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81.95KB ,
资源ID:84246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4246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物理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优秀教案机械能守恒定律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物理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优秀教案机械能守恒定律文档格式.docx

1、1.理解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2.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过程与方法 经过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际应用,进一步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通过规律、理论的学习,培养学以致用的思想.课前准备1.自制课件、学案.2.麦克斯韦滚摆、单摆、弹簧振子.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影片导入 课件展示翻滚过山车的精彩片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在学生观看过山车的同时,教师提醒学生分析过山车在运行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变化情况.游戏导入 教师利用事先准备好的演示器材,请两个同学配合,指导他们完成一个小游戏,让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游戏里面的科学道理.器材:细线、小钢球、

2、铁架台.演示过程:将小钢球机固定在细线的一端,细线的另一端系在铁架台上,使小球与细线形成一个摆.让一个同学靠近铁架台,头稍低,另一同学把小球由该同学的鼻子处释放,小球摆动过程中能否碰到该同学的鼻子,提醒注意安全,并思考里面的科学道理.如左下图.实验导入 如右上图所示,悬挂单摆的铁架台上增加一个横杆P和一把水平放置的尺子AB,实验时调整横杆P的高度,观察小球摆动的情况;调整水平尺子的高度使小球从不同位置摆动,观察小球摆动的情况.将各次实验现象进行概括,思考这些现象说明什么问题.也可以将单摆悬挂在小黑板上,然后在小黑板上画上若干条水平横线,手持短尺替代横杆.推进新课一、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前面我

3、们学习了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知识.在初中学习时我们就了解到,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动能与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在生活中非常多,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参考:1.从树上掉下的苹果(势能向动能转化);2.自行车猛蹬几下自由冲上斜坡(动能向势能转化);3.拉弓射箭(势能向动能转化)4.运动会上撑竿跳高运动员在跳起的过程中(人的动能转化为杆的弹性势能,后杆的弹性势能转化为人的重力势能).实验演示:依次演示麦克斯韦滚摆、单摆和弹簧振子,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物体运动中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即转化过程中物理量的具体变化.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学

4、生回答物体运动中动能、势能变化情况.教师小结:物体运动过程中,随着动能的增大,物体的势能减小;反之,随着动能的减小,物体的势能增大.学生通过实例感受、实验演示,切实感受到机械能的两种形式(动能与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而且,转化过程中有力做功.重力做功:动能重力势能弹力做功:动能弹性势能.二、机械能守恒定律问题: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是否存在某种定量的关系呢?上述各运动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变化呢? 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理论推导分析.先考虑只有重力对物体做功的理想情况.情境设置:质量为m的物体自由下落过程中,经过高度h1处速度为v1,下落至高度h2处速度为v2,不计空气阻力,分析由h1下

5、落到h2过程中机械能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分析:根据动能定理,有:=WG下落过程中重力对物体做功,重力做功在数值上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量.取地面为参考平面,有WG=mgh1-mgh2由以上两式可以得到=mgh1-mgh2移项得+mgh2=g+mgh1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上面表达式的物理意义:等号的左侧表示末态的机械能,等号的右侧表示初态的机械能,表达式表明初态跟末态的机械能相等.即在小球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减小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此表达式具有普遍意义吗?还是仅在只受重力的自由落体运动中成立?引导学生自己推导竖直上抛、平抛的过程是否成立.引导学生关注在上述过程中物体的受力

6、情况.可以证明,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思维拓展 在只有弹力做功的牨体系统内呢?课件展示:展示弹簧振子(由于弹簧振子概念学生还没有接触,教师可以不提弹簧振子的概念)的运动情况,分析物理过程.教师设疑: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是守恒的;同样作为机械能组成部分的势能,是否在只有弹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也能守恒呢? 学生在推导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适当加以辅助推导.对弹簧与小球的运动过程简要分析,得到动能与势能的转化关系,并明确:在只有弹力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通过上面只有重力做功与只有弹力做功两个部分的推导,师生总结机械能

7、守恒定律的内容: 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表达式:Ek2+Ep2=Ep1+Ek1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表达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并回顾机械能守恒定律推导过程,加深认识.三、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我们理解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但真正应用到解题过程还是有限制的. 大屏幕投影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并用不同颜色展示“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突出强调守恒的受力前提.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守恒的条件. 有的学生认为守恒条件应该是只受重力或弹力; 有的学生认为守恒条件应该是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 在肯定两位学生认真思考的基础上,

8、教师质疑两位学生的意见,激发他们思考的积极性:两位同学说的有什么不同吗?学生讨论: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还包含这样的意思:可能还受其他力,但其他力不做功.思维追踪: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应该怎样表述呢?举例说明.学生总结: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可以表述为:1.只受重力(弹力),不受其他力.如自由落体的物体.2.除重力(弹力)以外还有其他力,但其他力都不做功.如做单摆运动的物体.例题 在距离地面20 m高处,以15 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一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求小球落地速度大小.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提出问题:1.前面学习过应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处理平抛运动,现在能否应用机械能守恒

9、定律解决这类问题?2.小球抛出后至落地之前的运动过程中,是否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如何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3.归纳学生分析的结果,明确:小球下落过程中,只有重力对小球做功,满足机械能守恒条件,可以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应明确所选取的运动过程,明确初、末状态小球所具有的机械能.取地面为参考平面,抛出时小球具有的重力势能Ep1=mgh,动能为Ek1=mv02.落地时,小球的重力势能Ep2=0,动能为Ek2=mv2.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E1=E2,即mgh+=mv2落地时小球的速度大小为v=m/s=25 m/s.课堂训练1.如图所示,下列四个选项的图中,木块均在固定的

10、斜面上运动,其中图A、B、C中的斜面是光滑的,图D中的斜面是粗糙的,图A、B中的F为木块所受的外力,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图A、B、D中的木块向下运动,图C中的木块向上运动.在这四个图所示的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是( )2.长为L的均匀链条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且使其长度的1/4垂在桌边,如图所示.松手后链条从静止开始沿桌边下滑,则链条滑至刚刚离开桌边时的速度大小为多大?参考答案1.解析: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物体只受重力或弹力的作用,或者还受其他力作用,但其他力不做功,那么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依照此条件分析,A、B、D三项均错. 答案:C2.解析:链条下滑时,因桌面

11、光滑,没有摩擦力做功.整根链条总的机械能守恒,可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设整根链条质量为m,则单位长度质量(质量线密度)为m/L.设桌面重力势能为零,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解得v=.点拨:求解这类题目时,一是注意零势点的选取,应尽可能使表达式简化,该题如选链条全部滑下时的最低点为零势能点,则初始势能就比较麻烦.二是灵活选取各部分的重心,该题开始时的势能应取两部分(桌面上和桌面下)势能总和,整根链条的总重心便不好确定,最后刚好滑出桌面时的势能就没有必要再分,可对整根链条求出重力势能.课堂小结1.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物体的机械能总量不变.2.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解题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

12、(2)对研究对象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3)判断各个力是否做功,并分析是否符合机械能守恒的条件;(4)视解题方便选取零势能参考平面,并确定研究对象在始、末状态时的机械能;(5)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出方程,或再辅之以其他方程,进行求解.布置作业1.教材“问题与练习”第1、3、4题.2.观察记录生活中其他的物理情景,判断其是否符合机械能守恒定律.板书设计动能弹性势能 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活动与探究课题:从能量的角度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目的:进行课堂拓展,让学生自主设置情景,自主探究,重温机械能守恒定律条件发现的过程,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

13、.方法:指导学生自主设置情景,从能量的角度判断机械能守恒.参考情境:1.瀑布是水流从高处落下形成的美丽自然景观,水流在下落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不计一切阻力)2.流星从高空向地球坠落的过程中,在进入大气层之前,可以看作只受地球的引力作用,流星这一过程能量的转化.3.射箭的时候,运动员先把弓弦拉满,然后放手释放弹性势能.分析放手后,箭和弓组成的系统中,能量如何转化.习题详解1.解答:(1)小球在从A点下落至B点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W=Ek,mg(h1-h2)=(2)由mg(h1-h2)=,得mgh1+=mgh2+ 等式左边表示物体在A点时的机械能,等式右边表示物体在B点时的机械能,小球从A点

14、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2.答案:BC飞船升空的阶段,动力对飞船做功,飞船的机械能增加.飞船在椭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行的阶段,只有引力对飞船做功,机械能守恒.飞船在空中减速后,返回舱与轨道分离,然后在大气层以外向着地球做无动力飞行的过程中,只有引力做功,机械能守恒.进入大气层并运动一段时间后,降落伞张开,返回舱下降的过程中,空气阻力做功,机械能减少.3.解答:(1)石块从抛出到落地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所以机械能守恒.设地面为零势能面,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mgh=,得vt=m/s=15 m/s根据动能定理:W=Ekt-Ek0即mgh=15 m/s.(2)由vt=知,石块落地时速度大小与

15、石块初速度大小和石块抛出时的高度有关,与石块的质量和石块初速度的仰角无关.4.解答:根据题意,切断电动机电源的列车,假定在运动中机械能守恒,要列车冲上站台,此时列车的动能Ek至少要等于列车在站台上的重力势能Ep.列车冲上站台时的重力势能:Ep=mgh=20m m2/s2列车在A点时的动能:Ek=mv2m72 m2/s2=24.5m m2/s2可见EkEp,所以列车能冲上站台.设列车冲上站台后的速度为v1,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Ek=Ep+=Ek-Ep=24.5m m2/s2-20m m2/s2=4.5m m2/s2可得v1=3 m/s.设计点评 本节课通过教师给出撑竿跳、滑雪、过山车等材料,给学生感性认识,让学生对能的转化以初步认识,然后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进行猜想,为定量探究打下基础.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情境的设置来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探究过程中,激发、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去.对守恒条件的教学,本教学设计采用了逐步引导的方法,引导学生向守恒条件步步靠拢,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具体展示了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有助于探究过程方法的学习.教学设计最后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与课堂训练,对本节内容进行巩固加深,收到良好效果.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