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8 ,大小:336.72KB ,
资源ID:876625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7662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15讲 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15讲 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docx

1、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15讲 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第15讲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考纲展示考点扫描切脉高考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2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本讲最近几年考查的考点和考题如下:1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2013年浙江卷第910题,2012年山东卷第78题等。2人口容量,如2011年天津卷第12(2)题,2011年北京卷第36(4)题等。3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如:2013年广东卷第5题,2011年福建卷第4题,2010年全国课标卷第45题等。本讲常考查的形式如下:1常结合坐标统计图考查人口变化过程、地区分布等知识。2常

2、结合区域图和人口普查资料,考查人口的合理容量等知识。3常结合表格统计图考查人口结构、人口增长速度、人口密度、职业影响等内容。4常结合金字塔图考查年龄结构、性别比、人口问题等知识。5常结合人口负担系数统计图考查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期等内容。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决定因素: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2时间差异十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3空间差异(1)特点:世界人口增长在地区上是不平衡的。(2)表现: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构成指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2类型、特征及转变类型A原始型B传统型C现代型特征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转变(1

3、)转变过程: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2)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3)目前中国已基本进入现代型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和相关的人口政策等三、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国家类型人口问题影响对策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青少年及儿童比重过大经济、就业、资源、环境压力大,导致积累减少;形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四、人口的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2环境人口容量(1)制约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2)估计:介于

4、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的学者认为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3人口合理容量(1)实质: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2)谋求途径:尊重人地协调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人口增长模式和人口问题1不同人口模式的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人口转变模式。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存条件的改善导致了死亡率的下降,因此,转变过程首先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然后出生率下降,最终二者均达到较低水平,完成转变过程。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地区分布(见下表)。人口增长模式特点人口增长速度原因典型代

5、表备注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缓慢生产力水平低下,医疗卫生条件差极少数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又称“高高低”型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迅速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水平提高印度等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又称“高低高”型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缓慢,甚至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受经济、文化等的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不强英国等发达国家又称“低低低”型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比较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由于所处的人口增长阶段不同,因而人口增长状况、面临的人口问题、采取的对策及今后人口变化趋势不同,对比分析如下表: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增长模式传统型现代型人口问题人口增长

6、过快;青少年及儿童比重过大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原因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需要的劳动力多;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进步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人口受教育水平高,生育意愿不强影响粮食供给不足;教育、就业问题突出;人民生活贫困化;人口素质偏低;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等社会经济负担加重;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老年人生活孤单、生活困难问题;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对策及今后变化趋势计划生育,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但人口数量仍会持续增加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但一些国家人口还有逐渐减少的趋势人口增长模式的判别方法1根据所处历史

7、发展阶段判断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2根据国家类型判断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高低高”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已经属于“三低”现代型;发达国家则全部属于现代型。3根据人口增长特征判断原始型是“高高低”型;传统型是“高低高”型;现代型是“低低低”型。人口增长特征很重要,切实要记牢。4根据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在进行人口增长模式判断时,不管试题提供的是哪种资料,我们都可以通过资料得出该地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高低,进而进行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如下图)(1)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3%左右,自然增长率在1

8、%以下。(2)传统型:出生率一般在3%左右,死亡率在1%以上,自然增长率在2%左右。(3)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一般都在1%左右,自然增长率通常在1%以下,接近0,甚至是负值。深度探究(教师用书独具,灵活使用)1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的变化。提示:(1)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时,人口数量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0时,人口数量不变;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时,人口数量减少。(2)一个地区的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时,该地人口数量最多(如图中A点);自然增长率由负值变为0时,该地人口数量最少(如图中B点)。(温馨提示:若有时间请以2013年浙江卷第910题为例巩固探究点)2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的划分。提示:

9、(1)年轻型:014岁人口比重40%,65岁人口比重4%(2)成年型:014岁人口比重在30%40%之间,65岁人口比重在4%7%之间。(3)老年型:014岁人口比重7%。(温馨提示:若有时间请以2013年广东卷第5题为例巩固该探究点)3自然增长率高,人口数量并不一定增长多。提示:自然增长率的高、低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状况,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增长速度越快。而人口数量的增长除与自然增长率有关外,还与人口的基数有关。例如我国目前自然增长率较低,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4举例说明人口数量的变化对社会职业有哪些影响?提示:出生儿童的减少首先影响为这一年龄段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行业;

10、青少年增加最需增加中小幼教师职业;老年人口增加一般需要增加养老机构。(温馨提示:如有时间请以2011年福建卷第4题为例巩固该探究点)1人口增长及其原因(2014长春质检)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1)如果a、b、c分别代表三个国家,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a德国 Bb肯尼亚Cc印度 Db日本(2)造成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国家强制性的政策医疗卫生水平落后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A B C D解析:第(1)题,由图中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数值可判断,a属于“高高低”模式,目前存在于少数发展中国家;b属于“高低高”模式,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这种模

11、式;c属于“低低低”模式,分布于大多数发达国家与少数发展中国家。笫(2)题,c的低自然增长率是因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人们生育观念转变,导致人口老龄化,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答案:(1)B(2)C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下面左图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增长状况图,右图为不同阶段人口发展模式图。读图回答(1)(2)题。(1)左上图中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特点与右上图中人口增长阶段对应正确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类似于丙国人口增长模式的国家是()A日本 B印度C孟加拉国 D印度尼西亚解析:(1)由图可知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特点,甲国为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且人口为负增长;乙国为高出生率、

12、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丙国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为正增长;丁国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2)由图可知,丙国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且人口呈正增长的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主要分布于发达国家。答案:(1)B(2)A3人口问题(2014山西省示范中学期中)读我国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变化表(未包括港澳台),回答(1)(2)题。人口普查人口总数10年增长(%)014岁(%)1559岁(%)60岁以上(%)受大学教育人数(每10万人)城市化水平(%)第五次(2000年)12.7亿11.6622.8966.7810.333 600人36.2第六次(201

13、0年)13.4亿5.8416.6070.1413.268 900人46.6(1)20002010年期间,我国突出的问题是()A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B社会养老负担明显加重C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D城市化速度逐渐加快(2)根据表中数据,不能直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A十年间劳动力比重略有上升B劳动力性别比例失调C人口素质提升明显D人口向城市转移呈上升趋势解析:根据表中数字可以看出,第六次人口普查比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自然增长率下降了,014岁的少儿比重下降,1559岁的劳动人口增加,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增加,受教育程度提高,城市化水平提高。因此,20002010年期间,我国突出的问题是社会养老负担明显加重

14、,但不能看出劳动力的性别比例失调。答案:(1)B(2)B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比较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考虑的基础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人口数量与生态系统相协调,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估算的角度仅从自然资源的角度估算,把人均消费水平压缩到最低所估算的最大供养人口数量根据现有的消费水平,参照可预见的生活及生产力水平、资源储量和消费量变动情况,估算的未来某一时期某一区域所能容纳的最适宜的人口规模意义体现的是人口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存”,是一个警戒值体现了人口“发展”层面上的意义,更具有现实意义,是一个合理值大小关系某一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二者与制约因素

15、的相关性表现深度探究(教师用书独具,灵活使用)分析我国西北地区、青藏高原地区环境人口容量(或环境承载力)的总体特征及其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提示:环境人口容量总体水平都较低。西北地区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水源,青藏高原地区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热量”。(温馨提示:该探究点为后面命题预测4做铺垫,建议重点探究)4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2014黄冈统考)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结合下表,回答(1)(3)题。地区年生物量(万吨)可承载人口(万人)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东北地区105 10023 000229长江中下游地区88 60022 000395青藏地区10 00

16、01 0004(1)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A科技水平 B自然资源C开放程度 D消费水平(2)下列关于青藏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容量大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容量小生态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增大环境人口容量A B C D(3)表中“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体现了人口容量的()A警戒性 B相对性C差异性 D临界性解析:(1)表中各地的可承载人口与最大可能人口密度是根据当地年生物量来估算的,故选B。(2)表格信息显示青藏地区可承载人口与最大可能人口密度都较小,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恶劣,环境脆弱。发挥当地太阳能资源

17、的优势可以有效地增大环境人口容量。(3)表中“最大可能人口密度”反映了人口容量的警戒性。答案:(1)B(2)B(3)A5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2014沈阳测试)人口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读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1)(2)题。(1)图中四地人口潜力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A和 B和C和 D和(2)关于图中各地人口潜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潜力从东向西不断递减B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气候条件优越C地区人口潜力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D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该地矿产资源丰富解析:(1)依据图中人口潜力指数数值即可判断答案。(2)地区位于美国西部干旱

18、区,因缺乏水资源而人口潜力指数低;故C正确。图示美国人口潜力指数东北部最大、同时太平洋沿岸地区大于中西部干旱区,故A错误;地区因资源丰富、经济发达而人口潜力大;地区因气候条件和科技水平高而人口潜力大。答案:(1)C(2)C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图表特征人口金字塔又称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是直观地表示人口性别和年龄结构的横列式条形图,便于说明和分析人口现状、类型和未来发展趋势。图1图2信息获取1人口金字塔的每一层代表一个年龄组的人口,上部代表老年人口,下部代表少年儿童人口,中间为青壮年人口;左半部分代表男性,右半部分代表女性;水平方向的长度表示男性和女性人口的数量或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2人口年龄构

19、成和人口金字塔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类型(如图2),即年轻型年轻人口比重大,塔形下宽上尖(如甲图);成年型除极老的年龄组外,各年龄组人数差别不大,塔形较直,只在高龄部分急剧收缩(如乙图);老年型年轻人口比重小,中年以上比重较大,塔形下窄上宽(如丙图)。3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上述三种人口金字塔基本形态都比较稳定,大多数情况下,由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水平的变化以及迁移和战争等因素的影响,人口金字塔存在着一些变形和过渡形态,如纺锤形、葫芦型、圣诞树型等。通过人口金字塔可以看出该国家或地区人口百余年来的发展历史和未来数十年的发展趋势。判读方法1读构成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定类型年轻型

20、和成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高低高”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其中年轻型人口处于加速增长阶段,成年型人口处于增长减缓阶段;老年型人口金字塔对应“低低低”型的人口增长模式。3析变化从年轻型到老年型的正常转变。其变化主要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受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由“高高低”型“高低高”型“低低低”型转变。特殊变化。下左图表示青年男性人口所占比重异常偏小,这最可能是战争影响的结果;下中图表示青少年人口所占比重较低,这是人口负增长的结果;下右图表示青年女性人口的比重异常偏大,这可能是由于该地发展了服装、纺织等有利于女性就业的产业部门。典题例证(2012高考山东卷)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

21、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信息反映出()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2)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获取解读信息1从设问中获取信息该题组主要考查人口的年龄构成及其变化,该图是人口金字塔图的变式图。第(1)题,解题关键是从图中获取相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解读。第(2)题,解题关键

22、是通过对比说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特征。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答案】(1)B(2)B(2014贵阳检测)下图示意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读图完成12题。1四地中,人口增长模式与目前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同一类型的是()A DC D2四地比较,人口自然增长率差异最大的两地是()A和 B和C和 D和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1%左右,自然增长率约是0,属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约为1.5%,死亡率约为1.3%,自然增长率约为0.2%,属于过渡型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约为3.5%,死亡率约为1.3%,自然增长率约为2.2%,属于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约为3.8%,死亡率约为3.3

23、%,自然增长率约为0.5%,属于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目前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传统型。故选C项。第2题,根据上题计算可知,四地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约为0%、0.2%、2.2%、0.5%,差别最大的是、两地,故选D项。答案:1.C2.D(2014保定期末考试)读某城市2013年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完成34题。3该城市2012年的人口容量为()A351万 B105.6万C97.3万 D85.4万4图中制约该城市人口容量最根本的因素是()A土地资源 B市政C教育 D劳动就业解析:第3题,由于“木桶效应”,该城市人口容量为最短板的人口容量。第4题,制约该城市人

24、口容量最根本的因素是最短板劳动就业。答案:3.C4.D(2014长沙模拟)读近三十年来我国某省四个不同年份的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回答56题。5四个年份的先后顺序是()A BC D6按照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0%,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A以后,之前 B以后,之前C以后,之前 D以后解析:第5题,近30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我国人口出生率逐渐降低,故014岁人口所占比例应逐渐减小,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升高,即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不断增加。结合示意图,可判断四个年份的先后顺序应为。第6题,由图可知,在时期,60岁

25、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还没有达到10%,在时期,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10%,故该省进入老龄化社会是在以后,之前。答案:5.D6.A7(2014南京名校阶段考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尽管从1973年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已累计少生人口3亿以上,但按照我国目前的人口基数和人口出生率,预计到2050年将达16亿,届时才有可能实现零增长。如此巨大的人口数量以及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的人口增长趋势,无疑对我国的环境、资源和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材料2:下图为新中国人口增长图。材料3:我国人口形势严峻,为了摸清全国人口状况,国家组织进行了第六次人口普查。(1)新中国人口的基本

26、特点是_。(2)到1998年,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_,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这个比重是很_(填“低”或“高”)的。(3)我国各种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_,其原因是_。(4)你认为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应怎样处理?(5)第六次人口普查与前几次人口普查相比,尽管投入人力多,但统计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A近几年人口增长过快 B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C大量国内自发的人口迁移 D大量的国际人口迁移(6)为缓和人口压力,我国应采取下面人口增长模式图中的()Aa DbCc Dd解析:第(1)题,据材料2图示信息可知,新中国人口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农村人口比重大。第(

27、2)题,由材料2图示信息中1998年总人口和城市人口(总人口农村人口)的数据计算可得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28%,比发达国家低。第(3)题,我国人口总数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小。第(4)题,我国人口形势严峻,人口应与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第(5)题,由于大量国内自发的人口迁移,在外地务工和经商的人较多,所以第六次人口普查与前几次人口普查相比,统计难度大。第(6)题,为缓和人口压力,我们应该采取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这种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答案: (1)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农村人口比重大(2)28%低(3)很小人口总数多(4)人口数量的增长应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的开发和环境的保护相协调。(5)C(6)C双基达标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4山东聊城一模)联合国历年发布的“人类发展程度指标(HDI)”,是以“预期寿命、教育水准和生活质量”三项基础变量按照一定计算方法组成的综合指标,用来衡量各国的发展水平。下表为四个国家2013年的统计资料,阅读分析表格,完成12题。国家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