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7 ,大小:49.23KB ,
资源ID:828306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28306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Word下载.docx

1、陆游85岁那年冬天,病到在床上。他预感到留在世上的时间不会很长了。然而,使他引以为憾的是,为他一生所向往的中原收复、国家的统一还未能实现。十二月二十九日,他把几个儿子都叫到自己床前,捧过纸笔,写下了最后的遗言:“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遂即合上了眼睛。【教学准备】PPT预习设计1正确、流利地冬夜读书示子聿,借助好书伴我成长理解字词和古诗大致意思,思考本诗蕴含的道理。2完成一课一练第一、二题。3阅读一课一练P10“智慧林”了解作者陆游。学 程 预 设导 学 策 略调整与反思第一板块:课前阅读,引出课题1.自主阅读2.预设:从“冬夜”交代了当时的读书环境。

2、“示”含指示、训示的意思。这里指把事物摆出来或指出来使人知道。课题的意思是:陆游在冬夜读书生发了感想教育儿子子聿。第二板块:预习展示读准字音(预习作业1)1. 自由朗读。2.指名读3. 齐读,能背诵的则背诵。理解意思(预习作业1)预设:“学问”,指读书学习,有做学问的意思;“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始”,才;“终”,到底、毕竟的意思;“绝”,表示程度,极、最的意思;“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躬”,亲自;“躬行”,亲自实践。第一句:A、不遗余力,引出古人学习十分刻苦。B、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十载寒窗、闻鸡起舞、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囊萤映雪C、观看悬梁刺股Flash第

3、二句:从“少壮”到“老”,我们可以看出:学习的时间过程是极其漫长的,也就是说,学习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成就,否则只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了。投影显示:我选择,我快乐工夫 功夫1他三天( )就学会游泳。2这个杂技演员真有( )。3明天有( )再来玩吧!4中国( ),名扬海外。这两句诗句的意思是: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但是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能取得成就。第三句:纸上:书本知识C、学生讲“纸上谈兵”的故事。赵括只知道照搬兵书上的条文,不知道根据实际情况变通运用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不完善的。第四句: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百闻不如

4、一见,百见不如一干。伟大出于平凡,理论来自实践。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C、预设:学游泳,自行车,轮滑,活力板等的例子。这里的躬行就是(根据生回答情况引导)D、指名说,相机补充“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第三板块:拓展延伸第四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课前阅读,揭示课题1.陆游教子(PPT)出示2.依次板书“示儿”、“冬夜读书示子聿”。引导学生对比两个诗题,进而十分自然地理解“冬夜读书示子聿”的意思。【子聿:读(y),“津”少了三点水,子聿,陆游的小儿子】。预习导学过渡:陆游在冬夜读书时,生发了哪些感情想要用诗来教育儿子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歌。1.学生

5、自由朗读。2.检查预习情况(注意字音的正确、朗读的节奏等)。1通过昨天的预习,你已经理解了哪些字词的意思?2.理解句子意思:从陆游的这首诗你读懂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入相应的诗句)深入理解诗句(各句学情预设) 第一句:古人学问无遗力。A、由“无遗力”,你直接想到了哪个成语?B、交流描写古人学习勤奋的成语。C、综合学生的发言,激励他们简单讲一讲这些成语背后的故事,播放悬梁刺股Flash ,让学生切实体会古人读书做学问真是不遗余力、孜孜不倦。板书孜孜不倦。 第二句,少壮工夫老始成。A、指名学生读、背。B、点拨:圈点:“少壮”“老”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持之以恒C、师:做学问,从“少壮”努力

6、,直到老了才有所成就,这要花多少工夫啊!。老师想到还有一个词:功夫。我们经常会混淆,今天我们来做个练习,看能不能给弄清楚了。小结:通过选择比较,领会到:“工夫”侧重于表示时间;“功夫”侧重于表示本领。现在我们知道:古人做学问,强调积累,要花平生工夫才有所成就,用现在的话说是“活到老,学到老”。第三句:纸上得来终觉浅,A、指名读、背。B、理解:“纸上”、“浅”(相机板书:书本知识)C、读到这里,老师想到一个成语:纸上谈兵,谁知道这个成语的来历。“纸上谈兵”中的赵括为什么兵败如山倒?再说出这句诗的大意。我们知道纸上得来的知识终究是浅的,那怎样才能让我们学的书本知识变得深刻呢?引出第四句。绝知此事要

7、躬行A、理解“绝”“躬”再说出句意B、教师启发:看来,“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嘴到”,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赵括就是没有做到第二层意思的要求,所以大败而死。生活中,我们也学到一些名言警句是说得“躬行”的,强调要亲身去做、去实践的,想想有哪些?C、大家有生活中通过实践把书本知识读得更明白透彻的例子吗?D、现在大家知道那个冬夜陆游究竟对子聿说了些什么吗?请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可以先自己考虑,然后和同桌再交流交流。E、对话互动 情境一:冬夜,陆游正在书房看书,当他看到子聿像他当年那样,不惧严寒,从小发奋苦读,相信儿子

8、一定能有所成就,于是他就对子聿说:?孩子,听了为父的教诲,你会怎么回答我呢?情境二:冬夜,陆游正在书房看书,当他看到子聿正在认真地研究书本知识,他怕儿子成为纸上谈兵的赵括,所以他要提醒儿子,要想真正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还要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于是他就对子聿说:F、这首诗告诉人们,做学问一定要有 、 的精神,一个既有 ,又有 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全诗熟读成诵。师:我们想象一下,子聿会怎么诵读父亲写的这首诗呢?如果你就是子聿,你会怎么读?1.出示:“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这两句陆游的诗,和本诗的观点一致,都强调了什么?布置作业1.完成一课一练第三

9、题中1.第四题中的1.作业1.陆游的诗作很多,课后搜集一下,读一读,并背下来。2.搜集陆游的资料,制作人物卡片。3.把从冬夜读书示子聿中感悟的道理讲给父母听一听。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主备:听取娃声一片 施教时期2011年12月 日观书有感1.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诵古诗,背诵古诗。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美景,感悟“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深刻道理。3.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美,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1能借助图画、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2领悟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理解古诗内容与题目的关系。【朱熹生平】朱熹,南宋理学家、教育家。字元晦,好晦庵。他学问广博

10、,治学勤奋,一生中撰写了50余部著作,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及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的贡献。他的诗能用鲜明的形象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有的诗寓意含蓄,具有哲理。1. 学生学习过很多哲理诗,对古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有了一定的理解,对古诗也有一定的积累,语言感悟能力较强;【读书名句】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韩愈劝学诗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1正确、流利地观书有感,正确

11、书写“鉴”“徘徊”。2看看图画,读读全诗,理解词语“鉴”“徘徊”“渠”“如许”“为”“活水”,借助好书伴我成长理解诗句大致意思,思考本诗蕴含的道理。3阅读一课一练P82“资料卡”,了解作者朱熹。4和同伴或家长共同完成补充习题第四题,并试着背诵下来。品读名句理解课题1.读读这些句子。2.简介作者1.读准三个生字:鉴 徘徊2.指名朗读,集体评议3.读好问句。4.蓝天白云全都倒映在池塘里。鉴:镜子。天光:天上的光辉;日光。徘徊:来回移动。渠:相当于“它”的意思,这里指“方塘”。清如许:这样的清澈。为:因为。半亩方方的池塘像一面镜子似的打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问渠哪得清如许?C、“为”为有源

12、头活水来D、预设:远处的山上的瀑布流下的水汇成小溪,溪水源源不断流入方塘,所以水才能那样新鲜清澈。F、预设:水面就不会那么清澈了, 池塘就会变成死水一潭,水还会被污染,天光云影也徘徊不起来,诗人更不会喜欢这半亩方塘了G、朗读诗句(读出心中的喜欢之情)辩论明理享受诗趣1.朗读诗歌。看图,猜想读书与方塘的关系。1.举例说说3. 我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正像一首诗中所写:( ) ,( )。从不同的角度看事情,便有会有不同的收获,正如诗中所说: ),(抓住时间,抓住机遇,努力奋斗,莫等岁月消逝,机会失去,空悲切,直后悔。这正是(当你克服了艰难险阻,取得成功时,回头再看那些困难时,就会觉得,那些困

13、难是那么的微不足道,这正是(第五版块:品读名句引出课题1出示:活到老,学到老。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2关于作者“朱熹”你了解什么?3.过渡:朱熹先生是勤奋读书的典范,不光读,还注意思考。有一天,朱熹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又一种思考,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了这首诗:板书课题1.读准字音2.朗读诗句3.古诗大多运用逗号和句号,这里有个特殊的标点,你发现没有?4.理解诗句意思诗句的意思:诗人问方塘的水为什么这样的清澈,为什么会有此一问呢?因为他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了呢? 出示插图,看图想象说话:诗人坐在塘边的

14、大石头上,抬眼望去,方塘的水真清啊: 。说说带点字的意思理解诗句意思。第一、二句A、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暗示那是活水B、诗人看到这情景,联想到了什么?C、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诗人自问又自答,诗中那个词提示原因了?“活水”什么意思?(有源头而常流动的水)D、结合插图理解“活水”E、连起来说说三四两句的意思。F、如果没有活水涌来,方塘会怎样?G、小结:是呀!诗人看到这半亩方塘虽然小了些,但因为有活水不断流进,水如此清澈,怎能不喜欢呢?配乐读全诗1老师读题目,学生读诗。2教师启发:朱熹说:“读书须有疑,方有长进。”你学到这儿,有什么疑问吗?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可是诗中连个书字都没有,全

15、写的是池塘和池塘中的水,我看诗题不如改成观塘有感你们同意吗?3. 小结:作者巧妙地把读书的道理蕴含在诗中,把美丽的方塘风光和读书感想融合在一起,使这首诗的意境得到了升华,这正是朱熹的高明之处,所以这个题目真是妙不可言!不能改!1作为一个人,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都必须让自己的半亩方塘时时注入知识的活水,知识的清泉,才能时时处处让自己的头脑保持清醒、灵活,你能举例说说吗?2总结:当今世界,社会飞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即使你已经拥有很多的知识,如果停止不前,不再补充新的知识,也会被社会所淘汰。所以,朱熹先生这首诗中所讲的道理,在今天显得更为重要。记住:学习是一件终身大事。3.朱熹先生写了一首这么美的

16、写景诗,巧妙地把读书的道理蕴藏在里面,使人们一下子就接受了他的观点,真不愧是杰出的理学家,教育家,这样诗也叫说理诗,我们接触到还有许多这样的诗,试一试,你能填上吗?出示:3、总结:当今世界,社会飞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即使你已经拥有很多的知识,如果停止不前,不再补充新的知识,将会被社会所淘汰。1.完成一课一练第三题2.第四题2.2.完成补充习题第三题、第五题。1完成补充习题第四题。2把诗中蕴含的道理说给家人听。3搜集一些富有哲理的诗和同学分享。 23.学与问1检查预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5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清理课文脉络。2精读课文第1、5自然段,知道作者在文中表

17、达的观点,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学问之名言】1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2学而知,问而广。3智能之上,不学不行,不问不知。4三人行,必有我师。5知而好问然后能成才。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7“学问”二字需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9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钟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做愚人。10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11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12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13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14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

18、毫无异议的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15. 如果你不懂得如何去问,那你一辈子都没有办法获得知识。1认真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尝试理解课文,说说文中提出了哪些观点?把你认为有道理的句子抄下来。2自学生字词,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无影无踪、不懈探求、稀奇古怪、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能者为师、相辅相成3完成一课一练1-4题。第一版块:1知识、学识、文化3.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齐读课题。第二版块:预习作业21认读词语2预设:不懈探求:不松懈,坚持探索追求

19、。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3.小组内批改一课一练1-4题预习作业11.指名朗读,其余同学认真倾听,注意有没有读错字音。勤学好问(既要学又要问)3.预设:第一自然段:直接陈述自己的观点:“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第二自然段:列举哥白尼的事例说明文的重要性。第三自然段:讲述了向谁问。第四自然段:以沈括为例,说明了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的道理。第五自然段:号召同学们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4.预设: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作为新一代的小学

20、生,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句子意思:我读懂了问是极其重要的,问能让我们获得知识,取得成功。第三版块: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指名回答。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议论文。议论文中,作者通常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其实,这两句关于“学”与“问”的关系的

21、句子就是作者提出的观点,即作者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勤学好问第四版块:激趣导入1板书“学”、“问”,知道什么叫学问吗?2板书:与加了一个与字如何理解?3那么学与问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文章,叫学与问。4. 学与问这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议论文。文中提出了什么观点呢? 预习作业2 1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生字词都认识了吗?不懈探求 沈括 相辅相成 翱翔2说说词语的意思。3.批改预习作业3 预习作业11. 请5个同学朗读课文,每人一个自然段。2.本文是议论文,作者在文中摆明了自己的观点是什么?3.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5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4.在阅读这篇

22、课文的过程中找到哪些有助于我们学习的妙计?这些句子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指名回答,并说说这些句子的意思。整体感知,明白说理方法1那么,学与问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自由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和第五自然段。2点击, 两句关于学、问的句子变成红色。男女生各读一句。出示1:出示2:3小结:这两句话一句在开头,总领全文的作用,一句在结尾-总结全文的作用。两句话又形成的关系是首尾呼应。4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两句话,这两句话的意思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吗? 板书:勤学好问)5小结:课文第一、第五小节摆出了勤学好问这个观点。那课文的2、3、4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我们到下一课再学习。1.完成一课一练第五

23、题。1. 搜集古今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格言,写在一课一练P852. 阅读一p85“美文兜”。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说理性文章的基本结构,学习写作方法。3借助文本,让学生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4引导学生养成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借助文本,让学生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引导学生养成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材开发: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查阅有关哥白尼和沈括的资料,以及有关“学”与“问”的成语、俗语、名言警句和一些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为学生更好地领悟课文内容做好准备。大林寺桃花(作者: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每事问“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