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59.73KB ,
资源ID:82525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2525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七言律诗的写作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七言律诗的写作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

1、等于七绝(1)(3)形式相加。如,毛泽东 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胜过富春江。*“十”入声字4、仄起(首句不用韵):等于七绝(4)形式两首相加。 如,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律诗颔联(3、4句)、颈联(5、6句)应对仗,也可只在颈联对仗。 三、律诗个别句子的变通和拗救律诗平仄格式要求严格,但也有一点灵活性,在一定条件下,有的地方也可以变通。在古代诗人的作品中,在平仄格

2、式上变通的情况相当普遍,以致寻找毫不变通的律诗,反而不容易找到。变通,并不是任意的,也有一定的规则。古代诗人作诗,也常有某个字不合平仄句型,这叫“拗”,或“拗句”。既然已经“拗”了,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补救,这就叫“拗救”。关于“一、三、五不论”前人曾经提出过一个变通的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指七律而言的,意思是说,每句的一、三、五诸字的平仄可以“不论”,“不论”就是可以变通;二四六诸字则必须“分明”,“分明”就是要求严守格式。至于第七字,押韵的用平,不押韵的用仄,这是固定的,就在必提出了。五律每句只有五字,这个口雇自然就变化为“一三不论,二四分明”。这个口雇能够概括一些现象,

3、但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地方可以不论,有些地方一定要论。所以又有人说:“一三五不一定不论,二四六不一定分明”;这是说,变通是有一定条件的。关于第一个字,七律每句第一字的平仄完全可以灵活,该用平的可以用仄,该用仄的可以用平。但其中有一个例外,即五律每句的第一个字和七律每句的第三个字,遇到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式,它的平仄就不能变通。为什么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式第一个字,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个字不能变通呢?因为如果变为仄声,那么这个句子就成五言“仄平仄仄平”,七言“仄仄仄平仄仄平”全句只有第二个字(七言句中为第四字)是平声,这叫“孤平”。“犯孤平”在律诗中是禁忌的。不过,“孤平”只

4、限于这一句式,在其他句式中若只出现一个平声,也不算“孤平”。除这个句式之外,其他的句式第一个字(七言句的一、三两个字),都可以平仄通用。五律每句的第三字(七律每句的第五字),常见的都是依照格式的,称为正例;有的诗未依照格式,这是变通,称为变例。例如王维的送别:山中相送罢,平平平仄仄日暮掩柴扉。仄仄仄平平春草明年绿,仄平平仄王孙归当归?平平平仄平这末句第三个字应仄而用平,既然用了,就属于“不论”了。张继著名的七绝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仄仄平平平仄平江枫渔火对愁眠。平平仄仄平平姑苏城外寒山寺,平平仄平平仄夜半钟声到客船。仄仄平平仄仄平首句七言中的第五个字应仄而用平,也属于不论之列。再如李白七绝

5、名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末联:孤帆远影碧空尽,平平仄仄仄平仄惟见长江天际流。仄仄平平平仄平这一联上句第五字应平用仄,下句相应地在第五字的位置上就仄用平。两句第五字都“不论”了。再读杜甫七律篇蜀相前两联:丞相祠堂何处寻?仄平平平仄平锦官城外柏森森。平仄仄平平映阶碧草自春色,平仄仄仄平仄隔叶黄鹂空好音。这四句有三句的第五个字平仄变通,也是“不论”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五言第五个字、七言第五个字都可以“不论”,例如:“仄仄仄平平”句型,不可变通为“仄仄平平平”。三个平声字在句子末尾连在一起,叫“三平调”,是应该避免的。(当然这只限于句尾,在句子中间三个平声字相连是可以的。)关于“一、三、五不论”这个

6、简明口诀,可以作如下的概括:(甲)仄脚句:1、五言的“仄仄平平仄”或“平平平仄仄”,可以一、三不论。2、七言的“平平仄仄平平仄”或“仄仄平平平仄仄”,可以一、三、五不论。(乙)平脚句:1、五言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可以不论;但第一字不能不论,否则会犯孤平。2、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一、五可以不论,但第三字不能不论,否则会犯孤平。3、五言的“仄仄仄平平”,第一字可以不论,但第三字不能不论,否则出现三平调。4、七言的“平平仄仄仄平平”,一、三可以不论,但第五字不能不论,否则出现三平调。四种句型的变通律诗有四种句型,以五言诗而言,它们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七言诗只

7、是前面加二字。为了运用灵活,古人在创作实践中曾经进行探索,在不失音韵声律之美的前提下,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平仄变通方式,几乎每位诗人的作品都有平仄变通,以致毫不变通的律诗反而比较少。下面,把前人变通的经验,按句型予以简明的概括,以便学习掌握。1、仄仄平平仄这种句型可以变通为仄仄平平仄仄。如杜甫五律秦济驿重送严公四韵首联:远送从此别,仄仄平仄仄青山空复情。又如白居易五律赋得古原草送别颔联:野火烧不尽,仄仄平仄仄春风吹又生。这两联的诗出句都把“仄仄平平仄”句型第四字由平变仄,成为“仄仄平仄仄”,与之相应,在对句又都把第三字由仄变平,即由“平平仄仄平”变为“平平平仄平”。这种方法,即出句拗,而在对句特定

8、位置上的某个字也加以变动,作为补救,这样的拗救,叫对句相救。“仄仄平仄仄”这样的变通句式,应注意在对句相救。按照“一、三不论”,“仄仄平平仄”句型也可变通为“平仄平平仄”,或“仄仄仄平仄”,这属于半拗在对句可救,也可不救。2、平平仄仄平这种句型可以变通为仄平平仄平。如李白五律宿五松山下荀媪家首联和颈联:我宿五楹下,仄仄平仄寂寥无所欢。仄平平仄平跪进雕胡饭,仄仄平平仄月光明素盘。首联和颈联对句第一字应平而用了仄声,便出现孤平,于是在第三字应仄而用了平声,这是孤平的拗救,属于“本句自救”。3、平平平仄仄这种句型可以变通为“平平仄平仄”,即把第三字和第四字的平仄位置互换。这种格式在古今的律诗中常见,

9、已经成为一种通行的格式。如杜甫五律月夜颔联和尾联的出句:遥怜小儿女,平平仄平仄未解忆长安。何时倚虚幌,平平仄平仄双照泪痕干。仄仄平平又如毛泽东七律答友人尾联出句:我欲因之梦寥廓,仄仄平平仄平仄芙蓉国里尽朝晖,平平仄仄仄平平再如毛泽东七律送瘟神(其二)尾联出句:借问瘟君欲何往?仄仄平平仄平仄纸船明烛对天烧。仄平平仄仄平平这种格式大都用在尾联的出句,但也并不全然如此,如上举杜甫诗,颔联也用;他的登岳阳楼首句“昔闻洞庭水”,也用这种格式。不过,这句的首字“昔”可读平声,因为五言句“平平仄平仄”的第一个字,七言句“仄仄平平仄平仄”的第三个字,必须保持平声,不能变通为仄声。4、仄仄仄平平这种句型一般只是

10、第一字变通,成为“平仄仄平平”。例句随处可见,不再列举。从以上句型平仄格式的变通平看,“二、四、六分明”也不完全准确。上面的一式和二式,第四字的平仄都变了。可以这样概括:五言句第二个字必须分明,第四个字可以上述一、三有变例;七言句第二、四必须分明,第六个字有上述一、三两式变例。拗救(一)、仄平脚句型(五言:平平仄仄平、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五言第1字、七言第3字必须用平声(此处1、3字不可不论)如用仄声既“拗”,前人谓之“孤平”(除韵脚外,仅一平声。七言首字不论不计)这是诗家大忌。如在该处用了仄声,就必须在本句五言第3字、七言第5字用一平声字作为补偿、补救,称为“孤平拗救”也叫本句自救。如此处

11、理仍属合乎律诗之规定。孤平拗救的句子等于仄平脚句型的“变格”,其格式为(五言:仄平平仄平、七言:仄仄仄平平仄平); *在句型(五言:仄仄平平仄 、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此句型第4字(或3、4字)用了仄声,拗救时可在对句(下句同一联的)利用“粘对”的形式进行拗救,叫对句相救。但切记不可造成“四连仄”(利用规则第一字不拘平仄的说法);仄仄平平仄、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该句型五言第3字、七言第5字用了仄声,称为“半拗”可救可不救。*还有一些不常见的拗救方式,基本属于变格句式,习练者可以初步了解一下,避免阅读古人诗词时对其格律产生误解。详细举例如下:*本句自救1、五律句(1)平平仄仄平句,一字拗、三字

12、救,成为:仄平平仄平,即前述二式。(2)平平平仄仄句,三字拗,四字救,成为:平平仄平仄;但第一字须保持平声,即前述三式。2、七律句(1)仄仄平平仄仄平句,一字拗,可不救,或救为:平仄仄平平仄平。(2)平平仄仄仄平平句,一字拗,可不救,或救为:仄平平仄仄平平。(3)仄仄平平平仄仄句,一字拗,可不救,或救为:平仄仄平平仄仄,或平仄平平仄平仄。*对句相救(1)平平平仄仄句,出句第一字拗,对句第一字救,成为: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只限于仄拗平救。(2)仄仄平平仄句,如第三字拗,对句第三字救,成为: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这种情况属半拗,也可不救。但是如第四字拗,则应对句第三字救,成为:仄仄平仄仄,平

13、平平仄平。五律句前加两字,第一字拗,可不救;以下五字同五律句。*本句自救又对句相救仄仄平平仄句,出句拗救为:平仄仄平仄,对句相救为: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出句一、三字拗救为:平仄仄平平仄仄,对句相救为:以上所介绍的,只是平仄格式变通和拗救的通用的情况,初学者能掌握上述变通和拗救的方法,对掌握平仄格式,已有较大的回旋余地。还有些不常见的变通,它们很罕见,属于个别变例,不再详述。我们初学者只需要掌握标题(一)的常用的“孤平拗救”就可以了,至于其它拗救方式比较烦琐,习作时最好不涉猎。古典诗人的近体诗(律诗和绝句),一般总是合律的。有时看来好像不合律,其实是利用了变通的规则,进行了拗救。读近体诗

14、和学写近体诗,熟悉平仄的变通和拗救,会得到很大的帮助。 (二)、律句平平脚句型(五言:仄仄仄平平、七言:平平仄仄仄平平)五言第3字、七言第5字忌用平声,否则末尾3个字都是平声“三平调”是律诗之大忌; (三)、律句仄仄脚句型(五言:平平平仄仄、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五言第3字、七言第5字如用仄声既成“3仄脚”最好也要避免(必要时可以一用)。 总之,近体诗“律诗”是严格的律诗,除了允许变格和拗救之外,其他地方不得用拗,拗了无救。初学者最好先完全照正格写作(按正格写不会出现拗句的);熟悉后,顺乎造句炼句的需要适当用拗救、变格及其它。 拗救是诗律给予作者的一定自由,相当于法律的“但书”,是格律的一个组

15、成部分。它有利于写得畅达,减免“削足试履”之苦。*五、七言律句各有一种常用的变格句型、 1、五言律句仄仄脚:(平)平平仄仄,可变格为平平仄平仄。变格后,仄仄脚变成了平仄脚。如“移舟泊烟渚”(梦浩然宿建德江) 2、七言律句仄仄脚:(仄)仄(平)平平仄仄,可变格为(仄)仄平平仄平仄。如“羌笛何须怨杨柳”“笛”:入声字(王之焕凉州词)。 此变格句型多为唐宋诗人所用。律诗多用在尾联出句,绝句则用于第三句,使通篇严整而有变化,如锦鲤翻波。 运用变格时,须注意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应用平声。四、律诗的平仄有“粘对”的规则。 1、对,就是平对仄,仄对平。就是说:在对句中,平仄是对立的。 五律的“对”,只有

16、两副对联的形式,即:(1)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2)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七律的“对”,也只有两副对联的形式,即:(1)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2)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果首句用韵,则首句的平仄就不是完全对立的。由于韵脚的限制,也只能这样办。 这样,五言的首联成为: (1)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或者:(2)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七律的首联成为: (1)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2)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2、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第2字的平仄要跟前联对句第2字相一致。具体来说要使第3句跟第2句相粘,第5句跟第4句相粘,第7句和

17、第6句相粘,律诗的标准平仄格式,都是合乎这个规则的。 粘对的作用是使声调多样化。如果不“对”,上下两句的平仄就雷同了;如果不粘前后两联的平仄又雷同了。 违反了“粘”的规则叫失粘;违反了“对”的规则叫失对。 中唐前期由于律诗尚未定型化,还存在一些不粘的律诗。例如王维的“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路,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故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这里第3句和第2句不粘。到了后期,失粘的情况十分罕见。至于失对,就是诗人应留心避免的了。 五、律诗的对仗 (一)、对仗时对词性的要求 词性的分类是对仗的基础。古代诗人在应用对仗时,所分的词类,和今天语法上所分的词类大

18、同小异,不过当时诗人们并没有给它们起一些语法术语罢了。概括起来,词大约可分为下列九类: 1、名词;2、形容词;3、数词(数目字);4、颜色词;5、方位词;6、动词;7、副词;8、虚词;9、代词。 同类的词相为对仗。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四点:(a)数目自成一类,“孤”“半”“单”“双”等字也算数目。(b)颜色自成一类。(c)方位自成一类,主要是“东”“西”“南”“北”等字以上三类词很少跟别的词相对。(d)不及物动词常常和形容词相对。 连绵字只能和连绵字相对。连绵字当中又再分为名词连绵字(鸳鸯、鹦鹉等)、形容词连绵字(逶迤、磅礴等)、动词连绵字(踌躇、踊跃等)。不同词性的连绵字一般不能相对。 专名只能

19、与专名相对,最好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 名词还可以细分为以下的一些小类: 1、天文;2、时令;3、地理;4、宫室;5、服饰;6、植物;8、动物;9、人伦;10、人事;11、形体。 (二)、对仗的常规-中两联对仗 为了说明的便利,古人把律诗的1、2句叫首联,3、4句叫颔联,5、6句叫颈联。 对仗一般用在颔联和颈联,即第3、4句和5、6句。(首联对仗可用可不用,五律首联对仗应用较多,七律首联用对仗的较少。其主要原因是五律首句不用韵的较多,七律首句不用韵的较少,这个原因不是绝对的。)但切记不能因为首联对仗了,就减少颔联、颈联的对仗。尾联一般不用对仗,它不利于做结束语。 律诗固然以中两联对仗为原则,

20、但在特殊情况下,对仗可以减少为两联,一般用于颈联(5、6句)。 (三)、对仗的讲究 律诗的对仗有好多讲究,现在拣重要的谈谈。(1)工对:凡同类的词相对叫工对。名词既然分为若干小类,因此同一小类的词相对便是工对。有些名词虽不属不同小类,但在语言中经常平列,如天地、诗酒、花鸟也算工对。反义词也算工对。 句中自对而又两句相对,算是工对。 在一个对联中只要多数字对的工整就是工对。例如: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毛泽东) 同义词相对,似工而实拙。虚词的同义词一般可用,而实词的同义词相对容易犯“合掌”。合掌是对仗中的大忌,例如鲲鹏对苍鹰、高山对俊岭等。 (2)宽对:诗人不能一味求工而损害了思想内

21、容。相邻的事类相对,例如天文对时令、地理对宫室、颜色对方位、同义词对连绵字等都属于宽对。 稍微更宽一点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这是最普通的情况。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毛泽东) 又更宽一点那就是半对半不对了。首联的对仗本来可用可不用,所以首联的半对半不对自然是可以的。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毛泽东) (3)借对:一个词有两个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但同时又利用它的乙义来和另一词相为对仗叫“借对”。 有时不是借意义而是借音。借音多见于颜色对,如借“篮”为“蓝”、借“皇”为“黄”、借“沧”为“苍”、借“珠”为“朱”、借“清”为“青”等等。 东郭沧江合,西山白雪高。(杜甫) (4)流水对:对仗,一般是平行的两句话。它们各有独立性。但是,也有一种对仗是一句话分两句说,其中出句(对联的上联)独立起来没有意义,至少是意义不全,必须有对句(下联)补充,这叫流水对。 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白居易)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总之,律诗的对仗不象平仄要求那样严格,诗人在运用有很大自由。艺术修养高的诗人常常能成功的运用工整的对仗,来更好的表达思想内容,必要时,可以摆脱对仗的束缚(但要有原则)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境。而不是无原则地追求对仗的纤巧。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