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37.50KB ,
资源ID:8740136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74013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简析穆时英小说中的色彩.doc)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简析穆时英小说中的色彩.doc

1、简析穆时英小说中的色彩【摘要】 穆时英作为新感觉派的领军人物之一,凭借其独具特色的小说创作被称为“新感觉派的圣手”。在穆时英丰富的小说意象和艺术手法中,对色彩情有独钟,小说里处处可见丰富的颜色,对色彩的描写自成一家,突破了传统色彩的描述,增强了文本的感染力和艺术性,使他的作品极具现代性的审美价值。【关键字】穆时英;色彩;人物特点;通感闻一多的“三美”理论倡导诗歌要有“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闻一多著,刘殿祥编闻一多文集,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第258-264页。,穆时英小说作品中充分体现了“三美”理论中的“绘画美”。在绘画或电影中色彩总是最直观和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穆时英小说中就对色彩有着充分

2、具体的描述,丰富而具有层次的色彩由始至终都呈现在他的小说中,对色彩的丰富运用使他的小说犹如浓墨重彩的画作,而这些鲜明的色彩描写也能帮助我们抓住人物的特性,以此来表现出商业大都里各色人物的灵魂。一、穆时英小说中浓烈、华丽的色彩 色彩具有浓淡之分,穆时英偏爱在淡色背景下描述出具有浓烈、华丽色调的画卷。穆时英小说中的用色和中国传统主流认知中清丽淡雅的设色不同,穆时英更倾向于运用浓重颜色和具有光泽感的色调,从而体现出一种西方现代绘画作品中的特点,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鲜明的现代性。穆时英对环境的色彩描写如“因为夜色是染在暗红色的屋脊上面,染在莲紫色的藤蔓上面,染在褐色的棚架上面,染在黝绿的草地上面,还

3、染在我整个的灵魂上面,染在暗黄色的曼陀罗上面。”(墨绿衫的小姐)莲紫、褐色和黝绿都是浓重的颜色。而对于那些属于鲜亮的色彩,如黄、红,穆时英让 “暗”字在前对这些亮色进行了修饰,极大地降低了颜色的鲜艳程度,整体上让文章的色彩呈现出一种浓重的深色调。除此之外,在谈及色彩时多次使用“染”这个动词,赋予色彩了一种层层渲染的视觉体验,好似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呈现于眼前。 “在银色的月光下面,像一只有银紫色的翼的大夜蝶,沉着地疏懒地动着翼翅,带来四月的气息,恋的香味,金色的梦。”(被当作消遣品的男子)紫色原本是没有光泽的颜色,但是因为在“银色的月光下面”被照耀后就成了具有强烈光泽感的银紫色,随后,还有更具备

4、色泽的“金色的梦”,这样充分注重了颜色的光泽感,使整个小说的色彩更加华丽,给人更加深刻的印象。穆时英在对色彩词汇的运用,以此来增加了作品的美的效果,同时色彩中也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受。“铁道交通门前,交错着汽车的弧灯的光线,管交通门的倒拿着红绿旗,拉开了那白脸红嘴唇,带了红宝石耳坠子的交通门。”(上海的狐步舞)对一个交通门的细节描写,除了运用了拟人手法将白杆红漆的交通门比作妖艳的女人形象,对色彩的描绘更是入木三分,“红绿旗”,“白脸红嘴唇”,这种浓艳的、具有对比鲜明的颜色,让普通的交通门变得有些畸形甚至有些可怖,表现出上海这个商业大都所弥漫着的欲望化的气息,更加体现出上海是个“造在地狱上面的天堂

5、”。二、运用色彩突出人物特点穆时英对一个人描述之时,比起对于人的体征或五官具体的描写,更倾向于这样用颜色来代表一个人的特征,用丰富的色彩来传达出人物的神韵。最有代表性的如在白金的女体塑像中对第七位女病人的描写:“这第七位女客穿了暗绿的旗袍,腮帮上一圈红晕,嘴唇有着一种焦红色,眼皮黑得发紫,脸是一朵惨淡的白莲,一副静默的,黑宝石的长耳坠子,一只静默,黑宝石的戒指,一只白金手表。”对这位女病人,穆时英用了丰富的色彩来描绘勾勒,在白金的底色上与多种的深色、重色和混合色来对比,突出了女病人的特征,创造出女病人的立体感。而白金这种原本是没有欲望的、清冷的、如同雕塑的金属色,与女客身上浓烈的色彩形成对比,

6、诱惑出了让谢医师多年未有的欲望。再如圣处女的感情中对男青年的描写“看见了一个穿了麻色的马裤,在晨风里飘扬着蔚蓝的衬衫的人,骑着一匹棕榈色的高大的马,在飒爽的秋的原野上缓缓地踱着。”对于两个贞洁的圣处女来说,她们的世界是由纯洁忠贞的白色组成:“白鸽”、“白色的小蜡烛”、“白纱的睡衣”、“白色的纱窗”、“洁白的小床”、“白色的步阶”和“白色的心脏”,但男青年却是不一样的色彩,多种清新的颜色使两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对他充满了幻想,并依照他为蓝本,做了一个同样的色彩斑斓的、极具少女诱惑性和欲望的梦,使贞洁的少女“白色的心脏”变成了“黑色的心”。白色在西方基督教象征着无邪、无罪和纯洁。 除了对多种色彩,大块

7、面积的运用来突显人物的个性,文本中也运用不对称的、简单的色彩来表现人物。横光利一曾说:“追逐一个舞场女子,但他追的不是那女子的肉体,而是插在她发间的一枝康乃馨。康乃馨却不知去向,连点踪影都没有,那青年只觉得一片的惘然。”横光利一穆时英先生,走了,严家炎、李今编穆时英全集(第三卷),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第439页。先不论横光利一描述的情节是否准确,只关于对黑牡丹中“鬓脚上的一朵白的康纳生”的描述则是对不规则色彩的描绘,大片黑色与一点白色的对比,突出让这个爱穿黑衣的舞场女人深深印在主人公的脑海中。 穆时英小说很多也直接以颜色做了题目,除却白金的女体塑像、黑牡丹还有墨绿衫的小姐、红色的女

8、猎神等,用这些颜色都表现出了这些小说文本中女性主人公突出的形象特点,而这些颜色的运用也使穆时英笔下的上海,无时无刻地散发出浓郁的现代气息。三、色彩与通感通感是穆时英小说文本语言中一个突出的特色。“穆时英还常常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些由不同的器官所产生的不同感觉,复合起来,打通起来描述,形成人们常说的通感”严家炎略说穆时英的文学史地位穆时英全集代序,严家炎、李今编穆时英全集(第一卷),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第5页。穆时英通感的手法常常使艺术描写具有更强的可感性,让描写对象散发出刺激性的效果,使画面更有立体感。其中对色彩的描写是穆时英作品中通感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晚夜报!

9、卖报的孩子张着蓝嘴,嘴里蓝的牙齿和蓝的舌尖儿,他对面的那只蓝霓红灯的高跟儿鞋鞋尖正冲着他的嘴。大晚夜报!忽然他又有了红嘴,从嘴里伸出舌尖儿来,对面的那只大酒瓶里倒出葡萄酒来了。”(夜总会里的五个人)这里通过“高跟儿鞋鞋尖”来表现蓝色霓虹灯,用“大酒瓶里倒出葡萄酒”来表现红色霓虹灯,用报童的嘴和牙齿颜色的变化描写街道上霓虹灯五光十色、闪烁的变化,这些浓重的色彩和炫目的动感,强烈地冲击着都市里人们的感官世界,充斥着灯红酒绿的诱惑。色彩精确的运用也使这些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景观在脑海中铺陈,而视觉、嗅觉和听觉等感官调集起来,加上想象和幻想,在共同作用下传达出灯光下都市大街纷繁杂乱的气息,体会到都市里物质

10、文明带来的异化,勾画出上海这个大都市过分激情的活力。“绢样的声音溜了出去,溜到了园子里,凝冻在银绿色的夜色里边,坐在钢琴的尾上,这样有着绢样声音的,墨绿衫的小姐,仰起了脑袋,一朵朵墨绿色的罂粟花似地,羽样的长睫毛下柔弱得承载不住自己的歌声里边的轻愁似的,透明的双眼皮闭着,遮住了半只天鹅绒似的黑眼珠子,承受着那从芦笛里面纷然地坠下来的,缤纷的恋语,婉转得马上会融化了的样子薄荷味的液体流向我嘴里,我的思想情绪和信仰全流向了她。”(墨绿衫的小姐)这段话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其中“绢样的声音”,“纷然地坠下来”,“流向我嘴里”这都是听觉的视觉化和体觉化,“天鹅绒似的黑眼珠子”将视觉上的写为触觉上的感受

11、,这些精彩的通感描写与各种色彩的完美融合,体现出了墨绿衫小姐的歌声和主人公对她的痴迷。“华东饭店里二楼:白漆房间,古铜色的鸦片香味,麻雀牌”(上海的狐步舞),“古铜色的鸦片香味”这是最典型的通感手法,用颜色来描写鸦片的味道,把人的生理功能发挥到了更高的层次,更加渲染了华东饭店里糜烂的生活。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穆时英小说中具有着非常丰富的色彩描写,他的小说作品中的色彩大多都是浓烈、华丽的,并通过色彩来表现他的主观感受;穆时英用色彩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来代替他们的主要具体的描述;在通感的艺术手法中与色彩完美融合,具有了现代性的审美体验。总之,他笔下的彩色、黑白色,以及各种独创的混合色,构成了与众不同的色彩斑斓的作品,使得二三十年代大上海人和物的所有都囊括其中。穆时英用他短暂的生命描绘出不同于传统的,也区别于当代的,具有新感觉派时代性特点的斑斓画卷。参考文献:1 严家炎、李今编穆时英全集,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8版。2 李相银穆时英:都市中恣意烂漫的印象画者,名作欣赏2008年第2期3 魏春秀穆时英都市小说的修辞艺术,现代文萃2010年第9期。4 杨万芳视觉的盛宴论穆时英小说中的色彩层次,作家2008年第24期。5 黄静穆时英现代都市小说的意象世界,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6 张舒丹穆时英“都市体诗化小说”的艺术特征,长沙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