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0114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全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全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全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全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全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全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全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全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全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全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全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Word文档格式.docx

《全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Word文档格式.docx

拔秧前5~7天,亩施3.5~4公斤尿素作为“送嫁肥”。

三叶期前保持土壤湿润,三叶期后可建立浅水层。

5.化学除草。

在秧苗二叶一心期亩用10%吡嘧磺隆10~20克或36%苄·

二氯20~30克,排干田水喷雾24小时后灌水转入正常管理。

6.病虫害防治。

麦茬稻区在1叶1心期至3叶1心期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防治2~3次,防稻蓟马、灰飞虱等害虫;

1叶1心期,用15%噁霉灵水剂防治2~3次,防立枯病。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一季春稻区重点防治立枯病。

(二)直播

直播田块宜选择排灌方便的地块。

麦茬稻选择水直播和旱直播均可,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中轻度盐碱地宜采用水直播。

1.整地。

整平田面是直播稻确保苗全苗匀的关键。

麦茬稻区应在小麦收割后及时耕地整平,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宜在冬前耕地,播种前耙地整平,盐碱重的地块洗碱1~2次,使含盐量降至3‰以下。

2.底肥。

结合耙地亩施腐熟有机肥1500公斤、磷酸二铵15~20公斤或复合肥30公斤。

也可在播种时用种肥一体播种机将化肥施入。

盐碱重的地块洗碱整平后施入化肥。

3.种子处理。

直播处理方式同插秧。

4.播期播量。

麦茬稻区适宜播种期为6月15~20日,黄河三角洲地区5月10~31日。

亩播量9~12.5公斤。

晚熟品种可适当早播,早熟品种可适当晚播。

5.播种方式。

水直播可机械撒播或条播;

旱直播可机械撒播、条播或穴播。

机械条播行距23厘米左右,播深1~2厘米,不需要覆土,以免抑制出苗;

撒播要求催芽(露白)播种。

三、适时插秧

1.人工插秧。

插秧时间麦茬稻区一般在6月15~22日、黄河三角洲一季春稻区插秧时间一般在5月下旬。

秧龄35~40天,秧苗5~6叶。

行距25厘米,株距13.5厘米,每穴4~5苗,每亩2万穴,基本苗8~10万。

避免在高温晴天上午或大风天气插秧,同时要做到浅水插秧,切忌插深苗,插秧深度1~2厘米。

2.机械插秧。

麦茬稻区一般在6月15~25日,黄河三角洲一季春稻区在5月中下旬。

水层深度1~1.5厘米,既防止水深漂秧,又防止无水粘秧。

秧龄25~30天,秧苗4叶,株高16~18厘米。

机插深度1.5~2厘米,行距30厘米,穴距12~14厘米,基本苗8~9万。

四、大田管理

麦茬稻在麦收后要及时整地。

小麦秸秆还田的地块小麦留茬要低于15厘米,秸秆切碎小于10厘米,均匀抛撒于田间。

结合旋耕还田施入基肥,秸秆还田地块要增施氮肥,以每100公斤秸秆增施纯氮1公斤为宜,一般全部还田地块亩增施10~12.5公斤尿素。

放水泡田1~2天,起浆平整,沉实2~3天后,准备插秧。

直播稻区冬前结合施有机肥耕地,春季再旋耕1~2遍。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应注意洗盐压碱。

2.施肥。

插秧施肥:

传统施肥方式一般分基肥和追肥,其中,亩施复合肥(15-15-15)40~50公斤做基肥,亩施尿素30~35公斤做追肥,分三次追施:

栽后7~10天追施7.5公斤做返青肥,栽后14~17天追施12.5~17.5公斤做分蘖肥,7月下旬追施10公斤做为幼穗分化肥。

或者亩施水稻免追肥(45%,27-8-10)50~70公斤,以基肥形式一次施入,整个水稻生育期不再追肥。

直播稻施肥:

提倡施用有机肥与秸秆还田。

亩施复合肥(15-15-15)30~35公斤、锌肥1.5公斤,或磷酸二铵15公斤加硫酸钾10公斤做基肥,亩施尿素30~35公斤做追施,分3次施入:

3~4叶追施7.5公斤做提苗肥,7~8叶追施15公斤做分蘖肥,7月下旬追施10公斤做幼穗分化肥。

如使用水稻免追肥可与水稻种一起机械播种,亩施用水稻免追肥50~70公斤。

3.化学除草。

插秧稻田在插秧后5~7天,亩用50%丁草胺125~150克或10%吡嘧磺隆10~15克拌20公斤细土或与分蘖肥一块均匀撒施,保持3~5厘米水层5~7天(田间水层不可淹没心叶)。

直播稻田可用50%丁草胺125~150克加12%噁草酮乳油100~150毫克,兑水50公斤在播种后出苗前封闭稻田除草。

4.灌水。

插秧前后要做到薄水栽秧、深水护苗,分蘖后期适时进行适度晾田,抑制无效分蘖,增强水稻抗倒伏能力。

7月中旬晾田,晾田以不形成大的裂纹为宜。

复水后至孕穗前,采取间歇灌水,孕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乳熟期采用间歇灌溉法,干湿交替,成熟前10天断水。

5.病虫害防治。

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在搞好预测预报的基础上,及时防治各种病虫害。

(1)稻瘟病。

叶瘟应在初发期防治,亩用40%稻瘟灵乳油每亩80毫克或20%邦克瘟悬浮剂50克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一般防治2~3次。

穗瘟应在破口期、齐穗期各喷一次药剂防治。

亩用75%三环唑25~30克,兑水30公斤喷雾。

(2)纹枯病。

一般在分蘖末期病丛率达5%时用药,亩用5%井冈霉素200~250克或15%井岗·

戊唑醇悬浮剂60~80毫克,兑水30公斤喷雾。

(3)稻曲病。

又称为黑穗病、绿黑穗病,在水稻孕穗破口期,亩用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10~15毫克兑水40公斤喷雾。

(4)黑条矮缩病。

灰飞虱传毒。

防治时期主要在秧田和大田分蘖期,应加强麦田防治,减少飞虱基数,秧田期可采取防虫网育苗,切断带毒灰飞虱与秧苗的直接接触。

(5)白叶枯病。

大田发病初期和齐穗期亩用25%叶枯灵100克兑成500倍液,或3%克菌康30克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

(6)水稻基腐病。

亩用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5~30克,兑水30~40公斤喷雾。

每隔5~7天左右喷一次,视病情程度需连续施药2~3次。

(7)恶苗病。

播前用25%咪酰胺乳油或15%恶霉灵水剂2000倍液浸种2~3天,每天翻种子2~3次。

(8)螟虫。

包括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等。

7月中旬开始防治,尤其注意7月底、8月中、9月上旬的防治。

亩用10%氯苯虫酰胺悬浮剂18~27毫克。

(9)稻飞虱。

前期可亩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4克,兑水30公斤喷雾,每隔7天喷施一次,连续喷2~3次;

中后期稻飞虱与水稻纹枯病、螟虫在发生时间上有重合性,可采取多种药物混配,综合防治,用吡蚜酮、噻嗪酮、毒死蜱等与井冈霉素、阿维菌素、杀虫双混配施用。

五、适时收获

水稻适宜收获的时期一般为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即稻穗上部的枝梗三分之二黄化变干,穗基部变黄色,全穗外观失去绿色,茎叶颜色变黄。

收获分人工收获和机械收获,人工收获应选择晴天上午露水干后收割,割后薄铺匀晒2天,即可脱粒晾晒,如遇雨天,及时码垛;

机械收获重点推广半喂入联合收获机,以利于秸秆翻耕还田和下茬作物耕种。

水稻收获后,使用机械将秸秆粉碎并均匀撒在田地之中,秸秆粉碎长度在5厘米左右,之后要尽快将秸秆翻耕入土,翻耕深度应在25厘米以上,最好是边收边耕埋,将秸秆全部覆盖严实。

2017年全省甘薯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我省甘薯常年种植面积300多万亩,主要分布在鲁中、鲁南和胶东半岛等丘陵山区。

近年来,鲜食和加工比例逐年增加,市场行情较好,已成为重要的高效作物和扶贫作物。

为充分发挥甘薯稳粮增收、提质增效的重要作用,制定如下甘薯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生产中要根据不同用途分别选用淀粉型、鲜食型、特用型、菜用型等优良品种。

我省适宜淀粉加工型品种有徐薯18、商薯19、济薯25、济薯21、济徐23等,适宜鲜食及加工型品种有北京553、苏薯8号、烟薯25、济薯26、龙薯9号、红香蕉等,适宜色素提取的品种有烟紫薯3号、济紫薯1号等,适宜菜用型品种有福薯7-6、福薯18等。

一般旱薄地宜选用耐瘠抗旱品种,如济薯21、济徐23等,水浇地宜选用耐肥品种,如徐薯18、商薯19、龙薯9号、苏薯8号、红香蕉、渝紫7号等品种。

二、培育壮苗

我省春薯育苗一般在3月下旬。

选择无病、无伤、无冻害湿害的夏薯,最好是用脱毒种薯,在生茬地或者三年未种甘薯的地块作为育苗田,同时增施磷钾肥。

用10毫克/公斤赤霉素水溶液浸种30分钟后,采用斜排法或平排法摆放种薯,密度一般为20公斤/平方米,在火炕、温床或双膜覆盖的冷床育苗。

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阳光,控制氮肥用量和水分,苗床湿度大易产生气生根。

春薯壮苗的标准是百株重500克以上、顶三叶齐平、叶片大而肥厚、茎粗而节匀、茎上无气生根、无病虫害、株高20厘米左右、苗龄30~35天。

壮苗比弱苗一般增产10%以上。

夏薯用苗要建立无病采苗圃(二级育苗)。

夏薯用苗最好是采用蔓头苗,顶三叶齐平、叶片大而完整、节间不过长、腋芽较短、节上根点较大、无气生根,蔓头苗一般比下端苗增产10%以上。

三、深耕改土

甘薯高产要求选择土质疏松、耕层深厚、保墒蓄水好、肥力适度的沙壤土。

特别是鲜食甘薯最好选择无甘薯病害的生茬地、土层较厚、排水良好,以保证较高的商品薯率。

甘薯地耕翻能加厚活土层,疏松熟化土壤,一般秋冬耕翻深度以25厘米为宜,春耕不能太深,要及早浅耕,随耕随耙,保住底墒。

粘土掺砂可改良土质,增强通气性;

盐碱地压砂可防止泛盐,降低耕层含盐量;

砂地可掺入粘土、河泥、堆肥、绿肥等,改变其松散性,增强保水保肥能力。

轮作是减轻病虫害、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甘薯可以和花生、玉米等作物轮作,轮作周期三年左右。

四、起垄覆膜

结合深耕起垄栽培,作垄前一次施足底肥,一般每亩施用优质土杂肥3000~40000公斤,纯氮15公斤,P2O57.5公斤,K2O25公斤,其中60%~70%的有机肥结合深翻施入土壤,剩下的有机肥与化肥一起在起垄时集中施入垄内。

起垄时要做到垄形肥胖,垄沟窄深,垄面平,垄土踏实,无大垡和硬心。

起垄可采用机械起垄,各地根据情况确定垄距,一般瘠薄地70~80厘米,平原地垄距80~85厘米。

目前,生产上推广应用黑地膜覆盖,不用化学除草,紧贴表土覆膜无空隙,用土压实,栽后覆膜注意不要压断薯苗,扣苗后膜口小,湿土封口,封实不透气,避免高温和除草剂熏蒸。

如用透明膜覆盖需进行化学除草,每亩可用乙草胺0.1公斤或拉索0.25公斤兑水100公斤进行垄面喷雾,喷洒均匀、无遗漏,喷后不要破坏表土,不要喷到薯苗上。

五、科学施肥

根据甘薯需肥规律,甘薯施肥掌握的原则是基肥为主,追肥为辅;

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

增施钾肥为主、磷肥为辅。

同时,针对不同的土壤和肥力,施肥种类应有所区别,沙土地、瘠薄地应增施氮肥,以保证有足够的营养,丰产田应增施钾、磷肥,以防止氮肥过多造成雨季茎叶徒长而减产。

亩产3000公斤的甘薯一般每亩施有机肥3000~400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15-15-15)20公斤,硫酸钾20~25公斤,起垄时开沟施于垄下。

甘薯生育期长,需肥量大,还应根据不同生育阶段追施化肥。

长势弱的可于栽后1个月内追施氮肥,每亩用尿素量不超过7.5公斤,中期高温多雨不宜追肥;

当甘薯进入块根迅速膨大期后,为防止茎叶早衰,可用0.5%尿素、2%~3%过磷酸钙、5%草木灰、0.2%磷酸二氢钾等溶液进行根外叶面喷肥,每隔7天喷1次,喷施时间以傍晚为宜。

六、合理密度

我省春薯栽植期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当气温稳定在15~16℃,10厘米地温稳定在17~18℃时,鲜食型春薯可适当晚栽10~15天,过早易感染黑痣病且皮色不鲜艳,晚栽虽略有减产,但商品性提高;

夏薯要力争早栽,6月上中旬为宜,越早越好,否则小薯过多,商品性下降,鲜食型夏薯适当减少密度,每亩3500株左右,以增加商品薯率。

甘薯的栽植密度应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特性、栽插时间和方法等条件来确定。

一般来讲,肥水条件好的地块密度宜稀,旱薄地宜密;

施肥多的地宜稀,施肥少的地宜密。

一般丘陵旱薄地每亩4000~4500株,平原旱地每亩3500~4000株,水肥地每亩3000~3500株较为适宜。

品种方面,短蔓品种宜密,每亩4000~4500株较好;

长蔓品种宜稀,每亩以3000~3500株为宜。

春薯种植密度每亩3500~4000株,夏薯每亩4000~4500株。

七、提高栽插质量

甘薯栽插应选无病壮苗,剔除病苗、弱苗,以保证苗全、苗匀、苗旺。

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采苗时间。

苗床薯苗高度25~30厘米,经过5天以上的放风晒苗后才可采苗。

二是高剪苗。

在离床土面5厘米高处剪苗,防止薯块病菌以及土传病菌通过薯苗带到田间,保留底部1~2片叶,以利于新芽萌发。

尽量选择短节间薯苗。

更换品种前用2%NaCl浸泡3~5分钟进行剪刀消毒。

坚决禁止拔苗栽插,也禁止拔苗后再剪根的操作方式。

三是薯苗处理。

可将脱毒秧苗基部浸泡在60~80毫克/公斤的α-萘乙酸溶液中10分钟,促进生根,浸苗后立即栽插;

未脱毒薯苗移栽至大田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800倍药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300倍~500倍药液浸泡薯苗基部10厘米处8~10分钟,以防治黑斑病,用40%辛硫磷乳油400倍液浸苗基部10分钟以防治茎线虫病。

四是栽秧深度。

甘薯栽秧深度一般以8~10厘米为宜。

可采取直栽或斜栽方式。

粘土或土壤含水量多的可稍浅,砂土或土壤含水量少的可稍深,以利于秧苗成活健壮生长。

五是化控。

栽插后20~40天时,每亩用240~450毫克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DA-6)和(60~100毫克)磷酸二氢钾兑水30公斤均匀喷施,每隔3天喷施一次,连喷2次,促进群体生长;

栽后45~60天时,每亩36~50克的烯效唑兑水30公斤均匀喷施,每隔5天喷施一次,连喷2次,防止茎叶旺长。

六是查苗补苗。

栽后一周内对因病虫害或栽植不当造成的死苗选用壮苗及时补栽,生长中期及时中耕除草、禁止翻蔓。

八、防治病虫害

甘薯病虫害的发生对甘薯产量、品质和商品率影响严重。

除选用抗病品种、应用脱毒种苗、合理轮作、高剪苗、药剂浸苗等外,还要密切注意各生育期的病虫害发生。

鲜食型品种起垄和栽插时需重点防治茎线虫、蛴螬和金针虫等,尽量选用无线虫的地块种植,曾发过病的重茬地块可用辛硫磷颗粒剂或毒死蜱颗粒剂起垄前撒施,亩用量4~5公斤,或栽苗时穴施,亩用量3~4公斤。

大田发现黑斑病株应立即拔除烧毁,并用50%多菌灵1000倍液喷洒,根据情况,可连续隔7天喷1次,直到根除。

九、适期收获

我省甘薯一般在10月上中旬开始收获,霜降前基本收获完毕。

做种薯或鲜食用甘薯要选择晴暖天气上午收刨,经过田间晾晒,当天下午入窖。

要注意做到轻刨、轻装、轻运、轻卸,要用塑料周转箱或条筐装运,防止破伤。

收获时间早晚和薯块出干率也有较密切关系,10月初至10月中旬是春薯晒干淀粉加工用的最好收获期。

十、贮藏

贮藏前要对贮藏窖进行清扫消毒,用点燃硫磺熏蒸或喷洒多菌灵方法杀灭病菌。

严格剔除带病、破伤、受水浸、受冻害的薯块,贮藏藏量一般占窖空间的三分之二。

入窖后对表皮损伤的甘薯采用高温29℃、高湿95%、低CO2的方法,通风4~5天,促进愈伤。

贮藏期甘薯窖温保持12℃~13℃,湿度保持85%~90%。

加强管理,确保安全贮藏。

 

2017年全省杂粮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杂粮具有抗旱耐瘠、适应性广等特点,是改善膳食结构、促进营养健康的重要粮食品种,也是促进扶贫开发、提高农民收益的重要作物。

为充分发挥杂粮在当前玉米结构调整、轮作倒茬、土壤培肥、农民增收等方面的优势,制定如下谷子、高粱、绿豆、红豆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谷子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一、播前准备

1.整地施肥。

春播地块要在上年秋收作物收获后,深耕20~25厘米,随耕随耙,整平耙细,上松下实,无大坷垃,结合整地每亩施优质农家肥2000~3000公斤、复合肥(15-15-15)20~30公斤做基肥;

夏播地块要在小麦收获后,及时灭茬,平整土地,结合整地每亩施优质农家肥2000公斤左右、复合肥15~20公斤做基肥;

也可施用与复合肥的NPK含量相当的单、双元素化肥;

也可用缓控释肥一次性施肥,其中树脂包膜尿素(43-0-0)15~20公斤、复合肥(15-15-15)15~20公斤,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

2.品种选择。

选用优质高产、抗病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谷子优良品种。

如:

济谷19、济谷20、济谷21、豫谷18、中谷2等或当地传统种植品种。

灰米品种济谷17、糯米品种济谷18等特色品种可根据情况选用。

选种晒种:

用风选、水选等措施,筛选出籽粒饱满、发芽率高、无病虫、无霉变的种子,播前将谷种摊放在空地上翻晒2~3天。

药剂拌种:

用35%甲霜灵按种子量0.2%~0.3%拌种防治谷子白发病,避光闷种4小时,防治线虫病。

拌种后晾干立即播种。

二、播种

1.播期。

春播一般在5月上中旬抢墒播种;

盐碱地一般在大水压盐碱后播种,不宜过早,防止水分蒸发,盐分上返,造成缺苗断垄;

夏播麦收后抢墒播种,最迟不要晚于6月底。

2.播量。

使用精量播种机播种,行距40厘米左右,整地质量好的春播亩用种量0.3~0.4公斤,麦茬夏播亩用种量0.5~0.6公斤,可根据整地质量、土壤质地、墒情以及谷种大小适当调整播量。

播种深度3~5厘米,播后及时镇压,使种子紧贴土壤,利于种子吸水发芽。

三、田间管理

1.除草。

播后苗前可使用“谷友”除草剂,每亩120克左右,兑水30~50公斤,在无风、12小时内无雨的条件下均匀喷施于地表。

2.中耕。

出苗后25天左右,中耕培土。

3.肥水管理。

苗期不宜浇水,拔节至抽穗前,根据苗期长势,结合浇水,每亩可追施尿素5~10公斤。

扬花至灌浆中期可用2%尿素、0.2%磷酸二氢钾和0.2%硼酸溶液叶面喷施2~3次,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

四、病虫防治

谷子的病害主要有谷瘟病、纹枯病、细菌性褐条病等,虫害主要防治钻心虫和粘虫。

1.谷瘟病。

可用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40%克瘟散500~800倍液喷雾。

2.纹枯病。

可用5%井冈霉素600倍液或15%粉锈宁600倍液对谷子茎基部喷雾防治。

3.褐条病。

可用72%农用链霉素防治。

4.钻心虫和粘虫。

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或48%毒死蜱1000倍喷雾。

五、收获

最佳收获期为蜡熟末期,即颍壳变黄,谷穗断青,籽粒变硬时。

成方连片的平整地块,应用谷子专用收获机或经改造的小麦联合收获机收获,可大幅度提高收获效率。

因谷子有后熟现象,人工收获时可连秸秆一起收获,3~5天后再脱粒,利于提高产量。

谷子脱粒后要及时晾晒清选,含水率降到13%时入库储藏。

高粱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选择土层深厚、结构良好、肥力适中、地势平坦的地块,忌重茬。

春播高粱应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耕翻深度25~30厘米,春季亩施土杂肥1000~1500公斤、复合肥(18-12-20)30~40公斤或生物有机肥200公斤,旋耕1~2遍后耙平。

重度盐碱地可结合深耕亩施以腐植酸、含硫化合物和微量元素为主的土壤改良剂100~150公斤。

选择籽粒饱满、整齐一致的种子,纯度95%以上,净度98%以上,发芽率85%以上;

播前15天将种子晾晒2天,用辛硫磷或者甲基硫菌灵拌种或包衣,防治黑穗病及地下害虫等。

1.品种选择。

选择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熟期适宜的优良品种。

粒用高粱品种可选用济粱1号、济粱2号、吉杂123和抗四等,甜高粱品种可选用济甜杂2号、辽甜1号和黄河甜等。

2.播期。

春播适宜在4月底至5月初,夏播要抢墒早播。

一般10厘米耕层地温稳定在10℃以上、土壤含水量15%~20%为宜。

墒情不足时可先灌水补墒后播种,谨防芽干出苗不齐。

3.播种方式。

采用精播机播种,播种量0.3~0.5公斤/亩,盐碱地适当加大播量。

一般行距50~60厘米,播种深度3~5厘米,深浅一致,覆土均匀。

出苗前喷施除草剂。

每亩用38%莠去津l80毫克,或用72%都尔乳油75毫克+38%莠去津100毫克,兑水30~40公斤,喷洒土表。

2.补苗定苗。

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出现缺苗时可浸种催芽补种或借苗移栽。

适于机械化栽培的矮秆品种亩密度8000~10000株,中高秆品种应适当降低种植密度,亩密度6000~7000株,饲用甜高粱亩密度5000株左右。

3.中耕。

出苗后中耕1~2次,松土保墒。

4.肥水。

苗期需水不多,拔节孕穗是需肥水关键期,可结合中耕培土、浇水进行追肥,亩施尿素10公斤。

乳熟期干旱,千粒重受影响,有条件地区应及时灌水。

多雨季节要及时排水防涝。

四、病虫草害防治

1.高粱蚜。

用10%吡虫啉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5000倍液喷雾防治。

2.粘虫。

3龄前是防治粘虫幼虫的最佳时期。

用0.04%二氯苯醚菊酯(除虫精)粉剂喷粉,亩用量2.0~2.5公斤,或用20%杀灭菊酯乳油15~45毫克,兑水50公斤喷雾。

3.玉米螟。

在高粱生长季释放赤眼蜂2~3次,玉米螟产卵初期田间百株高粱上玉米螟虫卵块达2~3块时进行第一次放蜂,第一次放蜂后5~7天进行第二次放蜂,一般每次每亩放蜂2万头。

4.地下害虫。

地下害虫主要有地老虎、蛴螬、蝼蛄等。

一般采用种子包衣、药剂拌种、毒杀撒施等方法防治。

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3~4公斤,或5%的毒死蜱颗粒剂2公斤,拌10公斤沙土,均匀撒施土壤表面后进行翻耕。

5.桃蛀螟。

可用40%乐果乳油1200~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在产卵盛期,提倡生物防治,可喷洒苏云金杆菌75~150倍液或青虫菌液100~200倍液。

粒用高粱在90%籽粒达到完熟期、含水量下降到20%左右时,用高粱籽粒收获机进行机械收获;

甜高粱作饲用要在乳熟晚期用青贮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