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255.41KB ,
资源ID:875700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75700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docx

1、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高二第三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N 14 Na 23 Fe 56 Cu 64 Ag 108第I卷(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2小题,每题2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 常温下反应C(s)+CO2(g)=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H0B. H2(g)+I2(g)2HI(g) H=-Q kJmol-1,表示一定条件下有1molH2(g) 和1molI2(g)反应生成2 mol HI(g)时放出Q kJ的热量C. 过量铁粉与l00mL0.0lmolL-1的稀盐

2、酸反应,滴入几滴CuSO4溶液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 改变产生H2的量D. 改变反应条件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2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且氢气中1 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 量为436kJ,水蒸气中1 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kJ,则氧气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 收热量为( )A. 496kJ B. 248 kJ C. 738 kJ D. 932kJ3下列变化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合成氨是放热反应,采用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反应 B氯化镁溶液加热蒸干最终得不到氯化镁固体 C工业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

3、,以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D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4. 500条件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O2存在如下平衡2NO2(g)N2O4(g),平衡后,D. 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8 mol SO2、0.4 mol O2和3.2 mol SO3,反应达到平 衡前v(正)v(逆)6在一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A(g) + bB(g) cC(g)达平衡后,测得此时C的浓度为0.6 mol/L。若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压缩为原来的2/3,当重新达平衡后,C的浓度是0.8mol/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c B.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物质A的转化率降

4、低 D. 物质C的质量分数增加7下列各组溶液中的各种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H2S溶液;KHS溶液;K2S溶 液;H2S和KHS混合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pH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B. 在溶液中有:c(H+) + c(K+) = c(OH-) + c(HS-) + c(S2-) C. c(H2S)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D. 在溶液中有:c(H2S) + c(HS-) + c(S2-) = 2c(K+)化学式CH3COOHHClOH2CO3KaKa=1.8105Ka=3.0108Ka1=4.1107Ka2=5.610118下列是25 时某些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下列说

5、法正确的是( )A. 相同浓度CH3COONa和NaClO的混合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是:c(Na)c(ClO)c(CH3COO)c(OH)c(H)B. 向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滴加NaOH中至c(CH3COOH):c(CH3COO)5:9,此时溶液 的pH=5向容器内再充入1molNO2,下列说法正确的( )C. 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CO2H2OCO32HClO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平衡常数K增大CNO2的转化率变小 D容器内气体颜色先变深后变浅,最后比原来还要浅5.相同温度下体积均为2L的两个恒容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SO2(g

6、)+O2(g)2SO3(g)H=-196kJmol-1,实验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2 D. pH相同的CH3COONa溶液、NaClO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c(CH3COONa)c(Na2CO3)c(NaClO ) c(NaOH )9常温下,在由水电离出的c(H+)=110-11mol/L 的溶液中,下列离子组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容器编号起始时各物质物质的量/mol达平衡时体系能量的变化SO2O2SO3210放热 156.8 kJ0.60.31.4Q(Q0)- 2-+ 2+ - 2-A. K+、Ba2+、NO3 、SB. K 、Fe、I 、SO42- - - + 2+ - -C

7、. SO4、Cl 、NO3 、NaD. Na 、Ca、Cl 、HCO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10某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Kw = 1012。该温度下,将pH = 4的H2SO4溶液与pH = 9的NaOH溶 液混合并保持恒温,欲使混合溶液的pH = 7,则稀硫酸与NaOH溶液的体积比为( )A. 1:10 B. 11:9 C. 10:11 D. 9:111某温度下,向10 mL 0.1 mol/LCuCl2溶液中滴加0.1 mol/L的Na2S溶液,滴加过程中溶液中2+A. 容器中达到平衡吋,O2的转化率为80%lgc(Cu)与Na2S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8、 (已知:lg2B. Q=19.6kJC. 容器、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等,K=800.3,Ksp(ZnS)=310-25 mol2/L2)A. 石墨I是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 若左侧池消耗标准状况下的氧气2.24L,则右侧池中产生氢气0.05molC. 电解池中左端Pt极电极反应式:N2O4-2e-+2HNO3=2N2O5+2H+2-D. 放电时熔融盐中CO3向石墨I电极方向移动A. a、b、c三点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为b点B. Na2S溶液中:c(S2-)+c(HS-)+c(H2S)=2c(Na+)C. 向100 mL Zn2+、Cu2+浓度均为10-5 molL-1的混合溶液中逐滴

9、加入10-4 molL-1的Na2S溶 液,Zn2+先沉淀D. 该温度下Ksp(CuS)=410-36 mol2/L212有A、B、C、D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不易腐蚀;将A、D 分别投入等浓度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如果把铜浸入C的 盐溶液里,有金属C析出。据此,判断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DCAB BDABC CDBAC DBADC13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各组中 的三种电解质溶液,在电解的过程中,溶液的pH依次为升高、不 变、降低的是( )AAgNO3 CuCl2 Cu(NO3)2 BKCl Na2SO4 CuSO

10、4CCaCl2 KOH NaNO3 DHCl HNO3 K2SO414用铂电极电解100mL HNO3 与 AgNO3 的混合液,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4.48 L气体( 标准状况),则原混合液中Ag+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1molL1 B. 2 molL1 C. 2.5 molL1 D. 4 molL115将质量相等的银片和铂片分别作为阳极和阴极来电解硝酸银溶液:以电流强度为1 A通电10 min;10 min后反接电源,以电流强度为2 A继续通电10 min。下列图像分别表示Pt电极 质量、Ag电极质量及电解池产生的气体质量与电解时间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A B C D16现

11、以CO、O2、熔融盐Z(Na2CO3)组成的燃料电池,采用电解法制备N2O5,装置如图所示,其中Y为C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7.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CuSO4溶液时,通电一段时间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0.2mol Cu2(OH)2CO3后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pH(不考虑二氧化碳的溶解)。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电子 的物质的量为( )A. 1.0mol B. 1.2mol C. 0.6mol D. 0.8mol18. 古老的铁桥,经常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涂一遍油漆,但仍能看到有些地方有锈斑。下列有关说 法中合理的是( )A. 油漆只起美观作用,而与腐蚀无关B. 铁桥生锈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O2

12、发生了化学腐蚀C. 铁桥生锈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O2、H2O等发生了电化学腐蚀D. 铁桥腐蚀与外界环境无关,只由金属内部结构决定19某混合气体由两种气态烃任意比组成。取2.24 L(标准状况下)该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得 到3.6 g水,则这两种气体可能是( )ACH4 和 C3H4 BCH4 和 C3H8 CC2H2 和 C3H4 DC2H2 和 C2H620.下列物质进行一氯取代后,只能生成三种沸点不同的有机产物的是( ) A(CH3)2CH(CH2)2CH3 BC(CH3)3 C(CH3)3CCH2CH3 D(CH3)2CHCH(CH3)221研究有机物一般经过以下几个基本步骤:分离、提纯确定

13、实验式确定分子式确定结构 式,以下用于研究有机物的方法错误的是( )A. 蒸馏常用于分离提纯液态有机混合物B. 燃烧法是确定有机物成分的有效方法之一C. 红外光谱通常用于分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D. 核磁共振氢谱的研究有助于确定有机物分子中氢原子的类型和数目比22.已知 和 互为同分异构体,则化学式为C3H5Cl的链状的同分异 构体共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第卷(非选择题,四个大题,共56分)23.(每空1分,共6分) 按要求回答问题。(1)羟基的电子式为 。(2)当0.2mol烃A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时生成CO2和H2O各1.2mol,催化加氢后生成2,2二甲基丁烷,则A的结构

14、简式为 。(3)相对分子质量为72且沸点最低的烷烃的结构简式 ;(4)用系统命名法给有机物 命名为 。H2OIII1.0 mol CH3OCH3 3.0 molX2 Y2 Z2(5) 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 ,该有机物发生P1 X1P3(填“”“或“”、“”或“”)。27.(每空2分,共14分)开发新能源是解决环境污染的重要举措,其中甲醇、甲烷是优质的清洁燃料,可制作燃料电池图1 图2 图3(1)可利用甲醇燃烧反应设计一个燃料电池如图1,用Pt作电极材料,用氢氧化钾溶液作电解 质溶液,在两个电极上分别充入甲醇和氧气写出燃料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若利用该燃料电池提供电源,与图1右边烧杯相连,在铁件

15、表面镀铜,则铁件应是 极( 填”A”或”B”);当铁件的质量增重6.4g时,燃料电池中消耗氧气的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L。(2)某研究小组将两个甲烷燃料电池串联后作为电源,进行饱和氯化钠溶液电解实验若每个电 池甲烷通入量为1L(标准状况),且反应完全,则理论上通过电解池的电量为(法拉第常数F=9.65l04C/mol),最多能产生的氯气体积为 L(标准状况)。(3)电解法可消除甲醇对水质造成的污染,原理是:通电将Co2+氧化成Co3+,然后将甲醇氧化 成CO2和H+(用石墨烯除去Co2+)现用如图3所示装置模拟上述过程,则Co2+在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除去甲醇的离子方程式为 。高二考试化学试题答

16、案1【答案】D【解析】A项,反应C(s)+CO2(g)=2CO(g)的S ? 0,常温下反 应不能自发进行说明H ? 0,正确;B项,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一定条件下 有 1molH2和1molI2(g)反应生成2 mol HI (g)时放出QkJ的热量,正确;C 项,Fe与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u,Fe、Cu与稀盐酸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 率,由于铁粉过量,以H+计算产生H2的量,H+物质的量不变,则产生H2的量不变, 正确;D项,改变反应条件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反应物的转化率不一定 增大,如增大某一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另一反应物的转 化率,自身的转化率

17、反而减小,错误。2【答案】A【解析】根据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焓变;2H 2 ?g ? O2 ?g ? ? 2H 2O ?g ?H ? ?484KJ / mol436kJ2+xKJ-463kJ4=-484KJ,X=496kJ,故A正确。3【答案】A【解析】A工业合成氨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移 动,不利用氨气的生成,生成中在较高温度下进行,注意考虑反应速率与催化剂 的活性,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来解释,故A选;B加热会促进MgCl2的水解,蒸干 产物不是氯化镁,是氢氧化镁固体,灼烧得到氧化镁,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故B不选;C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用过量的空气

18、以提高 二氧化硫的利用率,可以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不选;D氯化钠在溶液中完全电离,所以饱和食盐水中含有大量的氯离子,氯气溶于水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Cl2+H2OClO-+2H+Cl-,由于饱和食盐水中含有大量的氯离子,相当于氯气溶于水的反应中增加了大量的生成物氯离子,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氯气溶解量减小,所以可以勒夏特列原 理解释,故D不选。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阴离子越弱,其水解越强,pH值越大,反之,等pH的CH3COONa溶 液、NaClO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其浓度由大到小为:c(CH3COONa)c(NaClO )c(Na2CO3)

19、 c(NaOH )。D错误。9【答案】C【解析】常温下,在由水电离出的c(H+)=110-11mol/L 的溶液pH=11或3,则可能是- 2-4.【答案】A酸性或碱性溶液;A离子组K+、Ba2+、NO3 、S在碱性溶液中彼此间不发生离子反应,能大量共5【答案】C【解析】将容器中起始物质的量采用极限法“一边倒”换算后SO2、O2、SO3依次存,但在酸性溶液中S2-不能大量存在,易生成弱酸H2S,故A错误;BFe2+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2- - - +为2mol、1mol、0,与容器起始物质的量对应相等,则恒温恒容下达到平衡时容器和容器存在,易生成Fe(OH)2沉淀,故B错误;C离子组SO4-、

20、Cl 、NO3 、Na 在酸、碱溶液中均能大量共为完全全等的等效平衡。A项,容器达平衡时放出156.8kJ的热量,则1mol:n(O2)转存,故C正确;DHCO3 在酸、碱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存在,故D错误。-5化=196kJ:156.8kJ,n(O2)转化=0.8mol,O2的转化率为0.8mol ?1mol100%=80%,正确;B项,容器10【答案】D【解析】当混合溶液的pH=7时,混合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10mol/L,设硫酸的体积为X,氢氧化钠的体积为Y;两种溶液混合后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5中O2平衡物质的量为1mol-0.8mol=0.2mol,容器与容器为完

21、全全等的等效平衡,容器平衡10mol/L,所以XY=91,故答案为D。2 2时O2的物质的量为0.2mol,容器消耗O2物质的量为0.3mol-0.2mol=0.1mol,达平衡时放出热11【答案】D【解析】A、Cu单独存在或S单独存在均会水解,水解促进水的电离,b点时恰量Q=196kJ/mol? 0.1mol=19.6kJ,正确;C项,容器、温度相同,容器、中平衡常数相好形成CuS沉淀,此时水的电离程度并不是a,b,c三点中最大的,故A错误;B、Na2S溶液中,根2 2 2同,容器平衡时SO2、O2、SO3物质的量依次为0.4mol、0.2mol、1.6mol,平衡时SO2、O2、SO3物据

22、物料守恒,2c(S)+2c(HS)+2c(H2S)c(Na),故B错误;C、向100 mLZn、Cu 浓-5 1-4 1 2质的量浓度依次为0.2mol/L、0.1mol/L、0.8mol/L,平衡常数K=2 (S2)=Ksp(ZnS)/c(Zn2)=310-25mol2L2/10-5molL1=310-20molL1,产生CuS时需要0.2 ? 0.1 =160,错误;D项,此的S2浓度为c(S2)=Ksp(CuS)/c(Cu2)=410-36mol2L2/10-5molL1=410-31molL1,则产1.62时SO2、O2、SO3物质的量浓度依次为0.4mol/L、0.2mol/L、1.

23、6mol/L,浓度商为 0.4 ?2 生CuS沉淀所需S2浓度更小,优先产生CuS沉淀,故C错误;D、该温度下,平衡时c(Cu2)=c0.2 =80 ? (S2)=10-17.7molL1,则Ksp(CuS)=c(Cu2)c(S2)=10-17.7molL110-17.7molL1=10-160,反应正向进行,达到平衡前(正) ? (逆),正确。35.4mol2L2,由于已知lg2=0.3,则Ksp(CuS)=10-35.4mol2L2=(100.3)210-36mol2L0.82度均为10mol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0molL的Na2S溶液,产生ZnS时需要的S浓度为c6【答案】C 【解析

24、】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压缩为原来的2/3,若平衡不移动,C的浓度为0.9mol/L;压缩体积,增大压强,平衡时C的浓度为0.8mol/L ? 0.9mol/L,增大压强平衡逆反 应方向移动,则a + b ? c,物质A的转化率降低,C的质量分数减小。7【答案】D【解析】A项,和溶液呈酸性,中KHS电离的HS-对H2S的电离起抑制作 用,pH:? ;和溶液呈碱性,由于S2-的水解能力大于HS-的水解能力,pH: ? ;溶液pH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 ? ? ,错误。B项,KHS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式为:c(H+)+ c2=410-36 mol2L2,故D正确;故选D。12【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知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