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1.47KB ,
资源ID:91925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91925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湖心亭看雪复习试题含答案 31.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湖心亭看雪复习试题含答案 31.docx

1、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湖心亭看雪复习试题含答案 31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湖心亭看雪复习试题(含答案)比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湖心亭看雪)(乙)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余

2、道镇江往兖。日晡,至北固,舣舟江口。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天为白。余大惊喜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余呼小仆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锣鼓喧填,一寺人皆起看。有老僧以手背采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剧完,将曙,解缆过江。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选自张岱陶庵梦忆金山夜戏)注释:兖yn:兖州,位于山东省。日晡b:傍晚时分。舣y:停船。噀xn:喷洒。韩蕲王:南宋名将。306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1)余拏一小舟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

3、日晡,至北固 (4)徐定睛,视为何许人307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2)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308用“/”划分下面句子的句中停顿,限划两处。余 大 惊 喜 移 舟 过 金 山 寺 已 二 鼓 矣 。309(甲)文深夜赏雪,(乙)文金山夜戏,说说张岱具有怎样的个性特征?310两文写景所涉及内容同中有异。“同”表现在都写了夜景,并着重写了景中之人,请你说说两文写景的“异”表现在哪里?【答案】306(1)撑(船);(2)哪能;(3)到达;(4)慢慢地。307(1)(湖面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和云和山和水,从上到下都是白茫茫的一片。(2)树木下洒漏

4、的月光,稀稀疏疏如同残雪一般。308余大惊喜 / 移舟过金山寺 / 已二鼓矣。309狂放不羁(洒脱任性;率真自然;随性而为),沉醉于自然风景(有赏玩风景的闲情逸致)。310“异”表现在【甲】文写雪,【乙】文写月。(或者:【甲】文写夜里赏雪,雅趣相投,相邀共饮的两位金陵人,【乙】文写月夜里一个看戏率性洒脱的老僧人。)【解析】【分析】306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翻译。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1)我撑着一叶小舟。拏:通“桡”,撑(船)。(2)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焉得,哪能。(3)日暮时分到达北固山。至:到达。(4)慢慢地定睛到底

5、该看作什么人。徐:慢慢地。307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 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 ,切记漏翻关键词语。(1)(湖面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和云和山和水,从上到下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一,全或都,一概。(2)树木下洒漏的月光,稀稀疏疏如同残雪一般。漏:洒漏。如:如同,好像。308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

6、要停顿;有些古今异义词的朗读要分开;主谓之间,谓宾之间,一般要停顿。句意为:我感到十分惊喜。划动小舟去拜访金山寺,已经是二更时分了。故停顿为:余大惊喜 / 移舟过金山寺 / 已二鼓矣。309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甲文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乙文作者夜访金山寺,并在寺中敲锣打鼓,喧声唱戏,表现了作者的狂放不羁、洒脱任性、喜爱赏玩风景的闲情逸致。310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甲文“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写得景是雪景;“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遇到的

7、人是与自己有相同爱好的金陵人。乙文“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写的主要是月,“有老僧以手背采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遇的人是夜中看戏的老僧人。【点睛】译文:甲: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

8、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乙:崇祯二年,中秋的第二天,我由镇江前往兖州。日暮时分到达北固山,将船停靠在江口。月光如同流水从囊中倾泻而出,江中波涛汹涌,露气吸收着月光,喷薄至天空都成了白色。我感到十分惊喜。划动小舟去拜访金山寺,已经是二更时分了。经过龙王堂,进入大殿,都漆黑寂静。树林下洒漏的月光,稀稀疏疏如同残雪一般。我呼唤小奴携带演戏的用具,在大殿中大张灯火,唱“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等几出戏。锣鼓喧哗,一寺的人都起来观看。

9、有一个老年僧人,用手背擦着眼翳,突然张嘴,呵欠和笑、喷嚏一起出来。慢慢地定睛到底该看作什么人,为了什么事情,什么时候来到的,都不敢去问。戏演完了,将要天亮了,解开缆绳,划船过江。山僧送到山脚,久久地目送我们,弄不清楚我们到底是是人、是怪、还是鬼。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提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

10、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3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欣然起行(2)月色入户(3)余拏一小舟(4)焉得更有此人3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313(甲)文可谓是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痴人“痴”在何处?请分别概括。314“独往湖心

11、亭”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及舟子的喃喃自语是否矛盾?315请比较两文中划线句子在写景手法上的异同。【答案】311(1)高兴的样子(2)门(3)撑(船)(4)还312(1)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2)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313示例:奇景“奇”在: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渺小。痴人“痴”在:不顾天寒地冻,独往赏雪,醉心于雪景,闲情雅趣异于常人。314不矛盾。因为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出他作为文人雅土的清高、孤傲。315相同点:为了突出景物特点(甲文雪大,乙文月明),两文都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描写手法。不同点:甲文运用了

12、白描、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乙文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描写手法。【解析】31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1)句意为:(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欣然:高兴的样子;(2)句意为: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户:门;(3)句意为:我撑着一叶小舟。拏:撑船;(4)句意为: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更:还。31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句重点词语有:但,只是;耳,罢了;(2)句重点词语有:焉,

13、怎么;更,还。3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通读文章,结合文章内容,“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上下一白”,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米粒般的两三个人罢了。可以看出奇景是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渺小;由文中“大雪三日,独往湖心亭看雪”可以看出痴人“痴”在天冷赏雪、醉心于雪景等,答案并不唯一,大意相同即可。314本题考查人物心境的理解。“独”字充分体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表现他孤高自赏、自命清高、洁身自好,不与俗人为伍的孤独。在他眼里,舟子等人不是他的知音,不会理解他来湖心亭的心情。315本题考查比较

14、阅读的能力。细读两则文本,然后正确翻译后比较分析即可。这两篇文章都在写景中表现了作者的感情,甲文表现了作者高洁的趣味和故国情思。乙文表现了赏月的欣喜和被贬的悲凉。所以两文都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甲文“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一句,用白描、点面结合手法描写湖上景物的悠远脱俗,创造出一种恬淡清雅的意境。乙文划曲线句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所以采用的是虚实结合的写法。【点睛】参考译文:甲: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

15、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

16、,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

17、,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乙)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注释)王子猷(yu):即王徽之,王羲之的儿子。剡(shn):县名。3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 (2)客此(_)(3)因起彷徨 (_) (4)即便夜乘小舟就之(_)3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

18、都相同的一组是( )A四望皎然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B即便夜乘小舟就之 实是欲界之仙都C造门不前而返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D人问其故 问其姓氏318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319(甲)(乙)两文的主人公都具有怎样相似的性格特点?【答案】316 尽力,竭力 客居 于是 到,这里指拜访 317A318(1)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2)我本来乘着兴致而来的,没有了兴致就返回,何必要见戴安道!319特立独行、率性而为(独立不羁)。【解析】316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

19、道别。“强”是一词多义:尽力;强迫;强大;强盛。 (2)客此:在此地客居。“客”是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客居。(3)因起彷徨:于是他感到犹豫不决。“因”是一词多义:于是;因此;顺着;依靠。 (4)即便夜乘小舟就之:即刻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就”是一词多义:到,这里指拜访;靠近;表顺承的连词。317本题考查文言虚词。A. 的样子;的样子。 B. 代词;结构助词,的。 C. 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 D. 代词,其中的;代词,他的。 故选A。318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莫,不。更,还。似,像。者,的人。(2)吾,我。兴,兴致。行,来。何,为什么。必,一定

20、。319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结合“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看出两个人都是率性自然、依循本心的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在乎外人的看法。他们的行为属于少数,是特立独行。【点睛】译文:【甲】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

21、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乙】王子猷住在浙江绍兴,一天夜里大雪纷飞,他一觉醒来,推开门,命仆人斟上酒。看到四面一片洁白。于是他感到犹豫不决,吟咏起左思的昭隐,忽然想起戴安道。当时戴安道在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安道家门前没进去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这样的缘故,王子猷说:“我本来乘着兴致出行,没有了兴致就返回,何必要见戴安道!”王子猷曾经暂时借住别人的空房,随即叫家人种竹子。有人问他:“暂时住一下,何必这样麻烦!”王子猷吹口哨并吟唱了好一会,才指着竹子说:“怎么可以一天没有这位先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