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15讲 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66256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3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15讲 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15讲 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15讲 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15讲 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15讲 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15讲 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15讲 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15讲 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15讲 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15讲 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15讲 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15讲 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15讲 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15讲 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15讲 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15讲 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15讲 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15讲 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15讲 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15讲 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15讲 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docx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15讲 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15讲 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15讲 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docx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第六章第15讲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

第15讲 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考纲展示

考点扫描

切脉高考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本讲最近几年考查的考点和考题如下:

1.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2013年浙江卷第9~10题,2012年山东卷第7~8题等。

2.人口容量,如2011年天津卷第12

(2)题,2011年北京卷第36(4)题等。

3.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如:

2013年广东卷第5题,2011年福建卷第4题,2010年全国课标卷第4~5题等。

本讲常考查的形式如下:

1.常结合坐标统计图考查人口变化过程、地区分布等知识。

2.常结合区域图和人口普查资料,考查人口的合理容量等知识。

3.常结合表格统计图考查人口结构、人口增长速度、人口密度、职业影响等内容。

4.常结合金字塔图考查年龄结构、性别比、人口问题等知识。

5.常结合人口负担系数统计图考查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期等内容。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决定因素:

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时间差异

十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

3.空间差异

(1)特点:

世界人口增长在地区上是不平衡的。

(2)表现: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构成指标:

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2.类型、特征及转变

类型

A原始型

B传统型

C现代型

特征

高高低

高低高

低低低

转变

(1)转变过程:

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2)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3)目前中国已基本进入现代型

影响

因素

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和相关的人口政策等

三、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国家

类型

人口问题

影响

对策

发展

中国

人口增长过快,青少年及儿童比重过大

经济、就业、资源、环境压力大,导致积累减少;形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发达

国家

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严重

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

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

四、人口的合理容量

1.环境承载力:

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

(1)制约因素:

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

(2)估计:

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的学者认为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

3.人口合理容量

(1)实质:

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谋求途径:

尊重人地协调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

       人口增长模式和人口问题

1.不同人口模式的特点及地区分布

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人口转变模式。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存条件的改善导致了死亡率的下降,因此,转变过程首先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然后出生率下降,最终二者均达到较低水平,完成转变过程。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地区分布(见下表)。

人口增

长模式

特点

人口增

长速度

原因

典型

代表

备注

原始型

高出生

率、高死

亡率、低

自然增

长率

缓慢

生产力

水平低

下,医疗

卫生条

件差

极少数

落后的

发展中

国家

又称“高

—高—

低”型

传统型

高出生

率、低死

亡率、高

自然增

长率

迅速

生产力

水平提

高,经济

发展,医

疗卫生

水平提

印度等

大多数

发展中

国家

又称“高

—低—

高”型

现代型

低出生

率、低死

亡率、低

自然增

长率

缓慢,

甚至出

现零增

长或负

增长

受经济、

文化等

的影响,

人们的

生育意

愿不强

英国等

发达国

又称“低

—低—

低”型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比较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由于所处的人口增长阶段不同,因而人口增长状况、面临的人口问题、采取的对策及今后人口变化趋势不同,对比分析如下表:

国家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增长模式

传统型

现代型

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青少年及儿童比重过大

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

原因

①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需要的劳动力多;②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③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进步

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②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③人口受教育水平高,生育意愿不强

影响

①粮食供给不足;②教育、就业问题突出;③人民生活贫困化;④人口素质偏低;⑤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等

①社会经济负担加重;②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③老年人生活孤单、生活困难问题;④劳动力不足;⑤青壮年负担过重

对策及

今后变

化趋势

计划生育,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但人口数量仍会持续增加

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但一些国家人口还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人口增长模式的判别方法

1.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判断

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

2.根据国家类型判断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高—低—高”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已经属于“三低”现代型;发达国家则全部属于现代型。

3.根据人口增长特征判断

原始型是“高—高—低”型;传统型是“高—低—高”型;现代型是“低—低—低”型。

人口增长特征很重要,切实要记牢。

4.根据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

在进行人口增长模式判断时,不管试题提供的是哪种资料,我们都可以通过资料得出该地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高低,进而进行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

(如下图)

(1)原始型:

出生率、死亡率均在3%左右,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

(2)传统型:

出生率一般在3%左右,死亡率在1%以上,自然增长率在2%左右。

(3)现代型:

出生率、死亡率一般都在1%左右,自然增长率通常在1%以下,接近0,甚至是负值。

[深度探究](教师用书独具,灵活使用)

1.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的变化。

提示:

(1)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时,人口数量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0时,人口数量不变;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时,人口数量减少。

(2)一个地区的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时,该地人口数量最多(如图中A点);自然增长率由负值变为0时,该地人口数量最少(如图中B点)。

(温馨提示:

若有时间请以2013年浙江卷第9~10题为例巩固探究点)

2.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的划分。

提示:

(1)年轻型:

0~14岁人口比重>40%,≥65岁人口比重<4%

(2)成年型:

0~14岁人口比重在30%~40%之间,≥65岁人口比重在4%~7%之间。

(3)老年型:

0~14岁人口比重<30%,≥65岁人口比重>7%。

(温馨提示:

若有时间请以2013年广东卷第5题为例巩固该探究点)

3.自然增长率高,人口数量并不一定增长多。

提示:

自然增长率的高、低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状况,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增长速度越快。

而人口数量的增长除与自然增长率有关外,还与人口的基数有关。

例如我国目前自然增长率较低,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

4.举例说明人口数量的变化对社会职业有哪些影响?

提示:

出生儿童的减少首先影响为这一年龄段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行业;青少年增加最需增加中小幼教师职业;老年人口增加一般需要增加养老机构。

(温馨提示:

如有时间请以2011年福建卷第4题为例巩固该探究点)

1.人口增长及其原因

(2014·长春质检)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如果a、b、c分别代表三个国家,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a——德国     B.b——肯尼亚

C.c——印度D.b——日本

(2)造成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原因是(  )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②国家强制性的政策 ③医疗卫生水平落后 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

(1)题,由图中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数值可判断,a属于“高—高—低”模式,目前存在于少数发展中国家;b属于“高—低—高”模式,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这种模式;c属于“低—低—低”模式,分布于大多数发达国家与少数发展中国家。

(2)题,c的低自然增长率是因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人们生育观念转变,导致人口老龄化,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答案:

(1)B 

(2)C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下面左图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增长状况图,右图为不同阶段人口发展模式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左上图中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特点与右上图中人口增长阶段对应正确的是(  )

A.甲—①B.乙—②

C.丙—③D.丁—④

(2)类似于丙国人口增长模式的国家是(  )

A.日本B.印度

C.孟加拉国D.印度尼西亚

解析:

(1)由图可知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特点,甲国为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且人口为负增长;乙国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丙国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为正增长;丁国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由图可知,丙国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且人口呈正增长的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主要分布于发达国家。

答案:

(1)B 

(2)A

3.人口问题

(2014·山西省示范中学期中)读我国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变化表(未包括港澳台),回答

(1)~

(2)题。

人口

普查

人口

总数

10年

增长

(%)

0~14

岁(%)

15~59

岁(%)

60岁以

上(%)

受大学教

育人数(每

10万人)

城市化

水平

(%)

第五次

(2000年)

12.7亿

11.66

22.89

66.78

10.33

3600人

36.2

第六次

(2010年)

13.4亿

5.84

16.60

70.14

13.26

8900人

46.6

(1)2000~2010年期间,我国突出的问题是(  )

A.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

B.社会养老负担明显加重

C.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D.城市化速度逐渐加快

(2)根据表中数据,不能直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

A.十年间劳动力比重略有上升

B.劳动力性别比例失调

C.人口素质提升明显

D.人口向城市转移呈上升趋势

解析:

根据表中数字可以看出,第六次人口普查比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自然增长率下降了,0~14岁的少儿比重下降,15~59岁的劳动人口增加,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增加,受教育程度提高,城市化水平提高。

因此,2000~2010年期间,我国突出的问题是社会养老负担明显加重,但不能看出劳动力的性别比例失调。

答案:

(1)B 

(2)B

       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比较

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考虑的

基础

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

人口数量与生态系统相协调,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估算的

角度

仅从自然资源的角度估算,把人均消费水平压缩到最低所估算的最大供养人口数量

根据现有的消费水平,参照可预见的生活及生产力水平、资源储量和消费量变动情况,估算的未来某一时期某一区域所能容纳的最适宜的人口规模

意义

体现的是人口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存”,是一个警戒值

体现了人口“发展”层面上的意义,更具有现实意义,是一个合理值

大小

关系

某一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二者与

制约因

素的相

关性

表现

[深度探究](教师用书独具,灵活使用)

 分析我国西北地区、青藏高原地区环境人口容量(或环境承载力)的总体特征及其最主要的限制因素。

提示:

环境人口容量总体水平都较低。

西北地区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水源,青藏高原地区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热量”。

(温馨提示:

该探究点为后面命题预测4做铺垫,建议重点探究)

4.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2014·黄冈统考)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

结合下表,回答

(1)~(3)题。

地区

年生物量

(万吨)

可承载

人口(万人)

最大可能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东北地区

105100

23000

229

长江中下

游地区

88600

22000

395

青藏地区

10000

1000

4

(1)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  )

A.科技水平B.自然资源

C.开放程度D.消费水平

(2)下列关于青藏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容量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容量小 ③生态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 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增大环境人口容量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3)表中“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体现了人口容量的(  )

A.警戒性B.相对性

C.差异性D.临界性

解析:

(1)表中各地的可承载人口与最大可能人口密度是根据当地年生物量来估算的,故选B。

(2)表格信息显示青藏地区可承载人口与最大可能人口密度都较小,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恶劣,环境脆弱。

发挥当地太阳能资源的优势可以有效地增大环境人口容量。

(3)表中“最大可能人口密度”反映了人口容量的警戒性。

答案:

(1)B 

(2)B (3)A

5.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

(2014·沈阳测试)人口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

读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

(1)~

(2)题。

(1)图中四地人口潜力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

A.①和④B.②和④

C.①和③D.②和③

(2)关于图中各地人口潜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潜力从东向西不断递减

B.②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气候条件优越

C.③地区人口潜力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

D.④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该地矿产资源丰富

解析:

(1)依据图中人口潜力指数数值即可判断答案。

(2)③地区位于美国西部干旱区,因缺乏水资源而人口潜力指数低;故C正确。

图示美国人口潜力指数东北部最大、同时太平洋沿岸地区大于中西部干旱区,故A错误;②地区因资源丰富、经济发达而人口潜力大;④地区因气候条件和科技水平高而人口潜力大。

答案:

(1)C 

(2)C

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

图表特征►————————————————————

 

人口金字塔又称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是直观地表示人口性别和年龄结构的横列式条形图,便于说明和分析人口现状、类型和未来发展趋势。

图1

图2

[信息获取]

1.人口金字塔的每一层代表一个年龄组的人口,上部代表老年人口,下部代表少年儿童人口,中间为青壮年人口;左半部分代表男性,右半部分代表女性;水平方向的长度表示男性和女性人口的数量或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2.人口年龄构成和人口金字塔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类型(如图2),即①年轻型——年轻人口比重大,塔形下宽上尖(如甲图);②成年型——除极老的年龄组外,各年龄组人数差别不大,塔形较直,只在高龄部分急剧收缩(如乙图);③老年型——年轻人口比重小,中年以上比重较大,塔形下窄上宽(如丙图)。

3.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上述三种人口金字塔基本形态都比较稳定,大多数情况下,由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水平的变化以及迁移和战争等因素的影响,人口金字塔存在着一些变形和过渡形态,如纺锤形、葫芦型、圣诞树型等。

通过人口金字塔可以看出该国家或地区人口百余年来的发展历史和未来数十年的发展趋势。

判读方法►————————————————————

 

1.读构成

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定类型

年轻型和成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高低高”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其中年轻型人口处于加速增长阶段,成年型人口处于增长减缓阶段;老年型人口金字塔对应“低低低”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3.析变化

①从年轻型到老年型的正常转变。

其变化主要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受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由“高高低”型→“高低高”型→“低低低”型转变。

②特殊变化。

下左图表示青年男性人口所占比重异常偏小,这最可能是战争影响的结果;下中图表示青少年人口所占比重较低,这是人口负增长的结果;下右图表示青年女性人口的比重异常偏大,这可能是由于该地发展了服装、纺织等有利于女性就业的产业部门。

典题例证►————————————————————

 

(2012·高考山东卷)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  )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2)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获取解读信息]

1.从设问中获取信息

该题组主要考查人口的年龄构成及其变化,该图是人口金字塔图的变式图。

(1)题,解题关键是从图中获取相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解读。

(2)题,解题关键是通过对比说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特征。

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答案】 

(1)B 

(2)B

   (2014·贵阳检测)下图示意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读图完成1~2题。

1.四地中,人口增长模式与目前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同一类型的是(  )

A.Ⅰ       D.Ⅱ

C.ⅢD.Ⅳ

2.四地比较,人口自然增长率差异最大的两地是(  )

A.Ⅰ和ⅣB.Ⅱ和Ⅲ

C.Ⅱ和ⅣD.Ⅰ和Ⅲ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Ⅰ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1%左右,自然增长率约是0,属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Ⅱ出生率约为1.5%,死亡率约为1.3%,自然增长率约为0.2%,属于过渡型人口增长模式;Ⅲ出生率约为3.5%,死亡率约为1.3%,自然增长率约为2.2%,属于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Ⅳ出生率约为3.8%,死亡率约为3.3%,自然增长率约为0.5%,属于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

目前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传统型。

故选C项。

第2题,根据上题计算可知,四地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约为0%、0.2%、2.2%、0.5%,差别最大的是Ⅰ、Ⅲ两地,故选D项。

答案:

1.C 2.D

   (2014·保定期末考试)读某城市2013年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完成3~4题。

3.该城市2012年的人口容量为(  )

A.351万B.105.6万

C.97.3万D.85.4万

4.图中制约该城市人口容量最根本的因素是(  )

A.土地资源B.市政

C.教育D.劳动就业

解析:

第3题,由于“木桶效应”,该城市人口容量为最短板的人口容量。

第4题,制约该城市人口容量最根本的因素是最短板——劳动就业。

答案:

3.C 4.D

   (2014·长沙模拟)读近三十年来我国某省四个不同年份的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回答5~6题。

5.四个年份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

C.③②①④D.④①②③

6.按照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0%,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

A.①以后,②之前B.②以后,③之前

C.③以后,②之前D.④以后

解析:

第5题,近30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我国人口出生率逐渐降低,故0~14岁人口所占比例应逐渐减小,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升高,即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不断增加。

结合示意图,可判断四个年份的先后顺序应为④①②③。

第6题,由图可知,在①时期,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还没有达到10%,在②时期,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10%,故该省进入老龄化社会是在①以后,②之前。

答案:

5.D 6.A

7.(2014·南京名校阶段考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尽管从1973年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已累计少生人口3亿以上,但按照我国目前的人口基数和人口出生率,预计到2050年将达16亿,届时才有可能实现零增长。

如此巨大的人口数量以及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的人口增长趋势,无疑对我国的环境、资源和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材料2:

下图为新中国人口增长图。

材料3:

我国人口形势严峻,为了摸清全国人口状况,国家组织进行了第六次人口普查。

(1)新中国人口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2)到1998年,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这个比重是很________(填“低”或“高”)的。

(3)我国各种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应怎样处理?

(5)第六次人口普查与前几次人口普查相比,尽管投入人力多,但统计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  )

A.近几年人口增长过快

B.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C.大量国内自发的人口迁移

D.大量的国际人口迁移

(6)为缓和人口压力,我国应采取下面人口增长模式图中的(  )

A.a        D.b

C.cD.d

解析:

(1)题,据材料2图示信息可知,新中国人口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农村人口比重大。

(2)题,由材料2图示信息中1998年总人口和城市人口(总人口-农村人口)的数据计算可得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28%,比发达国家低。

第(3)题,我国人口总数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小。

第(4)题,我国人口形势严峻,人口应与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第(5)题,由于大量国内自发的人口迁移,在外地务工和经商的人较多,所以第六次人口普查与前几次人口普查相比,统计难度大。

第(6)题,为缓和人口压力,我们应该采取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这种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答案:

(1)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农村人口比重大

(2)28% 低

(3)很小 人口总数多

(4)人口数量的增长应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的开发和环境的保护相协调。

(5)C

(6)C

[双基达标]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4·山东聊城一模)联合国历年发布的“人类发展程度指标(HDI)”,是以“预期寿命、教育水准和生活质量”三项基础变量按照一定计算方法组成的综合指标,用来衡量各国的发展水平。

下表为四个国家2013年的统计资料,阅读分析表格,完成1~2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