何时开始食用附子,已无从考证,据一些老人说,他们小时候就这样吃过。为何要吃附子,当地老人们的说法是:“乌药”是一味中药,常吃可以令人身体强壮,不畏寒冷,不生疾病;如能连续吃过百日,身上连个虱子都不生。故人多喜食之,以致该县产生了一种当地独有的小吃生意,即将附子煮好后沿街叫卖,并美其名日“甜乌药”,生意甚好。买食者多是妇女和老人。所谓“甜乌药”,未食过

26、之人初尝之,实在苦不堪食,刚一人口,便难忍其苦,随即吐出。但隔日再食,数日后就不觉苦,半月过后便觉其香甜可口,一日不食则数思之。附子有毒,当地人也都知道,但为何如此大量久食而不会中毒?究其原因,全在其加工过程:当地一般于10月前后挖取成熟附子,弃乌头(当地称为“乌药母枝”),去须根,洗净晾干,置于阴凉干燥处储存。待立冬后天气渐冷,再拿出煮食。具体煮法为:晚饭后约21时,先将一大锅水烧开后,再向沸水中倒人干净的附子,水约没附子20 cm,然后加人甘草(甘草与附子的比例约1:10)。煮约2 h后,向灶中加人几根大柴(未劈的直径约10 cm粗的树枝),让其慢慢燃烧(约能燃烧2 h),整个煎煮过程中不

27、能再向锅中加人生水。次日早晨再食煮好的附子。煮好的附子皮色棕黑,汤呈黑色,咬开后附子为浅黄褐色。吃法如同吃汤圆般,连汤带附子一同吃下。由于知道附子若煮不好,吃了会中毒,故每次煮好待食之前,老人们便先尝。1 h后无事,晚辈们始可大胆食之。每次煮附子的量大约在t0 kg以上,以后吃时随量加热就行。煮好的附子小 t2,储存,当地人不分老幼,多把其当作早餐,连日食用。成人每食约250 g。以上便是陕西省周至县人食用附子的情况。今由周至县人如此大量食用附子而不中毒的事实,来分析一下对附子毒性的监制。(1)煎煮时间长 周至县人所吃的附子,一般都是要经过4 h以上长时间煎煮。当地人认为生附子有毒,又不易煮熟,故煎煮时间特别长。附子人药要先煎、久煎,这是古今医家均遵从之法。(2) 与甘草配伍 周至人煮食附子时加甘草的原因,一是附子食之味大苦,加味甘之甘草以调和其味;再是认为甘草可以解附子之毒;也有人认为加入甘草还可以增加食附子的功效。(3) 忌食生冷 周至人认为食附子中毒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吃附子后再食生冷,或是在附子煎煮时或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