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8 ,大小:56.88KB ,
资源ID:83865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3865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语文版八年级上语文六单元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语文版八年级上语文六单元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

1、导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2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3了解“如”“若”“似”的不同用法及“以”“为”在文中的用法。4.积累文言知识。过程与方法目标:1.讨论了解作者借景抒情的写法。2.背诵课文,积累文言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山水的感情和豁达的胸襟。导学重点 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导学难点 树、石、水、鱼特点及对它们的准确描写。导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导学时间: 2课时 导学过程第一课时1 由“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流”导入。2 简介作者,背景,解题。柳宗元:字子厚,河东

2、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粥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3生初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4师范读课文,生轻声跟读,并补充

3、。5 师生共同疏通文意。(1) 古今异义。去:(古)离开(今)前往,到某处 怡然:(古)静止不动的样子(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小生:(古)年轻人(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 一词多义 以:全石以为底(介词,用) 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译) 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 为: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动词,“成为”) 清: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 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 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不可知其源(助动词,能够) 差: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 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 (3) 翻译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斗

4、折蛇行,明灭可见。凄神寒骨,悄怆幽邃。(4) 判断。“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喻,但有时不一定是打比喻。试分辨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闻水声,如鸣佩环。()皆若空游无所依。) 似与游者相乐。天涯若比邻。课堂练习 1读,背。2、翻译课文。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写景抒情的方法。教学过程 1 齐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第一段:写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的景物。第二段:写潭水清澈,游鱼活泼。第三段:写作者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第四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第五段: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2 赏读课文。(1) 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请说明理由。点拨:文中描绘的

5、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说明“潭”的的确是个“石潭”。“如鸣佩环”形容声音嘹亮,说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形态。“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凄神寒骨”不尽是石的冰凉,不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2) 文中哪些句子写了“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chu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句话正面写出游鱼的生动活泼,从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小溪的形状。(3) 文中的“动”与“静”

6、 游鱼的“怡然不动”及“chu尔远逝”表现了鱼儿的生动活泼。小溪。就小溪身来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爬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用了这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4) 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chu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5) 文中的“景”与“情” 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

7、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习惯。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6) 文中的“镜头”与“画面” 在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写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象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在第二段作者描写潭水、游鱼,采用了“定

8、点特写”的写法,作者一共只用了四十个字,就活灵活现地描出了潭水中游鱼的美景。(7) 文中的写景短句。3 精读课文,巩固。(1)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2) 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3) 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4) 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5) 跟作者同游的好几个人,为什么篇末才能将他们的姓名一一列出?4 总结全文。1课后习题2、写熟悉的某处景物,二三百字。板书设计教学反思:22. 答谢中书书【文本解读】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的一封信,虽只有六十八字,但笔笼山川,

9、纸纳四时,文辞清丽,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注意到在不同时间内(晨昏、四季)景物的变化,并且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学习它就是要学习作者高超的艺术笔力,学会鉴赏它的美学价值。同时培养自己热爱自然、崇尚自然的美好感情。【导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准确理解课文下注的词语,弄清词句含义。把握文章的修辞手法,学习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过程与方法:布置预习,让学生解决生字,记下文中难点,然后进行讲解。点拔法、串讲法、诵读法、问答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导学重点】让学生反复诵读短文,体会文章意境;学习文中写景状物的方法。【导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思想上超越时空,与作者对

10、话,领会他们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提前预习,标出疑难。【教法、学法】1、自主学习享受美的愉悦,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应多读少讲,以读代讲)。2、重点提示、分析。3、学法指导:要体现文言文教学之特点,既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又要注意字词句句落实。【教学课时】 一课时 导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播放一组山水图片。请同学来形容所见美景并谈谈感受。“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然景物的旖旎风光,本身具有优美的意境。或是清幽雅静、或是气势磅礴。希望我们的同学们努力做一个乐山、乐水的仁者、智者,在忙碌的学习中也关注一下身边的自然美!“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今天我们走进答谢中书书展现

11、的山川美景。二、认识作者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全梁文,作者是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学家、文学家,隐居茅山。著有陶隐居集。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山中宰相”。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本文是作者给谢中书复信中的一部分内容,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是写景的名篇。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读1、自由放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提示:(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实是/欲界/之仙都(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生听读录音听准读音,听出停顿和节奏,听懂作者的感情。3

12、、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二)析生结合注释,译读全文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名的含义,男女生分组竞赛。(生译读,师巡回质疑)抢答题(一):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1)五色交辉(交相辉映)(2)四时俱备(四季)(3)晓雾将歇(消散 )(4)夕日欲颓(将要 ) (坠落(5)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6)未复有能与其奇(没有)(再)(参与,这里指欣赏抢答题(二):翻译下列重点句子(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歇,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3)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

13、,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四、精读课文,赏析美景有人评答谢中书书 “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请大家精读课文,体味文章的如画、如诗。(一) 深入探究,解析课文内容1、说它“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中心词是哪个字?围绕这一点从哪些角度写了哪些景色呢?(请依次分析)以感慨发端,总领全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美山水 俯仰相映具体描绘 色彩斑斓 静 晨昏变化 动最后一句,感慨收束全文:“实是欲界之仙都”写作发现,总结:总分总的结构;动静结合的手法;2、说它“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那么这又是怎样一首诗呢?请将文中描写山水美景的语句找出来,并使其呈现为诗歌的形式:高峰入云,清

14、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语言特点,总结:句式上多采用四字短句,运用对偶排比的手法,语言精练生动,将描绘的江南山水之美写得清丽自然。3.作者的心境是怎样的?集中体现在哪些语句中?沉醉于山水的愉悦、欣然自得“实是欲界之仙都”;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暗含与谢公比肩之意“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二)理解性赏析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境界清新的句子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3、文中的静景是:文中的动景是:4、文中对这幅清丽自然、有声有色的江南山水画的赞美之句是

15、:实是欲界之仙都。5、文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的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五、小结文章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说明了山川之美,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六、作业:1、本文四字写景句非常多,试运用或仿用本文的写景句来写一段话描绘一处景物,看谁用得多,用得巧。(“写景物,抓灵魂;多视角,传实情。”)2、背诵全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有兴趣的进入课堂。了解作者相关情况。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感悟景色之美。帮助学生积累文言字词,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学生先思考,后分组讨论,再抢答。理清文章脉络、体会景色之美。

16、巩固训练。(总)以感慨发端,总领全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水 俯仰相映(分)具体描绘 色彩 静 美 沉醉山水的愉悦 晨昏变化 动 与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总)最后一句,感慨收束全文:四字短句,对偶排比;23.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能说出文中重点实词的意思。过程和方法目标: 能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课文,能感受到苏轼的豁达,并以乐观的精神面貌去面对生活。导学重点:指导诵读,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理解文意。导学难点:体会苏轼的心情,感受到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教学时间: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过不了多久,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

17、日中秋节了,谁能说说中秋节都有哪些习俗?你能想到哪些描写月亮的古诗词?一轮明月牵动了无数古人的情肠,他们或借月抒写乡思愁绪,或借月表达美好祝愿,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一篇美文,倾听他寄托在月色中的深情。(板书课题)二、作者简介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苏轼?(生介绍,师补充,投影展示)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苏轼是著名诗人,他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苏轼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他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对后世产生

18、了很大的影响;苏轼是著名的书法家,他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苏轼还是著名的画家。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苏轼一生命运坎坷。嘉祐二年(1057年)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年)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值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年)还朝任职,正是王安石推行新法的时期。他强调改革吏治,反对骤变。认为“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因意见未被采纳,请求外调,从熙宁四年(1071年)起,先后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

19、。每到一处,多有政绩。元丰二年(1079年),御史中丞李定等人摘取苏轼诗句深文周纳,罗织罪名,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入狱,这就是历史上的“乌台诗案”。5个月后被贬黄州为团练副使。元丰八年(1094年)哲宗立,任用司马光,废除新法。苏轼调回京都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由于与当政者政见不合,再次请调外任。先后任杭州、颍州、扬州知州。后迁礼部兼端明殿、翰林待读两学士。绍圣元年(1094年)哲宗亲政后,苏轼又被一贬再贬,由英州、惠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直到元符三年(1100年)徽宗即位,才遇赦北归。死于常州。宋孝宗时追谥文忠。“承天寺”在湖北黄冈县南。记承天寺夜游作于宋元丰六年(10

20、83年),时作者被贬在湖北黄州。被贬官意味着在政治生活上遭到很大的挫折。三、研习课文(一)听读教师范读或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听读。听准字音,听清节奏。(二)诵读1、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2、组内互读,互相正音。3、抽学生个别朗读。师生评价。4、齐读。(三)译读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意,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试译课文。2、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4、落实重点字词和语句的翻译。(投影显示)5、抽生分段翻译课文,并小结每段主要内容及表达方式。(四)品读一篇美文,就像一盏香茶,光读是不够的,还要细细品味。1、你最欣赏本文中的哪句话?并说说你喜欢这句话的理由。2、文中描写庭院中月

21、色,着力表现了月色的什么特点?作者仅用了十八个字就为我们创造出了一个如诗如画的意境,你认为这主要得益于怎样的写作技巧?(比喻传神;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抓住瞬间的错觉,把空明澄澈的月光写到极处。3、你觉得文中作者叙事、写景、抒情都是扣住哪一个字来写的?生读注释9,师简介写作背景。了解了写作背景后,你怎么理解文中的“闲人”二字?“闲人”仅仅是清闲之人吗?有何深意?同桌或组内讨论后,抽生回答。背景链接:元丰二月七日,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如对王安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新法,并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乌台诗案”。长时间的审问、折磨,苏轼差点丢了脑袋。后由于范镇、张方平等的营救,案件惊动两宫,十

22、二月苏轼获救出狱,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客。4、学了本文,我们得以了解了苏轼的经历,并领略了他的文采。假如苏轼现在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对他说点什么?(五)背读四、课堂小结1、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有何收获(有何启示)?2、结束语:任何人的人生路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同学们今后漫长的人生之路上,无论是学习上,生活上,工作上,都会多多少少遇到一些困难或挫折,老师希望同学们无论何时都要向苏轼学习,学习他乐观豁达的胸襟,笑傲困难和挫折的态度,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五、作业布置阅读本单元25课苏轼的浣溪沙,以我眼中的苏轼为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板书:23 记

23、承天寺夜游绘景: 月色积水空明 皎洁 竹柏藻荇交横 空灵抒情: 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 潇洒 自我排遣的达观 达观24. 满井游记 【导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实虚词语。 方法与过程目标 2.学习课文把山水风光、游人活动、感情抒发交融在一起的写法。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3.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怀和“与民同乐”的思想。【导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作者寄寓山水中的情感。2.难点:把握文中大量的词类活用。【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袁宏道(15681610),明朝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万历年进士,官至吏部中郎,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

24、创始者。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泼,内容则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有袁中郎集。2.文体简介游记,散文的一种。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属山水游记,又因其短小,称“山水小品”。3.写作背景 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他在万历二十年中了进士,但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万历二十七年(1599),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顺天府教授,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为苦闷,更使他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满井游

25、记就作于此时。【导学过程】一、初读文章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燕地寒( )花朝节( )飞沙走砾( )廿二日( )波色乍明( )靧面( )髻鬟( )罍而歌( )浅鬣( )2.根据拼音写汉字。红装而jin( )者 p( )沙之鸟 xi( )浪之鳞 泉而mng( )者 w( )能无纪 汗出ji( )背 3.朗读课文,注意句子的停顿。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方法链接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三、疏通文意1.解释下列划横线的词语的意思。冻风时作 ( )土膏微润( )于时冰皮始( )波色乍明( )娟然如拭( )鲜妍明媚( )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