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31.61KB ,
资源ID:840114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40114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全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全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Word文档格式.docx

1、拔秧前57天,亩施3.54公斤尿素作为“送嫁肥”。三叶期前保持土壤湿润,三叶期后可建立浅水层。5.化学除草。在秧苗二叶一心期亩用10%吡嘧磺隆1020克或36%苄二氯2030克,排干田水喷雾24小时后灌水转入正常管理。6.病虫害防治。麦茬稻区在1叶1心期至3叶1心期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防治23次,防稻蓟马、灰飞虱等害虫;1叶1心期,用15%噁霉灵水剂防治23次,防立枯病。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一季春稻区重点防治立枯病。(二)直播直播田块宜选择排灌方便的地块。麦茬稻选择水直播和旱直播均可,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中轻度盐碱地宜采用水直播。1.整地。整平田面是直播稻确保苗全苗匀的关键。麦茬稻区应在小麦收割

2、后及时耕地整平,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宜在冬前耕地,播种前耙地整平,盐碱重的地块洗碱12次,使含盐量降至3以下。2.底肥。结合耙地亩施腐熟有机肥1500公斤、磷酸二铵1520 公斤或复合肥30公斤。也可在播种时用种肥一体播种机将化肥施入。盐碱重的地块洗碱整平后施入化肥。3.种子处理。直播处理方式同插秧。4.播期播量。麦茬稻区适宜播种期为6月1520日,黄河三角洲地区5月1031日。亩播量912.5 公斤。晚熟品种可适当早播,早熟品种可适当晚播。5.播种方式。水直播可机械撒播或条播;旱直播可机械撒播、条播或穴播。机械条播行距23厘米左右,播深12厘米,不需要覆土,以免抑制出苗;撒播要求催芽(露白)播种

3、。三、适时插秧1.人工插秧。插秧时间麦茬稻区一般在6月1522日、黄河三角洲一季春稻区插秧时间一般在5月下旬。秧龄3540天,秧苗56叶。行距25厘米,株距13.5厘米,每穴45苗,每亩2万穴,基本苗810万。避免在高温晴天上午或大风天气插秧,同时要做到浅水插秧,切忌插深苗,插秧深度12厘米。2.机械插秧。麦茬稻区一般在6月1525日,黄河三角洲一季春稻区在5月中下旬。水层深度11.5厘米,既防止水深漂秧,又防止无水粘秧。秧龄2530天,秧苗4叶,株高1618厘米。机插深度1.52厘米,行距30厘米,穴距1214厘米,基本苗89万。四、大田管理麦茬稻在麦收后要及时整地。小麦秸秆还田的地块小麦留

4、茬要低于15厘米,秸秆切碎小于10厘米,均匀抛撒于田间。结合旋耕还田施入基肥,秸秆还田地块要增施氮肥,以每100公斤秸秆增施纯氮1公斤为宜,一般全部还田地块亩增施1012.5公斤尿素。放水泡田12天,起浆平整,沉实23天后,准备插秧。直播稻区冬前结合施有机肥耕地,春季再旋耕12遍。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应注意洗盐压碱。2.施肥。插秧施肥:传统施肥方式一般分基肥和追肥,其中,亩施复合肥(15-15-15)4050公斤做基肥,亩施尿素3035 公斤做追肥,分三次追施:栽后710天追施7.5公斤做返青肥,栽后1417天追施12.517.5公斤做分蘖肥,7月下旬追施10公斤做为幼穗分化肥。或者亩施水稻免追

5、肥(45%,27-8-10)5070公斤,以基肥形式一次施入,整个水稻生育期不再追肥。直播稻施肥:提倡施用有机肥与秸秆还田。亩施复合肥(15-15-15)3035公斤、锌肥1.5公斤,或磷酸二铵15公斤加硫酸钾10公斤做基肥,亩施尿素3035公斤做追施,分3次施入:34叶追施7.5公斤做提苗肥,78叶追施15公斤做分蘖肥,7月下旬追施10公斤做幼穗分化肥。如使用水稻免追肥可与水稻种一起机械播种,亩施用水稻免追肥5070公斤。3.化学除草。插秧稻田在插秧后57天,亩用50%丁草胺125150克或10%吡嘧磺隆1015克拌20公斤细土或与分蘖肥一块均匀撒施,保持35厘米水层57天(田间水层不可淹没

6、心叶)。直播稻田可用50%丁草胺125150克加12%噁草酮乳油100150毫克,兑水50公斤在播种后出苗前封闭稻田除草。4.灌水。插秧前后要做到薄水栽秧、深水护苗,分蘖后期适时进行适度晾田,抑制无效分蘖,增强水稻抗倒伏能力。7月中旬晾田,晾田以不形成大的裂纹为宜。复水后至孕穗前,采取间歇灌水,孕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乳熟期采用间歇灌溉法,干湿交替,成熟前10天断水。5.病虫害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在搞好预测预报的基础上,及时防治各种病虫害。(1)稻瘟病。叶瘟应在初发期防治,亩用40%稻瘟灵乳油每亩80毫克或20%邦克瘟悬浮剂50克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一般防治23次。穗

7、瘟应在破口期、齐穗期各喷一次药剂防治。亩用75%三环唑2530克,兑水30公斤喷雾。(2)纹枯病。一般在分蘖末期病丛率达5%时用药,亩用5%井冈霉素200250克或15%井岗戊唑醇悬浮剂6080毫克,兑水30公斤喷雾。(3)稻曲病。又称为黑穗病、绿黑穗病,在水稻孕穗破口期,亩用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1015毫克兑水40公斤喷雾。(4)黑条矮缩病。灰飞虱传毒。防治时期主要在秧田和大田分蘖期,应加强麦田防治,减少飞虱基数,秧田期可采取防虫网育苗,切断带毒灰飞虱与秧苗的直接接触。(5)白叶枯病。大田发病初期和齐穗期亩用25%叶枯灵100克兑成500倍液,或3%克菌康30克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

8、(6)水稻基腐病。亩用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530克,兑水3040公斤喷雾。每隔57天左右喷一次,视病情程度需连续施药23次。(7)恶苗病。播前用25%咪酰胺乳油或15%恶霉灵水剂2000倍液浸种23天,每天翻种子23次。(8)螟虫。包括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等。7月中旬开始防治,尤其注意7月底、8月中、9月上旬的防治。亩用10%氯苯虫酰胺悬浮剂1827毫克。(9)稻飞虱。前期可亩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4克,兑水30公斤喷雾,每隔7天喷施一次,连续喷23次;中后期稻飞虱与水稻纹枯病、螟虫在发生时间上有重合性,可采取多种药物混配,综合防治,用吡蚜酮、噻嗪酮、毒死蜱等与井冈霉素、阿维

9、菌素、杀虫双混配施用。五、适时收获 水稻适宜收获的时期一般为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即稻穗上部的枝梗三分之二黄化变干,穗基部变黄色,全穗外观失去绿色,茎叶颜色变黄。收获分人工收获和机械收获,人工收获应选择晴天上午露水干后收割,割后薄铺匀晒2天,即可脱粒晾晒,如遇雨天,及时码垛;机械收获重点推广半喂入联合收获机,以利于秸秆翻耕还田和下茬作物耕种。水稻收获后,使用机械将秸秆粉碎并均匀撒在田地之中,秸秆粉碎长度在5厘米左右,之后要尽快将秸秆翻耕入土,翻耕深度应在25厘米以上,最好是边收边耕埋,将秸秆全部覆盖严实。2017年全省甘薯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我省甘薯常年种植面积300多万亩,主要分布在鲁中、鲁南和胶

10、东半岛等丘陵山区。近年来,鲜食和加工比例逐年增加,市场行情较好,已成为重要的高效作物和扶贫作物。为充分发挥甘薯稳粮增收、提质增效的重要作用,制定如下甘薯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生产中要根据不同用途分别选用淀粉型、鲜食型、特用型、菜用型等优良品种。我省适宜淀粉加工型品种有徐薯18、商薯19、济薯25、济薯21、济徐23等,适宜鲜食及加工型品种有北京553、苏薯8号、烟薯25、济薯26、龙薯9号、红香蕉等,适宜色素提取的品种有烟紫薯3号、济紫薯1号等,适宜菜用型品种有福薯7-6、福薯18等。一般旱薄地宜选用耐瘠抗旱品种,如济薯21、济徐23等,水浇地宜选用耐肥品种,如徐薯18、商薯19、龙薯9号、苏薯

11、8号、红香蕉、渝紫7号等品种。二、培育壮苗我省春薯育苗一般在3月下旬。选择无病、无伤、无冻害湿害的夏薯,最好是用脱毒种薯,在生茬地或者三年未种甘薯的地块作为育苗田,同时增施磷钾肥。用10毫克/公斤赤霉素水溶液浸种30分钟后,采用斜排法或平排法摆放种薯,密度一般为20公斤/平方米,在火炕、温床或双膜覆盖的冷床育苗。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阳光,控制氮肥用量和水分,苗床湿度大易产生气生根。春薯壮苗的标准是百株重500克以上、顶三叶齐平、叶片大而肥厚、茎粗而节匀、茎上无气生根、无病虫害、株高20厘米左右、苗龄3035天。壮苗比弱苗一般增产10以上。夏薯用苗要建立无病采苗圃(二级育苗)。夏薯用苗最好

12、是采用蔓头苗,顶三叶齐平、叶片大而完整、节间不过长、腋芽较短、节上根点较大、无气生根,蔓头苗一般比下端苗增产10以上。三、深耕改土甘薯高产要求选择土质疏松、耕层深厚、保墒蓄水好、肥力适度的沙壤土。特别是鲜食甘薯最好选择无甘薯病害的生茬地、土层较厚、排水良好,以保证较高的商品薯率。甘薯地耕翻能加厚活土层,疏松熟化土壤,一般秋冬耕翻深度以25厘米为宜,春耕不能太深,要及早浅耕,随耕随耙,保住底墒。粘土掺砂可改良土质,增强通气性;盐碱地压砂可防止泛盐,降低耕层含盐量;砂地可掺入粘土、河泥、堆肥、绿肥等,改变其松散性,增强保水保肥能力。轮作是减轻病虫害、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甘薯可以和花

13、生、玉米等作物轮作,轮作周期三年左右。四、起垄覆膜结合深耕起垄栽培,作垄前一次施足底肥,一般每亩施用优质土杂肥300040000公斤,纯氮15 公斤,P2O5 7.5 公斤,K2O 25 公斤,其中60%70% 的有机肥结合深翻施入土壤,剩下的有机肥与化肥一起在起垄时集中施入垄内。起垄时要做到垄形肥胖,垄沟窄深,垄面平,垄土踏实,无大垡和硬心。起垄可采用机械起垄,各地根据情况确定垄距,一般瘠薄地7080厘米,平原地垄距8085厘米。目前,生产上推广应用黑地膜覆盖,不用化学除草,紧贴表土覆膜无空隙,用土压实,栽后覆膜注意不要压断薯苗,扣苗后膜口小,湿土封口,封实不透气,避免高温和除草剂熏蒸。如用

14、透明膜覆盖需进行化学除草,每亩可用乙草胺 0.1公斤或拉索0.25公斤兑水100公斤进行垄面喷雾,喷洒均匀、无遗漏,喷后不要破坏表土,不要喷到薯苗上。五、科学施肥 根据甘薯需肥规律,甘薯施肥掌握的原则是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增施钾肥为主、磷肥为辅。同时,针对不同的土壤和肥力,施肥种类应有所区别,沙土地、瘠薄地应增施氮肥,以保证有足够的营养,丰产田应增施钾、磷肥,以防止氮肥过多造成雨季茎叶徒长而减产。亩产3000公斤的甘薯一般每亩施有机肥3000400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15-15-15)20公斤,硫酸钾2025公斤,起垄时开沟施于垄下。甘薯生育期长,需肥量大,还应根据不同

15、生育阶段追施化肥。长势弱的可于栽后1个月内追施氮肥,每亩用尿素量不超过7.5公斤,中期高温多雨不宜追肥;当甘薯进入块根迅速膨大期后,为防止茎叶早衰,可用0.5%尿素、2%3%过磷酸钙、5%草木灰、0.2%磷酸二氢钾等溶液进行根外叶面喷肥,每隔7天喷1次,喷施时间以傍晚为宜。六、合理密度 我省春薯栽植期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当气温稳定在1516,10厘米地温稳定在1718时,鲜食型春薯可适当晚栽1015天,过早易感染黑痣病且皮色不鲜艳,晚栽虽略有减产,但商品性提高;夏薯要力争早栽,6月上中旬为宜,越早越好,否则小薯过多,商品性下降,鲜食型夏薯适当减少密度,每亩3500株左右,以增加商品薯率。

16、甘薯的栽植密度应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特性、栽插时间和方法等条件来确定。一般来讲,肥水条件好的地块密度宜稀,旱薄地宜密;施肥多的地宜稀,施肥少的地宜密。一般丘陵旱薄地每亩40004500株,平原旱地每亩35004000株,水肥地每亩30003500株较为适宜。品种方面,短蔓品种宜密,每亩40004500株较好;长蔓品种宜稀,每亩以30003500株为宜。春薯种植密度每亩35004000株,夏薯每亩40004500株。 七、提高栽插质量 甘薯栽插应选无病壮苗,剔除病苗、弱苗,以保证苗全、苗匀、苗旺。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采苗时间。苗床薯苗高度2530厘米,经过5天以上的放风晒苗后才可采苗。二是高剪苗。

17、在离床土面5 厘米高处剪苗,防止薯块病菌以及土传病菌通过薯苗带到田间,保留底部12片叶,以利于新芽萌发。尽量选择短节间薯苗。更换品种前用2% NaCl浸泡35分钟进行剪刀消毒。坚决禁止拔苗栽插,也禁止拔苗后再剪根的操作方式。三是薯苗处理。可将脱毒秧苗基部浸泡在6080毫克/公斤的-萘乙酸溶液中10分钟,促进生根,浸苗后立即栽插;未脱毒薯苗移栽至大田前,用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800倍药液或5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300倍500倍药液浸泡薯苗基部10厘米处810分钟,以防治黑斑病,用40%辛硫磷乳油400倍液浸苗基部10分钟以防治茎线虫病。四是栽秧深度。甘薯栽秧深度一般以810厘米

18、为宜。可采取直栽或斜栽方式。粘土或土壤含水量多的可稍浅,砂土或土壤含水量少的可稍深,以利于秧苗成活健壮生长。五是化控。栽插后2040天时,每亩用240450毫克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DA-6)和(60100毫克)磷酸二氢钾兑水30公斤均匀喷施,每隔3天喷施一次,连喷2次,促进群体生长;栽后4560天时,每亩3650克的烯效唑兑水30公斤均匀喷施,每隔5天喷施一次,连喷2次,防止茎叶旺长。六是查苗补苗。栽后一周内对因病虫害或栽植不当造成的死苗选用壮苗及时补栽,生长中期及时中耕除草、禁止翻蔓。八、防治病虫害甘薯病虫害的发生对甘薯产量、品质和商品率影响严重。除选用抗病品种、应用脱毒种苗、合理轮作、高剪

19、苗、药剂浸苗等外,还要密切注意各生育期的病虫害发生。鲜食型品种起垄和栽插时需重点防治茎线虫、蛴螬和金针虫等,尽量选用无线虫的地块种植,曾发过病的重茬地块可用辛硫磷颗粒剂或毒死蜱颗粒剂起垄前撒施,亩用量45公斤,或栽苗时穴施,亩用量34公斤。大田发现黑斑病株应立即拔除烧毁,并用50%多菌灵1000倍液喷洒,根据情况,可连续隔7天喷1次,直到根除。九、适期收获 我省甘薯一般在10月上中旬开始收获,霜降前基本收获完毕。做种薯或鲜食用甘薯要选择晴暖天气上午收刨,经过田间晾晒,当天下午入窖。要注意做到轻刨、轻装、轻运、轻卸,要用塑料周转箱或条筐装运,防止破伤。收获时间早晚和薯块出干率也有较密切关系,10

20、月初至10月中旬是春薯晒干淀粉加工用的最好收获期。十、贮藏 贮藏前要对贮藏窖进行清扫消毒,用点燃硫磺熏蒸或喷洒多菌灵方法杀灭病菌。严格剔除带病、破伤、受水浸、受冻害的薯块,贮藏藏量一般占窖空间的三分之二。入窖后对表皮损伤的甘薯采用高温29、高湿95%、低CO2的方法,通风45天,促进愈伤。贮藏期甘薯窖温保持1213,湿度保持85%90%。加强管理,确保安全贮藏。2017年全省杂粮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杂粮具有抗旱耐瘠、适应性广等特点,是改善膳食结构、促进营养健康的重要粮食品种,也是促进扶贫开发、提高农民收益的重要作物。为充分发挥杂粮在当前玉米结构调整、轮作倒茬、土壤培肥、农民增收等方面的优势,制定如

21、下谷子、高粱、绿豆、红豆生产技术指导意见:谷子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一、播前准备 1.整地施肥。春播地块要在上年秋收作物收获后,深耕2025厘米,随耕随耙,整平耙细,上松下实,无大坷垃,结合整地每亩施优质农家肥20003000公斤、复合肥(15-15-15)2030公斤做基肥;夏播地块要在小麦收获后,及时灭茬,平整土地,结合整地每亩施优质农家肥2000公斤左右、复合肥1520公斤做基肥;也可施用与复合肥的NPK含量相当的单、双元素化肥;也可用缓控释肥一次性施肥,其中树脂包膜尿素(43-0-0)1520公斤、复合肥(15-15-15)1520公斤,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 2.品种选择。选用优质高产、抗病

22、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谷子优良品种。如:济谷19、济谷20、济谷21、豫谷18、中谷2等或当地传统种植品种。灰米品种济谷17、糯米品种济谷18等特色品种可根据情况选用。选种晒种:用风选、水选等措施,筛选出籽粒饱满、发芽率高、无病虫、无霉变的种子,播前将谷种摊放在空地上翻晒23天。药剂拌种:用35%甲霜灵按种子量0.2%0.3%拌种防治谷子白发病,避光闷种4小时,防治线虫病。拌种后晾干立即播种。二、播种1.播期。春播一般在5月上中旬抢墒播种;盐碱地一般在大水压盐碱后播种,不宜过早,防止水分蒸发,盐分上返,造成缺苗断垄;夏播麦收后抢墒播种,最迟不要晚于6月底。2.播量。使用精量播种机播种,行距4

23、0 厘米左右,整地质量好的春播亩用种量0.30.4公斤,麦茬夏播亩用种量0.50.6公斤,可根据整地质量、土壤质地、墒情以及谷种大小适当调整播量。播种深度35厘米,播后及时镇压,使种子紧贴土壤,利于种子吸水发芽。三、田间管理1.除草。播后苗前可使用“谷友”除草剂,每亩120 克左右,兑水3050公斤,在无风、12小时内无雨的条件下均匀喷施于地表。2.中耕。出苗后25天左右,中耕培土。3.肥水管理。苗期不宜浇水,拔节至抽穗前,根据苗期长势,结合浇水,每亩可追施尿素510公斤。扬花至灌浆中期可用2%尿素、0.2%磷酸二氢钾和0.2%硼酸溶液叶面喷施23次,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四、病虫防治谷子的

24、病害主要有谷瘟病、纹枯病、细菌性褐条病等,虫害主要防治钻心虫和粘虫。1.谷瘟病。可用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40%克瘟散500800倍液喷雾。2.纹枯病。可用5%井冈霉素600倍液或15%粉锈宁600倍液对谷子茎基部喷雾防治。3.褐条病。可用72%农用链霉素防治。4.钻心虫和粘虫。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或48%毒死蜱1000倍喷雾。五、收获最佳收获期为蜡熟末期,即颍壳变黄,谷穗断青,籽粒变硬时。成方连片的平整地块,应用谷子专用收获机或经改造的小麦联合收获机收获,可大幅度提高收获效率。因谷子有后熟现象,人工收获时可连秸秆一起收获,35天后再脱粒,利于提高产量。谷子脱粒

25、后要及时晾晒清选,含水率降到13%时入库储藏。高粱生产技术指导意见选择土层深厚、结构良好、肥力适中、地势平坦的地块,忌重茬。春播高粱应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耕翻深度2530 厘米,春季亩施土杂肥10001500公斤、复合肥(18-12-20)3040 公斤或生物有机肥200公斤,旋耕12遍后耙平。重度盐碱地可结合深耕亩施以腐植酸、含硫化合物和微量元素为主的土壤改良剂100150 公斤。选择籽粒饱满、整齐一致的种子,纯度95以上,净度98以上,发芽率85以上;播前15天将种子晾晒2天,用辛硫磷或者甲基硫菌灵拌种或包衣,防治黑穗病及地下害虫等。1.品种选择。选择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熟期适宜的优

26、良品种。粒用高粱品种可选用济粱1号、济粱2号、吉杂123和抗四等,甜高粱品种可选用济甜杂2号、辽甜1号和黄河甜等。2.播期。春播适宜在4月底至5月初,夏播要抢墒早播。一般10厘米耕层地温稳定在10以上、土壤含水量15%20为宜。墒情不足时可先灌水补墒后播种,谨防芽干出苗不齐。3.播种方式。采用精播机播种,播种量0.30.5公斤/亩,盐碱地适当加大播量。一般行距5060厘米,播种深度35厘米,深浅一致,覆土均匀。出苗前喷施除草剂。每亩用38莠去津l80毫克,或用72%都尔乳油75毫克+ 38莠去津100毫克,兑水3040公斤,喷洒土表。2.补苗定苗。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出现缺苗时可浸种催芽补种或

27、借苗移栽。适于机械化栽培的矮秆品种亩密度800010000株,中高秆品种应适当降低种植密度,亩密度60007000株,饲用甜高粱亩密度5000株左右。3.中耕。出苗后中耕12次,松土保墒。4.肥水。苗期需水不多,拔节孕穗是需肥水关键期,可结合中耕培土、浇水进行追肥,亩施尿素10公斤。乳熟期干旱,千粒重受影响,有条件地区应及时灌水。多雨季节要及时排水防涝。四、病虫草害防治1.高粱蚜。用10吡虫啉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5000倍液喷雾防治。2.粘虫。3龄前是防治粘虫幼虫的最佳时期。用0.04%二氯苯醚菊酯(除虫精)粉剂喷粉,亩用量2.02.5公斤,或用20%杀灭菊酯乳油154

28、5毫克,兑水50公斤喷雾。3.玉米螟。在高粱生长季释放赤眼蜂23次,玉米螟产卵初期田间百株高粱上玉米螟虫卵块达23块时进行第一次放蜂,第一次放蜂后57天进行第二次放蜂,一般每次每亩放蜂2万头。4.地下害虫。地下害虫主要有地老虎、蛴螬、蝼蛄等。一般采用种子包衣、药剂拌种、毒杀撒施等方法防治。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34公斤,或5%的毒死蜱颗粒剂2公斤,拌10公斤沙土,均匀撒施土壤表面后进行翻耕。5.桃蛀螟。可用40乐果乳油 1200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 3000倍液等喷雾防治。在产卵盛期,提倡生物防治,可喷洒苏云金杆菌75150倍液或青虫菌液100200倍液。粒用高粱在90%籽粒达到完熟期、含水量下降到20%左右时,用高粱籽粒收获机进行机械收获;甜高粱作饲用要在乳熟晚期用青贮收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