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380.75KB ,
资源ID:8695917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69591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IGBT模块的等效热路模型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IGBT模块的等效热路模型Word文档格式.docx

1、然而,要画出 每层材料上的热路图是十分麻烦的。模块的每一层(芯片、芯片的连接部、基片、基片连接部、底板)都可以用相应独立的RC单元来表示。因此从热路模型的各网络节点就能够获得每层材料的内部温度。图 2: 局部网络热路模型 (Partial fraction circuit,也称作Foster模型或pi模型)与连续网络热路模型不同,局部网络热路模型(Partial fraction circuit)的RC部分不再与各材料层对应。网络节点没有任何物理意义。本应用手册是用该模型,因为系数很容易从已测得的散热曲线中得到,因此该模型往往用于解析计算模块的温度分布。在本应用手册中,局部网络热路模型中的系数

2、是用如表格中的r和一起表示的。这里举一个例子:图 3: 局部网络热路模型中含输入功率P(t), 壳温Tcase 和IGBT 的仿真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基板和散热片的温度不是总能简化假设为恒定值,因为与散热片的时间常数相比,负载周期的时间不是短到可以忽略的。对于非固定的工作环境,要对Tcase(t )进行测量或者将IGBT模型与散热片模型连接。考虑导热胶在以上两种网络热路模型中,在评估最恶劣情况下的温度时是用导热胶Rt h 替代常常是未知的导热胶Zt h。然而,在局部网络热路模型中,当一个阶跃的功率输入到IGBT中时将导致通过导热胶的温度随即上升,并因此将导致实际器件中不存在的结温升高。有两种方法

3、可以避开这个问题:1) 如果散热片的Zth 可以通过测量得到,应当用基板的温度Tcase来代替散热片的温度Ths。在这种情况下,导热胶已经包含在散热片的温度测量中,这样就不必再单独分开考虑。2) 如果IGBT已经搭建,因已知输入功率损耗P(t),则基板的温度Tcase(t)可以直接测量得到,从而根据图3计算得到。IGBT加散热片用局部网络热路模型或连续网络热路模型?用户经常会想避免测量的花费,而想利用目前已有的IGBT和散热片热参数画热路模型图。连续网络热路模型和局部网络热路模型都提供描述了IGBT的结到壳与散热片到周围环境的热传递过程。如果要将IGBT和散热片的模型合并在一起,就会出现要用哪

4、个模型的问题,特别是如果IGBT与散热片的热特性是分别独立给出的。连续网络热路模型中的IGBT 和散热片:图 4: 综合的连续网络热路模型连续网络热路模型和模型中相连接的各材料层的模型使得热传递过程物理意义清晰,即各材料层是逐层传递热量的。热量流动类比于电路中的电流经过一段时间延迟后到达并加热散热片。连续网络热路模型可以通过仿真或者由一个测量的局部网络热路模型变换得到。通过对整个结构的每一层材料分析和有限元建模仿真,很明显可以建立一个模型。但这只有在包含了某一特定的散热片时才是可能的,因为散热片对IGBT里热量的传递有着相互耦合作用的影响,因此也对热响应时间和IGBT的Rthjc有影响。如果实

5、际中的散热片与仿真中用的散热片不一样,那么就不能通过仿真来对实际的散热片进行建模。在数据手册中一般会给出局部网络热路模型的参数,因为这是基于测量得到的结果,以及提供的Zthjc可作为近似的数据用。将局部网络热路模型变换为连续网络热路模型是有可能的。在这个变换中,对于一个Rth/C比值会存在很多对不同的Rth和C取值,且变换后新的连续网络热路模型中的RC值和节点都没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了。一个变换后得到的不能与其它连续网络热路模型对应起来的连续网络热路模型会带来各种错误。局部网络热路模型中的IGBT和散热片数据手册里给出的IGBT的局部网络热路模型是根据采用某一特定散热片散热时测量得到的。对于风冷的

6、散热片,由于模块中的热流分布广泛,因此在测量时有更好更低的的Rthjc。而对于水冷散热片,由于热流分布受限制,因此测量时得到相对更高的Rthjc。英飞凌在数据手册中描述模块特性时,是采用基于水冷散热片的局部网络热路模型,即采用相对比较不利的散热工作情况来描述模块热特性的,因此采用这样热特性时模块有更高安全系数。图 5: 合并的局部网络热路模型由于IGBT和散热片的两个热路网络串联,因此注入PN结的功率类比于电路中的电流没有延时的立即传到散热片。因此结温的上升依赖于先前的散热片的种类,实际上是依赖模块的热容量。然而,风冷系统中散热片的时间常数从几十到几百秒,这远远大于IGBT本身的大约为1s的时

7、间常数。在这种情况下,散热片的温度上升对IGBT温度只有很小程度的影响。而对于水冷系统,这个影响则很大,由于水冷系统的热容量相对低,即时间常数相对低。对于“非常快”的水冷散热片,即对IGBT基板直接水冷的系统而言,应该测量IGBT加上散热片的整个系统的Zth。由于对模块中的热量传递有耦合相互作用的影响,因此无论是在连续网络热路模型还是在局部网络 热路模型中,只要IGBT和散热片的建模和Zth的测量是彼此独立分开的,IGBT和散热片的连接使用就不可能没有问题。一个完全没有问题的IGBT加散热片系统的建模只能通过测量热阻Zthja得到,即同时对通过IGBT的结、导热胶和散热片到环境的整个热量流通路

8、径进行测量。这就是建立整个系统的局部网络热路模型,通过这个模型就可以准确地算出结温。下面介绍结温的测量原理。热阻抗曲线的测量例: 3.3kV的模块,带有140x190 m的基板图 6: 基板温度测量点的位置给模块通电流,那么就给模块加了一个恒定功率P,因此经过一段暂态时间后,模块结温上升到一个稳态固定值。关掉电源后,记录模块的冷却过程温度。在冷却过程中,给模块加一个规定的测量电流(Iref 约为 1/1000 Inom),并记录饱和导通电压或正向电压。这样结温Tj(t)可以通过测量得到的饱和导通电压经过定标曲线Tj = f(VCE Iref)得到。在这之前,通过外部对待测试模块的均匀加热,测量

9、记录曲线 VCE = f(Tj Iref),该曲线 与Tj = f(VCE Iref) 相反。图 7:定标曲线,模块结温的是通过测量流过规定电流的饱和导通压降然后再由定标曲线确定IGBT和二极管下面(见红色标记)的基板温度是通过压力传感器测量得到的。测量得到的基板平均温度Tcase之后用于分别计算二极管和IGBT芯片的Zthjc =(Tj-Tcase) / P。温度测量时数据的不均匀和离散必须在安全裕量范围内。模块表面到散热片的热阻可以通过散热片上三个蓝色点的测量值计算得到。不过,测量Zthja ,即从结到环境的热阻更有利。结到环境的热阻抗包含了IGBT、中间传热介质、散热片组成的整个传热介质。图 8: 测量得到的加热和冷却曲线如果削减了测试结温的费用,那么至少导热胶应当要包含进散热片的热特性测量中。为了实现这一点,导热胶加散热片的热阻Zthca,必须通过测量基板温度Tc减去环境温度Tamb计算得到。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